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南武冈特产豆腐乳 湖南四季红豆腐乳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南武冈特产豆腐乳 湖南四季红豆腐乳特产更新时间:2023-08-07 07:11:12

一. 湖南省 常德市 临澧 杨板腊豆腐

杨板腊豆腐与杨板千张齐名,同是临澧的传统名吃。长期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杨板腊豆腐的起因无从考证,但从每家每户熟捻的工艺制作水平中,不难发现其延续的历史之久。杨板腊豆腐做法简炼而精制。将已做好的豆腐切成四方块状,放人清水中紧好后捞出凉干,撒上盐经熏、晒等几道工序即成风味独特、色香俱佳的干腊豆腐。
杨板腊豆腐之所以闻名,除了它既保留了豆腐的原汁原味和丰富的营养,又能让人品尝到一种原野的干腊风味,食之时,既可素炒干炸,又可辅以肉类作出火锅佳肴,还可当凉菜拼盘,绘出动人的图案来撩人食欲。
杨板腊豆腐便于携带和贮藏,故无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亲朋好友,总忘不了带上点家乡的杨板腊豆腐招待家人。

二.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武陵源 泥鳅钻豆腐

“泥鳅钻豆腐”是土家人喜爱吃的一道菜。烧制方法是先把小泥鳅放在水缸里或坛子里,倒清水并少量的食盐,喂养一夜,等泥鳅吐尽肚子里的泥沙和其它杂物,再用清水冲洗,并将活鲜鲜的泥鳅倒入嫩白豆腐内,水烧热的时候,泥鳅就会在豆腐里乱钻,等把豆腐钻出若干个小眼,再下油锅炖煮,并加上花椒、葱花、味精、生姜、酱油等作料。这道菜营养特别丰富,又特别鲜嫩,其味道特美,是土家人招待贵客的美味佳肴。( 张家界)

三. 湖南省 益阳市 沅江 四季红腐乳

沅江四季红镇腐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四季红腐乳是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四季红镇的。四季红腐乳有着300多年的历史,风味纯正,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是老幼皆宜佐餐佳品。

沅江市四季红镇为改变经济落后面貌,提出了农产品加工增值的发展思路,让四季红腐乳成为“席间上品 馈赠佳品 市场精品”。1993年,街道居民梁宁辉、刘志强、韩冬生等人办起了小型腐乳加工厂,乳腐由家庭作坊进入规模生产。在他们的带动下,腐乳加工逐渐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的一个主导产业,涌现出了“兆哥”、“群香”、“湘怡”等一系列品牌,产品除在省内畅销,还远销广州、深圳及西南地区。与此同时,该镇积极引导加工户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全镇已有腐乳加工厂52家,产量由1993年的1万坛,发展到2004年的40万坛,年产值1000多万元。

四季红腐乳传统秘制有着300多年的历史。独特的传统工艺,上百年的浓缩配方,在制作过程中,特别注重“三最”,一是黄豆选最纯的,先用筛子筛,然后一粒粒用手选;二是豆腐用最嫩的,一般的豆腐只经一次粗过滤,他们的经两次精过滤;三是量最足。绿色、原生态、传统、健康是四季红秘制腐乳的核心品质。整个加工过程,全都是手工操作,不添加任何化学物品,是一种纯天然食品。风味纯正,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是老幼皆宜佐餐佳品。

四. 湖南省 邵阳市 武冈 武冈辣酱

武冈城因流入人口多,主产甜酱、辣酱,计有瑞丰、宏兴裕、美记庄等10多家。武冈盛产辣酱,民间历来用以加工成调味佐餐食品。民国17年,农民开始加工辣酱,就有了辣油椒酱罐头,主销港澳、东南亚、西欧,以日本为最多 。

五. 湖南省 湘西州 凤凰县 湘西米豆腐

游玩在湘西,在湘西的各种特色小吃中,米豆腐可算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特色地方小吃了。这种用上好的大米做原料,经过磨浆煮熟成形加工而成的大众食品,一直是湘西人们的最爱。只要你一走进湘西,不论是在你就可以看到各地城市繁华闹市,还是在乡镇的、沿街集市,都有米豆腐摊,就连在在人们赶集路上的桥头、凉亭和荫凉处,也都会有人在那儿做米豆腐卖。这里的人们习惯了上街、赶集的时候,吃上一碗米豆腐,来充饥解渴、歇脚谈天。米豆腐,实在是湘西地区的最普通的一种大众喜欢的小吃。

在湘西的很多的地方,你可以看到:在用布、塑料或大阳伞支起的凉棚下,一张或几张干净的桌子,几条长凳,就成了一个简陋的米豆腐摊。桌上摆满用广口瓶装上的各种调料,用纱布罩子罩着。桌下的木桶里或铁桶里放着打好的米豆腐,上面用白纱布遮掩着。摊主人多是勤劳的中年妇女,她们动作干净麻利,热情好客,一边收拾碗筷,一边为客人添加着米豆腐和各种调料麻利的忙活着。时不时的同食客们搭上一两句腔,大家都是常客,老主顾,自然随便。食客们则一边细细的品尝着米豆腐,一边天南地北的聊一下天。四季农活儿女婚姻,有时也是在这里由双方的大人撮合下完成的。很多的小道消息、奇闻逸事都是从这里汇集来,又传出去的。如果你的外地游客,热情好客的摊主人会为你选一张干净的桌子和凳子,让你先歇歇脚,然后问你喜欢什么样的口味,是偏辣还是偏咸,需要放些什么佐料。那种热情,那种周到,会让你有一种宾到如归的感觉。

吃米豆腐,佐料为一大关键。一般来说,所配的佐料越多,口味越丰富,吃起来越有不同的感觉。拌米豆腐的佐料能通常很多,湘西人爱吃辣,口味重,辣子粉,葱花,生姜,蒜泥这几样是必不可少。另还有山胡椒油,陈醋,酸菜,味精,有的佐料中还会有萝卜丁,油炸花生米……。从颜色上来看,有白黄红绿,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从味道上说有酸、辣、麻、咸、香五味俱全。同一种原料还可以做出不同的口味,比如辣椒,就分油辣椒、酸辣椒。油辣椒一般都是自家做的,从市场上买回辣椒末或自家将晒好的干辣椒切碎,或用碾碎,再将锅中烧的滚烫热油,倒入盛有辣椒和其他配料的容器中,“哧啦”一声,辣椒就靠着油的热度炸好了。还有的油辣椒就是把最辣的那种小个的辣椒,我们这里俗称叫“七姊妹”整个的用油炸香。供那些特别喜辣的人食用。酸辣椒则是放在自家的土陶坛子里腌制好,然后取出来洗净,剁碎,作为佐料,这种辣椒,去掉了辣的烈性,多了酸辣感。

做米豆腐的原料需要一种特殊的大米,适合做米豆腐这种大米含的淀粉很高。做出来的米豆腐才会有韧性而且口感好极佳。近年来也有人用大米、玉米做的米豆腐,黄金亮色,口感也不错,而且有绿色保健作用,现在喜食的人也很多。米豆腐的制作过程很有讲究,用石磨掺水将大米磨细成米浆,然后将磨好的米浆倒入铁锅,并加入石灰水,开始用大火,煮到半熟时用小火,边煮边搅,煮熟为止。当煮熟的米浆变成糊状,趁热装入预先准备好的盛器内。可以用木盆也可以用专门用来做豆腐的箱子。冷却好后的米豆腐,色泽鲜润,宛如碧玉晶莹嫩滑。

这里的人们一年四季都爱吃米豆腐。而且随着时令的不同,吃法上也有不同。要是在夏天,吃米豆腐的时候则多加冰块;看着从盛着大块冰砣的木桶里捞上一碗色泽如玉、冰凉嫩滑的米豆腐,浇上红绿黄白的各种滋味的佐料。相信你的口水已经快从嘴里留出来了,迫不及待的端起来,狠狠的吃上一大口,那米豆腐从你的舌尖,舌根,喉头滑过,那清凉的感受顺滑的感觉那麻辣带酸,咸中透香的滋味,没有品尝过的人不是知道的。

冬天或是春秋时则多将米豆腐在温水中烫热。要是在天气较冷或不太热的时候,来到这里,你可以吃上在沸水中烫热温好的米豆腐。热气腾腾的米豆腐上面,加上红红的辣椒、青绿的葱花、白花花的蒜泥,爽脆的榨菜丁,酸溜溜的陈醋,黑黝黝的酱油。白嫩的豆腐衬着各色点缀,红香绿脆,色香味俱全。一下子就能将你的馋虫一股脑钩出来。把你舟车的劳顿,满怀的饥肠,一下子会会变得无影无踪,带给你的是一份温馨和舒坦。

游走在湘西,提起米豆腐,可能游人首先想起的就电影《芙蓉镇》中刘晓庆卖米豆腐的地方——湘西永顺的一个美丽而古老的王村镇,这里因电影《芙蓉镇》而出名也因石板街,吊角楼而出名。因刘晓庆在剧中卖米豆腐而让人熟悉了湘西的这一特色小吃,并以此为正宗。其实,只要是在湘西,无论是城市乡村,你都会碰见它,遇到他,就像一个个淳朴厚道的湘西人。在湘西各个地方地的人们都称自己那里的米豆腐最好吃,而且味道确实不错。其实在湘西,凡是水好的地方,做出的米豆腐也特好吃,不信,来湘西,试试!

六. 湖南省 娄底市 新化 白溪水豆腐

新化白溪水豆腐,色泽洁白,质地细嫩,久煮不散,鲜美可口,享有“走遍天下路,白溪水豆腐”的美誉。

白溪豆腐好,与水质特佳有关。相传清乾隆皇帝游江南,途经白溪镇,吃了水豆腐,啧啧称赞,究询其因,当地人告知:白溪河畔的八仙街上有口水井,里面有条龙,经常喷出“龙涎”,碧彻透亮,喝之清凉爽口,与众水不同。乾隆当即赐名“金殿井”。白溪水豆腐就是取金殿井水制作而成的。许多外地人曾慕名前来学艺,但回去以后制作的豆腐总赶不上白溪的。

白溪豆腐吃法很多。鲜嫩的水豆腐开汤,拌以葱叶、生姜等佐料,色、香、味俱全,尤以鲜、香为著,入口生津,落肚口有余香。用净化后的泥鳅拌鲜豆腐,锅内温度升高后,泥鳅钻进豆腐里,吃起来又鲜又甜,别有风味。鱼冻豆腐是白溪一带人家过年必备的佳肴,它以新鲜鲤鱼拌豆腐、白辣椒煮熟,冷冻后再吃,到口即化。

七. 湖南省 邵阳市 洞口县 洞口霉豆腐

全绿色 无污染 首屈一指—— 洞口霉豆腐,是洞口五环生态土。

本店的来自湖南省洞口县的最高山峰——海拨1400米的雪峰山,这里峰峦重叠,各种资源丰富,绝对的无污染无公害,制作工艺也是传统的手工操作,大家品尝到的是真正的山珍野味!

八. 湖南省 邵阳市 武冈 武冈铜鹅全席

铜鹅为武冈独有品种,系“湖南三宝”之一。铜鹅全席为明朝贡宴,共72道菜品,平时民间通用广泛的为血酱鹅、粉蒸鹅、清炖鹅等菜品。

九. 湖南省 常德市 鼎城区 桃林豆腐

桃林豆腐是湖南的地方名食。鲜嫩香甜,洁白细腻,软而不碎,挺而不硬,而且没有石膏的酸涩和卤水的气味、营养丰富。

十. 湖南省 株洲市 茶陵 茶陵豆腐乳

豆腐乳制作过程精细严密也简单,几乎每户人家都能制作,是极为平民化的食物。豆腐乳的原材料主要为豆腐。家乡人有句俗话,“世上有三苦,打铁挖土磨豆腐”。由此可见,作豆腐绝不是轻巧活,程序繁琐,费时耗力,还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制作豆腐,家乡人称为作豆腐。一个“作”字,用的妙趣横生,与作文的“作”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谋篇,布局,衔接,文字的打磨。而作豆腐呢,是要经历泡豆、磨豆、筛浆、熬浆、点浆、收浆、压榨等诸多程序,劳心费力,才有“作”好的豆腐。

有了好的原材料,还要选择时令,腌制豆腐乳的最佳时节,是每年的立冬后到第二年立春前。此时,气温寒冷,适宜豆腐长菌发霉。乡人准备一只大大的竹篮,竹篮里平铺一层稻草梗,稻草梗上平摊着一块一块豆腐,放在通风的房里。竹篮稻草梗都要注意干燥清洁,不然,就会积垢产酸,造成“逃浆”,影响豆腐乳的味道。天气温和的日子,只需五六天的时间,豆腐块表面就有了几抹黄霉,空气中弥漫着丝丝豆腐乳香。待到青霉一起,立即切成小方块,于白酒中翻个身杀杀菌,浇上炒好的盐和辣椒粉,收入坛中,淋上茶油,密封,豆腐乳就做成了。半个月后,揭开坛盖,清香扑鼻,挑入碗里,黄橙橙,嫩生生,令人馋涎欲滴。古人有诗为证:“才闻香气已先贪,白褚油封由小餐。滑似油膏挑不起,可怜风味似淮南。”

入口一尝,果然细腻柔滑,一股爽甜鲜香旋即向舌床蔓延,再浸入五脏六腑,整个人仿佛都融进了那馨香甜润里了,让人有种幸福的眩晕感,难怪茶陵豆腐乳素有“最令人魔化美食”之称。当然,只是注重制作过程的精细严密,还不足以体现茶陵豆腐乳的美味。经过特定土壤的孕育,承接日月精华和露水的滋润,这些饱满的大豆,辣味十足的红椒,纯绿清香的山茶油,再加上清纯的云阳山泉水,腌制的豆腐乳当然色、香、味俱全了。

茶陵豆腐乳的美味,还在于口感的千滋百味。制作的时间、各人的手法与习惯不一样,豆腐乳也各有各味。有的色艳甜大于香,有的橙黄甜中带酸,有的色暗香大于甜,有的干硬香大于甜……相传早在宋代,年年都要进行大规模的比赛,大家集体品尝,从中选取每年的“豆腐西施”。

如今,茶陵豆腐乳的腌制和保存技术更高,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豆腐乳了。茶陵豆腐乳也已远销海内外,其腌制和技术也传到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豆腐乳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可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减少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它还有助于消化,增强食欲的功能。在物质丰裕的今天,豆腐乳仍备受人们青睐,茶陵县城大大小小宾馆餐馆及粉馆的餐桌上,大都备有一小碟豆腐乳。人们在尝够众多美味佳肴时,总不忘沾点豆腐乳品味几下。

(来源:《张冬娇:茶陵豆腐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