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带大家看下山西特产花灯 山西花灯排行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带大家看下山西特产花灯 山西花灯排行榜更新时间:2024-04-07 03:31:13

一. 山东省 青岛 胶州 胶西马铃薯

胶西马铃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胶西镇地处胶州市西郊,是全国环境优美小城镇,被誉为“山东省马铃薯第一镇”。全镇行政区域面积112平方公里,辖73个行政村庄,6.2万人口。胶济铁路(青岛-济南)、胶新铁路(胶州-新沂)、同三高速公路(黑龙江省同江市-海南省三亚市)、省道胶王路、胶高路、朱诸路贯穿胶西镇,距青岛港55公里、黄岛前湾港43公里、青岛流亭国际机场43公里,处在青岛市一小时经济圈内。

镇内有墨水河穿流而过,水源丰沛,土地肥沃,历史上群众就有蔬菜种植的传统和基础,是青岛市著名的蔬菜基地。先后获得了青岛市一镇一业示范镇、青岛市农业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五个好”镇党委、连续两年被评为青岛市经济二十强乡镇等荣誉称号。2010年完成(下同)国内生产总值34.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5365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1234元。

一、发展历程

上世纪八十年代,胶西镇就开始零星种植马铃薯,种植面积不足200亩,平均亩产量在五六百斤,90年代后期,马铃薯种植得到较大的发展,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多为黄皮、白皮等地方性品种。但因种出的土豆,个小、皮不光滑,产量不高,就有人开始到外地,内蒙、东北考察土豆品种。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在市农业局的带领下开始引进推广脱毒种薯,克新为主栽品种;现在经过几代人、几十年的摸索,主要以荷兰七号、荷兰十五号为主。截至到2008年,全镇种植马铃薯面积达10万亩。马铃薯产业规模急剧膨胀,产业档次发生了质的飞跃,产业效益迅猛提升。目前,全镇从事马铃薯产业的村庄达到46个,占全镇村庄总数的63%,直接从业人员达3.8万人,加上与之配套的农资供应、良种繁育、包装、购销、仓储、运输等三产从业人员总计达4.5万人,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维持在10万亩。

二、胶西镇马铃薯生产特色

一是树立品牌意识,强化市场营销

品牌是一种无形的资产,胶西镇马铃薯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特别是春季马铃薯在全国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在“公信”“墨河绿”等商标注册的基础上,叫响品牌,特别是“胶西马铃薯”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成功申报,为进一步争取著名标牌、标识,扩大影响,增加知名度提供了条件。先一步胶西将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潜力,强化营销观念,生产出适销对路产品,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客户的需求。

二是规范销售市场

目前,马铃薯销售市场管理尚不完善,还没有建立相应的统一分级和质量标准,也没有统一的产品包装。下一步将组织力量研究制定地方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规范市场,扩大胶西马铃薯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三是加快保鲜、加工企业建设

目前,农产品加工保鲜业发展较慢,胶西将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引进和建立一批较大规模的加工、保鲜企业,提高胶西马铃薯的产品附加值,争取在胶西镇建立山东省马铃薯商品集散地。

四是推进标准化生产

无公害蔬菜已成为进入农产品市场的基本标准,下步工作中胶西将把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作为胶西农业工作的重点,今年胶西计划创建无公害马铃薯生产基地6万亩,同时创建无公害大葱、大白菜、芹菜等一批无公害生产基地,是我镇的农业生产全部实现标准化,从而推动我镇农业生产的健康有序发展。讲求健康、追求环保的绿色消费时代已经到来。因此,胶西应该加强薯农的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无公害和绿色食品标准,实现生产环境、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胶西马铃薯

地域范围

胶西马铃薯生产区域范围位于胶州市西部,胶西镇全境。北起傅家村,南至苑家会村,西起宋戈庄村,东至尹家店村,包括宋戈庄、苑戈庄、傅家村、苑家会等73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9°83′00″~119°95′00″,北纬36°22′00″~36°31′00″。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马铃薯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量20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胶西马铃薯生产区域独特的小气候和优越的地理条件,使马铃薯品质独特,具有显著特征薯型椭圆,芽眼较浅、少,表面光滑,黄皮黄肉,口感脆滑,宜鲜食菜用。维生素Cmg/00g≥0.5%;总糖≥30%;蛋白质≥0.6%;淀粉,%≥0.5;干物质,%≥8.5。

二.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西乌珠穆沁 乌珠穆沁黄骠马

乌珠穆沁黄骠马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乌珠穆沁马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西乌珠穆沁旗及周围地区。乌珠穆沁马产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西乌珠穆沁旗和东乌珠穆沁旗萨麦嘎查一带的草原。乌珠穆沁草原是我国最富饶的天然牧场之一,土壤肥沃,河流纵横,牧草种类繁多。

乌珠穆沁马素来以体型匀称、耐力好、体质结实、奔跑力强、骑乘速度快、四蹄矫健、肩宽胸阔而著称,与世界上的一些著名马种顿河马、阿拉伯马、英国纯血马等相比,它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短跑最快的,但绝对是最具耐久力和长短跑兼具的。如果让乌珠穆沁马与世界上一些名马比赛,刚开始领先的估计不会是乌珠穆沁马,但是两三个小时以后,领先的不会是别的马,更不必说连续一两个星期的长途奔跑了。它是在当地自然条件下,经过牧民长期选育成的一个优良类群。

乌珠穆沁马体型中等,外形特点是鼻孔大,眼睛明亮,胸部发达,四肢短,鬃、鬣、尾毛特别发达,青毛最多。其外形特点是弓腰,尻较宽而斜,后肢微呈刀状和外弧肢势。毛色主要为骝毛、黑毛和栗毛。

乌珠穆沁马成年公马平均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分别为:130厘米,137厘米,158厘米,17厘米,成年母马分别为:127厘米,133厘米,155厘米,17厘米。乌珠穆沁马适应性很强,恋膘性好,发病率低,繁殖性能好。

三. 河北省 廊坊 霸州市 胜芳花灯

胜芳的传统花灯,式样有数百种之多,其制作技巧或繁或简,有大有小,大至数米,小不盈寸,可玩于手掌之中。除各式各样的宫灯外,还有人形灯、植物灯、鸟兽灯、风物灯、建筑灯等传统花灯。近年来,增加了声、景融于一体的“戏楼灯”、“地图灯”、“计划生育灯”等,造型新颖,别具一格。胜芳花灯曾多次参加全国性的大型民间工艺美术展览,影响很大。自清中叶以来,胜芳扎制花灯的艺人之家不下几十户,以“灯笼王”最出名。享有盛名的还有蔡万池、王树明、刘公然、王艳芳、杨春林等人,他们扎制的花灯,不但品种多,做工精细,形体逼真,而且富于时代特色和审美情趣。

四. 广西 贵港 桂平 桂平西山茶

桂平西山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桂平西山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产于广西桂平。

因产桂平西山而得名。桂平西山滨临浔江,著名的乳泉流经茶园旁,泉润雾拢,十分适宜茶树的生长。 历史:它起源于唐代,到明代已闻名两广和湘、闽等地。据《当州府志》记载:“西山茶,色清绿而味 芬芳,不减龙井。”相传,西山寺僧尼由江南引进茶树种子,使这里出产西山茶。西山茶炒制技 艺精湛者仍为西山庵院尼姑。后来由于管理不善,西山茶濒于灭绝,1949年宽能法师受释巨赞 法师引荐,来到桂平县西山主持佛教事务,同时与新出家的释昌慧法师一起,在棋盘石、洗石庵 等地开荒种茶,使西山茶获得新生。

西山茶从茶树的种植,施肥,采摘的时间,到炒制的温度等,都十分讲究。一般从二月下旬至三月初开始采茶。采茶一直到十一月。西山茶要经过摊青、杀青、炒揉、炒条、烘焙、复烘等六 道工序制成。摊青即将鲜茶叶薄摊于竹匾上,置放阴凉处。炒条则用“小锅定型”;烘焙采用置 有五层焙筛的焙炉。先制成毛茶,再经复烘方成品。叶嫩条细,苗锋显露,色质青黛而呈光泽,汤液碧绿而清澈透亮。

地域范围

桂平西山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地域范围为桂平市辖区内所有行政乡镇,即西山镇、蒙圩镇、石龙镇、厚禄乡、白沙镇、南木镇、金田镇、垌心乡、紫荆镇、江口镇、木乐镇、木圭镇、石咀镇、马皮乡、油麻镇、社坡镇、寻旺乡、罗秀镇、中沙镇、大洋镇、罗播乡、木根镇、麻垌镇、社步镇、下湾镇、大湾镇等26个乡镇,414个行政村、7763个村民小组、1个国有林场。种植总面积1000公顷,年总产量2250吨。 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1′55″至110°22′48″,北纬22°52′02″至23°48′04″。海拔33.3-1313.6米。东邻平南县,南与玉林市的容县、北流市、玉州区、兴业县接壤,西连贵港市港北区,北交来宾市的武宣县、金秀县。边界线总长375公里,东西宽69公里,南北长104公里。

五. 山东省 威海 荣成市 港西无花果

港西无花果

无花果属桑科,无花果属,果型扁圆、球型或倒卵型,成熟时皮色浅黄或浅绿,果肉浅红或深红。果甘甜,富含葡萄糖、果糖、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维生素。根、叶、果均可入药,治疗痢疾、痔瘘、肠炎、腹泻等病症。果可鲜食,制果酱、罐头、果干、果脯、蜜饯和酿酒等。具有结果早,产量高,病虫害少,土壤适宜性强等优点。

威海市无花果栽培历史悠久,主栽品种有青皮、宁选和镇引8号,另外还有加工品种布兰瑞克和保护地适栽品种玛义司陶芬等品种。八十年代后期,荣成市港西镇在背风向阳地块成片栽培成功,已发展成片园近3000亩,全市其余镇村皆为四旁栽种,共可折合1500亩,全市总产量达600万公斤以上。

无花果几乎无病虫害,但鲜果货架期短。目前,港西镇正在研制开发无花果果酱、果脯和蜜饯等加工制品和进行保护栽培试验,成功后,无花果将很快突破万亩,成为威海市主栽果品之一。

六. 山东省 济宁 曲阜 御带虾仁

【御带虾仁】制作历史悠久,是孔府的家常菜。以大青虾为主料,去其头尾,腰间留一壳环,余壳全部去掉,过油后,虾肉是白色,虾壳呈红色,犹如御带,由此得名。制作时将过油的虾仁再同海参丁、南荠丁、青豆、蒲菜丁一起炒熟即成。此菜配料讲究,色泽绚丽,鲜嫩可口,极得食者赞美。

七. 贵州省 贵阳 息烽县 西望山虫茶

在风景名胜区西望山中,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茶树――西山白茶。这种茶制作工艺独特,色泽、香味、口感也与其它品茗迥异,为品茶爱好者所钟爱。然而,拥有这一特色的息烽,迄今却没有成型产品推向市场。西望山区百姓和息烽有识之士认为----

西望山虫茶显山露水会有时

西望山又称西山,位于息烽县城东12公里的西山乡境内,是明清至民国时期西南地区的佛教胜地,佛教影响远播川滇鄂湘浙诸省,有西南佛教“南来第一山”美誉。山上曾有在当时知名度极高的凤池寺等“西山八大庙”,至今仍有数十处省内外高僧大儒、军政名流游历时留下的摩崖石刻和纪录西望山开山祖师语嵩生平事迹、佛学思想的望嵩碑,以及与明朝建文皇帝有密切关系的盟誓碑等文物古迹,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是省级风景名胜息烽境内的主要旅游景区。

西望山峰奇石异,泉美林幽,其地质构造为中生代侏罗纪石英砂质岩,表土为红色酸性土壤,适宜茶树等多种植物生长。山区海拔在1400米至1600米之间,一年中有大半年时间云雾缭绕,气候湿润,土壤、气候条件与省内外绝大多数优质茶产地相同。西山白茶就出产于这样一种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之中。

西山白茶与其它茶相比,有三个显著区别:一是绝大多数茶树为灌木,而西山白茶却属乔木,树高可长至4米以上,且叶片较一般茶叶宽大;二是西山白茶叶片背面长满白色绒毛,白茶即因此而得名;三是白茶不结茶果,因而就没有茶籽做种子,只能靠扦插育苗。西山白茶丛生在西望山林林总总的各种林木之中,只有当地农户中年龄稍长者才能识别出来,真正是养在深山人未识。

西山白茶的制作工艺与其它茶基本相同,采摘后,经过炒、揉、晒几道工序即可制成。而由茶制成虫茶,却与其它茶叶的生产工艺迥异。

八. 贵州省 六盘水 六枝特区 折西杜仲

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20米,胸径50厘米。树冠圆球形。树皮深灰色,枝具片状髓,树体各部折断均具银白色胶丝。小枝光滑,无顶芽。单叶互生,椭圆形,长7~14厘米,有锯齿,羽状脉,老叶表面网脉下限,无托叶。花单性,花期4~5月,雌雄异株,无花被,生于幼枝基部的苞叶内,与叶同放或先叶开放。翅果扁平,长椭圆形,顶端2裂,种子一粒。果期10~11月。

属于杜仲科杜仲属,本科仅1属1种。我国特有。

生长习性

生于山地林中或栽培。分布长江中游及南部各省,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均有栽培。

喜阳光充足、温和湿润气候,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丘陵、平原均可种植,也可利用零星土地或四旁栽培。

本植物的嫩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另外,通常人们吃到的杜仲是树木中的韧皮部。

九.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大荔带把肘子

大荔带把肘子源远流长。 是陕西大荔传统名菜,为明朝弘治年间同州(今大荔县)城里厨师李玉山创制。陕西大荔带把肘子,属蒸菜类,在秦馔筵席上久负盛名,《中国菜谱》秦菜部分把其列为第一名菜。作酒菜、饭菜均可。色泽枣红,如把柄,故称“带把肘子”。

它的用料别致,不同于其它肘菜。肘子带骨带蹄,成菜如丘,造形别致、丰满,堪称“盘中一王”。

基本制作工艺是:将带脚爪的猪前肘刮洗干净,肘头朝外,肘把(肘爪)朝里,肘皮朝下放在砧板上,用刀在正中由肘头向肘把沿着腿骨将皮刨开,剔去脚骨两边的肉(三面离肉),底部骨与肉相连,使骨头露出,然后将两节腿骨由中间用刀背砸断,入汤锅煮至七成熟捞出,辗干,趁热用红酱油涂抹肉皮。取蒸盆,底放八角、桂皮等调料,再把骸骨用手掰断,不伤外皮,将肘皮朝下装入蒸盆,整成图形,撒入精盐,用消过毒的净纱布盖在肉上,再将甜面酱、葱、红豆腐乳、红着油、白酱油、姜、蒜等在纱布上抹开,上笼蒸熟蒸烂取出,揭去纱布,扣入盘中,拣去八角,上桌时另带葱段和甜面酱小碟。

其风味特点是:肘肉酥烂不腻,肘皮胶粘,香醇味美。是一道富含蛋白质、钙质的菜肴。

十.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泉州花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花灯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花灯:其题材广泛,品种丰富。其中,彩扎灯景为花灯名品,系利用绸、布、纸张、竹篾等扎成。

泉州花灯起于唐代,盛于宋元,一直延续至今。其主要分布区域为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延及周边的晋江市、惠安县、南安县和永春县。泉州花灯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南方花灯的代表。

泉州花灯以其独有的刻纸、针刺工艺和料丝镶装技艺闻名于世。制作传统的泉州花灯“彩扎灯”时,艺人们先用纸捻将竹篾绑扎成灯的骨架,再把裁好的纸或绸布喷水绷粘在骨架上,然后贴上花边,描上图案,挂上丝穗,便成了彩扎灯。

“刻纸灯”的工艺出现较晚,首创者是泉州刻纸大师李尧宝(1892—1983),花灯的所有图案全由制作者自己设计,再用刻刀在纸板上刻出来。刻纸灯不用骨架,全以刻好图案的纸板拼成。后来,李尧宝又在这些镂空的图案内镶上玻璃丝,创作出精美绝伦的刻纸料丝灯。1978年,艺人蔡炳汉创作了“针刺无骨灯”。这种灯的图案全是用钢针在制图纸上密密麻麻刺出来的,光源从针孔中透出,显得晶莹剔透、璀璨夺目。现在泉州花灯的主要传承人有陈明华、李珠琴、吴祖赞、许谦慎、陈昌土、陈丽霞等。曾经一度繁盛的泉州花灯目前制作分布的区域明显缩小,从业人员锐减,花灯制作成为了一门“穷手艺”,且销售的时间性强,在此形势下,泉州花灯制作程序简化,技艺流失,急需抢救、保护。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