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小江西乡村土特产 西乡特产大全集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小江西乡村土特产 西乡特产大全集更新时间:2024-05-13 19:41:09

一.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祁西土布

祁门生产土布始于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为农家妇女自行纺织的一种布匹。这种土布以历口为交易集散地,历口附近的村子多有出产,其中彭龙村为最。这一带均属祁门西乡,故称“祁西土布”。

祁西土布,门扣在5百至6百根纱左右,门约1尺8寸,长度3丈6尺至4丈足尺。品种有醉红、窄绿、紫青、十文青、三文青、白地青花、青花白地等,可做衣服、印花被面、包袱、头巾。因其特别厚实暖和,耐用经磨,用来做冬天的内衣和棉被里子非常适宜。

以前,祁西一带的农家妇女有不少会织土布,从棉花到成布,一般要经过轧花、弹花、搓条、纺纱、摇线、煮浆、解线、经纱、梳纱、织布等工序。所用的机件都是竹木制成,单人操作,手工完成,讲究的是个心灵手巧。如今,在历溪村的“徽州民俗物品展览馆”中,就有一套当年的织布工具,保存完好,让人可以想象那时的织布情景。据说,由于工具简陋,一个勤快的妇女一天也只能织成一个土布。在纺织过程中还有些讲究,大多数是纬线用色线,织成的一点一点的似爬满蚂蚁,叫“蚂蚁布”。也有用等距离的隔色纱织成的,叫做条子布、骰子布。

这种土布独特的是,在颜色搭配方面,主要是用青、白两色纱线交织而成,看上去朴实大方,密而有序。其染色方法有煮色、瓮染、印染3种,颜色鲜明,不易褪色。还可通过印花工艺,印染上一些简洁明快、造型生动的图案,古拙朴素,乡土气息浓郁,给人一种特别的美感。

祁西土布曾在祁门流传了百余年,在抗日战争时期,“洋布”货源枯竭,土布还解决了祁门人民穿衣的大问题。由于时代发展,土布退出了人们的视线,渐渐地不为人所知。今天,这种古朴别致的土布,若能开发利用,制成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说不定会大受欢迎呢。(摘自《祁门风物》)

二. 河南省 郑州市 巩义 仓西萝卜

其形美观,味纯正,易做熟,耐储藏,医食并用。相传,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回銮北京途径巩义时,曾进献的一道名菜“万物朝天四季平安”,其主要原来即为仓西萝卜。( 巩义)

三. 广东省 湛江 坡头区 麻西对虾

本市沿海盛产对虾,历来为全省有名的对虾产区,年产一般2000多吨,以墨吉对虾、长毛对虾最多。70年代初郊区开始试养对虾获得成功,1985年后全市沿海大规模建设虾场。至1991年建有虾池18万亩,放养数万亩,总产量9824吨。以廉江、雷州、坡头、麻章为主要产区,其中有龙营、雷高、企水、南三等4个万亩虾场。品尝对虾以天然海产者为佳,其肉嫩特别味美、营养丰富,白灼海虾、椒盐虾为本地名菜。养殖对虾大部分收购出口。

四. 山东省 威海 荣成市 港西无花果

港西无花果

无花果属桑科,无花果属,果型扁圆、球型或倒卵型,成熟时皮色浅黄或浅绿,果肉浅红或深红。果甘甜,富含葡萄糖、果糖、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维生素。根、叶、果均可入药,治疗痢疾、痔瘘、肠炎、腹泻等病症。果可鲜食,制果酱、罐头、果干、果脯、蜜饯和酿酒等。具有结果早,产量高,病虫害少,土壤适宜性强等优点。

威海市无花果栽培历史悠久,主栽品种有青皮、宁选和镇引8号,另外还有加工品种布兰瑞克和保护地适栽品种玛义司陶芬等品种。八十年代后期,荣成市港西镇在背风向阳地块成片栽培成功,已发展成片园近3000亩,全市其余镇村皆为四旁栽种,共可折合1500亩,全市总产量达600万公斤以上。

无花果几乎无病虫害,但鲜果货架期短。目前,港西镇正在研制开发无花果果酱、果脯和蜜饯等加工制品和进行保护栽培试验,成功后,无花果将很快突破万亩,成为威海市主栽果品之一。

五.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西乌珠穆沁 西乌旗黄花

黄花,又名萱草、黄花菜、金针菜。为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黄花为传统名菜,《诗经》有赞誉黄花的诗歌;三国时的《养生经》有萱草忘忧亦食之的记述。



黄花分鲜品和干制品两种,属美味佳肴。它含有丰富的萝卜素、维生素B、钙、磷、铁、蛋白质、脂肪、糖类以及微量天冬素等营养成份。用它作汤,汤鲜味美;用它下酒,酒香菜甜,开胃提神。黄花入药,具有健胃、利尿、通乳、消肿、止痛等功能。

六. 江苏省 淮安市 洪泽 西顺河红衣小花生

西顺河红衣小花生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西顺河红衣小花生

洪泽县洪泽湖农产品协会

11186032

新鲜花生

七. 山东省 莱芜 莱城区 西留村生姜

西留村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生姜生产为主导产业,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走出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西留村现有耕地1460亩,全部种植生姜、大蒜。其中,生姜种植面积1107亩,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75.8%;标准化生产基地有982亩,占主导产业规模的88.7%;全村生姜种植从业户445户,占总户数的100%;生姜亩产达3500公斤,2010年全村生姜产量达5120吨,户均生姜种植收入7.5万元,人均增收2.5万元。

目前,西留村生姜产业已形成了生姜种植、加工、储藏、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村内拥有3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及10家农业生产加工和储藏企业,并成立了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该村生产的“莱芜”和“尔田”牌生姜以奶头肥胖、块大、色泽金黄、纤维少、商品质量好而销往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和俄罗斯、欧洲、中东、东南亚、东亚、南亚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

八.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西乌珠穆沁 西乌旗奶茶

蒙古族人酷爱喝茶。其他地区的人都说:"一日三顿饭"是不可少的,但蒙古族往往是"一日三次茶",却只习惯于"一日一顿饭"。每日清晨起来,主妇们先煮上一锅咸奶茶,供全家整天喝。蒙古族人民喜欢喝热茶,早上一边喝茶,一边吃炒米。早茶后,将其余的咸奶茶放在微火上暖着,以便随需随取。通常一家人只在晚上放牧回家后才正式用一餐,但早、中、晚三次喝咸奶茶一般是不能少的。如果晚餐吃的牛羊肉,那么,睡觉前全家还会喝一次茶。至于中、老年男子,喝茶的次数就更多。所以,蒙古族人民平均茶年消费量高达8公斤左右,多在15公斤以上。

九. 浙江省 宁波 海曙区 鄞西草席

今年6月30日,在上海举行的浙沪农副产品推广商洽会上,鄞县华备编制有限公司带来的几十款新颖的环保蔺草制品缤纷亮相,引起上海客商的浓厚兴趣,当场签下百万元的订单。6月底在杭州举行的农产品展销会上,精美的鄞县草席又一次赚足了眼球,展品被来自各地的客商抢购一空。鄞县草席何以卖得如此热火?近日,记者慕名走访了集士港、高桥、古林、横街等盛产草制品的鄞西一带乡镇。陪同采访的鄞县蔺草经济联合总会会长陈志福介绍说,这里方圆不到百里,已建起了200多家蔺草生产企业。古林草席是最老的品牌,一向以做工精美闻名遐迩。提起古林草席,镇里上点年纪的都会如数家珍:白麻筋草席原是手工编织,工艺之精细竟达到“滴水不漏”的境地,用“老宁波”的话形容是“小孩尿尿不湿床”。在物质紧缺的60年代,古林草席尤为珍贵,据说,只要带一张草席贩到上海,赚头比一张轮船票还多。因此当时乘上海轮船的旅客,几乎到了“人手一席”的地步。40多年过去了,鄞西人将精编细织的传统工艺融入技术革命的潮流中,各种机织草席真正地“漂洋过海”,源源不断地出口日本、远销欧美。据该县蔺草经济联合总会统计资料表明,从1994年到1999年的5年间,鄞县共为有关外贸公司提供货源25.28亿元人民币,1996年仅榻榻米出口金额便达1亿美元。如今,鄞西蔺草种植面积占据全国80%,是我国最大的蔺草生产、出口基地,1995年鄞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蔺草之乡”。如今,精益求精的鄞西人还把目光瞄准了时尚日用品及旅游工艺品的开发,草编品种早已突破单一的草席,家居的每一角落几乎都有它们的“踪影”。在古林、华备、华艺等几大草席编织企业的样品陈列室,沙发垫、汽车垫、靠垫、床垫、地毯、拖鞋等20多种系列琳琅满目,华艺编制公司在武汉、西安还开起了蔺草制品专卖店。中外合资金坚工艺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市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新近开发出一种拼块草提花地毯,整块由可拆卸的几个小块拼成,携带方便,既宜家居,又是深受老外喜爱的旅游纪念品。今年3月份,一位日本客商看中一种红灯笼图案的工艺坐垫,一口气订下6万个,回国后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就全部进入日本百姓家庭。( 宁波)

十. 江西省 萍乡 芦溪县 乡村土鸡

主料:鸡腿



辅料:菇、葱、姜、香菜



调料:盐、味精、蚝油、酱油、胡椒粉、黄酒、淀粉、花椒



烹制方法:



1、将鸡腿切成小块,加盐、味精、蚝油、酱油、胡椒粉、黄酒拌匀腌制15分钟,再加少许淀粉、食用油拌匀;



2、将菇洗净铺在盘中,放入腌好的鸡块,撒上葱姜丝蒸15分,出锅后烧热油,下花椒炸香淋在蒸好的鸡块上即可。



特点:鲜香适口,风味独特。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