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越南特产叶子 越南常吃的叶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越南特产叶子 越南常吃的叶子更新时间:2023-08-11 11:08:53

一. 亚洲 越南 毛鸭蛋

这种毛鸭蛋其实是一只还未发育完全的胚胎。越南北方人喜欢吃长得老一些的毛鸭蛋,这时的鸭嘴和脚爪都已显雏形。通常这种食物都是煮熟了带壳吃,剥壳前要把里面的肉汤吸掉。蛋壳内即将孵化成功的鸭仔骨头都已成型,但吃起来还是软软的。

二. 辽宁省 丹东市 振兴区 花开富贵叶子鱼

花开富贵叶子鱼系丹东名菜,是以鸭绿江上游的草鱼为主料,辅以油菜、西红柿、胡萝卜等,配以瑶柱等调味品精制的。

先将活草鱼宰杀剔取肉制作成鱼泥,加入调味品和辅料,然后用鱼泥作成叶子状,用油滑制成熟,再用滑炒调味,摆在盘中。

特点:造型如叶子状,色泽明亮,口味滑嫩鲜美。

丹东市有十分丰富的淡水资源,养殖水面23772公顷。尤其是鸭绿江流程795公里,盛产鳌花、花鲫子、马口、重唇、鲶鱼等名贵野生淡水鱼。海鱼鲜,河鱼香,鸭绿江鱼鲜又香。就是鸭绿江的鲤草鲢鱼,也远比水库和河里的味道好。安东阁酒店厨师姜振宝在传统菜肴的基础上,经多年研制,采取南北结合的方法,用鸭绿江淡水鱼创出新口味新菜品“花开富贵叶子鱼”,体现了丹东市餐饮文化的新发展。姜振宝为丹东市第二届烹饪技术大赛“十大名厨”之一。

三. 湖北省 仙桃 沔阳麻叶子

麻叶子是老沔阳的一种传统年节小吃,是麦芽糖和炒米混合在一起制作而成,与孝感麻糖制作工艺相似,却远没有孝感麻糖的精致与盛名。

进入腊月,各家各户便进入了制作麻叶子的前期准备,一方面将家里的大麦(小麦可不成)淘洗、保温、发芽,第一道环节的发芽可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记忆当中好像曾有一回因麦芽的生长受阻,而导致当年麻叶子制作不成功的经历;另一方面要将糯米蒸好后直至嗮成硬邦邦一颗颗米粒后炒制成炒米,待两方面准备工作就绪后,麻叶子制作之戏才开始正式上演。

鸡叫二遍的时候,家里人便开始将前晚已经磨好的米浆(米和麦芽)上锅熬煮,劈柴火的给力让麦芽水与麦皮迅速分离,这时候便可用悬挂在屋梁中豆腐架子(即两根交叉的棍子头上系着一个布袋)开始过滤,随着两手不断摇晃来摇晃去麦芽水逐渐过滤出来。天开始慢慢放亮,进入锅内二次翻煮的纯麦芽水开始发挥作用,紧接着一股沁脾的糖香慢慢侵入鼻息,糖香引得大人小孩纷纷围到了锅台边,叽叽喳喳吵着要喝麦芽水,不算吝啬的祖母为了保障胜利果实只得吓唬我们“麦芽水喝了肚子要疼死的”,吓得我们赶紧丢下水瓢,直到浓香四溢时我们再次侯在灶边,祖母才舀下一小碗供我们品尝。只是,这时候的糖浆已经开始变稠,腻在喉咙处不好吞咽。待到锅铲上的糖呈一排排冰凌状时,祖母一颗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了下来。

糖熬好之后,余下的工作便是切麻叶子了。这时候大多已到点灯时分,为了增加切麻叶子的人手,隔壁邻居被邀约过来。大力气的父亲将厨房门卸下来洗干净后作为案板,随后的步骤是放一点糖稀到锅里,把已经炒好的炒米倒进去快速的将其揉成一坨后放到案板上,父亲用刀一点一点地压平,直到压成直条后分发给帮忙切麻叶子的人们,随着“切、切、切”的声音响起,长约两寸、宽约一寸的麻叶子齐刷刷切了下来。刚切成的麻叶子软软的,等冷了之后,就会变得特别香脆,特别馋人,慷慨的祖母每每都会隔壁左右送上一瓢刚切的麻叶子,随后便将切好的麻叶子装进事先准备好的紧口坛子内。我们除了当天可以奢侈享受外,为防偷嘴,母亲通常都是将麻叶子放在楼上的楼板上,想吃上一口,还得搬梯上楼,小心谨慎,印象中一坛子的麻叶子一直能吃到开春。

除了这种纯粹的米糖结合的麻叶子外,还有一种掺了少许芝麻和橘子皮的麻叶子,遇到年景好的时候,母亲会将炒香的芝麻和橘皮掺入进去一点点,味道会更香,口感会更好,只是那个年代,农人虽是种了芝麻,但基本上上交公家,自家享用不多,橘皮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也是稀罕物。切麻叶子接近尾声的时候,通常会留下少许碎末,祖母会用剩下的糖将这些碎末捏成一个个的小麻球,因为糖比较多,很甜,小孩子很爱这一口,只是你如果贪吃忘记抹嘴就去睡觉的话,老鼠可会半夜跑来0你的嘴与你分享甜蜜哦。

嫁到婆家以后以后,相隔不到10公里的距离,乡风是如此的相似,家里熬糖成为年年过年必备传统节目。通常这个时候婆婆都会等我放假在家时共同合作,这给了我回乡过年无限动力与向往。等到年关过后,婆婆都会喜滋滋将麻叶子、翻饺子、荷叶子、炒米这些家乡小吃分成若干份,让麻叶子们远隔千山万水来完成婆婆对儿女们的那份浓浓的爱与念想。

随着爹爹婆婆的进城,家里已经没有地方没有环境可供熬糖做麻叶子了,市场上为了迎合人们口味,已经开始将这些传统食品作坊化、产业化,到处可见各种口味的麻叶子。市场已很好的帮我们完成了一切,速成了一切,无需我们再劳神费力。但市场却又像一只无形的手割裂了过去食品制作的整个过程,买到的这些传统食品除了钱物交换之外,和我已没有任何关系,拿到手、吃到嘴里的食品已没有半点温度,我和食物之间已不存在哪怕是一丁点儿感情。

安静下来时我也曾想,相比现在琳琅满目精美食品,麻叶子是那么粗糙,那么不起眼,是什么让我如此记忆深刻如此难忘。也许只有那个年代出生的人才有这份切肤的体会吧!也许是麦芽糖的甜还在久久回味吧!更或者,是我们在祖辈面前绕膝承欢这份温暖记忆留存心底吧!

只是,熬糖切麻叶子的经历只能永远地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成为了挥之不去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是的,我们的生活已经永远地改变了,我们已回不到过去。

四. 云南省 楚雄 双柏县 大麦地邦三叶子红糖

在双柏县大麦地镇邦三村,有一种享誉省内外的特色农产品——大麦地邦三叶子红糖。

21岁的彝家姑娘任勤梅,是邦三村的村委会妇女主任,负责邦三红糖的宣传推广工作。邦三红糖加工始于宋朝神宗年间,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邦三村生产的红糖,在古代就是进贡土司的贡品,史称“府糖”。

邦三红糖的好品质得益于该地独特的自然环境。邦三村地处干热河谷地区,日照时间长,降水充沛,沙质土壤,非常适合甘蔗种植。独特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闭塞的自然环境以及少数民族独有的文化,使古代传统的制糖工艺在这里得到了完整的保留。

任勤梅告诉记者,邦三村自古就有用传统工艺制作红糖的历史,无论是甘蔗品种还是熬糖工艺,几百年来的传统一直保留到现在。全村16个村民小组中,就有15个村民小组种植甘蔗制作红糖。

“熬制红糖的手艺,是妈妈教我的,她教我熬糖、包糖……这是从祖辈传承下来的,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年。那个时候没有压榨机,都是用牛压榨,熬制红糖的每一个步骤,都是纯手工完成。”任勤梅说。

邦三红糖采用传统的直风枪灶和连环锅熬制,经过榨汁、过滤、加热、点糖、养糖、搅糖、冷却、包扎等22道复杂的手工工艺,小作坊加工,不经分蜜,无任何化学物添加,保持了甘蔗的清香和对人体有益的各种营养元素,是原生态、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任勤梅向记者介绍,以前的邦三叶子红糖主要在周边乡镇销售,有一部分被当地人当作礼物,送给亲朋好友。现在,随着养生潮的兴起,“邦三红糖”以原生态、纯手工制作、无添加、品质好、口感纯正等优势在市场上备受消费者青睐,销量逐年攀升,已远销山东、山西、河北等地,产品供不应求。

识糖小贴士:望闻切泡

望就是通过看红糖的外观来判断红糖真假。首先看它是否用精选的甘蔗叶子包装,然后拆开包裹的甘蔗叶子看表面有没有饱满的糖蜜,用手拿糖,有温润的手感,这是邦三红糖特有的手感。

闻就是用鼻子闻红糖散发出来的气味,根据气味判断真假。邦三红糖有独特的香甜味,还有甘蔗叶子的清香味,两种香味混合在一起,很迷人。

切就是通过刀切来判断红糖的真假。一看刀感,邦三红糖好切不费力,切糖时会发出沙沙沙的声音。二看糖沙,切下来的糖沙用手指搓捻温润细腻,有一定粘性。

泡就是通过冲泡切下来的糖沙,观察冲泡过程,来判断红糖的真假。邦三红糖冲泡的红糖水,汤色刚开始是比较厚重的颜色,汤中有丰富的细小悬浮物和糖蜜,静置一段时间后,杯底有明显的絮状沉淀物,完全融化后的红糖水,呈深黄带点淡绿的颜色,完全还原到熟甘蔗汁的状态,喝一口就是满口甘蔗的香甜味。(来源:楚雄微旅游 文丨李银娟 图丨任勤梅)

五. 云南省 红河 河口县 越南小卷粉

越南小卷粉

来河口旅游,一定要尝尝当地美食越南小卷粉,否则枉自来河口一转.

因为河口与越南就隔一条河,两国边民的生活相互影响,在河口你能吃到很多越南味,尤其是越南小卷粉,满街你都能找吃到。河口的小食店就开在街边,过往上班的人都在此停留吃早点,端上来的小盘子里整齐的摆放好了小卷粉,白嫩的皮面散发着热气,是一股清香味。

越南小卷粉是要品尝的,它是一种精细的生活,看似简单但却很讲究。面对桌上的好吃的越南小卷粉,一定要是好米做的,最好是河口、越南一带生产的,这样筋骨好,做出来才会白嫩、透明和润滑。卷粉还要包裹进肉沫和香菇,保证它的鲜美味,当然配料也很重要,肉汤、香菜、蒜、小米辣酱和柠檬等一应俱全,味道也就丰富了。

六. 亚洲 越南 越南咖啡

越南咖啡产于越南,就好像茶对中国人的重要一样,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渗透。世界上经常用来制作速溶咖啡和高档咖啡掺混品的罗布斯塔咖啡豆(Robustabean),几乎都是从越南出口的。越南是世界第二大咖啡出口国,已经超过了哥伦比亚,仅次于巴西。

咖啡之于越南,就好像茶对中国人的重要一样,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渗透。世界上经常用来制作速溶咖啡和高档咖啡掺混品的罗布斯塔咖啡豆(Robustabean),几乎都是从越南出口的。越南是世界第二大咖啡出口国,已经超过了哥伦比亚,仅次于巴西。越南生产咖啡的历史悠久,但是其生产规模的发展和扩大却是从最近的20多年才开始的。在经历了2001—2005年世界咖啡市场起伏不定的危机后,越南咖啡业蓄势勃发,在2006年,为世人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越南2005-2006年生产咖啡的数量为810,000吨(1350万袋,每袋60公斤),出口量达776吨(1290万袋),出口金额增长了35%。

越南地理位置十分有利于咖啡种植,越南南部属湿热的热带气候,适合种植ROBUSTA咖啡,北部适于种植ARABICA咖啡。越南咖啡生产具有以下特点:(1)由于没有有效方法处理落叶,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就选择了中粒种咖啡作为主栽品种。(2)以种植技术为参考依据,确定了咖啡种植方法,即在越南南部湿热气候条件下,高密度种植、大量灌溉、过度施肥、不种植遮荫树以获得最大产量,充分发挥中粒种咖啡的生产能力,在越南的Daklak、GiaLai、Kontum、DongNai地区的许多咖啡种植园单产达到3~4吨/公顷,有些种植园单产甚至高达8~9吨/公顷。(3)加工技术方面:主要是充分利用越南中部高原旱季的太阳能干燥法加工咖啡。

越南咖啡种植面积约50万公顷,10%-15%属各国有企业和农场,85%-90%属各农户和庄园主。庄园规模不大,通常为2-5公顷,大型庄园约30-50公顷,但数量不多。越南咖啡在越出口的各项农产品中仅次于大米,名列第二。越每年约有30万农户从事咖啡种植,劳动力达60万人,在3个月的收获期中劳动力可达70万至80万人,因此咖啡业吸收了越全国劳动力总数的1.83%,农业劳动力总数的2.93%。

越南咖啡总公司(VINACAFE)为100%国有企业,下辖70家公司、农场。每年越南咖啡产量的20-25%由VINACAFE出口。据越咖啡协会业务统计,2000-2001年度(自2000年10月至2001年9月)越全国149家单位共出口咖啡874676吨,其中三家出口量最大的企业为OLAM公司(外国独资企业,21326吨),DAKMAN公司(合资企业,18076吨)和VINAFIMEX公司(本地企业,13719吨)。

越南咖啡的代表性产品是中原咖啡(TRUNGNGUYEN)和高地咖啡(HIGHLANDS)。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