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西安特产礼盒可以邮寄 西安特产邮寄怎么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西安特产礼盒可以邮寄 西安特产邮寄怎么买更新时间:2024-04-09 07:56:27

一. 陕西省 西安 莲湖区 陶哨

陶哨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玩具,产地颇多。我省民间陶哨具有独特风格,尤其以西安市鱼化寨的陶哨更是远近闻名。由于陶哨用泥捏成,口吹即响,所以又称泥叫叫。其特点是造型浑朴小巧、洗炼大方,声调古朴、雄壮、色彩鲜艳。

鱼化陶哨是用当地群众所称的黑土和泥,放在模子中成型,再经烧制、彩绘、罩油等多道工序制成的。造型多是陕西地方戏剧人物。由于它的体型不大,一般只有3至4厘米长,所以人物型体动态不十分鲜明,但从脸谱、服饰上却能清晰地看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它与秦腔戏剧那种“古典声情,雄壮激昂,宽音大嗓,直起直落”的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出质朴、健康、豪放、夸张、落落大度等艺术特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二. 陕西省 西安 临潼 关中浆水面

浆水面是浆水作汤,加上葱花、香菜等制作的一种面条。浆水面清热解暑,是夏季的去暑佳品是一种大众化的夏令风味食品。还有很多年轻人带生浆水饮用,同样有去暑的作用。浆水制作很简单,采用的是发酵的原理,每天煮面的面汤在盛夏时节会变酸,用一个坛子将每天剩下的面汤储存起来,加入菜叶一般选用鲜嫩的芹菜、莲花菜、小白菜叶或苦苣、苜蓿、荠荠菜等野菜为原料,切成细条,煮熟后加上发酵引子,盛在瓷罐内盖好,三天后即成浆水。食用前先加葱姜蒜炝锅,爆香后加入浆水、煮沸、下面、再配以其它佐料,或者将面下好后捞入碗内、浇上浆水(热浆水更佳)、加入适量精盐、花椒油、辣椒油即可食用,即成浆水面。


三. 陕西省 西安 临潼 临潼醪糟

陕西临潼的“醪糟”远近闻名,有“清水醪糟”、“鸡蛋醪糟”、“桂花醪糟”等品种,极富地方风味。追溯这种美食的历史,当从唐明皇时候开始。

传说盛唐年间天下太平、国力强盛。唐明皇好大喜功,要在骊山建造举世无双的豪华富苑“华清宫”,好带着宠妃杨玉环前去享受一番人间天堂的快乐。君王一声令下,天下百姓遭殃。立时百万民夫离乡背井赶运建筑材料,十万能工巧匠集中临潼工地修建宫殿楼宇。为了保证蓝田美玉能及时运抵临潼工地,当局给沿途百姓每户发放官米二斗,专给搬运民夫准备饭食。谁要抗命不遵,一律砍头示众。

且说临潼城外有一户农家,老俩口相依为命。他们也领到二斗官米,正准备次日做好米饭,等民夫到来时食用。二老一夜不曾合眼,天不亮就起身生火,一锅香喷喷的米饭早准备停当了。谁知运送蓝田玉石的民夫迟迟不到,但见天空乌云密布,地上飞砂走石,暴雨倾泻如注,那些民夫一定是耽搁在远处了。二老心急如焚:天气甚热,民夫不到,米饭定要变馊;民夫晚到,吃坏饭一定要坏肚子,那如狼似虎的押运差官定然不肯放过自己……过了好久,眼看米饭变坏,两位老人自己却饿着肚子也不敢动一粒米饭。他们知道私食官米也是要杀头的。正自烦愁之际,门外却蹒跚走来一个老年要饭花子。看他饿得双腿难迈一步,倒让二老心疼。思量了许久,二老决定从饭锅里舀给要饭花子一碗米饭。那花子也不称谢,狼吞虎咽之后,一抹嘴便要走。就在花子转身之际,发现二老满脸愁云,声泪早掩饰不住,便问有何犯难之处。二老说官米造饭,眼看饭馊,大祸就要临头了。

要饭花子微微一笑,口称:“莫哭莫哭,我有宝贝让你消灾!”二老从要饭花子手中接过几粒豆大的白色药丸,赶快放进锅里仔细搅拌。忙活一阵后才发现要饭花子已去无踪迹,谁知一连两日过去,那锅米饭不仅没馊,反倒散发出阵阵酒香,老两口这才从心里落下一块石头。

时值暑天,雨过天晴,民夫结队而来。二老急忙招待他们吃饭,每人一碗白开水、半碗晶莹透亮喷着酒香的米饭。民夫们无不夸赞二老的饭好吃,又解乏又解饥。一位年轻民夫动问:“这米怎的香甜无比”老俩口一时对答不出,只是絮絮叨叨说两天前发生的事情。那年轻人还不相信,以为老人编造动听故事呢。另一中年民夫动问:“这吃食不同一般,一定有个特别的名称才是。”老头儿正自琢磨不出,忽见他边说边用筷子在饭碗里捞剩下的米粒,远远看去极像自己往日吃的豆腐糟,便脱口说来:“这好吃的东西,你叫它‘捞糟’就是了。”

民夫们离去后,老俩口的“捞糟”美名也随之传开了。陕西话中“捞糟”即读“醪糟”,后来有人劝二老做“醪糟”出售,“醪糟”的幌子便在他家门口打了出来,十分引人注目。小小店铺在老人精心制作和苦心经营之下,“醪糟”生意竟十分上手。二老心善,自然免不了时常接济吃不上饭的潦倒人家,美食美名也越传越远了。

华清宫建成后,唐明皇终日欢宴满朝文武。更多的时间是与爱妃杨玉环及众宫娥流连花前月下,演绎出说不完的情场絮话。有一天,明皇杨玉环出宫漫游,意在观赏民间趣事。一行人走近二老醪糟店铺不远处,早已闻见奇异的酒香。询问侍从,告知此乃有名的临潼风味小吃“醪糟”。明皇和玉环急于品尝,也顾不及许多,进店便要主人小心伺候。二老眼见客官来头不小,哪敢怠慢半分。精心调制出两碗鸡蛋醪糟献上,那两个客人吃得满意极了。吃毕,明皇叫侍从赏店主银子十两,玉环特将手中赏玩的桂枝送给老太留作纪念。事后,二老方知皇上及娘娘降临小店,双双跪拜,感谢老天降福。又将贵妃娘娘赐给的桂枝好生插入花盆,精心养护。说也奇怪,自此,二老店铺中满是桂花清香,小店几十米外的行路之人皆能闻见。更奇的是二老制作的“醪糟”总是增添了浓淡相宜的桂花香味。久而久之,他们出售的“桂花醪糟”便成为当地出名的特色美味小吃了。直到如今,大凡抵临潼旅游的人,在点地方美食时,“桂花醪糟”当为首选。它的典故,更让游人增添不少情趣呢。

“清水醪糟”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辅料——

糯米3000克,清水10000克,醪糟曲6克。

制作技艺——

1.选粒大而均匀的糯米,淘洗干净,放入瓦钵内,加清水淹没浸泡1小时,用筲箕沥干。

2.木甑放置蒸锅上,待甑内上汽之后,将糯米均匀松散地舀入,加盖用旺火蒸1.5小时。取出倒在大筲箕内摊开,用10000克清水从糯米上淋下过滤,使淋散沥冷的糯米温度保持在30~32℃。

3.将蒸熟的糯米舀入瓦钵内,把醪糟曲碾成细粉,顺着一个方向用手均匀地加入。然后用木棒抹平,中心处挖一个深、宽各2寸的圆洞。钵面遮以消毒布,盖上木盖,外面罩上麻袋,放入-的发酵锅内发酵,发酵温度应保持30℃~32℃。发酵时间夏季一般24小时,冬季48小时,春秋季36小时。醪糟在发酵钵内浮起,呈竹叶色即成。

四. 陕西省 西安 灞桥区 圪坨

圪坨,陕北语,关中称麻食、猴耳朵。以荞面为料,掐指蛋大面团在净草帽上搓之为精吃,切厚块以手揉搓为懒吃。圪坨煮出,干盛半碗,浇羊肉汤,乃羊腥圪坨。

吃圪坨离不开羊肉汤,民歌就有“荞面圪坨羊腥汤,死死活活紧跟上”之句。

圪坨是一种富饭,羊肉汤里有什么好东西皆可放,如黄花、木耳、豆腐、栗子。

此物有一秉性:愈剩愈热愈香。但食之过甚则伤胃,切记。

五. 陕西省 西安 长安 滦镇葡萄

滦镇葡萄

滦镇俗称陕西的“吐鲁番”,这里葡萄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全、果质最优。这里生长的葡萄口味纯正、晶莹透亮、营养丰富、含糖量高且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这里生长的葡萄种类繁多,既有传统的中国品种,又有欧美品种,目前已栽培了腾稔、红高峰、克伦生、波尔来特等30多个品种可供不同消费者选择。葡萄种植已成为滦镇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和农业产业化新亮点。

信息来源:西安农业信息网

六. 陕西省 西安 高陵区 豆黄糕

豆黄糕是以豌豆和新鲜柿饼为原料加工而成,以其凉爽甘甜、沁人肺腹的风味特点而闻名三秦。做法是将柿饼去蒂,切成5分宽,3分厚的条状,在大碗内平铺一层,再分别浇上3层厚约3厘米的豌豆糊,待凉透后用刀切成小块即可食用。特点:以凉爽甘甜、沁人肺腹的特点而闻名三秦,春季时食用更佳。

七. 陕西省 西安 灞桥区 集美野鸡

集美野鸡

西安集美野鸡驯养繁育基地(也是西安科技局野鸡养殖示范园和西安市灞桥区野生动植物管理保护站野鸡养殖示范基地),始建于2008年,资产200万余元,年可出栏野鸡5万羽,是西北地区唯一规模化正规化生态野鸡养殖基地。基地位于西安市灞桥区新合街道草店村,毗邻灞渭湿地景观区、渭河原生态区,和国际港务区,风景秀丽,交通便利。基地是以七彩山鸡为主体(同时有黑天鹅、元宝鸡、贵妃允、孔雀、火鸡、珍珠鸡、鹧鸪等珍禽),以生态家园建设为主线,以科技为支撑,突出野味和绿色特色,走立体种养,综合开发的现代农业道路。是发展禽、沼、鱼、果“四位”一体,沼气建设为载体的高效循环型生态农业,全部过程采用了生态循环无害化养殖工艺。环保部门通过对公司生产的监督与检验,认定公司是完全性绿色环保企业,无公害无污染。并被西安市工商局评为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目前,业务覆盖西北五省区和内蒙、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欢迎酒店、农家乐、广大市民及各界人士前来参观洽谈。

信息来源:西安农业信息网

八. 陕西省 西安 长安 槐花麦饭

陕北人做槐花“麦饭”的方法和关中人略有不同,我们一般是把花序上的花朵摘下来、洗干净,用开水烫烫, 将水分捏去,再拿专门的“擦子”把土豆擦成扁丝,把土豆丝和槐花放到盆子里,倒入适量面粉搅匀,上笼蒸20分钟左右,蒸好后,用调好的汁子(一般是蒜泥、辣子面、味精、葱花、酱油和醋放在碗里泼些油)拌着吃,味道好极了叫槐花洋芋"擦擦"。

九. 陕西省 西安 临潼 临潼锅盔

锅盔是用麦面做成面坯,然后用铁锅烙成的一种饼子。是外出随身隽带最好的干粮:关于它的起源传说很多种版本;一种说这旨诸葛亮初出茅庐火烧博望坡后为帮项羽稳定军心所做,别一种说是唐军在修建乾陵,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口粮欠缺往往为了吃饭而耽误施工进程,而受惩罚。于是一位军人在情急之中将面团放进头盔里,然后放进火里去考最后烙成了饼,所以他的名字也就演变面来。锅盔在陕西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人们尝试着让它更持久溢香在它和面、揉捏、时间、火候、洪考等过程严格考究。用来作饼的面粉是本年中上好的小麦,做烙饼的工具要专用铁制成的锅子,火候也是相当重要的,有些人在烙饼时不是糊了就是没熟透原因还是火候没掌握好,当地人在做这个锅盔时所烧的是麦尖也就是麦桔这会不会让你想一首诗呢“煮豆燃豆蒺,豆在斧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在烙饼时这一转二翻三挠可是很重要的:一转就是要不停的对饼转动以防止焦糊的现象,二翻就是一面考好再翻过来考另一面,三挠差不多好的时候挠一挠听听动静要是轻脆的声音那证明已经好了,然后撒点芝麻粒就可以出锅了。


十. 陕西省 西安 灞桥区 西安甑糕

甑糕是西安的特色小吃。蒸糕的深口大铁锅古名为“甑”,因此而得名。甑糕质地柔软细腻,这种甜品小吃是用糯米、云豆和红枣蒸成,蒸熟后香味四溢。甑糕的下层白饭渗入枣色,呈鲜润的绛红色泽,上面一层云豆,呈咖啡的褐色,再上层便是暗红色的枣泥,最后枣泥上又撒一层碧绿的葡萄干,卖相诱人。甑糕口感黏软香甜,又很饱腹,是当地人常吃的食品。

甑糕,是关中地区的传统早点食品,是以糯米和红枣为原料制成的一种甜糕。其特点是:枣香浓郁,软糯黏甜。在西安以莲湖区穆斯林制作的甑糕最为美味。西安回民街的“东南亚甑糕王”更是声名远播。

简介

在西安和关中地区,有一种深受群众喜受,物美价廉的传统早餐食品,叫做“甑糕”。甑糕,用甑做出的糕也。甑为棕色,糕有枣亦为棕色,甑碗小而粗瓷,釉舟为棕色,食之,色泽入目,合谐安心。

顾名思义,“甑糕”就是以红枣和糯米为原料,用“甑”蒸制成的“糕”。甑糕米枣交融,老幼咸宜,营养丰富,滋补性强,色泽鲜润,绵软粘甜,浓香扑鼻,久食不厌,风味独特。

甑糕是灵宝的地方风味小吃,相传,几百年前由陕西传入。甑是一种底部有小孔,故而甑糕也叫劲糕。据传,甑在原始社会后期已经产生,到了新石器时代又有陶甑,商周时代发展为青铜铸成,铁器产生后,又变成了铁甑,近年也有用白铁叶子焊成的。陶甑蒸出来的质量最好。甑糕的原料是江米(传统是无锡糯米)、大枣(以灵宝毛头枣最好)其比例是每锅江米10公斤,大枣3公斤,泡米、装甑、加水与火功等,都有严格要求。

蒸甑糕时,将甑放在一个大口锅上,锅中添水,再将浸泡好的糯米、红枣铺在甑底。具体地说,要先铺红枣一层,再铺糯米一层,如此一层夹一层,共铺七层(三层米四层枣)。铺完后盖上湿布和锅盖。用旺火烧开,上汽后取湿布洒上清水,反复洒水三次,最后用文火焖蒸,五六小时后即可蒸成。

甑糕,形色俱佳,软硬适度,软甜粘劲,味道醇厚,实为冬春早点的佳品。

制作工艺

原料:甑糕的原料是江米10斤(传统是无锡糯米)、大枣3斤、(以灵宝毛头枣最好)、水30斤、葡萄干适量。

其比例是每锅江米10公斤,大枣3公斤,泡米、装甑、加水与火功等,都有严格要求。

做法:做甑糕在四关:

一泡米,米是糯米,水是清水,浸一晌,米心泡开,淘洗数遍,去浮沫,沥水分。

二装甑,先枣子、葡萄干,后米,一层铺一层,一层比一层多,最后上面再铺一层红枣(蜜枣)、葡萄干收顶。

三火功,一般是大火蒸约两小时后改用慢火再蒸五、六小时。

四加水,一为甑内的枣米加温水,使枣米交融,二为从放气口给大口锅加凉水,使锅内产生热气冲入甑内。

这样制作出的甑糕,不仅层层软硬适度,而且色泽鲜润,吃起来粘甜适口,滋味特美。

制作要领

西安甑糕的原料是糯米和红枣。其比例是:糯米65%、红枣35%。制作技艺比较别致,尤其要掌握好泡米、装甑、加水与火功等几个环节。西安甑糕,以莲湖区麻家什字穆斯林制作的为最佳。做甑糕要会蒸,还要会铲,会装碟,用专用铲刀将甑糕铲得枣米交融,红白相映,装入碟中,如琥珀,似凝脂,诱人食欲。80年代,西安市政府有关部门,对制作甑糕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王稳记,授予“甑糕技师”的技术职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