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新蔡县棠村镇特产 新蔡县忆莲香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新蔡县棠村镇特产 新蔡县忆莲香土特产更新时间:2023-08-10 16:09:16

一.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新蔡 顿岗大米

顿岗大米

由于新蔡地处淮河平原,洪汝河横贯全境长达150多公里,沿河形成了44万亩低洼地。从1989年开始,县里提出了旱路不通走水路、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的方针,着力进行“洼改稻”。在投入资金进行加强水利设施的同时,推广试种了水稻新品种,先后开展了河南省低洼易涝地高产高效益籼改粳的研究与应用,承担了省农科院粳稻品种联合区试。省科院、省农牧厅曾组织驻马店、信阳、南阳等市、县领导在新蔡召开了籼改粳现场会。目前,水晶系列新品种在该县得以推广,平均亩产635公斤,最高田块亩产743公斤。顿岗、佛阁寺两乡镇还新上了两座大型粳米加工厂,生产出的“顿岗米”、“佛晶米”俏销周围十几个县(区)市。

二.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新蔡 沈岗油馍

沈岗油馍始于明初,明清两代曾为朝廷贡品,有“北有道口烧鸡,南有沈岗油馍”之称。

新蔡县顿岗乡沈岗村有一种著名的面食——沈岗油馍(也称顿岗油馍)。古往今来凡来到沈岗的人,必享其口福,赞为幸事。相传,沈岗在春秋时代是楚国令尹沈诸梁的别墅,东魏时,曾在这里设置过蔡州。后来,几经废置,沈岗成了村庄,但因为当时有一条从山东、安徽通往湖北、湖南的交通要道通过这里,不知从何时起,沈岗就成了这条道上一个著名的过路店,经常有许多商人在这里驿宿。有一张姓农民,就开了一座客店,除安排客人住宿外,还经营许多食品,其中,最拿手最著名的就是油馍。

沈岗油馍采用麦面和芝麻油为主要原料,经严格配料,精心加工而成。馍层多而薄,黄透亮,质地敬碎,稍加翻动,块如铜钱,香酥可口,多食不腻,并具有消食导滞,健脾养胄之功能。凡品尝者,皆赞不绝口。

近年,沈岗农民继承发展其传统工艺,质量进一步提高,并在县城开设有沈岗油馍店。配方和制作有专人负责

三. 浙江省 衢州 龙游 志棠白莲

志棠白莲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志棠白莲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今年3月,已有千年种植历史年产30万公斤的“志棠白莲”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该县工商部门采取与当地镇村专人联络、与专业合作社专人对接、与种莲大户专人辅导的“三专”措施,倾力扶持证明商标发挥品牌优势,提升品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志棠白莲由主产地志棠镇而得名,种植范围包括横山、模环、石佛等乡镇。历史已达200余年。志棠白莲具有子粒大、肉质厚、色泽白、香味浓、煮烂快等特点,历史上曾与福建建莲、湖南湘莲齐名。志棠白莲营养丰富,有补脾止泻,益肾滋精,养心安神的功效,远销港澳和东南亚各国。值得一提的是,从1994年以来,与白莲同生伴长的志棠荷花经保鲜处理远销日本等国,声誉甚佳。

龙游志棠镇拥有2000多亩莲田种植面积,800多年的传统种植经验。而且其加工办法也和江西、湖南等地的莲子加工方法不同。志棠镇采用的全手工传统加工手法让其产品质量在全国赢得头名,莲子成为全镇支柱产业。

四.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新蔡 新蔡县棉花

近年来,新蔡县把发展棉花生产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全县种植最大面积达到50万亩,被定为国家优质棉基地县。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该县从压缩面积、主攻单产、提高质量、搞活流通入手,多方并举,推动全县棉花生产和流通的健康发展。重点在那些具有植棉经验、掌握植棉高科技的专业村搞好花棉生产,现在常年种植面积在25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县东南部练村、宋岗、关津等乡镇。

为提高单产,县棉麻公司设立了科技服务中心,各棉花加工厂、基层社也都设立了科技服务站。县里建立了个科技兴棉示范点,着重做好棉花良种推广,落实育苗移栽面积85%,地膜覆盖面积15%,平均单产突破55公斤。在销售方面,扎实稳妥地推进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利用“121”棉花加工生产线、利信纺织有限公司、豫针织棉有限公司等7个棉花加工企业就地消费一批棉花,实现就地加工增值,此外,还和其他省市棉花企业建立长期供应关系,使棉花市场有序流通。

五. 河南省 驻马店市 上蔡县 崇礼红薯

崇礼红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这句描述粮食供应紧张时代人们与红薯紧密联系的俗语,如今在上蔡县农村有了新的内涵。昔日被群众当作饲料的红薯成为餐桌上的新宠,以红薯为原料加工产业链条成为脱贫致富的“黄金链”。

“现在红薯全身都是宝,红薯是群众改善生活的上乘佳品,加工后还可制成淀粉,淀粉可制成粉条、粉皮,加工淀粉后的红薯渣可制糖色,还能喂猪、制酒精,红薯叶也是一道好菜,在城里的饭店可受欢迎了,红薯秧晒干后也是上乘的饲料……”日前,正在上蔡县城黑龙潭市场卖红薯的齐海乡柴冀村农民冀国选高兴地告诉笔者。今年,他种植的2亩红薯获得了亩产600多公斤的好收成,仅此一项就可收入2500多元。

在上蔡县像冀国选这样种植红薯、发展红薯经济的农户有1.1万多户,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相关产业产值达2亿多元。

上蔡县是农业生产大县,农民历来就有种植红薯的习惯,尤其是粉丝、粉皮更是当地农民的绝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的变化,人们对小杂粮的需求也越来越突出。面对这一需求,该县紧紧抓住红薯种植以及农民传统的“三粉”加工优势,大力引导和鼓励群众发展红薯生产,拉长产业链,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实现了红薯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的转变。

崇礼红薯

地域范围

崇礼红薯的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上蔡县崇礼全乡,涉及格了朱村、枯河村、崇礼村、任庄村、岳徐村、西党村、孙村村、东党村、大付村、杨堂村、大朱村、坡朱村、大袁村、方堂村、后店村、张庄村共16个行政村。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北纬33°18′~33°35′,东经114°58′~114°68′。东北与商水县搭界,东南与杨集乡接壤,西同韩寨乡相连,南与蔡沟乡毗邻,沿213省道两侧,东西总长10㎞,南北总长7㎞,适宜种植面积3913公顷,年总产量7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外在感官特征:崇礼红薯与其它地区枝蔓及外形特征区别不大,施花科一年生植物,蔓生草本,蔓长1-1.8米,基部分枝6-8个,平卧地面而斜上,叶互生,不开花;具地下块根,块根纺锤形,外皮土黄色或紫红色。内在品质指标:据检测,崇礼红薯含维生素C40-50㎎/100g、淀粉23-28g/100g、磷0.04-0.05%、粗纤维0.6-0.9%、总糖2.2-3.2%。安全要求:红薯是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必须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

六.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新蔡 老鳖一特醋

老鳖一特醋

新蔡民间酿醋历史悠久,最著名的是产于棠村镇的老鳖一特醋,是新蔡的传统名品之一,它以小麦、高粱为主料,三十多味名贵中药材制曲,大曲、小曲共同发酵,经大小五十多道工序,历时六个多月酿制而成。它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多种矿物质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增强食欲,健牌开胃,降低血压、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等多种功效

七. 浙江省 衢州 龙游 金棠黄花梨

“金棠”黄花梨是“浙江农业名牌”产品,在全省首届精品水果展示会上获得了一等奖。1999年8月被子农业部果品苗木质量检验测试中心认定为优质产品。“金棠”黄花梨已进入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产品拥有条型码,为产品进入超市取得了“入场券”。去年10月份被命名为“中国黄花梨之乡”。

由于独特地理环境造就了“金棠”黄花梨这一地域产品。它肉脆汁多,味浓鲜嫩,气味芳香,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子营养成份,同时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生津消渴等多种药用价值,是理想的保健水果。

目前,龙游镇共有黄花梨栽培面积10500亩,总产量5140吨,“金棠”黄花梨生产严格按照《龙游黄花梨省级地方标准》实施。努力推进黄花梨产业化进程,实现了“一只梨一斤米”的目标。形成了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产销一体化的产业格局。它是龙游县发展农村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是龙游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金棠”黄花梨是“衢州农业名牌”产品;8月份又被浙江省名牌产品论定委员会评为浙江农业名牌产品。在全省首届精品水展展示合上获得一等奖。是国家农业部果品苗木质量监督测试中心认定的优质产品。

产品名称:金棠黄花梨

产品产地:浙江衢州

产品特性:肉脆汁多,味浓鲜嫩,气味芳香,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子营养成份

产品组成:

产品功能: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生津消渴,降压减肥

产品简介:“金棠”黄花梨是“浙江农业名牌”产品,在全省首届精品水果展示会上获得了一等奖。1999年8月被子农业部果品苗木质量检验测试中心认定为优质产品。“金棠”黄花梨已进入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产品拥有条型码,为产品进入超市取得了“入场券”。去年10月份被命名为“中国黄花梨之乡”。

八.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新蔡 新蔡山羊

新蔡县是我国重要的山羊生产基地县之一。新蔡山羊,一以饲养量大,产品数量多,板皮质量好,肉质细嫩鲜美而闻名。山羊板皮,经济价值较高,是我国一项大宗的传统出口商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新蔡的山羊板皮和平舆的庙皮,同属“汉口路”山羊板皮,适宜制作高档皮革,在国外享有很高声誉,曾一度成为国际市场上的热门货。    新蔡山羊,体型较小,肉质细嫩,膻体小,不肥腻,易消化,蛋白质含量丰富,营养价值较高,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好肉质。( 驻马店)

九. 河南省 驻马店市 上蔡县 蔡酥梨

蔡酥梨是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的。蔡酥梨是上蔡县的水果,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产品质量上乘,在豫南乃至全省远近闻名。

蔡酥梨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水果,具有结果早、高产、早熟的特点(农历七月中旬成熟),且有盛果期长、容易更新等优点,盛果期年亩产万斤左右,一经栽植可受益百年以上,群众称之为“铁果园”。蔡酥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耐旱涝,抗盐碱,不论在山地、丘陵、沙滩、沟坡洼地都可生长。上蔡县既有岗岭,又有坡洼地,都适宜栽植蔡酥梨。上蔡的蔡酥梨,个大皮薄,脆甜汁多,营养价值高,除含80%的水分外,每百克梨果含糖12%—18%,碳水化合物12毫克。此外,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微量元素,这些均为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生食有生津止咳,润肺化痰、清心火、解酒毒的功能。以蔡酥梨为原料,可进一步加工成梨膏、梨脯、梨罐头,促进食品加工业的发展。

上蔡县栽植蔡酥梨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唐宋时,民间栽培已很普遍。但真正发展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每年阳春三月,村头宅院、沟旁河岸,“春暖雪压枝,原为梨花开”,洁白的梨花为乡村增添了无限的诗意;金秋时节,梨树上硕果累累,挂满枝头,黄绿色的、浅黄色的、棕褐色的,应有尽有。果农们摘下梨果,装篓装车,肩挑车载奔集市,换来鼓鼓的钱袋子。近年来,上蔡县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中,从实际出发,不断扩大蔡酥梨种植面积,并逐步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道路。全县栽培面积突破万亩,涌现出了一批几亩、十几亩甚至几十亩的专业种植户。全县蔡酥梨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化体系正在形成,并将很快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产业。

十. 河南省 驻马店市 上蔡县 上蔡县红麻

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草本韧皮纤维作物。又称洋麻、槿麻、钟麻。起源有原产印度或热带非洲两种看法。以中国、泰国、印度、前苏联种植较多,次为孟加拉、越南、古巴、巴西、印度尼西亚和伊朗。中国于1928年引种,50年代因炭疽病害而停种,60年代由于推广抗病品种,生产得以恢复发展。广东、广西、浙江、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省、自治区均有种植。

红麻茎直立,高3-5米,粗1.5-2.0厘米,呈绿、紫、红或浅红色。叶分掌状裂叶型和阔卵叶型。花淡黄或乳白色,花柱5裂,柱头紫或红色。蒴果,种子呈肾形。红麻依据叶形、茎色、成熟期分类。印度分5个变种、8个类型;中国分为13个类型。日本根据品种对光、温的反应,分为感光型和感温型。

红麻是短日照喜温作物。要求生育适温25℃,无霜期150天以上,生育期降水500毫米左右。适于土层深厚的沙壤土。幼苗期怕涝,成株后抗涝力强,是涝洼地区的稳产作物。生长期日照时数延长,有利营养生长;缩短光照可促进生殖生长。故可在低纬度地区繁殖晚熟良种种子,高纬度地区种植收麻。合理密植可增加初生纤维比重,提高品质。麻株在开花并结少量蒴果时达到工艺成熟,即可收获。随即整株或剥皮沤洗。红麻主要有炭疽病、根结线虫病和小地老虎、蚜虫、小造桥虫等病虫害。

红麻纤维银白色,有光泽,吸湿散水快。适于织麻袋、麻布、麻地毯和绳索。带皮麻秆可作造纸原料,剥皮后的麻骨用于烧制活性炭和制纤维板。叶可作牲畜饲料。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