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贵阳特产厚糯米粑 正宗贵州糖蕨粑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贵阳特产厚糯米粑 正宗贵州糖蕨粑更新时间:2023-08-08 16:40:37

一. 海南省 琼海 椰香高粱粑

椰香高粱粑流行于琼海地区一带,用当地产高梁米配鲜椰子丝蒸熟即成。

用料:高粱米500克、糯米100克、鲜椰子1个、白糖适量。

制法:

1、高梁米、糯米混和洗净,浸4小时,捞起配清水磨成浆,装入布袋压干,取出搓软成圆形小坯。

2、鲜椰子破开,刨出椰丝,用白糖拌匀待用。

3、将高粱粑坯入蒸笼猛火蒸熟,趁热粘上糖椰丝即成。

特点:相质软糯,鲜椰香甜,有补脾胃、润肺之功效。

二. 四川省 宜宾 江安县 红桥猪儿粑

红桥猪儿粑,是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红桥镇的著名特色小吃,该品馅料分甜味和咸味两种,甜味以白糖、猪油、桂花为原料制成,香甜可口;咸味以芽菜和猪肉为原料炒制,咸鲜味爽。

红桥猪儿粑是宜宾市江安县红桥镇的一款特色小吃,享誉川渝,其晶莹剔透、温软如玉。相传当年湖广填四川时,移民们在兵荒马乱中为祈求菩萨保佑,急智中用家中仅有的糯米作成小猪样的粑粑,放在神灵面前祈祷,诚心感动了上苍,从此红桥风调雨顺,人民安康,而红桥猪儿粑也从此成了江安人桌上的佳肴。FJC

江安红桥镇有一片肥沃的红土,盛产优质糯稻,其米质优良,做成的猪儿粑营养丰富,滋润可口,风味独特,入口绵扎,米香扑鼻,这与红桥猪儿粑出名有很大关系。红桥猪儿粑分水磨猪儿粑和磕粉猪儿粑两种。FJC

红桥猪儿粑的做法:FJC

红桥猪儿粑的做法与常见的汤圆类似,但与汤圆不同的是,“猪儿粑”须在糯米面中加少量大米面和生猪油混合,用四成热水调熟后再加六成冷水全部揉匀成团,以做时不粘手不开裂,可塑性强能成型为佳;熟后有光泽和透明度。蒸时掌握火候按时“闪气”以免变形走样。蒸熟后稍凉片刻使其表面减少粘性方可上桌享用。吃时每人一筷一碟和一杯清茶,清茶作湿筷用,吃过“猪儿粑”后可将清茶喝下清心解腻。FJC

红桥猪儿粑的口味:FJC

“猪儿粑”的包心和花样也很丰富,常用的包心有“喜沙”、“酥麻”、“肉馅”、“水晶”、“豆腐生”等,花样有“鸡冠”、“三尖角”、“眉毛舒”、“碗儿帽”、“柳腰”、“圆鼓”、“桃花”、“蝴蝶”、“软紫荆花”等。如待客,主人都要逐一介绍各花样名称及其包心内容,让客人们观赏和各取所好。由于熟后其形状如小猪,“猪儿粑”因此而名。FJC

随着旅游业的勃蓬发展,红桥镇又紧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蜀南竹海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夕佳山古典庄园,许多外地游客都纷纷前去品尝猪儿粑,就连很多名人名士在吃过猪儿粑后,对红桥猪儿粑也赞口不绝。有的逢年过节纷纷争相订购红桥磕粉,甚至有的亲自走亲访友到红桥品尝猪儿粑,现红桥磕粉年销量达千吨以上。同时,红桥猪儿粑馆已在宜宾、泸州、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落户生根,据说有一位红桥人还把猪儿粑馆开到了美国的纽约市。FJC

三. 四川省 乐山 沐川 苞谷粑

沐川是我市著名的绿色生态县,苞谷粑是来自沐川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千万别看这小小的苞谷粑,其貌不扬,但它的做工却非常精细,主要分为四个工序:第一步是将选好的优质玉米放进石灰水中泡煮一定的时间,直到用手捏玉米时玉米皮都能脱落为止;第二步是将煮好的玉米用清水淘洗,直到玉米皮全部脱落;第三步是把淘洗干净的玉米用石磨磨成瓦泥状的生的苞谷粑;第四步是将生的苞谷粑搓成圆团形状并包入炒好的肉馅放在锅里蒸好即可。

此外,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不用肉馅而是直接在苞谷粑面上放糖,也能尝到苞谷粑天然的美味,更有另外一种与肉馅苞谷粑不同的味道。制作好的苞谷粑看起来圆圆的,扁扁的,一面是金黄色,另一面是黄褐色,不仅模样讨人爱,味道也不错。当地人对苞谷粑更是情有独钟,据介绍苞谷粑内富含钙质以及维生素C,有增强新陈代谢,调节神经、长寿美容的功效,是地道的乡间美味。

温馨提示:在沐川,苞谷粑是各大酒店、宾馆都有销售的小吃之一,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由不同的厨师做出来的又各具风味,价格为15元一份。不过,最有特色的苞谷粑要属当地枣儿坝农家乐的新苞谷粑,他们拥有独特的制作手艺,一年四季都能让你尝到苞谷粑的新鲜滋味,与众不同哟。

四. 四川省 内江 东兴区 油炸粑

油炸粑为内江民间流行的一种小吃。其制法是将糯米泡软蒸熟再把糯米饭捏成拳头大的一个个小团,小团包进豆沙。豆沙以赤豆为主要原料。掺进食盐、花椒粉为佐料。然后将糯米团压成饼状,投进滚油锅炸成金黄色即可。

其特色是外酥内软,油而不腻,咀嚼有味,口齿生香。据说此食品最初由椑木镇木板桥桥头一小吃店首创,并大受欢迎,行销至内江城内。人称“板板桥油炸粑”。至今油炸粑仍然是内江人喜爱的小吃,城区内已有多处店、摊专卖此种食品,热锅热灶,现炸现卖。热吃口味尤佳。

五. 贵州省 贵阳 白云区 贵阳香葱

贵阳凉爽宜人的气候,为香葱种植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以黑石头村为轴心,延伸到朱昌、金阳等地约2万亩的贵阳香葱生产带,生产的香葱,正在成为贵阳香葱产业带的一个主要部分,使香葱产业得到更进一步发展。

六. 江西省 九江 武宁县 拳头粑

拳头粑:用米粉或薯粉和以芋头或红薯,揉成团,用手握拳滚动捏成四道指印形状,俗称“拳头粑”。山背人办大喜事都做拳头粑,有讲究的还请来未婚村姑做粑,因村姑手小巧玲珑,做出的粑细个而均匀。做成粑后放入蒸笼蒸熟,烹调时,用大锅或煮或炒,即可饱腹,咬嚼品评,食而不厌。

七. 湖南省 娄底市 新化 猪血粑

猪血粑是新化的传统食品,始于清康熙年间,历代相传,至今已有好几百的历史了。新化老家食品有限公司在挖掘历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猪血巴,制作很讲究,主要原料是豆腐,拌以适量猪血、食盐、新鲜肉丁、辣椒粉、五香粉以及少许麻油、香油、味精等佐料。在太阳下晒几天,再挂在柴火灶上让烟火熏干。它咸淡适度,腊香可口,易于保藏,携带方便。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八. 广西 柳州 融水苗族自治县 糯米香鸭

糯米香鸭

融水香鸭,俗称土鸭或糯米香鸭,是融水县农村群众长期封闭自繁自养形成的一个地方家禽品种,以耐粗食,体型小,绿壳蛋占50%以上,皮下脂肪少,肌肉丰满、瘦肉率高,肉质细嫩、鲜美、无腥膻味,含有特殊的肉香气息,故名“香鸭”。

该品种原产地为融水苗族自治县,中心产区位于该县的三防、汪洞、怀宝、四荣、杆洞;滚贝、同练、安太、洞头、良寨、大浪、香粉、安陲等也有分布。

2006年6月18日经广西家禽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通过实地考查、听取情况汇报、审阅有关技术资料后,一致同意认定该鸭种为广西地方品种,并命名为“融水香鸭”。

经调查,2005年底融水香鸭存栏51230,其中保种群8500只,种鸭存栏3480只,能繁种母鸭2980只,种公鸭300只,后备种鸭4020只;年产鸭苗30多万只,肉鸭出栏30万只。

自1999年以来先后建立五个保种场,经三个世代选育后,在保留原有肉质品质的基础上,体形、外貌特征更趋一致,遗传特性基本稳定。

雏鸭绒毛颜色为淡黄色。成年公鸭头羽及镜羽有翠绿色金属光泽;颈上部有一非常明显的白羽圈;白羽圈至胸部背部前沿羽毛为棕红色,肩部羽毛为深灰色与白色相间;副翼羽有紫蓝色镜羽,鞍羽呈紫黑色;腹部羽毛由灰白过渡至白色;尾羽紫黑色与白色羽毛相间,有2—4根紫黑色向上卷曲如钩状的雄性羽。

成年母鸭头部腹侧的羽毛呈白色或浅灰色,与体羽有明显的界限;鬃羽为棕褐色;副翼羽上有翠绿色或紫蓝色金属光。其余部位的羽毛颜色有三种类型:即浅麻花色97%、黑白花色2%、浅灰色1%。

其肉色呈深红色;喙为橘黄色、褐色、喙豆为黑色;脚胫为橘黄色、棕色;皮肤为黄色。

融水香鸭的体形较小,躯体匀称、细短,翅膀长而粗壮。

该品种在本地条件下自繁自养形成的,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强,耐粗饲性强,性情温顺,适宜大群饲养,以放牧为主,可利用河流、水库、小溪、稻田放牧,饲喂主要采用本地生产的农作物及其副产品,特别是本地香糯,以保持该品种的原有肉质香味。

九.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火烧粑

火烧粑是沙洋农家传统的民间小吃。在沙洋流传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它是小麦面或苞谷面用冷水和好后,做成圆圆的粑粑放在火塘里,用燃烧过的柴火灰埋好,再堆上正在燃烧的柴火,烧上一段时间,从灰里刨出来,这就是火烧粑。拍去上面的灰尘,火烧粑焦黄锃亮,香味扑鼻,甜滋滋、香喷喷、脆生生,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做烧粑,除了小麦面粉苞谷面粉,还有荞麦面粉(荞麦有苦荞和蛮荞),苦荞味道甘苦,蛮荞就没有苦味。一般用荞麦面做时加点蜂蜜调和。还可以用南麦面粉,但最佳的面粉是燕麦面粉。各种面粉做出来的火烧粑都各有各的风味。有的做火烧粑时还包上馅子,有素的,也有荤的;素的常用韭菜或酸盐菜,荤的一般是猪肉和牛肉。但绝大多数是不包馅的。

十. 湖北省 黄石 大冶 大冶印子粑

在大冶市南部,有一个地方四周环绕着数座海拔500至800米的大山,山貌如城,形成天然抱裹之势,人们叫它裹城,又因这里地处江南,气候温和,盛产桃、李、梨、桔、枣等果品,又叫“果城里”。这里的印子粑,具有千余年的历史,远近闻名。

大冶果城的印子粑,每年制作两次。一次在春节前,一次在二月花朝后。腊月二十四开始过小年,家家户户洗米出舂碓,用筛箩筛粉,用粑印做印子粑。粑分两种,一种是高梁粑,红色,代表日子越过越红火;一种是白粑,蒸熟后在粑中点红,代表丰收、喜庆和圣洁。过春节时,当地人便蒸粑、煮粑待客,或送亲友作礼品。印子粑也有绿色的,表示期望来年风调雨顺,禾苗葱壮。果城人最隆重的是第二次制作印子粑,时间是农历2月18日到3月3日。印子粑的制作特别讲究,要一白二清三酥。以籼米为主,兑进适量的糯米,用碓舂成粉,加入清甜的山泉水揉和,用粑印印成粑,放入蒸笼蒸熟。如果堆粑山,则要趁热堆,冷却后不易堆成。

粑印用木制,每个粑印有1-3个空模,形状一般只有小茶杯口大。粑印里刻有反向的如马、牛、羊、鸡、龙、犬以及鸟雀、花、草等各种动植物图案,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堆成的粑山,晶莹透亮,造型美观,堪称优秀的民间艺术品。

住在山外的亲友能得到果城里亲朋好友馈赠的印子粑,都要高兴地评论和赞美一阵子。随着改革开放,果城里旅居港、澳、台及国外的亲友回家乡过春节或碰上花朝后做印子粑,除大饱口福外,有的还要带点回去给亲人尝尝,共享乡情。

果城里的印子粑深受人们喜爱和称赞,不仅因其形状如银元,印有福禄寿喜等各种图案,而且因其粘而不腻,香而柔软,既可蒸食,又可烤食,还可和荤汤煮食。更重要的还是它有着千年的历史和传说。

大冶,是公元10世纪中期取“大兴炉冶”之意而新置的一县。传说在唐代有个叫王明畏的人,任鄂州永兴县知县时,为官清廉,惩治腐恶,关心民间疾苦,深受人民爱戴。他曾为一盲女伸张正义,触犯了富豪,得罪了上司,被削职为民,便含愤出家到尖山殿修行,后来死于岩山庙。百姓为了纪念王明畏,便修了“土主庙”和“土主坟”,立碑雕石。家家户户还将糯米、粘米混合碾粉,掺进山泉揉成团,做成印花小圆粑祭奠他。人们以自然村为单位,堆成丈余高的粑山,敲锣打鼓放鞭炮,到坟前、庙里祭奠,祭期从花朝到3月3日,历时18天左右。后来,人们把这种活动称为“菩萨会”或“土主会”,年复一年,形成了古老的-。每到2月18日,山民们就把穿着红袍的土主菩萨抬下山,绕着果城的200多个村庄巡游,直到3月3日,才把土主菩萨送上山庙,谓之土主升天。在土主游村时,各家各户把把印子粑摆在正堂门中间土主像前,尽情求拜,有盼丰收的,有盼子孙繁衍的,有盼六畜兴旺的,有盼岁岁平安的,晚上,土主菩萨游到哪村就在哪村正堂歇息,与此同时,几百个村子热闹非凡,唱戏的,说书的,玩戏法的,玩灯笼和狮子的,踩高烧的,有什么绝活的人,尽情表演献技。附近几十里的人来赶会的,走亲戚的,做生意的,人山人海。果城里的印子粑也随之闻名,长久不衰。外地人则干脆叫它“大冶印子粑”。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