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南鄢陵县特产有哪些 鄢陵特产必买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南鄢陵县特产有哪些 鄢陵特产必买清单更新时间:2024-04-07 22:50:14

一. 云南省 保山 龙陵县 龙陵紫皮石斛

龙陵紫皮石斛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龙陵紫皮石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龙陵紫皮石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紫皮石斛原为广泛分布于龙陵海拔1200米~2000米区域的一类优质石斛,在现行市场收购价上,是仅次于铁皮(含铜皮)石斛的优质石斛。经上海复旦大学取样化验,其多糖含量达10.8%~11.6%之间,为霍山石斛多糖含量的60%。石斛多糖具有明显的提高免疫能力,对防癌抗癌、抗衰老及治疗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近二十年来,浙江乐清市的部分农民纷纷涌入龙陵收购、加工紫皮石斛。经多年的采集,龙陵境内野生紫皮石斛几乎灭绝,而市场需求逐年增加,价格年年看涨。在野生可采资源减少、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龙陵县以龙山为代表的广大农民纷纷对紫皮石斛的人工栽培技术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形成了很多成功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龙陵县紫皮石斛属于兰科石斛属的一类优质石斛,其代表种为齿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um Paxt),主要分布于龙山、龙江、象达、平达、木城等乡镇,该类石斛以茎条表现为紫红色为显著特征。以开花期不同分为春紫(清明前后开花),夏紫(芒种前后开花),秋紫(立秋前后开花)三种类型。民间历来有将紫皮石斛捆于喜附生的木棍上挂在屋檐下,作为观赏。近年来,随着石斛开发利用越来越广泛,仅靠野生采集已难满足市场需求,为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产区农民将采集到的野生石斛中的当年生茎(商品名称白条)剪下出售,而将二年生以上的老茎(俗称老草)作为种苗栽培,由于紫皮石斛的人工栽培尚属新生事物,无现成的栽培模式,全凭各产区农民摸索试验,经过几年的实践,产区农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采取仿野生栽培,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栽培方式,可谓白花齐放。归纳起来,主要的栽培模式有:活树放养法(移活树规范种植放养法),石墙栽培法(在此基础上改进的空心砖填料栽培法)、瓦(草)房栽培法,木床栽培法(改进后的木床加杉原木栽培法)、木槽栽培法等几种栽培模式,取得了亩年产值折计3.6万元的收入,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地域范围

龙陵紫皮石斛农产品地理标志生产区域保护范围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境内,涉及龙陵县的龙山镇、龙新乡、镇安镇、象达乡、平达乡、勐糯镇、碧寨乡、腊勐乡、龙江乡、木城乡共10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98°25′—99°11′,北纬24°07′—24°50′,东西横距 64 公里,南北纵距 78 公里。种植面积1000公顷,年产量219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 1.1、鲜品:表面黄绿色带紫斑点或条纹,老熟时叶鞘呈银灰色,有的间有褐色斑,节间裸露部分呈紫色;略具香气,味淡,后微甜,嚼之初有粘滑感,继有浓厚粘滞感。园柱形,横断面圆形,节间微胖;节明显,节间1.3cm~2.2cm,不分枝,茎粗2mm~6mm,基部下延为抱茎的鞘,边缘和中肋常带淡紫色。 1.2、枫斗:未抛光呈银灰色,抛光后呈黄绿色或暗红色。略具青草香气,味淡,后微甜,嚼之初具有粘滑感,继有浓厚粘滞感。呈螺旋形,一般为2-4个旋纹,茎拉直后长3.5-8cm,直径0.2-0.3cm,表面有细纵皱纹,质坚实,易折断,断面平坦。 4.2内在品质特征: 2.1、鲜品 水分≤85%, 粗多糖:鲜品干燥后≥ 28% 。 2.2、干品(枫斗) 水分≤12%,灰分≤6.0,酸性不溶性灰分≤1.0,浸出物≥ 10,粗多糖(以无水葡萄糖计)≥28%。 龙陵紫皮石斛具有养胃生津、滋阴除热之功效。 3、安全要求 产地环境应符合云南省紫皮石斛地方标准DB53/T290.1-2009要求。生产技术规程执行云南省紫皮石斛地方标准DB53/T290.3-2009;质量安全要求执行云南省紫皮石斛地方标准DB53/T290.4-2009。

二. 陕西省 延安 黄陵县 耳朵套

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小吃,耳朵套是我县老百姓喜欢的特色美食之一,也是款待亲朋,招待客人的首选佳品,今天我们就看看健康美味的耳朵套如何制作。

在我县,好多群众都能自己捏耳朵套,而且特别的娴熟。家住隆坊镇西寨子村的李芳芳今天就在自己家里,邀请亲朋好友做起了荞面耳朵套,只见将活好的荞面切成小片,放在食指和拇指之间,然后,食指和拇指的一推一压之间,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耳朵套就成型了。

其实,捏耳朵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这个捏制的过程也是有好多技巧和讲究的。

面对刚出锅的耳朵套,大家纷纷大快朵颐,享受着美食的馈赠。在我县,卖耳朵套的小饭馆店面都不大,但是每到饭点,总是食客满满,也大多都是回头客。

关于耳朵套起源的说法不一。无论是从秦汉时期就开始的传统小吃,还是为了度过困难时期的智慧之举,又或者是单纯的为了防止冻耳朵而发明的面食,无论什么原因,都不会影响大家对耳朵套的喜爱。耳朵套也带着浓浓的黄陵特色,与热情好客的黄陵人民一起,用自己淳朴的姿态,迎接远方的客人。

信息来源:黄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三. 安徽省 芜湖 南陵县 南陵广善酥

南陵广善酥是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的。南陵广善酥是在佛教经典的有关素食记载及中医食疗的基础上,按照现代营养学研制的纯天然食品。

安徽省南陵县七星河食品厂坐落在芜湖市南陵县城东关口,是安徽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也是南陵广善酥的唯一生产单位。

南陵县七星河食品厂生产的“广善酥”及“黑维酥”1993年通过了省专家技术委员会的鉴定,1994年荣获首届全国集体企业成果展览会部优“成果奖”,1995年荣获国际食品及加工技术博览会“金奖”,1996年荣获县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2005年“广善”牌商标连续荣获安徽省著名商标,2003年7月中国品牌发展促进会确认为“广善”牌广善酥为中国知名品牌推荐产品,2003年11月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后稷”奖,2003年12月中国中轻工产品质量保障中心授予南陵县七星河食品厂为“全国质量稳定信誉保证企业”和“连续国家检测达标企业”,2005年安徽省烹饪协会授予“广善酥”为“安徽名点”,2004年、2008年连续荣获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四. 云南省 保山 龙陵县 龙陵黄龙玉

龙陵黄龙玉

黄龙玉又名玉髓,色呈鸡血红、黄。自、绿等,质晶莹剔透,集天地之灵气而成,可与田黄媲美,产于滇西边城——龙陵。大自然的神奇造就了龙陵这块灵秀之地,这更四季如春,冬暖夏凉,拥有奇水神汤——邦腊掌。千古抗战遗迹——松山、动植物基因宝库——小黑山自然保护区。世代繁衍生息在这里的23个民族创造厂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彝族香堂人士巴拉器乐演奏,傈僳族女子上刀杆、下火海,阿昌族蹬窝乐,傣族花棍等享誉四方。

龙陵素有“滇画画屏”。“翠绿之都”的美誉。登高望远,—条条山脊好似巨龙凌空飞舞,在这条条巨龙之下.蕴藏了多少鲜为人知的瑰宝。2004年商人李氏在小黑山偶惜一方质地晶莹之宝石,请专家鉴别,结果得之,此石为上等好玉,可与田黄媲美。因宝石大多为黄色,古人以黄为至尊,此玉为龙陵所独有,世人因此起名“黄龙玉”。此后,龙陵产好玉的消息不径而飞,一时间,到龙陵淘宝之人络绎不绝,“黄龙玉”因而名声鹊起。经化验,黄尾玉主要由二氧化硅等成份及众多微量元素组成,硬度为6—7,为玉中之上品.短期内,龙陵已拥有黄龙玉开发、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形成了黄龙玉加共销售一条街。腾冲、瑞丽部分翡翠加工名师也纷纷迁往龙陵,龙陵县城商铺林立,交易活跃。

黄龙玉最初人称黄蜡石。在当地人看来,它有着田黄般的颜色、翡翠的硬度,与和田玉等软玉相比,硬度更好、透度更高、色彩更鲜艳丰富。由于其产在龙陵,又以黄色为主色,故最终得名为黄龙玉。

五. 陕西省 延安 黄陵县 黄陵面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陵面花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陵面花俗称花馍,是流传在黄陵农村的一种民间传统风俗礼馍,以做工精巧,造型别致而著称。黄陵面花在黄陵民间文化中有极强的代表性,是黄陵人不忘恩德、尊老爱幼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每年的清明时节,黄帝陵前都会有很多来自天南海北的人到此祭祀先祖,而在祭祀仪式过程中,必不可少黄陵面花。而作为祭祀轩辕黄帝和祖先的供品,则要求面花结构复杂,造型生动,有较高的审美和观赏价值。祭奠面花以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为主,或气势雄伟,或雅致优美、无不栩栩如生、精巧传神,这时当地面花能人纷纷显露身手。

走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陵面花的传承人王民政的家里,我们目睹了公祭的最高标准捏制面花全过程。73岁的非遗传承人王民政和71岁的老伴田粉琴制作面花那娴熟的手法、利落的动作仍令我们眼花缭乱、大为叹服。只见老人随手捏起一点面团,随意地揉一揉,搓一搓,然后用剪刀、镊子、梳子、汤匙、盒盖、小刀等工具,拍、拉、盘、揪、剪、切、扎,制作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惹人欢喜的万物生灵,然后放到锅里经过四十分钟蒸制。一切对轩辕黄帝、祖先的虔诚祭拜和对未来美好的祈祷、祝愿全都溶到花馍上。

王老对黄陵面花的执着来源于对黄陵文化的感情,他告诉我们,黄陵面花在黄陵延续了千年历史,面花中的吉祥动物,多色花卉都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都代表了富贵、吉祥。而他从二十岁开始学习黄陵面花制作,从事黄陵面花制作已经长达40年,这40年当中他制作的黄陵面花不计其数。他制作黄陵面花的材料非常简单,只是加入食用色素的普通面团,色素对面花作品的功效很强大,不但可以延长面花的“寿命”,而且还可以使面花更加色彩艳丽。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黄陵面花,了解黄陵面花,让这门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走出黄陵,走向全国,享誉世界。(来源黄陵县文明办)

六. 河南省 许昌市 鄢陵县 鄢陵蟠桃

鄢陵蟠桃是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的。鄢陵清流河蟠桃不但个大,而且色泽鲜艳、果肉细腻、口感香甜。是水果中的上品,是馈赠亲友、孝敬老人的佳品。

清流河蟠桃基地位于鄢陵县南坞乡境内,是全市最大的蟠桃种植基地,其中以“皇母”蟠桃尤为著名,“皇母”蟠桃被称为桃中之王,因其果大、核小、肉质细腻、皮薄、味甜,享有“仙果”之美誉。清流河水资状况优良,鲫、鲤、草、鲢、蟹、虾等野生鱼类众多。现已开发为集观光、采摘、垂钓为一体的休闲旅游目的地。清流河两岸,长约15公里,其中种植蟠桃12.3万株,黄金柿1.7万株。2011年“清流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后,实施了标准化管理,蟠桃品质有了很大提升。

七. 陕西省 延安 黄陵县 黄陵荞面饸饹

由精制荞麦制作成粉条状,与陕北羊腥汤相配食用,味道鲜美可口,在陕北,民间有“荞面饸饹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之说。

信息来源:黄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八. 云南省 保山 龙陵县 蒲缥甜大蒜

保山蒲缥甜大蒜的制作历史已有一百五十多年,选用优质“梨壳”鲜大蒜为原料,配以红糖、醋及其他香料腌制而成,形体上保护了原大蒜完整的体型,去壳后肉质呈现出鲜艳诱人的金红色,吃起来脆嫩可口,味道香甜。它既可增人食欲,又能健胃止泻,且物美价廉,历来为群众喜爱。由于采用小土罐封装,产品保存期较长,五年以内不会霉变。其产品不仅畅销滇西一带,还远销到缅甸、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 保山)

九. 河南省 商丘市 宁陵县 宁陵金顶谢花酥梨

宁陵金顶谢花酥梨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宁陵县传统。因这种梨的梗蒂周围长有一层金黄色的果斑,谢花即酥脆可口,故而得名。

此梨在宁陵县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明弘治年问即为贡品。据1999年全县梨树发展到1.69万亩,年产鲜梨3086万公斤。

金顶谢花酥梨颜色金黄,果皮细嫩,果肉酥脆,味甜汁多,食而元渣。除直接食用外,还可以加工成罐头,酿酒,人药,成为滋补佳品和法痰止咳之良药。

上世纪70年代后,每年都有50多万公斤出口,主要销往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十. 安徽省 芜湖 南陵县 界山老鸭汤

与奎湖漂鱼一样,周边地区也到处都有老鸭汤的招牌,但唯有界山丁记老鸭汤才是正宗的。丁氏父辈创造了丁记老鸭汤这块牌子,现被丁氏兄弟两人共同享有,一幢楼房中间由招牌隔开,一边丁大一边丁二,同根同祖同配方并无区别,只此两家别无分号。

传说,鸭属凉性,老鸭汤能健胃解暑、清热生津、利尿,对体内有热、上火的人,特别对低烧、虚热、少食、便秘和水肿患者特别有食疗作用。夏天或秋燥时分,普通人食之对身体也特别有益。平时约上几个好友或一家人把它当作美味品尝也不赖。

界山老鸭汤精选家乡“瓦灰麻”老鸭,一般要两斤半左右两岁不肥不瘦0鸭。收拾干净后先在沸水中滚过,捞净浮沫,加入各种佐料,用豆腐皮包好装入瓦罐用炭火慢炖。炖好的老鸭汤端上桌,汤汁清如水上浮一层黄亮薄油花,再撒上一点碧绿的葱花,闻之香气逼人,观之垂涎欲滴,尝之回味无穷。鸭肉酥而不烂,入口即化,用筷子轻轻一拨骨肉就能分离,滋味纯正鲜美。

首先盛上一碗汤,喝一口,夹上一片豆腐皮,送入口中,权当开胃。接下去将鸭肉分分,连皮带肉吞下,剩下一罐清汤,才是主题。家乡盛产大米,尤以小占闻名。精选优质小占,用大柴锅炕出锅巴,锅巴焦黄松脆,芳香扑鼻。用老鸭汤一泡,尽吸老鸭汤的鲜味,又脆又软香鲜异常,真是人间美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