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古城区叶玲土特产店 古城区璟霞土特产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古城区叶玲土特产店 古城区璟霞土特产店更新时间:2023-08-10 08:15:50

一.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牦牛火锅

丽江:牦牛火锅

到丽江往往让人忽略了它的美食——因为有太多的景致。其实单单牦牛火锅,就足以让你彻底爱上丽江的。牦牛生活在无污染的高原,食草而生、肉质细嫩,是藏家的最爱。除了牦牛火锅,汉族人现在还没有其它途径一品牦牛肉的鲜美。

二.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丽江人参

丽江人参主产于丽江鲁甸拉美荣一带,从20世纪60年代初“北参南移”,在拉美荣驯化种植成功以来,丽江人参以其个大、质优,人参皂苷含量高等质优价廉的特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多年来主要由地方外贸、医药等部门加工经营,主要产品有生晒参、红参、白糖参等,包装精美的礼品盒人参,是旅游者馈赠亲友的较好礼品。

三.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丽江松茸

学名松口蘑,别名大花菌、松茸、剥皮菌,纳西语称“裕茂萝”,是丽江地产菌类中的山珍,产品主要由丽江空运出口,有鲜货和盐渍两种。 松茸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维生素B1、B2、维生素PP等元素,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还具有益肠胃、理气化痰、驱虫及对糖尿病有独特疗效等功能,是中老年人理想的保健食品。

四. 山西省 朔州 右玉县 “古城”牌全脂奶粉

产品以纯洁新鲜全脂牛奶粉为原料,采用先进工艺精制而成,色泽微黄,气味纯正,冲调方便,溶解性能好,保持鲜牛奶原有各种营养成份,系全国优质产品
( 朔州)

五. 四川省 成都 郫都区 古城柚

古城柚有200多年的种植历史,于10月下旬成熟。现有种植面积1100亩。柚树6万株。单果重1.5千克左右,年产560吨。果肉绿黄,汁多且酸甜适度,脆嫩化渣,富含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钙、磷、铁、钾等营养成份。食用后有健脾胃、润肺、补血、清肠、利便、助消化等功效。( 郫县)

六.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纳西烤鱼

纳西烤鱼的做法是先把鱼肚剖開取出內臟後,抹上了盐、花椒和五香粉腌制了一段时间,再放在铁锅里先用慢火烤制,等到味道吸收之后再放到了油锅裹炸,然后一道美味的纳西烤魚就完成了。

七.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青蛙饼

青蛙饼

在去往忠义市场的一条路上,有一家卖饼的三口之家店。卖的饼叫青蛙饼,店家很热情,说不好吃不要钱,来尝尝。饼的形状象青蛙的嘴巴所以叫青蛙饼。里面塞满了菜和店家配好的作料。

八.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丽江铜器

云南丽江的铜器具有悠久的历史,久负盛名。纳西族擅长制作铜器,工艺发达,常盛不衰,为各族群众所喜爱。在古城四方街,有十数家专营各类铜器的铺子,各式铜器满街陈列,耀眼醒目,成为一大人文景观,精美的各式铜制工艺,深受顾客青睐。

铜器大多以手工制作,工艺精良,款式多样,图案精美,质地坚固,经久耐用,是纳西人家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具。铜器分为红黄两色,显得富丽美观。按纳西族的习俗,每逢女儿出嫁,父母亲都要赠送给女儿一套精美的铜器,包括铜火锅、铜盆、铜桶、铜勺、铜壶等器具,以祝愿新人生活美满,吉祥如意。

九. 河北省 张家口 宣化 古城猴牌毡帽

古城猴牌毡帽

毡帽行业在解放前是宣化较大的行业之一。当地流传这样一

句话:“宣化三件宝,葡萄,毡帽、大皮袄。"宣化毡帽行业在我国市场占有一定的地位,猴牌毡帽享有较高声誉。解放前宣化较大的私营作坊30多户,统一办有猴牌商标的毡帽年产量30至——50万顶。毡帽主要销售于山东、内蒙、东北三省。北京巾帽胡同、天津估衣街、北大关等地贸易货栈都曾为宣化毡帽行业代销转运毡帽,在京津市场上可以经常见到宣化双猴牌毡帽。当时,宣化双猴牌毡帽已成为全国畅销的名牌产品。

解放后,宣化毡帽行业由于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扶植,又有了新的发展。1951年毡帽行业由原来的30多户发展到68户,从业人员约两千余人,年产毡帽60余万顶,并组成了行业联购联销组织,产品由宣化土产公司统购统销,形势很好,生产发展很快。宣化毡帽在全国市场取得较高声誉,主要是信誉第一,物美价廉,其优点是帽面磁实、细腻、坚固、富有弹性,颜色正而均匀,久戴不岔口,携带方便。之后,由于毡帽的结构没有得到改进,产品单一,没有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不断改进,市场销售量顿减,毡帽行业至1955年公私合营前夕,也由原60多户剩下18户,从业人员也减少到四百余人,年产毡帽20余万顶。1956年毡帽,裘皮两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组成宣化皮毛厂。生产由手工逐步转为半机械化,并扩大生产了少数民族毡帽,藏族毡帽和工业用毡。1958年-以后,宣化皮毛厂以生产工业用毡为主,毡帽生产逐年减少,到1966年0开始,停业生产。

十.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东巴木雕

在纳西艺术中,最具魅力的还是木雕。木雕艺术即使不是南方特有的,恐怕也以南方为多,高门大户不 用说,就是普通民居,也都讲求在屋檐、窗扇、门扇、家具上雕上各种花纹。纳西族自然也不例外,雕刻很发达。现在追求时髦,新建筑和新家具不常雕花了,雕刻家们就转向其它市场,独具特色的东巴木雕便应运而生。

东巴木雕主要以杜鹃木为材料,这是一种乔木,四五月份开花,一般要三四个人才合抱得过来。雕刻家们在这种木头上,用线刻、浮雕、立体雕的手法,雕出圆形、方形、立体的图案。这些图案或具象,或抽象,都非常古朴美丽,有民族风味,有的浮雕让人想起了非洲的面具、毕加索的画,而线刻则让人想起了丁韶光、袁运甫的画。线刻有的取材于日常生活,表现少女弹琴、挑担、犁田、种地的画面和热带植物花鸟等;有的取材于英雄故事,表现纳西族战斗英雄三多,身着盔甲,挂着弓箭,骑在马上的勃勃英姿。

还有一种雕刻雕在瓢上。据说纳西人过去就喜欢在瓢上雕花,今天这种瓢已基本失去实用价值,成为专门的工艺品了。瓢的材料不是北方生长的葫芦,而是梨木和杜鹃木。所有这些木雕都是烤干后雕刻的,不开裂,不变形,挂在墙上是一种别有韵味的装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