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小曼家土家特产 土家特产小吃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小曼家土家特产 土家特产小吃大全更新时间:2024-04-20 03:47:26

一. 河北省 石家庄 正定县 郝家排骨

郝家排骨是由宫廷四品御厨郝时维创立,从宫廷到民间,从清朝到现代,历经百年风雨,,后人一直传承着祖上排骨烹饪秘方,专注于排骨产品的研发及发扬中华传统烹饪技术,选用新鲜排骨,搭配各种天然中草料及特殊煮制工艺制作而成,其风味独特,肉质爽滑,实属人间美味,让人回味悠长,至今已秘传五代,现任掌门人郝金贵先生。

真定郝家自成立以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美名传遍正定大街小巷,那时就小有名气,就在08年初始,真定郝家有了一个很大的转折,原正定县县委书记,现国家主席(1)于2008年4月(正定小商品博览会期间)邀请真定郝家第五代传人郝金贵先生亲自烹制排骨,食后赞不绝口。

二. 山东省 烟台 招远 西罗家铁把瓜

西罗家铁把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瓜香浓郁、风味极佳

“西罗家”牌铁把瓜属于薄皮甜瓜类型,它是招远市农家品种,据招远县志记载,该品种始于清顺治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栽培历史了。该品种瓜圆型、果面光滑、肩部平、成熟后,果实绿中带微黄,瓜蒂坚硬,熟而不落,当地人称“铁把瓜”。单瓜重200—350克,亩产2000公斤左右。该品种口感特甜,瓜香浓郁,风味极佳,是鲜食和作礼品的理想甜瓜品种,目前,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方品牌。

“西罗家”牌铁把瓜营养丰富,经检测,糖度含量为13.5%,含蛋白质1.1%,脂肪0.2%,总糖6.3%,粗纤维0.3%,钾235.8mg/100g,钙3.9mg/100g,镁8.2mg/100g,锰<0.2mg/100g,铁0.2mg/100g,铜(Cu)<0.2mg/100g,铝<0.2mg/100g,锌0.3mg/100g,

锂<0.2mg/100g。该品种优良的品质是由产地的土壤和气候特点决定的,铁把瓜产地是典型的丘陵区,土壤条件特殊,昼夜温差较大,所以,糖分积累相对较多,铸就了铁把瓜的优良性状。

为提高铁把瓜的安全质量,种植区实行了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控制,产前对生产资料投入品,如化肥、农药等实行分批抽样检测,不合格的不准进入生产基地;生产过程中,全面实施了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在肥料的应用上,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目前,全市西罗家铁把瓜种植面积达到15000亩,年产量3万吨。其产品主要销往大连、青岛、济南等城市,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三. 山东省 济南 商河县 路家珍珠红西瓜

珍珠红西瓜于2000年在商河县郑路镇路家村、前进东两个村引种成功。该瓜个小、皮薄、瓤红、糖多、口感极佳,已成为方圆100里的特色品牌。该产品于4月下旬成熟,正好填补水果淡季供应空白,是各超市和广大市民的首选。

经过多年发展,现有种植面积1千余亩,亩产3000公斤,总产量可达300万斤,欢迎广大客户前来订购。

四. 湖南省 湘西州 龙山 龙山土家织锦

土家族人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一代又一代的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工艺美术,使其在土家族人的生活中,充满了神奇的艺术魅力。

土家族的工艺美术包括土家织锦、挑花、刺绣、制陶、印染、雕刻、编织等多种门类。它们既为世世代代土家族人所创造,又为其所享用。从而,深深植根于土家族风俗习惯之中,默默地与土家族人的生活常在,真真切切地表现着土家族人的审美观和艺术情趣。

在土家族人聚居地区,姑娘出嫁,娘家除打发一套木器嫁妆外,还要打发铺盖。这些铺盖中最珍贵的是土家织锦被盖。这些织锦被盖既有长辈亲属陪送的,也有姑娘自己学会织锦后,在织机上一线一梭亲手创作攒积下来的。这种姑娘自己手织的织锦被盖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爱征,更是土家族人衡量一个姑娘是否聪明、勤劳的标记,一种人品价值的尺度。因此,织土家锦就成为土家族姑娘们一种普遍习惯。在一些地区,很早以前出现的“女勤手织,户多机声”的情形,现在,有了新的发展。

土家织锦是在木制斜腰机式织机上织成的。这种织机由机架、机杼、滚子、坐板等主要部件组成。织锦姑娘坐在坐板上手拿牛骨或银、铜等金属挑刀,旁边摆一只麻篮,麻篮里摆好彩线便开始织锦。土家织锦讲究配色,一般以红、蓝、青色棉线为经线,自由选择各色棉线、丝线或者毛线作纬线,采取通经断纬,反面挑织的方法织成。

土家族姑娘长到十二、三岁便坐上了织机坐板,系上了腰带,在大人的传授下开始学织锦了。少则三五个月,多则年余,小姑娘便成了基本掌握织锦技巧,能单独上机的小织女。至于技艺的娴熟精妙,掌握传统图案的多少,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的体现,就全靠织女本人的灵敏性和刻苦研磨精神了。

织锦姑娘们通过辛苦劳动,世代淘选积累,基本定型的传统图案已达二百余种,其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土家织锦与土家族人的生活习俗密不可分的依承交融,土家族人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几乎都成了土家织锦的题材范围。

一、表现动物的题材

土家族人大都世代居住山区的,因而,对于栖息山林的飞禽走兽同饲养的家禽家畜几乎一样的熟悉。于是表现各种动物的图案成了土家织锦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石必(小兽)花、猴手花、野鸡尾巴花、阳雀花、大小狗牙齿花、猫脚迹花、马必(小马)花、虎头花等。

二、表现植物的题材

土家族人爱美,爱自然,爱绿色生命,喜爱种植与丰获,并在劳动中,把自己的创造与大自然的杰作融为一体。土家织锦传统图案中,出现大量的表现植物的画幅,就是土家族人这一习惯的体现。如梅花、藤藤花、韭菜花、玫瑰花、月月红、金勾莲花、臭牡丹花、各种菊花、八角香花、刺花、梭罗树、胭脂花等等,在织锦姑娘的巧手编织下,美丽鲜艳得使蝶恋蜂惑。

三、表现生活用具的题材

土家族人热爱生活,也善于生活。走进土家木屋,你见到一件件既平常又实用的家具用器,表现在土家织锦图案中绝妙得耐人寻味。如桌子花、椅子花、粑粑架花、棋盘花、桶盖花、箱子花、豆腐架子花等等,样样织进了织锦图案。

四、表现了土家族风俗习惯的题材

如每到秋收过后,土家族山寨常常看见在弯曲的山道上,走着的迎亲队伍中,新娘的花花轿子和督官、送亲客、打旗帜的、打镏子的、吹唢呐的、骑马的、牵马的、抬嫁妆的(箱子、柜子、桌子、椅子子、被盖、花瓶、梳妆台)等等形象却进入了土家织锦《迎亲图》的画面,把土家织锦巧妙地植根于民俗之中。

五、表现土家族历史政治的题材

历史上,土家族长期受治于土司制度,封建土司也分大小等级,土家族人把土司王看作是权利与统治的中心,于是土家织锦中就有了“四凤抬印”、“土王五颗印”等图案。印是统治权利的象征,对印的认可与畏惧是土家族人的一种文化心里。“四凤抬印”是四只生气勃勃的凤凰拱抬着一颗方形大印。“土王五颗印”,是土王的中间一颗大印连着四方的四颗小印,寓意着权利的核心是土王,土王辖四方小土司。这种层次意识在许多土家族习俗中都有表现。比如长幼有序、看重家族等等习惯。

六、深受汉文化影响和启迪的题材

无论从心里状态还是处世习惯来看,土家族人是开放型的民族,因而,受汉文化影响较快。比如,土家族人的喜欢吉祥、功名意识等等习惯与汉文化是同一的。于是“福禄寿喜”、“长命富贵”、“鲤鱼跳龙门”、“二龙抢宝”、“一品当朝”、“双凤朝阳”、“狮子滚绣球”、“喜子花”、“龙船花”、“龙云图”等等进入了土家织锦的传统图案。

摘自《中国土家族习俗》

五. 江西省 赣州 龙南县 友家月亮巴

友家月亮巴

友家月亮巴是客家食品代表之一,以其形如“满月”而得名,具有色泽金黄、薄、香、脆、酥、回味悠长的特点。

六.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慈利 土家三下锅

土家三下锅是湖南张家界的一道特色美食。相传明代嘉靖年间,朝廷征调湘鄂西土司兵上前线抗倭,恰好赶上年关,为不误军机,土司王下令提前—天过年,于是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煮,叫吃“合菜”,以后演变成“三下锅”。

土家三下锅成为张家界头牌招牌菜,荣登“湖南14市州故乡菜之首”。

相传明代嘉靖年间,朝廷征调湘鄂西土司兵上前线抗倭,恰好赶上年关,为不误军机,土司王下令提前—天过年,于是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煮,叫吃“合菜”,以后演变成“三下锅”。如今张家界的三下锅不再是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煮,多为肥肠、猪肚、牛肚、羊肚、猪蹄或猪头肉等选其中二、三样或多样经过本地的土厨师特殊加工成一锅煮。三下锅的吃法也分干锅与汤锅之分,干锅无汤,麻辣味重,不能吃辣的人最好别吃为好。

如今张家界的三下锅不再是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煮,多为肥肠、猪肚、牛肚、羊肚、猪蹄或猪头肉等选其中二、三样或多样经过本地的土厨师特殊加工成一锅煮。三下锅的吃法也分干锅与汤锅之分,干锅无汤,麻辣味重,不能吃辣的人最好别吃为好。此菜虽好吃,但在张家界的酒店里面一般是见不到这道菜的,只有在当地人出入的一些小餐馆里才有吃的。

七. 湖南省 湘西州 龙山 土家背篓

土家背篓为龙山县土家民族竹制手工艺,其编制精巧,造型美观而享誉省内外,并最具民族特色,上下沿口和中腰缀以黑、红、绿彩篾、上大下小,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尤以小背篓最为出名,已成为走俏的旅游纪念品、年销量在10万件以上。

八. 湖北省 黄冈市 蕲春 蕲春家方酒

蕲春家方酒是湖北黄冈的一种酒,亦曰益气养血补酒,由蕲春县李时珍第二十九代嫡孙,根据祖传千年的秘方酿造而成。

《本草备要》中提到,“药酒,少饮则和血运气,壮身御寒”。家方酒含有蕲春四宝、鸡头参、雄蚕蛾、怀山药等,能补益肝肾,用于气血两亏以及肝肾不足所致的心悸耳鸣。长期饮用可以赔补气血、延年益寿,有效改善体弱气虚、面黄肌瘦。其方为,人参、鹿茸、沉香、蕲春四宝(蕲蛇、蕲龟、蕲竹、蕲艾,四宝入方使李时珍家酒成为天下一绝)、虎鞭、鹿鞭、广狗鞭、虎骨、豹骨、抅杞子、淫羊藿、当归、麦冬、茯苓、何首乌......三十二种药材,配七成陈年谷酒,泡制而成。有强筋壮骨、怯风活血、固肾护肝、滋阴补肾、补气健脑、静神安眠、益寿延年之效用,为李时珍调配给自己喝的酒。在现代药学和营养学理论的指导下,又对古方进行了适度的调整和充实,增加了鸡头参、雄蚕蛾、怀山药、薏苡仁、海狗鞭、鹿筋、红花等多味名贵中药材,并采用四合一的生物科技新工艺酿造。该酒色泽晶莹剔透,酒醇药香,沁心可口,饮用者既能得到美酒的享受、又能强身健体。一九九八年,湖北省政府和蕲春政府为了弘扬李时珍医药文化,促使传统中药产业现代化,李时珍医药集团积极响应,在蕲春兴建了本草纲目生物科技园,并在传统的药材产地大别山区进行GAP药材种植(GAP:符合国际标准的无污染、无化肥、无农药、具有严格生长年限的道地药材的种植标准)。

历史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吴承恩的《西游记》都成书于晚年,他们爬山涉水,耗尽了精力和体力,但因他们常饮李时珍家方酒,晚年齿不落、发不掉、耳聪目明、体力充沛、精神矍铄、子孙满堂、老当益壮,在当时人均寿命不到五十岁的年代,李时珍活到了七十六岁,而六十岁就多病之躯的吴承恩,得李时珍家酒秘方后,竟奇迹般的活到了七十九岁,可见没有李时珍家方酒就没有《西游记》的传说并不夸张。

九.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沙河站侯家烧鸡

侯家烧鸡是沙河站镇的名肴之一,系清朝同治年间沙河站镇沙北村侯延文创制,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其特点是:外形完整,内里酥烂,吃时肉脱骨离,香味浓醇,咸淡适宜,余香悠长。

中国以鸡供馔,历史久远。周代鸡已列为六畜之一。《淮南子·说山训》载有“齐王食鸡,必食其捕,数十而后足。”战国时《楚辞招魂》中载有露鸡。唐代有黄金鸡,宋代有蒸鸡,至清代《随园食单》、《调鼎集》、《清稗类抄》等典籍中均记载了多种鸡肴。

鸡肉质地柔嫩,营养丰富,肌纤维之间脂肪较多,容易被子人体消化吸收。可主可配,可作任何加工,宜于任何烹调方法,适应任何调味。大菜小吃,热菜凉盘,无不适用。特别是肌肉组织中的肌苷酸、乌苷酸含量较为丰富,鲜香味浓厚,是吊汤的理想原料,并能腌、风、糟、卤,以供久贮或远携。中国烹制鸡的肴馔近千种,各有风味。

鸡肉每100克含蛋白质24.4克,脂肪2.8克,另外还有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矿物质和维生素。中医认为,鸡肉味甘性温,具有温中益气、补精添髓的功效。对虚劳羸瘦,中虚食少,产后乳少,病后虚弱,营养不良性水肿等有一定治疗保健作用。民间常用0鸡炖食作滋补品。鸡肫每100克约含蛋白质22.2克,脂肪1.3克,灰分1.3克。鸡油味甘性寒,能养阴泄热,可治烫伤。

侯家烧鸡的制作方法是:选用当年饲养的1公斤重毛鸡宰杀,杀前停食半天,杀后放净血;然后水烫脱毛,尾部开孔,取出肚杂。油炸至呈现金黄色。配以桂皮、良姜、砂仁、花椒、陈皮、丁香、食盐等十几种佐料后,进行卤煮。用陈酱汤煮鸡,先高温卤煮,后小火回酥,以求肉烂丝连。出锅后的烧鸡,油润光亮,熟而不破,触肉脱骨,烂而连丝,色味俱佳。

侯家烧鸡过去多以散卖形式出售,年销售量不到万只,现在扩大生产规模,采用先进设备,经高温灭菌后,进行真空包装,使产品具有适合旅游者携带方便,开袋即吃之特点,年销量大增,可与德州扒鸡比美。

十. 河北省 唐山市 遵化 郝家烧麦

郝德林的烧麦,形似石榴,洁如白玉,皮薄而韧,馅嫩而鲜,油多但不腻,羊肉而不膻,深为群众赏识,经营五十多年来,至今盛名不衰。郝德林祖籍马兰峪镇,自幼和父亲一起在街上开饭铺做买卖。后来,他见马兰峪街上有个名叫石大把的回民老头推车卖烧麦,很赚钱。他就偷偷和他学会了做烧麦的手艺,到石大把年老不干之后,他就开始经营起烧麦了。

郝家烧麦在制作上向来要求很高。用的面是精白面。馅用鲜羊肉,放上配有白芷、豆蔻、丁香、茴香、花椒、大料等药料煮肉的白汤,加上葱、蒜、姜、味精,再放少量的鲜白菜和适量的香油。制作方法很精细,先用60度热水烫面,揉匀,揪成小剂,擀成饺子皮形,用粉淀子做拨面,将其罗起来,用走锤将边缘轧薄,这就是烧麦皮,看上去形似莲花叶,薄如粉连纸,再放上配好的肉馅,合拢在一起用手攥成,然后放在蒸笼上蒸熟。

郝德林的烧麦,在前些年"左"的路线干扰下,曾中断多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烧麦又开张了,并于八四年八月十一日还挂上了“宜来顺清真烧麦馆”的牌匾。由于他经营的烧麦货真价实,味道鲜美,每天顾客盈门,有些顾客宁可饿着肚子,也要赶到遵化西关的“宜来顺清真烧麦馆”用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