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介绍长汀特产广告词 长汀土特产在哪里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介绍长汀特产广告词 长汀土特产在哪里买更新时间:2023-07-26 03:56:49

一. 福建省 龙岩 长汀 长汀温水鱼

河田温水鱼以肥、鲜、嫩着名。相传温水鱼起自明代,里人发现温泉下游有一种鱼,圆扁无鳞,肥大色美。犯错误上岸来在地上蹦跳片刻,全身即显出丝丝血痕,在锅中稍煮即熟,鲜嫩无比。于是人们便在温泉下游挖池,试放鱼苗养殖。细心观察,多数幼苗适应环境,发育正常,半年中竟长成肥美大鱼。后又养殖鲩(草鱼)、鲤、鲢等,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二. 福建省 龙岩 长汀 皱纱肉

俗称“烧大块”,是长汀传统菜肴,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就已列入官席菜谱

。皱纱肉皮似皱纱,综红晶亮,色香味俱佳。

皱纱肉的制作工艺如下:

(特色)皮似皱纱,肉香扑鼻,爽口不腻。

三. 福建省 龙岩 长汀 长汀扁食

扁食(馄饨),有史记载在2000年前就已成为中国通食,长汀通称为“扁食”。长汀的“扁食”是以极薄的面皮包馅制成,馅如小指头大,薄皮围边,馅心多种多样,可用猪、牛、鸡、鱼各种肉类或虾仁等分别制茸成馅,但以精猪肉为多。

(特色)滑溜适口,汤味清鲜。

四. 福建省 龙岩 长汀 麒麟脱胎

客家菜中有一道菜叫“麒麟脱胎”,听菜名就够玄的。千万别以为真有“麒麟”给你吃,如果确有这种四不象的动物,也该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了。“麒麟”不过是乳狗而已,“胎”即猪肚。“麒麟脱胎”的烹调工序是客家菜中最为繁杂的。乳狗的宰杀和猪肚的洗净自要花掉不少时间,接着先要将狗肉加香料、米酒翻炒后,再将狗肉填入猪肚内,用线将猪肚的所有出口缝好,放入盆内,加鸡汤,溶入胡椒粉和精盐,加盖,旺火蒸2小时。然后,拆去缝线,摆放在长盆内,附刀上席。当我举刀切开猪肚时,“麒麟”就“脱胎”了。

那种奇香呵,扑鼻之际人有晕眩之感,恍若不在人间!夹一块到嘴里,眼睛还“警惕”地看着菜盆,担心吃不到第二块,因为面对美食,君子会忘记风度(比见到美女更没风度),毕竟口腹之欲更容易被别人所谅解。

另据考证,此菜可健脾补胃、壮阳补肾。一听壮阳,男人的筷子更是“说时迟,那时快”了。做一道菜要花半天时间,在惜时如金的现代社会简直是一种奢侈!然而,长汀人喜欢这样的奢侈。烹调过程犹如宗教的仪式一样,不付出心力怎能得到口福?!当我们口含奇香,啧啧赞叹“这道菜做起来太麻烦”时,知情人说“这已经简化了”。原来在清朝时客家人做这道菜更见精细:将人参塞进麻雀腹内,将麻雀塞进鸽子腹内,将鸽子塞进小母鸡腹内,将小母鸡塞进乳狗腹内,最后将乳狗塞进猪肚内,简直就像“套娃”工艺品!仅凭这摆场和架式,也不奇怪“麒麟脱胎”在清代的长汀官席中就享有“显赫地位”了。

这样的奇香飘到1986年,让闽菜评比的评委们也晕了一回。获奖是当然的,只是评委们会因为品了“麒麟脱胎”而对别的菜苛刻起来了。更让我惊讶的是,时隔数百年,长汀人还能侃侃而谈这道菜的来历,看来有文化底蕴的地方总有许多祖先的故事。据说,清代的长汀府司前街是富人聚居区,其中有个姓郑的富人,估计是求子心切又有点精力不支,于是妻妾中有擅长烹调者,常在猪肚内逐层填入小狗和乌鸡、白鸽、麻雀、野山参等清蒸服用。居然见效,子孙满堂。“麒麟脱胎”作为一种饮食疗法,便在富人中流传开了。边流传边简化,简化到今日,依然要花上半天才能烹成,可见此菜之非同凡响!

五. 福建省 龙岩 长汀 馆前米粉

馆前米粉,香飘百载,在解放前和文革困难时期,曾经是客家长汀人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道珍馐。毛泽东等伟人在品尝过后,都曾称赞这米粉的美味。

相传1929年,毛泽东率领红四军首次入福建入驻长汀时,因为长途跋涉生病了,在长汀的福音医院疗养。因为身体不好,毛主席胃口不好,炊事员无意中煮了一碗米粉,并加上开胃的长汀酸菜。没想到,毛主席吃后赞不绝口。后来,毛主席常要求吃长汀酸菜煮米粉。

馆前米粉也因此名扬天下。在汀江流域还畅通时,米粉干源源不断地运往汕头、广州、港澳及南洋各地,为长汀出口的土之一。

六. 福建省 龙岩 长汀 菜干扣肉

将焖好的肉片皮朝下装入扣碗,再摆入蒜瓣、目鱼片,菜干末铺在碗面上,淋上焖汁,上笼屉用大火蒸1小时取出,滗下蒸汁后,翻扣于圆盘。 炒锅置旺火,倒入蒸汁烧沸,用淀粉调稀勾芡,淋于菜干扣肉上即成。

七. 福建省 龙岩 长汀 长汀烧麦

自明代以来,烧麦即为长汀著名的风味小吃。烧麦状似石榴,以皮薄馅爽、芳香扑鼻、令人垂涎而得名为“三特石榴果”、“三里香”。后人因烧麦皮为面粉制成,吃时又要“赶烧”,便叫“烧麦”。

八. 福建省 龙岩 长汀 长汀客家兜汤

长汀客家人爱吃“汆”的菜食,所谓“汆”,即用地瓜粉或其他生粉,和清水、盐巴拌匀在肉片里,水滚后入锅,放入其他调料等,锅开即熟。

由于人们喜爱汆汤类美食,小生意人便挑着担子,一头是带有炭炉的食品锅,另一头是碗、汤匙及洗刷用的清水,街头巷尾叫卖。他们走到适当的地方,歇下担子,拿起一个碗,碗里搁上一把汤匙,敲打起来,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冒着热气的锅里散发出一阵阵诱人的猪肉、酱油和墨鱼干混合的香味。人们端着肉汤,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地“品”。吃完还会咂咂嘴,一副余味无穷、兴犹未尽的模样。长汀人将端叫兜,兜汤从此得名。

赣南盛产大米、豆子、茶油;广东出产海盐、海味;闽西出产香菇、木耳等山货。以前,货物运输大部分是靠肩挑马驮。闽粤赣之间的古驿道是客家人的“盐米之路”。在漫长的岁月里,脚夫、马夫们为生活而艰难跋涉,上百里的古驿道要翻越崇山峻岭、溪流沟壑。

当时,在客家古村落——长汀县童坊镇彭坊村,每天有几百担的大米、豆子、茶油经过这里南运广东平远下坝,又有几百担的海盐、海味从下坝经彭坊村北运赣南。所以很多挑担的、牵马的人都在彭坊村的客栈吃饭或住宿。据说,清朝末期,村中的酒坊有20多家,豆腐坊达30多家,每天要宰杀两三头猪。

挑夫、马夫和小商贩,随身携带的干粮是箪子饭(用圆竹筒盛的米饭)或草袋饭,以一小把酱豆子或几根酸辣萝卜干下饭,生意好的时候,也会来一碗兜汤。他们将热热的碗捧在手上,细细体会着肉滑汤美,谈天说地,高兴时还来上一首客家山歌。

根据用料的不同,兜汤有牛肉兜汤、猪肉兜汤、鸡肉兜汤、鱼肉兜汤等。吃兜汤的人不分身份,虽然是在街头巷尾,人们也是站在路边吃,吃完一抹嘴,付钱就走,成了汀州古城特有的一道风景。

以猪肉兜汤为例,其制作工艺如下:把瘦肉切成薄片,用盆盛好,加入地瓜粉、精盐,放少量清水搓至不粘手待用。烧热锅,放入清水,沸腾后将拌好的肉下锅煮熟,加入香菇丝、鱿鱼丝同煮,然后舀入碗中,加入适量的胡椒粉、味精、麻油、葱花之类。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猪肉兜就做好了,汤热肉嫩,爽滑可口。(李玉林)

信息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

九. 福建省 龙岩 长汀 长汀豆腐干

据《汀州府志》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朱亮祖驻防汀州府时,朱亮祖常食这种豆腐干,对此品极为赞赏。到了清代,长汀豆腐干登上了帝王的宴桌,声誉大增。

长汀豆腐干以当地出产的优质大豆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的方法加工成豆腐,再将豆腐切成块, 配以适量的甘草、大茴香、小茴香、肉桂、公丁、桂皮、香苏、白糖、食盐、酱油等多种调料,下锅卤煮后,用洁净纱布盖好,在阳光下晒干、压平,即为成品。

长汀豆腐干色泽呈咖啡色,半透明状;形为约12厘米大小的正方形块,厚约1厘米。吃起来咸 甜适口,味香耐嚼,营养丰富,佐餐下酒皆宜。

长汀县位于北纬25°18′40″~26°02′05″之间,东经116°00′45″~116°39′20″,地处武夷山南麓,南与广东近邻,西与江西接壤。是中国福建省龙岩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福建省西部,总面积3089.9平方千米。地处福建西部,闽赣边陲要冲。这里千山竞秀,群峦叠嶂,为武夷山脉南段,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保存有诸多文物古迹和体现客家文化的古城,也是中国0的重要历史纪念地。1994年获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据《天禄识余》记载,豆腐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年至122年)门下术士首创,至今已有2000多年,可谓是世界上最早的化学食品了。长汀豆腐干始于唐朝开元年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呵真是很久远了,是闽西著名的八大干之一。长汀有个习俗,凡出远门的人,必带豆腐干馈赠亲友,到外地求学和出国留学的学子,父母必多备豆腐干嘱咐沿途和到达后吃,以豆腐干和和异乡水土。

长汀豆腐干以优质黄豆加以十几种香料、药材科学配制而成,呈酱色半透明状,非常柔韧。其口感咸中带甜,甘香无比,风味非常之独特。仅从豆腐干的外形看,那薄度、那质感,都形同一张纸。一张呈琥珀色的四四方方平平整整的“豆腐纸”,在灯光照射下依稀呈透明状。

长汀豆腐的制法与其他地区不同,它采用酸浆作媒介,制作时适当控制火候,用大瓢盛酸浆往豆浆中徐徐注入,使豆腐脑缓缓凝结,再经滤压而成。因此,长汀豆腐鲜嫩可口,不酸不苦,用它制作的各种食品,如东坡豆腐、酿豆腐、银荷包、豆腐饺、生汆满丸、徽州丸等,风味独特,久食不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