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吉林省可以带走吃的特产 吉林市可以带走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吉林省可以带走吃的特产 吉林市可以带走的特产更新时间:2024-01-14 17:03:50

一. 吉林省 长春 九台区 吉菜

吉菜,是指利用吉林或主产原料,运用吉林特有的烹饪工艺,在中华名菜系基础上,综合吉林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和农家特色,经过开发创新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精品菜系。吉菜选用在吉林省优良的生态环境下生长的与主产原料,在综取其他菜系风味的基础上,吉菜运用特有烹饪工艺创新而成。吉菜讲究浓重味厚,偏重鲜、咸、辣、酸,取料鲜活,崇尚滋补,形成了天然、绿色、营养、健康的科学饮食概念和独具关东特色的菜系。

在吉林省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盛产松茸蘑、猴头蘑等名贵食用菌和山野菜以及人参、鹿茸、田鸡油、灵芝、不老草等珍贵药膳原料和调味品。在享有“天然牧场”之誉的长白山区,人工饲(驯)养繁殖着梅花鹿、飞龙、山鸡、哈士蟆等山珍野味。沃野千里的松辽平原,盛产五谷杂粮和高品质的鲜果佳蔬。慈禧太后的故乡──梨树县叶赫镇出产的白蘑更是稀世珍品。西部辽阔无垠的大草原六畜兴旺,延边红牛、草原黄牛更是驰名中外。省内淡水鱼类品种繁多,尤以松花湖所产的“三花一岛”(鳌花、扁花、吉花、白鱼),和图们江出产大马哈鱼最为著名。全省可用于烹饪的常用原料,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的绿色食品就有百余种。

吉林省自古就有汉、朝、蒙、满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特有的民族食俗,客观上形成了独特的多元化的吉菜饮食文化。20世纪30年代,长春成为伪满州国统治中心。溥仪的宫中膳房除北京清宫的御厨外,山东名厨纷至沓来,鲁菜、宫廷菜与吉林民间菜相互交融,形成了吉菜的基本雏形。经过近年来的大规模挖掘、创新、推广,吉菜逐渐地以其独有的特色展现于世人面前。

吉菜汲取鲁、川、粤菜之精华,融合了满、朝、蒙等民族菜点、宫廷菜点的传统技艺,形成了以名菜、名点、名小吃和名宴为主体的基本框架。其显著特点为:注重利用吉林原料和绿色食品原料,讲究火候,擅长勺工,烹调技法以溜、爆、烧、扒、烤、酱、炖、拔丝见长。烹调嫩而不生,透而不老,烂而不化,外脆内嫩、外酥内烂,火候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口味醇厚香浓,菜肴丰满实惠。许多吉菜名菜在全国烹饪大赛上荣获金牌菜点。吉菜不仅是吉林人民的口福,也受到国内外宾客的垂青。如今吉菜已香飘四海,名扬八方,以它独特的魅力,诱人的馨香,盛开在中国烹饪的百花园中。

吉菜主要有民族菜、民俗菜、宫廷菜、山珍菜四大系列,具有“天然、绿色、营养、健康”的特点,同时又包含吉祥、吉庆、吉利等喜庆之意。1999年吉林省省长洪虎提出并命名吉菜以来,吉菜已经形成了吉菜

一批名宴、名菜、名点、名小吃和名厨、名店。如今吉菜已经香飘四海,名扬八方。在2001年第二届中国美食节上,吉菜以其鲜明的特色,被确定为中国“新八大菜系”之一。

二. 吉林省 白山 抚松 鹿筋

鹿筋系珍稀原料,性温,有壮筋骨、补肾阳的功效,对风湿性关节炎、手足无力、胃寒等症有一定疗效。

鹿筋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筋,药用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始见于《唐本草》。干燥的鹿筋为细长条状,金黄或棕黄色,有光泽且透明,长45-65厘米左右,直径1.5-2厘米。上端带肉质,下部有半圆形黑色蹄甲二个,亦有带4个小块蹄骨者;蹄甲处略带皮,有棕色或淡棕色短毛。质坚韧,气微腥。以身干、条长、粗大、金黄色为佳。

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及中部斗山区,为我国梅花鹿和马鹿的主要产地。全年均可采收。取鹿的四肢,抽出足筋,保留蹄甲,阴干。炮制时斩去蹄甲,用温水略洗,置炭火烘软,切成小段即可。

三. 吉林省 延边 敦化 小根蒜

小根蒜:别名小根菜、小么菜、大脑瓜儿产地:敦化境内耕地食用方法:沾酱、做汤做馅或炒蛋等。品味:清淡、微甜辣、口味丰富( 敦化)

四. 吉林省 白山 抚松 抚松人参

抚松人参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抚松地处中国吉林省的东南部,位于长白山下、松花江畔。该县栽培人参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到一九八二年,全县有 97%的乡村种有人参,有300多个参场,人参总产量突破150万斤,换取外汇900多万美元。

人参的产量居全国首位,出口量占全国的35%以上。抚松业已成为我国较大的人参生产基地,素有“人参之乡”的美称。

抚松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东经127°01'-128°05',北纬41°42'-42°49'。东与安图县接壤,西与靖宇县接壤,西南与临江、江源接壤,北部与桦甸、敦化接壤,东南与长白、朝鲜国接壤。全县南北长119公里,东西宽82公里,幅员6530平方公里,现辖14个乡镇,32万人口。我县人参栽培始于明末,距今已有440年的历史,悠久的发展历史,使人参产业已成为我县的优势和支柱产业。到2006年末,全县人参种植面积达到1193.4万平方米。人参单产达到3.3公斤。水参总产量 578.2万公斤。人参无公害规范化栽培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在我县实施,并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

近年来,我们加大了人参资源转换和精深加工步伐,初步形成了以抚松参业股份公司、抚松制药股份公司、宏久参业股份公司、大自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吉林省天润生态食品有限公司、万良福裕和参茸有限公司为骨干的人参精深加工企业。经过几年的培养和发展,全县开发生产了“抚宝”牌长白山红参和长白山白参、“东林”牌红参和生晒参、“晨讴”牌无农残生晒参以及“皇贡”、“松龄”、“淑正”、“八聚”等人参初级加工产品,市场很受欢迎。

抚松县人工栽培人参从明朝隆庆元年至今,已有440年的历史,1995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人参之乡”,列全国同期命名的“百特”之首。拥有亚洲最大的人参交易市场,投资1.2亿移地新建的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占地面积 5.4万平方米,集聚和带动了西至辽宁恒仁、新宾,东至延边珲春,北至黑龙江大小兴安岭等地生产的人参都在此交易,销售网络覆盖了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五. 吉林省 辽源 西安区 吉林特产:貂皮

吉林:貂皮

六. 吉林省 吉林市 蛟河市 鸡茸蕨菜

此菜肴先将取自吉林东部长白山区的蕨菜用开水焯透,鸡肉斩成泥,加入各种调料制成鸡茸。蕨菜挂鸡茸在汤水中汆熟,再经扒制而成。成菜白绿相映,鲜美适口。

七. 吉林省 吉林市 船营区 新兴园蒸饺

吉林的主食风味,被人们称道的是新兴园蒸饺,筱筱火勺和会友发包子。河南街新兴园元笼蒸饺久负盛名,迄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饺子外型美观,个头均匀,皮薄发亮、筋道、卤汁多,滋味鲜美,食时配上一碗清汤,很受顾客欢迎。现已列入吉林面点谱

新兴园的历史沿革:

1894年: 董世昌开办一家小饭馆,叫董家饭铺。

1901年:董世昌将王兆元、王兆吉挖到他的饭店。王家哥俩把在山东学会的圆笼蒸饺引入该店。当时的饺子馆是吉林非常有名的饭店之一,俗称王家饺子馆。

1920年:王兆元、王兆吉哥俩接管了饭店,在河南街西段租用三间门市,取名为“天怡兴”,以经营蒸饺、酱肉为主。两兄弟不断创新饺子制作工艺,研制了擀皮新工艺,三下一个皮,擀的饺子皮皮薄均匀不硬心,被称为一绝。

1935年:“天怡兴”饭店扩建新店,由河南街的西头搬到了现在的东头道北,店址就是现在的位置。由当时的著名厨师韩钰掌勺,主要经营圆笼蒸饺,增添了熘炒菜,包办酒席,店号以韩钰的钰字为名,从此“天怡兴”改为“天钰兴”。

1948年:吉林解放,当时的商会派曲韵芝、杨长兴到“天钰兴”饭店工作,推曲韵芝为经理(其丈夫是王氏兄弟的伙计),特聘老掌柜王兆元参与企业的质量管理。

1950年:在原“天钰兴”饭店基础上,在原址重新开办饺子馆,取店号“新兴园”。

1956年:市政府批准公私合营,新兴园饺子馆合并到市饮食服务公司江城饭店。在此期间,店名曾一度改为河南街饺子馆(经营位置未变)。

1962年:市饮食服务公司为了保持王家饺子馆这一传统品种,将新兴园饺子馆从江城饭店中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经营单位。

1989年:新兴园蒸饺获商业部“金鼎奖”称号。

1997年:获中国烹协“中华名小吃”称号。

1999年:被省烹协授予“百年老字号”称号,吉菜名店,饺子宴获吉菜名宴称号,获国内贸易部中国名点称号。

八. 吉林省 通化 柳河 柳河大米

柳河大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柳河县加快实施稻米产业振兴工程,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优势,实行差异化生产,打造柳河稻米市场品牌。今年,绿优水稻又获丰收,全国各地数千张订单飞向柳河。

他们把火山岩优质稻米产业园区,纳入全县“十大产业园区”建设规划。独特的地理环境、肥沃的土地资源,被国家确定为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吉林省有机米生产基地。姜家店乡拥有稻米加工企业12户,优质稻米生产基地7.1万亩。其中,有机稻米面积7800亩。经过多年发展,已拥有蛙田、丰田禾香、鸭田贡米、吉通等18个品牌,先后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吉林省名牌农产品、长春农博会金奖等荣誉。2007年,经中科院、中国农大等专家评审,“姜家店大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柳河大米

柳河县火山岩稻米产业协会

13077732

大米

九. 吉林省 通化 梅河口市 吉林-茅膏菜


茅膏菜是一类有趣的食虫植物,它们大多生长在山麓原野低湿地、沼泽地和湿草甸上,多数为小型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膏菜科有4个属,茅膏菜属约有90个种。茅膏菜一般分布在热带和温带地区,有半数以上分布在澳大利亚,我国有6个种。

茅膏菜是被动捕捉型食虫植物,根据其叶片形状,又可分为圆叶茅膏菜和长叶茅膏菜。

有一种圆叶茅膏菜叫做毛毡苔,为多年生小草,叶片丛生,呈放射状展开。在那圆圆的叶片上,生有200多根触毛,触毛长短不一,四周长,中间短,形成一个小凹兜。每根触毛的顶端有一个粉红色的小球,小球上分泌有一层粘液,看上去好似一颗颗晶莹的红色“露珠”。这种“露珠”不仅有鲜艳的色彩,而且还有香甜的气味,以引诱昆虫上钩。

十. 吉林省 白山 江源区 吉林田鸡

又名“蛤蟆”,学名“中园林蛙”。吉林的田鸡与飞龙、熊掌、猴头并列为中国四大山珍。田鸡外形似青蛙,但头部 宽扁,略呈三角形。吻端钝圆而宽,略突出于下颌,吻棱较明显。鼓膜处有牛角 形黑痣。体较短宽,背部黄褐色或深棕色,有“八”字形黑斑。体侧灰色,有少 数分散的疣粒。雄蛙腹面乳白色,雌蛙为红黄色,带有桔红色斑点。前肢较粗短, 后肢发达,关节灵活,指趾端无吸盘和横沟,四肢背面有黑色横纹,善跳跃。它 春天解冻出水,栖于山地、森林的阴湿地或河崖草丛中,皮肤颜色随季节变化, 春为绿色,夏为黄褐,秋则全褐。吉林省东部山区是田鸡的主要产地,人们一年 要进行三次捕捉:一是春季“开江”,二是秋天“割地”,三为冬令“避素”。开江 后的田鸡,经漫长冬眠,腹内净空,肉特鲜嫩;割地时则养分丰盈、肉质肥美; 冬眠的田鸡,肉素血清,别饶风味,尤为珍贵。

田鸡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和少量脂肪以及大量水分,与人们日常食用的肉类 (鸡、鸭、鹅、牛、马、羊、鱼)相比,无论是从味道,还是从营养价值来说都 属上乘。田鸡油营养丰富。据测定,其蛋白质含量为56.53%,脂肪为4.3%,碳 水化合物9.65%,并含有硫、磷等元素,维生素A、B、C以及多种激素。

据宋代《本草图经》记载:“似蛤蟆而大、色黄”之“山蛤”,大概即田鸡之谓。并 说“山人亦食之”。民间传说此蛙以人参苗为食,人们对田鸡之珍贵,由此亦见一斑。

吉林田鸡油既是名贵山珍,又是高级滋补品。它具有补虚、强精、退热的功能, 用于体虚乏力、神经衰弱、精力不足、肺虚咳嗽、久病失调、产后虚弱、气血亏 损、眩晕失眠、记忆减退等疾病。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