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庆阳有啥特产可以带 庆阳的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庆阳有啥特产可以带 庆阳的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4-01-08 18:46:40

一. 甘肃省 庆阳 庆城县 庆城苦荞茶

苦荞茶是以黑苦荞为原料,结合传统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精心研制而成。苦荞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原料采集源于高原,产于原生态,富含维生素P(芦丁)和硒元素、高蛋白、矿物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元素和18种氨基酸。苦荞茶是新型纯天然饮品,开水冲泡,清醇可口,香气浓郁,常饮此茶,益于健康,轻松自然,是居家必备,旅行必带,馈赠尊者、亲朋之佳品。

二.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菜面

菜面是流行于宁县广大地区一种特色面食,因其面条用蔬菜揉和而成,且颜色为绿色,所以称之为“菜面”。制作菜面的步骤简单,制作前先将鲜嫩的菠菜或苜蓿下锅煮熟,再在和面时,放入熟蔬菜,进行搅拌,揉成均匀的菜面团,最后擀成面条或搓成条状,煮熟配以佐料食用,别具风味。制作菜面时,必须先把蔬菜煮熟透,一方面可以更加柔软,便于和面粉揉和在一起,另一方面在沸水中煮菠菜或苜蓿,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

三.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庆阳饸饹面

庆阳的饸饹面,又0子面,俗称喝汤,是陇东地区民间大部分人家过红、白喜事用来招待客人的一种面食。其汤是用热油把干辣椒面和萝卜切成的小丁儿炒出香味,放入葱、蒜、姜、大香等调料再炒一下,最后下肉丁炒熟备用(俗称“臊子”)。把炒好的臊子装入锅内,稍加点豆腐丁,倒入开水,用文火慢慢煮透。这就叫“调汤”。制作者用饸饹床子(做饸饹面的工具,有漏底)把和好的面团放在饸饹床子里,挑选村里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坐在杠杆上直接把面挤轧成长条在锅里煮。等到面煮熟后有村里做饭好的妇女捞出来,用清水过滤后,浇上提前做好的汤,就可以食用了。再配有各式各样的小菜,常见的有韭菜,萝卜丝,黄瓜,还有泡菜等,农村人俗称“菜碟子”,味道会更可口。

四.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石雕

宁县石雕,历史悠久,其渊源根据出土文物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其雕凿手法独特、形象逼真、风格古朴、粗犷豪放,保留人类万物有灵的神圣观念。近年来,宁县石雕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特别是2002年以来,随着历届香包节和农耕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同外界的交流往来加深,使宁县石雕名声越来越大。以庞清河、庞永恩、安达为代表的石雕作品多次在香包节和农耕文化节上展出,部分作品被国内外专家学者收藏,受到了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靳之林亲自题词了“宁县刺绣、石雕、皮影堪称三绝”。给予了宁县民间艺术很高的评价。

五. 甘肃省 庆阳 华池县 庆阳小米

庆阳小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庆阳小米栽培历史悠久,在周祖农耕暨医祖歧伯文化发源地,考古工作者近年发现,宁县坳刘、新堡两村有窖藏5000至6000年前已炭化的禾谷,从而证明这里在新石器时代就有谷子种植。夏商时期,庆阳属禹贡雍州之域,周先祖率人来到这里,“教民稼穑”,“树艺百谷”,开创了华夏农耕文化的先河。周人以稷为始祖,以稷为谷神,表明周民族与稷这种农作物有着紧密的联系。《诗经·幽风·七月》中就有“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秦汉时代,谷子在陇东黄土高原农作物中居首位,成为人们的重要食物之一。此后,又被选作宫廷贡品,深受众多皇亲国戚的喜爱,庆阳小米因此而名扬域内。 革命战争年代,庆阳人民曾将生产的小米支援前线,使人民子弟兵以“小米加步枪”,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后,-、耿飙、张才千、王震、马文瑞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庆阳视察时,在品尝了庆阳小米后均大为赞赏。 庆阳小米甲天下,是甘肃省陇东著名,省志、地方志都有记载,久负盛名,从明朝嘉庆年间一直是宫廷贡品。被皇亲国戚喜食而乐道,使庆阳小米海内闻名。以金珠般的黄亮泽,圆润饱满、大小均匀一致的的颗粒给人以美的视觉。更主要的是营养价值高于其它小米。 在庆阳小米中,尤其以西峰区的什社小米品质优良,什社的毛谷子是当地条件下多年形成的优良地方品种,是当地独特的优良品系,其米粒晶莹光亮,色泽金黄,品味上乘,营养丰富,被视为米之珍品。 庆阳小米熬成的稀饭色泽黄亮,雪花般绽开的米粒悬浮均匀而粘稠,明亮的米脂油漂浮于上,闻一下香气沁人心脾,喝一口香甜无比。如果下些红小豆,焖成小米稀饭,再放着些农家腌制的咸韭菜吃,口感更佳,余味无穷,极易消化,老少皆宜,且具药膳效能。

所在地域: 甘肃

申请人: 庆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庆阳小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介于东经106°48′至108°9′与北纬35°25′至36°57′之间。分为南部和北部两个主产区。南部产区包括:西峰区的董志镇、后官寨乡、彭原乡、温泉乡、什社乡、肖金镇和显胜7个乡镇;镇原县的太平、临泾、屯字、上肖4个乡镇;宁县的瓦斜乡和南义乡2个乡镇;合水县吉岘、段家集、肖咀3个乡镇。北部产区包括镇原县的三岔镇、殷家城、方山3个乡镇;环县的演武、合道、天池、曲子、木钵、八珠、樊家川、环城、洪德、虎洞、车道11个乡镇,庆城县的马岭、蔡口集、翟家河、土桥4个乡镇;华池县的乔川、白马2个乡镇。共计7县区36个乡镇。种植面积1.0万公顷,年产量1500万公斤。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庆阳小米,外形圆形或卵圆形,圆润饱满。米粒特小,大小均匀一致,直径约为1~1.2mm。色泽因品种而异,多为淡黄色、白色,还有淡绿色和灰褐色。熬成稀饭后,雪花般绽开的米粒悬浮均匀而粘稠,明亮的米脂油漂浮于上,闻一下香气沁人心脾,喝一口香甜无比。 (2)庆阳小米的各项营养指标为:粗脂肪大于30g/kg,粗蛋白120—125g/kg,粗淀粉790—792g/kg,赖氨酸大于2.6g/kg,维生素B1大于4.6mg/kg,维生素B2大于0.5mg/kg,类胡萝卜素大于135mg/kg,并且具有生津止渴、降低血压、抗衰老、美容驻颜、延年益寿的功效。

六. 甘肃省 庆阳 正宁县 簸箕

簸箕

手工簸箕是正宁县一个名闻遐迩的地方特优产品,数百年来传承不息,为人称道。

这个盛产手工簸箕的地方就是周家乡核桃峪村。该村以杨姓为主,约有300来户、1400多口人。其编织簸箕的手艺是杨姓祖上在公元1489年由山西曲沃县侯马乡移民时带来的,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了。核桃峪簸箕之所以著名,正因为它有其独到之处。

七.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什社小米

什社小米是甘肃省负盛名的,省、地地方志中均有记载,历史悠久,已行销甘、陕、青、宁、京、津、沪以及香港等省区,并远销新加坡、澳大利亚、印度、新西兰等国家,名扬海内外。什社小米粒小,色黄透亮,尤以煮米味香浓,营养丰富,是妇孺皆宜的补品。

什社小米久负盛名,是甘肃省著名,省志、地方志都有记载,从明朝嘉庆年间一直是宫廷贡品。米粒色泽黄亮,圆润饱满、大小均匀,营养价值较高。据国家谷物监测中心和甘肃省农科院分析测定,什社小米的各项营养指标为:蛋白质14%~16%,脂肪3%~4.6%,可溶性淀粉37%,β—胡萝卜素0.12%,VB含量为0.99%,还含有18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并且具有降低血压、抗衰老、美容驻颜、延年益寿,对各类癌变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什社小米熬成的稀饭香气沁人心脾,口感香甜无比,余味无穷,极易消化,老少皆宜,且具药膳效能。

小米产地: 什社乡位于,西峰城东南40华里,什社乡盛产小米,驰名全国。 什社小米是庆阳主要谷物中品质最好的代表品种,中心产区在西峰区什社乡,位于董志塬中东部。在庆阳六千多年种谷史上,谷子以其生长成熟周期短、抗旱耐瘠、适宜旱作等特点,在境内有广泛种植。近谷子在董志原的的栽培,有数千年的历史。谷子,古称“禾”。《说文》说:“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成熟,得时之中,故谓之禾。”或称稷,后概指谷类作物。其实脱皮称粟,即今天小米也。 什社乡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走向,春季受北风影响小,光照充足,地温升高快,且土地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特别适合谷子生长。什社谷子产量不高,但品质极优。 更重要的是其营养价值高于其他地方小米。据国家谷物检测中心和甘肃省农科院分析测定,什社小米的各项营养指标为:0.12%、VB0.99%,还含有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什社小米熬成的稀饭色泽橙黄,雪花般绽开的米粒悬浮均匀而粘稠,明亮的米脂油漂浮于上,闻一下香气沁人肺腑,喝一口香甜无比。如果下些红小豆,焖成小米稀饭,再就着农家腌制的咸韭菜吃,口感更佳,余味无穷,极易消化,老少皆宜,且具药膳效能。

历史过程

什社小米久负盛名。相传自明嘉靖以后什社小米一直为宫中贡品,被皇亲国戚喜食而乐道,使什社小米海内闻名。随着时代的进步,食用科学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小米的药理作用尤为看重,又使什社小米的食用价值得到了升华。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科主任、营养学专家齐国力教授认为,小米具有滋阴除湿、健脾开胃、镇静安眠、养肝生血等功效,特别是老年人晚睡前喝一碗小米粥,既易于消化,又能促进睡眠,提高睡眠质量,保证来日精力充沛。 在小米生产早期,勤劳智慧的劳动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对小米、特别是什社小米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虽不能作出科学的分析,但已有实践体验和总结。未知承传何时何代,但凡“坐月子”的产妇,婆婆们都要尽可能用会社小米熬成米粥,焙些干镆,让媳妇吃喝。人们认为,小米粥既易于消化,又有丰富的营养,因而产妇乳汁产生快、质量高,能使婴儿健壮肯长。另外,小米粥还能使产妇养肝补血,身体恢复快。这样一来,什社小米以其出类拔萃的食用价值成为小米中绝无仅有的佳品,也成为什社人招待和馈赠亲朋好友的必备礼品。

革命战争年代,什社人民支前,曾将最好的小米送上前线,慰劳人民子弟兵,好多中央1当时也吃过什社小米。解放后,耿飙、张才千等来庆阳视察,临走也不忘带上什社小米。

早在20世纪70年代,什社乡在有关科研部门协助下,着手谷子的进一步改良和大面积推广。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又大抓产业结构调整,把什社小米的生产加工逐步推向了产业化和商品化。什社谷子的种植规模逐步扩大,新优品种迅速推广,农户种植收入不断增加。如今的什社小米以更加优良的质量和精美包装、周到的服务出现在区内外商品市场,并成为人们竞相抢购的走俏商品。

八.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葱油饼

葱油饼是宁县地区较为普遍的一种特色小吃,将面粉放入盆内,加入温水用筷子打成絮状,揉成团,饧十五分钟左右,然后将大葱切成葱花,加盐,油,少许面粉和匀(加面粉是为了起层次,添加量为调好的葱花油有粘稠感即可),饧好的面团用擀杖擀成长圆形薄片,抹上调制好的葱花油,卷起后盘成圆形,用擀杖擀薄成饼状,平底锅加油烧热后烙饼,当一面烙制上色后翻过来,表面用干净的用刷子刷上菜油,如此反复约3次,烙熟后取出,即为葱花饼。

九. 江西省 萍乡 芦溪县 如春带皮牛肉

特点是麻而辣,带皮牛肉滑而嫩,体现了川味的特色。原料采用鲜带皮牛肉,鲜朝天,小米椒、姜等调料。制作方法:将姜片、辣椒段两种放入油锅中煸炒,加入牛肉放入小米椒水,加入白糖、蚝油、鸡精放冷水至将牛肉全部遮盖一起煮。等锅里的水煮干一半时,放入切好的芹菜段,干辣椒放入味精,再淋上花椒油翻炒几下,就起锅入盘。

十.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早胜牛

早胜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早胜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早胜牛是全国优良牛种之一。其特点是成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好,颜色黑红发亮显得精神威武,站时昂首挺胸,卧时四蹄不露,产肉多,肉质好,远销海外。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庆阳早胜牛体躯高大,全身被毛纯,呈红色或紫红色为主,角小,呈“萝卜角”或“铃铃角”、“疙瘩角”,卧息时四蹄不露,公牛头大颈粗短,垂肉发达,貌雄伟,母牛头长清秀,颈细薄,成年母牛体高121.86±4.04cm,体长为137.17±5.43cm,公牛体高142±3.31cm,体长为163.5±4.5cm。早胜牛体型略小于秦川牛,卧息时四肢紧抱于胸腹之下,俗称“四蹄不漏”。全身被毛纯色,且以紫红色和红色为主,紫红色被毛数量明显多于秦川牛,而且早胜牛阉牛,体大力强和肉多驰名省内外,并受到广大客商的极大赞赏。 2、内在品质指标 庆阳早胜牛肉嫩多汁,肉质鲜美,出肉率高,净肉率55.3%,肌肉大理石纹适中,脂肪肉比为1:1.6,脂肪含量为35.2%,蛋白质含量为13.8%。 3、安全要求及产品质量控制 以《早胜牛质量控制措施》及《早胜牛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为准,其引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2008年1月1日实施的新修法为准,遵守农业部《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部《畜禽养殖标识和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 4、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4.1肉牛屠宰检疫必须按照NY467—2001《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做好宰前、宰后检验及检疫检验。 4.2肉牛产品卫生指标必须符合GB2723《鲜牛肉、鲜羊肉、鲜兔肉卫生标准》和国标《冻牛肉卫生指标》。 4.3产品生产、销售必须遵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地域范围

早胜牛(当地农户也叫东牛),主产于庆阳市宁县18个乡镇的257个行政村。相邻的正宁县宫河塬、董志塬所属西峰区的肖金、董志,镇原县的屯字塬。早胜塬(早胜牛名称的由来)的早胜、良平、平子、中村为早胜牛中心产区,庆阳市其它县区都不同程度的饲养早胜牛。庆阳市位于甘肃省的东北部,泾河上游,界于东经106°24′-108°42′,北纬35°25′-37°10′,海拔高度860米-1760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总土地面积27119平方公里,由于气候、地形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早胜牛在地域分布上所呈现的特点各不相同。早胜牛年存栏37.5万头,年产牛肉9000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