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四川特产广元 四川广元土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四川特产广元 四川广元土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3-08-10 04:42:28

一. 四川省 广元市 旺苍县 旺苍板栗

旺苍板栗产于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是旺苍县传统特色农产品,至今有22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旺苍板栗外形玲珑,呈红褐色,有浅薄蜡质层,鲜艳而富有光泽;果仁呈米黄色,内皮易剥,肉质细腻,糯性粘软,甘甜芳香,营养丰富。

旺苍板栗外形美观,底座小;果形端正均匀,平均每公斤栗果110—130粒,大的每公斤79粒;颜色呈红褐色,鲜艳有光泽,有浅薄蜡质层,皮薄,较其它地区的板栗硬实,果仁呈米黄色,易剥、不粘内皮;经科学测定,旺苍板栗果仁含水51%以下,蛋白质4.2%左右,碳水化合物39%以上,膳食纤维2.9%以上,维生素E41mg/kg以上,钙149mg/kg以上,铁4.6mg/kg以上,维生素C238mg/kg以上,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及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主要有利于人体的指标均居全国各地板栗之首。

1955年,旺苍板栗发展到7万亩,年产板栗315万公斤,比1949年增长近1.3倍。60年代初期,全县加快建设板栗基地,到1965年,全县板栗发展到10万亩、130万株,年产板栗600万公斤,比1949年增长3倍。1978年以后,县内实行各种形式的林果生产责任制,农民生产旺苍板栗的积极性越来越高。1980年8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旺苍县为“板栗生产基地县”。全县逐年加快发展以板栗为主的林果生产,并探索出了“围山转”工程开发模式,先后在旺苍板栗基地进行了选种、栽培、嫁接、修剪、病虫害防治以及低产园改造、板栗花期喷硼、综合丰产技术等试验、示范、推广等,旺苍板栗生产有了质的飞跃,成为全国的板栗生产基地县之一。1996年5月,林业部确定旺苍县为“优质板栗基地示范县”。1999年,旺苍县被中国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板栗之乡”。2011年,全县板栗栽培总面积已达20万亩,产值超亿元。2016年全县板栗栽培总面积,达到30万亩,产值突破三亿元。

二. 四川省 广元市 青川县 凉拌黄瓜

凉拌黄瓜

黄瓜有清热、解毒、利尿之功效。嫩黄瓜与蜂蜜相伴同食,能治疗盛夏常见的小儿热痢。黄瓜头部味苦,含有多种萝卜素,具抗肿瘤作用,但为免除残留农药的危害,生食黄瓜时,应把外皮削去。

原料:

黄瓜两条,蒜三粒,花椒、盐、味精适量,尖辣椒三粒,醋适量

制作:

1、黄瓜洗净、削皮,用刀背拍碎,切成一寸见方块。

2、蒜捣碎拌入,放入适量的盐、味精。

3、适量食用油倒入铁锅加热至六成热,放入花椒煸一下捞出,再放入尖辣椒煸至香味出,把油和尖辣椒一起浇在盛有黄瓜的盘中,拌入适量醋即成。

特点:

酸并伴有麻辣香。

三. 四川省 广元市 剑阁县 剑门根雕

剑阁树根雕工艺品采用剑门山区的珍贵“檀木”、“塔木”的根为原料,依据原料自然形态,经民间艺人精心雕刻,或珍禽异兽,或自然山水,或花鸟鱼龙等,再配以盆花、盆景成为实用的装饰品。木质细腻,色泽黄褐,造型美观,工艺精湛,融自然美与雕塑美为一体,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厅堂高雅的装饰品。 1970年,成立剑阁手杖艺术品厂,1972年其雕刻作品经省选送参加全国第一次工艺美术展览。1982年为人民大会堂雕制“锦鸡媲美”、“鸣凤朝阳”等大型树根雕,获省科技成果奖。

四. 四川省 广元市 旺苍县 旺苍腊三鲜

旺苍风味独特的名小吃之《腊三鲜》

1.美食原料:腊香肠、腊排骨、腊五花肉;

2.美食做法:取腊香肠、腊排骨、腊五花肉各250克,放入清水中煮熟,切成大小适中的香肠片、五花肉片和适度长短的排骨节,整齐有序的摆放在大盘中;

3.美食口感:肥瘦相宜,风韵独特。

信息来源:旺苍县政府

五. 四川省 广元 青川县 青川竹荪

青川竹荪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竹荪是青川县名贵。又名竹菌,又“菌中皇后”、“山珍之王”、“植物鸡”美名驰名中外。唐代《西阳杂俎》中已有记载,最早只有帝王才能享用。含蛋白质高达32.8%。是一种珍贵的营养食品,也是一种优良的神经营养品,对治疗高血庄、高胆固醇及脂肪过多症有较好效果。近年进入国际市场,颇负盛名。常年各市场有大量可供交易货源。

青川竹荪产地范围为四川省青川县姚渡镇、营盘乡、沙州镇、木鱼镇、骑马乡、观音店乡、板桥乡、孔溪乡、大坝乡、黄坪乡、瓦砾乡、茶坝乡、青溪镇、桥楼乡、三锅乡、蒿溪回族乡、乐安寺乡、凉水镇、茅坝乡1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一、品种名

竹荪(Dictyophoraspp)。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500m至1200m,背风向阳、地形相对平缓、土层厚、腐殖质含量高,土壤pH值5.5至6.5,遮荫度大于70%。

三、栽培管理

1.栽培场所的选择:背风向阳、地形相对平缓、土层角厚、腐殖质含量高,土壤pH值5.5至6.5,遮阴度大于70%,排水畅、不积水、通风向阳,便于清洗消毒,不受工业“三废”、城市垃圾、农药、化肥和畜禽粪便的污染,有利于病虫害防治。

2.栽培材料的准备和加工:

(1)栽培材料:采用产地范围内阔叶树枝条木屑、竹枝竹叶以及农作物秸秆的混合料进行栽培,不能用含油脂的(针叶树)材料。

(2)覆土准备和加工:覆土选用透气性良好的腐质土和偏酸性的土壤。土壤选择耕作层以下0.33米,没有受过农事活动影响和污染的鲜土层,不能用沙土、中粘土和高湿度的河泥、塘泥等。

3.栽培方法:搭建遮荫棚→开厢做畦床→土壤处理→第一层铺料→播种→第二层铺料→播种→覆土→加盖遮荫物。

4.生长期管理:

(1)水分管理:土壤湿度保持在60%至65%,菌丝生长阶段空气湿度保持在60%至70%,竹蛋生长阶段空气湿度保持在80%以上。

(2)保温、降温和通风换气:保证棚内或者室内温度在18℃至28℃,棚内或者室内温度超过30℃就要及时进行通风换气或喷水降温。

(3)光照:保持光照强度在整个生育期不高于30%。

四、采收和加工

1.采收:当竹荪菌裙已经完全张开,孢子胶体开始自溶下淌滴前及时采收。

2.干制:竹荪子实体采收清洗干净后应及时在10小时内进行干制加工。采用人工干制法。最高温不能超过55℃,干制后含水量≤13%。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项 目 指 标

色 泽 微黄色或米黄色。

气 味 竹荪特有香味,无异味。

形 状 菌裙呈网状,菌柄、菌盖完整。

质地口感 肉质肥厚中空,入沸汤即膨大,久煮不失脆嫩,气息清香而无异味,入口鲜嫩、脆滑。

2.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水分/(g/100g) ≤13.0

粗蛋白(干重计)/(g/100g) ≥17.0

粗纤维(干重计)/(g/100g) ≤10.0

灰分/(g/100g) ≤7.0

菌柄直径/(mm) ≥15

菌柄长度/(mm) ≥120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六. 四川省 广元市 旺苍县 高阳贡茶

高阳贡茶是高阳镇特色产品的代表,由来已久,盛名远播。相传曾经商贩辗转贩运,最终成为进贡皇帝的上佳名品,故名贡茶。高阳贡茶色香味浓,经喝耐饱,喝后苦尽甘来,回味无穷。全镇现有茶园2350亩,并逐步将高阳镇建成全县万亩茶叶基地镇。高阳茶将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龙头产品,打入市场,闯出名声。

本品产于米仓山旺苍县旅游胜地——鼓城山下,高阳坡上。溯流逝岁月,多少名人志士,游人骚客,凡来利州,无不勒马驻足,乐而饮之。君不见则天武后长饮受滋养,太白商隐品茗留佳作。暑来寒往,时移物换,唯喜茶之情不移,其品质更臻高雅。

经常年云培雾养,集奇峰之灵气,采青山之精华,尽显天然。其茶选用前前鲜嫩茶芽,结合现代与传统的精湛工艺精制而成。旺鼓茗茶具有汤色明亮,叶底鲜嫩匀整等特点,闻之清香四溢,饮之唇齿留香。

七. 四川省 广元 朝天区 广元灰鸡

广元灰鸡适应性强,耐粗饲,适合舍饲或放牧散养,具有肉质鲜美、细嫩,脂肪沉积少等特点,是优良的地方鸡种遗传资源和育种素材。“广元灰鸡”主要分布在秦巴山脉及周边地区,中心产区为朝天区,已在朝天区建有广元灰鸡保种场1个,划定保护区1个,核心保种群1.1万余只,现有饲养量10万余只。广元灰鸡主要作为优质肉蛋兼用家禽遗传资源开发利用,适合农村规模化舍饲和山林、草地、茶园、果园等放牧饲养的生产优质特色鸡。其产品和系列产品现已在周边省市的各大超市上架,市场前景十分宽广。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鉴定通过,农业部公告第2437号将广元灰鸡列入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

八. 四川省 广元 青川县 青川七佛茶

七佛茶产于四川省青川县七佛乡。茶叶外形扁平、尖削,色泽绿润,香高持久,滋味醇和,汤色绿亮,叶底匀整,有七佛秀芽、七佛贡茶等系列产品。

七佛产茶历史悠久。武则天当政时期,唯独七佛贡茶情有独钟,曾专置茶官,在七佛建贡茶园,年年上贡。

正宗的七佛贡茶是用七佛乡当地原生态的古茶树鲜叶制作而成的。七佛茶产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间终年云雾缭绕,土壤肥沃,是有机茶生产的理想环境。

2001年10月获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名茶优奖。2010年青川县被中国茶叶学会评为“中国名茶之乡”,同时授予七佛贡茶“中华文化名茶”,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产品的品质保证。

九. 四川省 广元 利州区 利州杜仲

利州杜仲是利州区,人工栽培杜仲历史悠久。利州区杜仲资源丰富、品质优良,所产杜仲皮和叶里有药用价值极高,1998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杜仲之乡"。近年来,利州区因地制宜,放大特色产业,以瓶颈为导向锐意改革,积极探索利州杜仲产业新机制有效助推脱贫攻坚,通过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外资、企业投资,群众自筹资参与利州杜仲产业发展,利州区所开发的系列杜仲产品畅销国内市场。据统计,利州区现有杜仲已超过1000万株,成片成林超过500万株。根据单株生物量测算,全区杜仲干皮产量已达15000吨,枝皮产量达10000吨,叶产量近50000吨,年产籽4.85吨。全区种植量超过百万株的已分布-、荣山等多个乡镇。利州区远离城市的村民们早已把杜仲树当成了“致富树”来经营,利州杜仲产业已成为利州区的一张特色产业名片。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