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只在山东滨州卖的特产 滨州著名的土特产品排行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只在山东滨州卖的特产 滨州著名的土特产品排行榜更新时间:2024-05-12 03:57:12

一. 山东省 滨州 无棣县 无棣枣脯

无棣枣脯

中国无棣枣脯采用无棣鲜枣为主要原料,配以优质白砂糖,柠檬酸,阿胶按科学配比,使总糖降65%,属低糖食品,并能保存原有枣中的多种微量元素和十几种氨基酸,入口香甜,食而不腻,口感很好。

二. 山东省 滨州 沾化区 清炖开凌梭

沾化名吃。用当地越冬梭鱼,去鳞清汆,再用旺火炖熟,味道鲜美无比。

三. 山东省 滨州 阳信县 瑞泽小麦

山东省阳信县位于鲁西北平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近年来,阳信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种粮大县的优势,把推广优质麦生产作为实施“一村一品”战略的突破口,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县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45万亩,年产16万吨,小麦优质率100%,农民年增收1000万元。

阳信县狠抓了龙头企业、市场体系和行业协会的培育工作。县种子公司和粮食收储公司联合组建了山东阳信瑞泽优质专用小麦开发有限公司。目前,以“瑞泽”为品牌的优质专用小麦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全县成立了8家优质面粉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37万吨,年产值6.8亿元,吸纳农民工1000余人。

四. 山东省 滨州 无棣县 无棣苇帘

【无棣苇帘】用芦苇做原料制成的各式帘子。无棣苇帘光滑洁净,做工精细,样式美观,多年来

在国际市场上畅销不衰,出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1/4。

无棣芦苇色泽洁白、质地柔韧,皮厚、节细、坚硬、纤维细,在日本有“铁杆”芦苇之美称。无

棣县苇编业历史悠久,据说300年前已大量销售各地。解放后,产品由单一发展到6种20个规格,品种

由低向中、高档发展,有门帘、窗帘,有大凉棚帘、小餐帘,还有室内绣花帘、屏风、苇帘画等。其

构思巧妙,样式新颖,格调独特,色彩绚丽,花鸟栩栩如生,既可作日用装饰品,又是精美艺术品。

曾得到来无棣县参观考查的日本苇帘协会会长一行的高度赞扬,并接受日本十几次直接来图来样复制

和大量订货。1987年6月,由省外贸公司在青岛和日本兵库县贸易株式会社签订了苇帘合作专厂合同,

苇帘生产也日趋机械化、高档化。

目前, 无棣县苇帘生产已发展到10多个乡镇,200个村庄,3万多生产人员,全县苇帘年产量已达

305万床,产值350万元。

五. 山东省 滨州 邹平县 青阳宴席

青阳宴席,传明宣宗孙皇后回乡省亲途中,赴青阳镇“醴泉寺”礼佛上香,地方名流、士绅相随。时至中午,御厨就地取材,制备了四炒、四炸、四冷荤、四汤碗、六行碗,四大件的宴席,众士绅品尝后,无不拍手称赞,此宴席因在青阳境内首创而得名。而后,青阳一带,每逢接待重要客人或男婚女嫁之时,均以“青阳宴席”款待。

据《明史?列传第一?后妃一》记载:“宣宗孝恭皇后孙氏,邹平人。幼有美色。父忠,永城县主簿也。诚孝皇后母彭城伯夫人,故永城人,时时入禁中,言忠有贤女,遂得入宫。宣德帝立其为后宫之尊。孙皇后于天顺六年九月(1462年11月)去世,尊谥“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与宣德皇帝合葬于北京十三陵中的景陵,并得享“祔太庙”的崇高待遇,可谓极尽尊荣。

传孙皇后回乡省亲途中,赴青阳镇“醴泉寺”礼佛上香,地方名流、士绅相随。时至中午,孙皇后命所携御厨备膳于“醴泉寺”南--核桃林中,款待士绅。御厨倾其所能,就地取材,于十几张“八仙桌”上,均置备了四炒、四炸、四冷荤、四汤碗、六行碗、四大件共计二十六个色、香、味、形齐全的宴席,众士绅名流品尝之后,无不拍手称赞;此(宴)席,因在青阳境内首创,随命名为----青阳(宴)席。而后,青阳一地,每逢接待重要客人或男婚女嫁之时,均以“青阳(宴)席”款待之,所待宾客也以能品尝“青阳(宴)席”为荣,随为一方之盛。

今青阳镇“耿家村中心饭店”、兴荣饭店、浩然亭大酒店,仍保留其原创做法,有待游客品尝。

六. 山东省 滨州 邹平县 邹平柿子

柿子是邹平县的一大,主要分布于南部长白山区的西董、临池、青阳、邹平4镇。西董镇,年产300多万斤,占全县总产量的50%;青阳镇次之,年产160万斤。全县总产可达600多万斤。邹平柿子有车头柿、方柿、平柿、擎柿、托柿、小柿、水柿、花柿、油星柿等10余个品种,尤以车头柿为多。

邹平柿子主要分布在西董办和青阳镇的山区丘陵地带。营养价值非常高,所含的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超过苹果、梨、桃等水果。邹平柿子去涩后可鲜食,甜味适口,营养丰富,可晒制柿饼,邹平柿饼整齐各大,绵纫霜厚,甜味浓香,深受欢迎,实为食疗佳品,且多种药用功能。

七. 山东省 滨州 惠民县 滨州西瓜豆瓣酱

酱品皇后——滨州西瓜豆瓣酱

酱品是食物和食盐混合的产物,是中国烹饪史上出现历史年代较悠久的咸味食品和调料品,与人们的日常饮食生活联系密切,上至达官,下到平民,无一不晓。春秋时代,孔子说“不得其酱不食”,足以说明酱品的起源应先于春秋,而且酱品应当首先产生于滨海或其他出产食盐的地区。滨州东濒渤海,据考证,此地在夏朝时就有煮盐的作坊。吕望(姜子牙)封齐后,“施新政,通商贾,得鱼盐之利,使国富民强。”致使当地的手工作坊和食品加工业以及当地的贸易往来空前发达,滨州一带的酱品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八. 山东省 滨州 无棣县 梭鱼

梭鱼属近海浅水性鱼类,喜栖息和觅食于河口较多的咸、淡水交汇地带。无棣县沿海之漳卫新河、马颊河、德惠新河、潮河、套儿河等河口区,是梭鱼生活的优良场所。因此,梭鱼又是无棣县及附近沿海的地方性鱼资源。

梭鱼体近圆筒形,长50厘米,银灰色,眼上缘红色,头宽,稍平扁,口端正平横,下颔有突起,上颔有陷,有背鳍两个。梭鱼依年龄分群生活,渔获个体较单一,常以二、三龄鱼为主。每年4月份,梭鱼便在各河口区产卵,只做短距离回游,至12月份始到海水深处越冬,翌年开春即到近海河口生长育肥,形成渔汛。梭鱼具有丰富的营养成份,肉质鲜嫩,美味可口,蛋白含量很高,是高级宴席上的佳肴,尤以春天的开凌梭最为名贵。烹制的梭鱼,以头为香,故民间有“丢了车和牛,不丢梭鱼头”之说。梭鱼除禁渔期外,可长年进行捕捞。

九. 山东省 滨州 无棣县 艾虎

【艾虎】 珍稀动物,俗称“地狗子”,又叫“艾鼬”。其皮毛十分珍贵,保暖性能好,有“雪

离三尺而融化”之说。皮为上等制裘原料,毛绒丰足色泽美观,为出口商品,售价与水貂皮相近。

野生艾虎外貌与黄鼬、水貂相比,除个体稍小,毛色不同外,其他基本相同。公虎体长约34~43

厘米,体重1.5~2公斤,尾长10~14厘米;母虎稍小。艾虎绒毛淡褐色,背部针毛毛尖呈棕褐色,体

侧呈褐黄色,腹部呈淡褐色,上下唇及鼻周为白色,眼周及两眼间为棕黑色,四肢及尾尖为褐棕色,

各部位毛色差异较明显。

在野生条件下,艾虎多于水沟、草塘、洞穴内栖息,喜昼伏夜出,间或白天也有活动,以鼠类、

蛙类、鸟类和昆虫等为主食,方圆200亩农田内,只要有一只艾虎,粮食作物保证不受鼠害。

1981年7月,无棣县种驴场在当地捕获4只野生艾虎,人工驯养成功。1983年从欧洲引入雄性艾虎

杂交试验饲养,结果表明,杂交后的一、二、三代有明显优势。杂交后代体长毛丰,且具有较野生种

性情温驯,野性小,较引进种活泼好动,适应性强,食量大,抗病,生长发育快等特点。杂交艾虎毛

色深浅程度随气候季节变化而变化,寒露后毛色逐渐变淡,冬至前后变化最快,来春大地颜色变绿,

其毛色变深。皮毛色泽柔和,底绒为乳白色,棕黑色的针毛分布十分均匀。

艾虎的日常管理、日粮搭配与水貂相同。艾虎每年能繁殖两窝,春季2月下旬至3月中旬,秋季8

月下旬至9月份发情配种,发情持续期4~5天,妊娠期30~40天,每窝产幼虎6~8只,较水貂稍多。

1987年3月在青岛举行的艾虎研讨会,对无棣县饲养的“我国定型艾虎”作了肯定的评价。目前

无棣县艾虎存栏量已达1500只。几年来,提供艾虎毛皮2000多张。

十. 山东省 滨州 惠民县 武定府酱菜

惠民县腌制酱菜的历史悠久,兴于明,盛于清。发展到清代中叶,已成为邑之,远近闻名。当地人探亲访友,外地来往客商无不带几篓“武定府小菜”作为礼品分赠给亲朋好友。武定府酱菜,又称为武定府小菜。因惠民城是州府驻地,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州为府,故以“武定府小菜”冠名。武定府小菜作为一种商品、礼品、贡品,被世人所青睐。又因其曾作为贡品,进贡朝廷,获得“贡呈小菜”之美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武定府酱菜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有了长足的发展,结合现代工艺,研制成了独一无二的武定府酱菜,相继推出了一批老字号品牌,使武定府酱菜形成了糖醋类、酱制类、泡渍类、豆制品类四大系列50多个品种,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多年来,武定府酱菜连续获得省优、部优产品奖。1988年在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铜牌,被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被评为“山东传统名优品”、“山东市场畅销产品”、“山东省老字号”、“山东省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

信息来源:山东省情网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