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谯城十大特产 襄城十大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谯城十大特产 襄城十大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4-01-07 22:43:15

一.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阿胶养血膏

阿胶养血膏

拼音名:Ejiao Yangxue Gao

英文名:书页号:GLQ─253

标准编号:WS-10365(ZD-0365)-2002

【处方】 黄芪45.5g 当归90.9g 党参22.7g 阿胶81.8g 枸杞子22.7g 熟地黄45.5g 白芍45.5g 糖(炼)727g制成 1000g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稠厚的半流体;味甜、微苦。

【鉴别】 (1)取[含量测定]项下的乙醚提取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枸杞子对照药材各1g,分别加水40ml,加热煮沸15分钟,放冷,滤过,滤液加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15ml,合并乙醚提取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阿魏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和上述两种对照药材溶液各5μl、对照品溶液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酸(7:3: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立即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枸杞子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一个相同的亮蓝色荧光主斑点:在与当归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取本品40g,加水40ml,摇匀后,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正丁醇饱和的氨试液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弃去氨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水5ml使溶解,放冷,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1.0cm,长20cm),以水50ml洗脱,弃去水液,再用40%乙醇3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13:7:2)10℃以下放置过夜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再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相对密度 应不低于1.30(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Ⅶ F)。 其他 应符合煎膏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Ⅰ F)。

【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本品40g,加水40ml,摇匀后,加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乙醚提取液,备用。水液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5次,每次3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2%氧氧化钠溶液洗涤2次,每次30ml,弃去碱液,再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至中性,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并转移至2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黄芪甲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8μl、对照品溶液1μl与3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13:7:2)10℃以下放置过夜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薄层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λS=530nm,λR=700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每1g含黄芪以黄芪甲苷(C41H68O14)计,不得少于3.0μg。

【功能主治】 益气养血,滋补肝肾。用于气血两虚所致老年体衰,阳痿遗精等症。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9~15g,一日2次。

【规格】 每瓶装125g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有效期】 1.5年。

二.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亳丹皮

亳州地产药材。亳州是药用牡丹的主产区,丹皮即药牡丹根的皮,秋春季采挖3—5年的牡丹,除去根的表皮和皮肉木质,晾干即可。亳丹皮有镇静、镇痛、催眠、降压、抗菌等作用。

三.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亳州苏赵梨

苏赵梨产于安徽省亳州市龙杨镇西北角的苏赵庄。苏赵梨源于明末。当时,村人为避兵乱而“跑反”,返家时,从西北河套里带回一棵梨苗栽在村东水塘边儿,本不以为意,谁知这儿的水土独特,竟然育出了一代名品──苏赵梨。

苏赵梨的特点是酥脆可口,甜中带香,果肉纯白,味正多汁,食之无渣,落地即碎。清道光年间,苏赵梨与砀山梨同为贡品。

苏赵梨园如今已发展到一千多亩,园林结构可谓“三世同堂”。外围是一把粗的新载梨树,碧叶嫩枝,为青春少女;环村是五十年至百年的壮年梨树,枝叶繁苦茂,挂果累累;村中是那棵三百高龄的古老梨树,粗大的树干被风雨磨得如铁似钢。

苏赵梨的名气越来越大,并多次荣获嘉奖。1957年华东五省市水果竞赛中获金质奖,1996年安徽省农业厅优质水果评比中获质量奖,并在“第八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牌。

四.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扁豆糕

亳州地方独有食品。扁豆洗净,放入水内侵泡一小时捞出,加少许淀粉、糖、佐料调成稠糊状,堆在篦子上蒸熟即可,形状呈圆形,可大可小,可厚可薄。入口清香松软微甜,为居家调剂生活之上品。

五.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亳州牛肉馍

亳州独有的清真食品。它色泽金黄,外脆里嫩,香气扑鼻。该馍以牛肉、粉丝和佐料为陷,用上好的面粉做皮,陷皮层层相叠,制成直径为35—40厘米,厚3—5厘米的圆形饼,放在特制的圆形平地锅内,用油炕,边炕边转边翻,约30分钟即可。该馍入口油而不腻,香酥可口,是小吃中的上品。

六.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三官核桃

位于亳州市谯城区三关镇。核桃原产于羌胡,故又名胡桃,因其全身都是宝而倍受世人青睐。三官镇由于地质条件好,1960年国家决定在此投资建设亚洲最大的核桃林场,直属省林业厅。到1962年共育林3.7万亩,1963年省政府决定将其定名为“国营亳县核桃林场”。现在林场面积已达7.4万亩,年产核桃100万公斤。产品过去主要供应军工和航天企业,现远销海外,成了当地大宗出口商品之一,被称为

“核桃王国”。

七.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亳州“穿心红”辣萝卜

“穿心红”辣萝卜产于安徽省亳州城南三里的“八角点将台”周围一里左右。它的特点是酥脆如梨,甜中含微辣。初开萝卜,竟有一道红线纵穿中心,经线颜色鲜艳,如同血染。

穿心红辣萝卜不仅是一道佳肴,而且是一味良药,具有滋阴、平喘、理气、清热等疗效。亳州民谚云:“吃辣萝卜喝热茶,大夫饿得满街爬。”

穿心红辣萝卜之名清末已传至京城。据说,民国时亳州商会会长蒋逊之的母亲患病,遍请地方名医无效,便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张岚峰出面,从北京请来中国四大名医中的施今墨(该名医乃宫廷御医之高徒,解放后曾任过毛主席健康小组组长),珍金是每日白银百两,车马费、伙食费另计。施今墨为过病开药,药引中却有“八角台穿心红萝卜一只”。由此,可见施今墨知识之渊博,亦可见穿心红萝卜名气之大。

八.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油炸馍

油炸馍又叫油杠,亳州独有食品。其形似油条,比油条短粗,其味道似油条,比油条松软可口。该馍用上好的面粉、佐料,用特有的方法和制,然后用两根细铁钎子将和好的面缠绕其上,用力一拉,放在有锅炸制翻转,待其表面呈金黄色时捞出即可。油炸馍内若放蛋液炸制味道更好。

九.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亳桑皮

亳桑皮又名桑白皮,亳州地产药材,来源于桑科植物桑的根皮。春秋季挖取根部,去泥土及须根,趁鲜刮去黄棕色粗皮,用刀纵向剖开皮部,以木槌轻击,使皮部与木部分离,除去木心,晒干即可。亳州为三大桑皮主产区之一,其质优于其它两处。桑皮味甘、辛,性寒,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

十.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万寿绸

古代丝织品。安徽合肥所产。乾隆《江南通志》卷八六:万寿绸“出合肥机房,在万寿寺左右,故名。”万寿绸,原名贻锦绸,是一种质地结实、经久耐用的丝织品。亳州丝绸在唐宋时期就闻名于世,宋代诗人陆游曾以"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来评价它。万寿绸始于明万历年间,清雍正十三年(1735)因亳州地方官将此绸作为寿礼献入皇宫而得名。万寿绸采用优质蚕丝为原料,手工精心织成。有独幅、二幅、三幅3种,每条长7米。绸面有蓝、白宽道,呈蓝、白、浅蓝经纬方格图案。产品行销全国各地,并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是高档服装和被面的良好材料。

安徽—万寿绸,又称贻锦绸,亳州著名工艺产品之一。明朝万历年间,曾作为贡品进贡皇帝,因名“万寿绸”。亳州是安徽重要的蚕丝产地,“万寿绸”利用本地生产的生丝纺织而成。质地坚韧,耐用,美观,久不褪色。花色分蓝白、红绿二种,在图案设计上别具一格。万寿绸原名贻锦绸,是一种质地结实、经久耐用的丝织品。亳州丝绸在唐宋时期就闻名于世,宋代诗人陆游曾以"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来评价它。万寿绸始于明万历年间,清雍正十三年(1735)因亳州地方官将此绸作为寿礼献入皇宫而得名。万寿绸采用优质蚕丝为原料,手工精心织成。有独幅、二幅、三幅3种,每条长7米。绸面有蓝、白宽道,呈蓝、白、浅蓝经纬方格图案。产品行销全国各地,并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是高档服装和被面的良好材料。

文化:纺织是亳州传统工业,从发掘出土的陶纺轮看,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就有纺织。盛唐时,亳州与宋州(今河南商丘)、定州(今河北定县)、益州(今四川成都)合称为全国四大纺织中心。亳州尤以丝绸业盛名,唐代诗人白居易赞曰:“亳郡轻纱甲天下”。宋代,亳州的丝绢已能织出蟠龙、对凤、仙鹤、孔雀等图案,所产土贡绢,质地优良,每年定额进贡皇宫70匹,并设有专卖市场。宋代大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一文中评价:“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明清年代,城内有纺织作坊20多家,以生产绸缎巾和生丝为主。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亳州生产的贻锦绸又跻身于贡品之列,因质地坚实,经久耐用,久不褪色,被誉为“万寿绸”,畅销于北方各地。另外,万寿绸薄如蝉翼,即使通体汗湿,穿在身上也不沾贴肌肤。因此万寿绸为达官贵人所钟爱,据说连雍正皇帝也“爱不卸身”,命每年增加进贡数量。清宣统三年(1911年),亳州丝绢家族又添新成员,创制出红绿宽条、纵横交织成方块图案的丝绸被面,因其色彩斑谰,五光十色,又称“十样景”。这种被面十分畅销,结婚以用“万寿绸被面”为时尚。此时,城内专业作坊已达6家,木制纺织机30多部,年产万寿绸被面一万余条,仍供不应求。民国24年(1935年)亳州汤太英的蚕丝在全国展览会上荣获特别奖,后因战事频仍,丝绢业十分萧条。1990年市政府决定重新发掘制造濒临失传的万寿绸,经过查访,在沿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大胆采用先进技术,经反复试验,重新恢复生产万寿绸,花色品种也发展到十几种,在北京、上海等地十分畅销。

功效:万寿双龙缂丝,明代传世作品。苏州市博物馆收藏。实物高28厘米,宽22厘米。是用金线平缂万字和圆寿字。两条夔龙的龙头、身躯和尾部用深蓝丝线缂织,龙升腾中的云纹局部用金线构缂。纹饰简练而又生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