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西特产老字号太谷饼 山西特产贡天下太谷饼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西特产老字号太谷饼 山西特产贡天下太谷饼更新时间:2024-01-02 14:37:13

一. 浙江省 金华 永康 永康小麦饼

永康小麦饼是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的特色小吃。永康“小麦饼”,又称“单麦饼”、“麦饼筒”,它韧如皮,香气扑鼻,是永康特有的风味食品,永康民间代代相传,是民间极普遍之食品。

永康小麦饼虽然带个“麦”字,其实是用面粉制成的,由于永康方言将面粉称为“麦面”,故而有这样的称谓。最负盛名的要数芝英小麦饼,圆如盆,大如钵,薄如纸。如今在芝英的老市基处,仍有几家逾百年的老字号正为食客们烹制着这一口味独特的食物。

小麦饼的所有美味精髓,都在于它包裹的馅料里面。以前走南闯北的五金工匠通常包上烟熏豆腐干充饥。小麦饼包上金针肉(黄花菜肉),一度被认为是过年招待亲戚的最高礼遇。如今生活越来越好,馅料变得越发丰富,鸡蛋、豆芽、粉丝、白笋、萝卜、三文鱼、牛肉、羊肉,只要你想得到的,都可以往里面加。馅料搭配不同,自然造就了小麦饼口味的千变万化。但要注意的是,因为此饼本身已有咸味,馅料口味应偏淡。

永康小麦饼的做法:要选用上好的优质面粉,用冷水和面,面内必须加适量的盐(大约一斤面8克盐),这是很关键一个环节,盐多太咸不能吃,太少饼易发硬脆,不能久放。和好面以后,要醒面,时间要掌握恰当,这样做面齑子柔性好。而后,把面团放在案板上手工使劲揉搓,使之有很更好的韧性,然后打出大小均匀的小面团(一斤面打25至28个),打好的小面团撒上些面粉搓圆,摆放整齐,再次醒面,这时要用布盖好,防止表面被风吹干。面需醒多长时间,巧妇们用手一捏,就知可否做下道程序。为了避免面团粘住了,应把案板撒上一层面粉,用手把面团压扁,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大小均匀小面皮,连续擀到15个或20个多后,把小面皮一个一个垒叠起来,每叠一个撒一层面,防止沾粘,叠好后手掌用力的按压,使面皮互相贴紧和压大,再用擀面杖擀。这是最难之处,手艺好的人,面团擀起来会打转,上下、中间的面团随之一样大小,擀到直径20至25公分大小后,这时饼已簿如纸,就要小心翼翼,一个个剥开,放在一边,让表层的干面粉都被吸湿,才可以开始烤。烤饼的锅和火候十分讲究,锅必须不平底是铁锅,开始要先大火把锅烧得热热的,而后控制到一定的温度,火小了不行, 烤出饼口感不好,火大了也不行,饼马上就糊,这只完全凭经验。烤饼还必须用上一样东西——“麦饼塌”,是用由5、6层棉布手工缝制而成,直径略比饼大,并可缝上一些图案,使“麦饼塌”起绉。它的作用是将擀好的小麦饼面皮放在“麦饼塌”上面,而后手托在“麦饼塌”下,顺势将小麦饼面皮盖到锅里,使小麦饼面皮很平整地烙在锅上,并又能起到保护手掌作用。若见小麦饼起泡,就将反起,另一面烤一下,3、4秒就可取出,一个个整整齐齐的垒叠起,用干净的干毛巾盖好。

永康小麦饼的吃法:怎么吃小麦饼,也极有讲究。不加馅料光吃饼,固然是外行吃法,有些没接触过小麦饼的人,照着本地人的样子拿过一张饼,摊平,把馅料放进去,卷吧卷吧,拿起来送进嘴里……往往还没吃到,饼已经破了,因为太薄;有时馅料会从另一头掉出来,手忙脚乱,大出洋相。而本地“专业人士”的吃法,经常是拿两张饼,摊平后馅料靠一边放均匀,尾部往里折一段,再卷就很结实了。

二. 北京市 房山区 山药饼

山药饼原料:山药、干淀粉、白糖、糖桂花、红果、花生油。山药饼做法说明:北京著名传统风味小吃。山药饼色泽金黄,表皮焦脆酥香,肉质细嫩酸甜,开胃健脾。山药饼做法:将山药洗净,蒸熟去皮,过箩;干淀粉碾碎过细箩,掺入熟山药中,揉成面团;将红果洗净去核,放入锅中,加入凉水,用微火煮,熬净汤汁时,取出过细箩,再放入锅中,加入白糖和糖桂花,用微火炒至能立住筷子时即成红果馅;将山药面团摘剂,摁成周围薄、中间厚的圆皮,包上红果馅,揪去收口处面头,按成小饼;锅内花生油用旺火烧至四成热时,放入山药,炸至呈金黄色时即成。

三. 广西 南宁 横县 横县芝麻饼

横县芝麻饼

横县芝麻饼以其香酥的特色而誉满1,成为人们访亲问友的必备佳品。它选料讲究,工序复杂,工艺精湛,十分讲究色、香、味形,在全国饼类中独具特色。因其饼面遍撒芝麻,故而得名。横县芝麻饼以上好白面为主料,配以芝麻、酥油、碱面等副料,上炉烘烤而成。酥油是将麻油入锅烧沸,取白面适量入油炒之,成稠糊状,变成黄色即可。芝麻要选用颗粒饱满者,并要事先处理,冷水浸泡发涨,捞出后空掉水,放在笸箩内用掌揉搓,使其皮脱,簸去脱下的皮,趁湿使用。搭色用好醋上锅烧热,加适量面粉搅成稠糊状,再烧沸,继续加醋,掺湿开水成稀糊糊。芝麻饼趁热吃坚韧、鲜香,烤干吃酥脆可口。不仅是访亲问友的礼品,而且多做长途旅行、老人孩子、孕妇的干粮,长期食用干芝麻饼尚有开胃健脾之功效。

做法:

1.芝麻要选用颗粒饱满者,并要事先处理,冷水浸泡发涨,捞出后空掉水,放在笸箩内用掌揉搓,使其皮脱,簸去脱下的皮,趁湿使用。

2.搭色用好醋上锅烧热,加适量面粉搅成稠糊状,再烧沸,继续加醋,掺湿开水成稀糊糊。

3.酥油是将麻油入锅烧沸,取白面适量入油炒之,成稠糊状,变成黄色即可。

4.上炉烘烤。

特点:

芝麻饼趁热吃坚韧、鲜香,烤干吃酥脆可口。不仅是访亲问友的礼品,而且多做长途旅行、老人孩子、孕妇的干粮,长期食用干芝麻饼尚有开胃健脾之功效。

历史:

芝麻饼原属西域民族的传统面食,后从胡地传入。东汉时即流行于中原大地,从帝王至平民皆好食之。《后汉书》载:“灵帝好胡饼,京师(洛阳)皆食胡饼。”《后汉书·赵歧传》载:桓帝时,赵歧“常于北海山东寿光市中贩胡饼。”

十六国后赵时,石勒讳胡字,改称麻饼。到唐宋更为盛行。曰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开成六年正月六日,立春,命赐胡饼寺粥。时行胡饼,俗家皆然。”

白居易《寄胡饼与杨惠州》:“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饼店》记载:北宋汴京(开封)亦有胡饼店,所卖品种繁杂,新样满麻。

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从食品》载有“山药胡饼”的制法。

明代胡饼演变为烧饼之类。明代蒋一葵《长安客话·饼》:“炉熟而食皆为胡饼,今烧饼、麻饼、薄脆酥饼是也。”

芝麻饼何时传入横县,没有准确的史料记载。相传公元40年,马援将军率大军南下平定交趾时,大军的干粮主要是芝麻饼。最初的芝麻饼按中原的做法:即用糯米为主料,配以芝麻、猪油、碱面等副料,上炉烘烤而成。屯兵横县时这一工艺传到了民间,经过长期的进货形成了今天横县特色之----芝麻饼。

其实以上文字是未经考究的,究竟横县的芝麻饼是怎么来的也许并不是谁能说得清楚。

四. 广西 梧州 龙圩区 梧州大福饼

大福饼是梧州市历史悠久的传统名点之一,相传大福饼最早见于清代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0年),原为从广东移居梧州城郊的一位老太太创制。故取名为“婆婆饼”。后来梧州城一位落第穷秀才为了生计,拜老太太为师学艺。老太太见穷秀才为人忠厚,又聪明勤学,便把“婆婆饼”的技艺传授给他。老太太谢世后,穷秀才觉得“婆婆饼”名不雅致,便易名为“大福饼”。此后一直沿用至今。到了民国时期,“大福饼”的制作技艺流传开来,当时梧州城已有四五家饼铺生产,影响也随之扩大,成为梧州人有口皆碑的著名糕点。到了40年代末50年代初,有的老师傅去世,有的退休或改业,“大福饼”的制作技艺濒临失传。1956年梧州市饼食社(现百乐食品厂的前身)为了抢救这一传统技艺,广泛收集了解放前各家饼铺“大福饼”的原料配方和制作工艺,加以综合研究,取其精华,恢复了这一著名糕点的生产。目前,梧州市百乐食品厂生产的“大福饼”,由于配方合理,工艺精湛,产品松软细腻,营养丰富,老幼皆宜,1983年荣获广西优质食品奖,1985年荣获全国儿童生活用品金鹿奖。大福饼的制作工艺如下:
(原料)精面粉50公斤,优质白糖25公斤,鲜鸡蛋5公斤,发酵剂适量。
(工艺)先把面粉筛一两遍,使其松散并充分混入空气;把白糖加适量水熬煮成稀稠适度的嫩糖浆待用;将面粉、糖浆、蛋液等混合拌匀,调成软面团,再经推、揉、拉、磨等工艺处理,制作熟面团,然后分块提出,做成饼坯,成型后送入烤炉烘烤。炉温掌握在摄氏180~200度之间,成熟后取出,经冷却、包装即成。
(特色)饼形端圆,品质细腻,松软,富有弹性,香甜可口,无硬、干、实现象。

五. 海南省 三亚 香煎鱼饼

用料

鱼腩肉100g、面粉100g、鸡蛋1个、小葱1根、植物油1大勺、酱油1大勺、蚝油1大勺

做法

鱼腩用刀小心片去鱼排,取净鱼腩肉; 将鱼腩肉剁成鱼泥; 面粉中打入一个鸡蛋; 放入鱼泥和葱花; 加入一大勺植物油; 加入一大勺酱油,一大勺蚝油; 用筷子将混合物顺着一个方向搅拌成均匀面糊; 锅烧热,放少许油,待油烧热,舀入一大勺面糊,摊成小饼; 小火煎至一面金黄,翻面,煎另一面,两面全部煎至金黄后即可。

贴士

鱼腩肉要去皮、去骨,仔细检查,最好不要留刺; 鱼泥尽量剁细,否则不易煎熟,会影响口感; 煎鱼饼时一定要用小火,并不时转动锅,使锅受热均匀,以免将饼煎糊。

六. 江苏省 宿迁 沭阳 马厂绿豆饼

马厂绿豆饼是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马厂镇的特色小吃。马厂制作小豆饼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现在马厂老街上仍有几十户人家以此为业。三四十年代以汪明甫、汪明楼两家最为出名,现在最老的字号当数徐文世家。

制作小豆饼共有七道工序:一是选料,要选马厂本地产的正宗绿豆,并消除所有的泥沙杂质;二是浸泡,把精选好的绿豆用清水浸泡,直至自动脱皮为止;三是去皮,用清水反复过滤,直至将所有绿豆皮漂去为止;四是磨糊,用细牙石磨把浸泡脱皮后的绿豆磨成糊状;五是配料,用少量的细山芋粉和细芝麻粉加水搅拌成糊和在一起;六是炕熟,用温水、平锅和直径约3厘米高半厘米宽的专用模具,把豆饼糊舀在模具中炕干,至微黄即成。

制成的豆饼小巧圆润,黄中透绿,惹人喜爱。其实自选料到炕熟而成的绿豆饼,从烹调的角度讲,仅完成一道菜的一半,因为人们从不直接吃炕熟的小豆饼,还要采取烩、煎、炸等烹调方法,加工后才能食用。烩,就是放在猪肉一起红烧,这种吃法最简单,人们也最常用。煎,就是把小豆饼放在锅里用少量油煎透,然后盛在碟中,用预先配好的五香椒盐粉状佐料撒拌成一道名菜——椒盐绿豆饼。炸,是最高档的吃法,即把小豆饼洗净晾干,用强火烧锅,待小豆饼炸到金黄色并且两面都鼓起后立即捞出,放在另一干热的锅中,再浇上预先配制好的以糖醋为主夹杂其他香、辣、咸佐料用细山芋粉勾成的卤汁,反复搅拌。金黄滚烫的豆饼,突然被浇拌上五味俱全的冷卤,直响,异香扑鼻,拌匀后马上盛盘上桌,这就是久负盛名的一道美菜佳肴——挂卤绿豆饼,食之外软内酥,美味香脆,让人久久难忘。马厂名厨黄家汉做此菜最外拿手。

马厂镇街道宽阔,市场繁荣,客来人往,川流不息。凡家在马厂,或曾在马厂或路过马厂,只要吃过一次挂卤小豆饼,心中便牵挂不忘。总想多吃几次,总想多捎些馈赠亲友。但因马厂小豆饼都是手工制作,现做现卖,露天摆摊,历来没有包装,因而保质期短,热天保质1——2天,冷天只能半个月,所以不利长途携带、销售,这便严重制约了马厂小豆饼的推广。如能有厂商客户投资合作、规模生产,真空包装,同时附上小豆饼烹调方法,以便供人如法制作,定能使马厂小豆饼闯入全国大市场。

七. 陕西省 咸阳 渭城区 绣球饼

原料:低筋面粉200克、熟猪油350克,豆沙200克,白糖50克,黄桂花、青红丝各2.5克,核桃仁、冰搪各25克,玫瑰5克,香精少许。

制法:

1.和面、制馅同陕西水晶菊花酥。

2.白糖、黄桂花、玫瑰、青红丝、核桃仁、冰糖均剁碎,拌入豆沙内,即成豆沙馅。

3.豆沙包入皮面内,捏成扁圆形,用三角刀在圆楞边处横划五刀,每刀相隔约0.5厘米,刀深至馅,再用大拇指压住上口,向左一拧,使刀纹略开,形如绣球。

4.锅内加油烧至70℃,放入绣球饼,油花发声时改用小火,捞入漏勺,用热油浇炸,使刀纹裂开,再放入油内,炸至浮起油面时即熟。

特色:形如绣球,香甜酥脆。

八. 湖北省 荆州 监利 屈原饼

荒湖糕点厂生产的“屈原饼”,说起来还有一段趣话呢。相传,屈原初到毫口的第一个夜晚,已是饥肠辘辘,精疲力竭,瘫软在一家渔民的门前,被一位老大娘发现,将他扶进草堂,经过询问,方知是久为楚国人民深深敬仰的屈原大夫。大老娘满怀热情,虔心地精选了自己家中存放的糖料、面粉、干桃仁等原料,别具匠心地做了几个香喷喷、甜滋滋的饼子,庄重地端到大夫面前,屈原接饼吃了几口,顿觉心清目爽,连叫“妙饼兮”!......第二天,老大娘又用同样的技世再次做了几个饼子,屈原更是感激万分,喜称在朝中也未尝过这种佳品。后来,屈原就长期住在这位渔民家里,每当远近慕名来访的骚人墨客一到这里,屈原总是请老大娘做这种饼子招待客人。久而久之,人们都把屈大夫喜爱吃的这种饼子叫“屈原饼”了。从此,“屈原饼”之名不胫而走,“屈原饼”之技不师而传,流芳至今,经久不衰。现在,这个厂又在此传统产品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先进技术,配以精炼食油、上等白面、白糖和上等蜜饯等原料,精工制作而成,远销甘肃、宁夏、河南等数省。( 监利)

屈原 (前339~前278)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 ),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2-3] ,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屈原是“楚辞”的...... 详细>>>

九.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均安煎鱼饼

均安煎鱼饼

均安煎鱼饼甘香爽滑,鱼肉有弹性,以蚬蚧酱佐食更显鲜味。这一款传统美食,在顺德均安镇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曾获“中华名小吃”的称号。

特点是色泽色鲜美,爽滑甘美。

原料:

鲜鲮鱼肉、葱粒、香芹、腊肠、豆豉、清水、糖、生粉、味精、盐

制法:

1.将鲮鱼肉剥茸,加味精、盐打至有弹性,然后加入适量清水拌均成胶糊,再用模压成薄饼状。

2.慢火烧锅下油,放下鱼饼,慢火煎至两面起金黄色即成。

十. 山西省 晋中 太谷县 圣药“定坤丹”

圣药“定坤丹”“定坤丹”,被世人公认的圣药,是山西中药厂妇科名药。其处方奇妙,配伍得宜,除具有调经活血的特殊效力外,兼有理气、健脾、补血、止血、镇痛、强壮等作用。据历史记载,定坤丹始创于清代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当时,京师太医院广集全国名医,编纂综合性医书《医宗金鉴》;时值宫内嫔妃郁血成病,影响皇族嗣衍,于是乾隆下旨将该项女症列入研究内容。由于名医荟萃,集思广益,汇集奇方,溶人参、鹿茸,当归、红花、三七、于术、枸杞、香附、鹿角霜等于一剂,付诸临床,屡治屡效,乾隆大喜,取“安定坤富”之意,将这个处方成药命名为“定坤丹”,列为“官帏专用圣药”,连当时编纂的《医宗金鉴》也未准收入。时朝廷监察御史孙延夔,系山西太谷人,因母亲患妇女病,久治不愈,便设法从太医院将“定坤丹”处方抄出,交其家庭药铺“保元堂”配制。果然药到病除,以后给其他眷属服用,效果亦佳。后来孙家败落,“保元堂”药铺倒闭,定坤丹处方传到广升聚。从此,这个“官帏专用圣药”便成了民间妇科良药。1979年定坤丹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全省优质产品,1980年荣获国家银质奖章。如今,这一妇科名药已畅销全国和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 ( 太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