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闵行区的特产有什么 上海闵行区有什么好吃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闵行区的特产有什么 上海闵行区有什么好吃的特产更新时间:2023-08-07 14:57:39

一. 上海市 闵行区 七宝糟肉

七宝糟肉

上海西南近郊七宝古镇上,有一条南北贯通的明清老街,两旁都是朱红排门的“老商铺”。酒肆、茶馆内都是老式的八仙桌、长条凳、长嘴铜壶、方头竹筷。老上海都知道的七宝著名小吃有方糕、老酒和糟肉等,它们被放满了铺面柜头。而其他新出来的北京糖葫芦、老街汤团也都不错。

这里的七宝糟肉做得很有特色。酒坊里面做糟肉,好像有点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感觉。这个糟肉,据说是用秘方糟出来的,甜咸适中,满嘴的酒香和肉香。这种小坛子装的糟肉,拿回去蒸上20分钟,就能吃了,十分方便。

二. 上海市 闵行区 七宝红烧羊肉

上海传统名菜——七宝红烧羊肉,最早是从清朝宫廷传出来的。据说是慈禧太后最喜好的宫膳。选精羊肉,冰糖,西洋参,红枣,上等酱油等,小火焖上4—6小时,质地软嫩,甜香如蜜。



羊肉营养丰富,每百克含有水65克,蛋白质18.2克,脂肪13.3克,热量194千卡,碳水化合物1.5克,灰分0.8克,钙10毫克,磷178毫克,钠65.2克,钾292毫克,铁33毫克,核黄素0.15毫克,尼克酸3.2毫克。羊肉能腹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力,治虚劳寒冷,滋养御风寒,生肋,健力,利胎产,愈疝止疼。

三.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布朗族的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服饰中,刺绣和银饰也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刺绣图案多为各种花草、鸟兽和几何图形。绣工独特的要数“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的婚礼习俗中,举行婚礼时众人要进行爬竿比赛,新娘必须拿出自己在婚前精心刺绣的“棉包锦囊”,内装五谷、银饰等物,挂在竹竿上,比赛结束将“囊”赠给胜利者,以示吉祥。

四. 上海市 闵行区 七宝老酒

位于上海西南近郊七宝古镇上,有一条南北贯通的明清老街,两旁都是朱红排门的“老商铺”。酒肆、茶馆内都是老式的八仙桌、长条凳、长嘴铜壶、方头竹筷。老上海都知道的七宝著名小吃有方糕、老酒和糟肉等,它们被放满了铺面柜头。而其他新出来的北京糖葫芦、老街汤团也都不错。

在老街汤团的对门,有一家卖酒的店,叫七宝酒坊。七宝老酒坊以原“七宝大曲”配方、工艺为主,使用土地池窖、蒸馏锅,取高粱、麸皮为原料,配以优质曲种,经发酵、蒸馏、存,成酒后即可出售。酒坊前店后铺,参观者可以亲眼目睹酿酒的全过程。边酿边售,真正体现了老瓶新酒。做酒的师傅以前都是七宝酿酒厂的工人。七宝老酒采用的是全手工操作方式。一进店,就可感受到酒糟的香味。这是从他们蒸酒炉里飘出来的,每天中午都会有新酿的酒出炉。老酒一到嘴里,就像一根线一样穿喉而过,瞬间滑下,想留都留不住,喉咙里没有很辛辣的感觉。

五.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虫类美食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纯正,清洁卫生。

六. 上海市 闵行区 三鲜小馄饨

三鲜小馄饨

好像上海人对馄饨的大小分的特别清楚。上海的三鲜馄饨也有别于无锡的三鲜馄饨。馄饨馅并不是鲜肉、开洋、榨菜制成的馅心,而是纯肉的。所谓三鲜名堂皆在汤里,蛋丝、虾皮、紫菜此三鲜调出薄皮包裹着的鲜肉,口感咸香爽滑。

美味秘笈:汤烫、皮薄如纱,三鲜份量到位。哧溜一下溜入腹中。

七. 上海市 闵行区 油豆腐线粉汤

油豆腐线粉汤

干点配湿点,这是平常上海人习惯的饮食方法。而湿点中油豆腐线粉汤则是保留节目。虽然它看上去有点清汤寡水,但配生煎等油腻的点心,则是绝配。而且看它的烧制过程也是一个享受:锅内汤汁翻滚,煮着铁丝网勺里的线粉,闻一闻,香气四溢。

美味秘笈:汤水够清,味道够鲜。油豆腐、粉丝和百叶包,再加个双档,保证你鲜地掉眉毛。

八. 上海市 闵行区 上海蜜汁火方

蜜汁火方,是上海、江苏和浙江地区的传统名菜。最早闻名于江浙两地。上海从清末开始,首见于苏州风味和扬州风味菜馆经营此菜,颇受吃客青睐。如今,以沪上老半斋酒楼和扬州饭店烹制的为佳,驰名中外。凡品尝过此菜的中外食者,无不赞赏。50年代末,毛泽东主席来上海视察工作时,上海大厦曾邀请莫有庚和莫有财等三兄弟烹制“蜜汁火方”,毛主席品尝后,非常满意,跟随毛主席的工作人员,还特地找莫氏兄弟询问具体的制作方法。近几年来外国来宾在该店品尝了“蜜汁火方”,也称赞其:“菜式新颖,花样逼真,调味佳美,不愧为古国精美艺术。”

蜜汁火方用火腿上方煮、煨而成。成菜色泽火红,卤汁透明,火腿酥烂,滋味鲜甜,深有回味。其具体做法是将火腿上方的净精肉一整块洗净。入汤锅煮,至八成酥取出,除去筒骨,有盆子压平。冷却后,入冰箱冰一下,取出,切成厚片(精肉仍然连在皮上)。砂锅内下火腿肉厚片、鸡汤煨煮,拔去咸味,如味仍过咸,滗去原汤,另加清鸡汤再拔咸味,至火腿肉厚片咸味拔净,取出,放入另一锅内,加清水50克、白糖200,用小火煨烤1小时,至卤汁稠浓,色泽光亮即成。

九.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十. 宁夏 固原 泾源县 永宁的桃子

桃属于蔷薇科、桃属植物。我国桃子品种极为丰富,据统计全世界约1000个品种以上,我国有800个品种,用于生产栽培的有30个左右。桃果汁多味美,芳香诱人,色泽艳丽,营养丰富。每100克果肉含糖7--15克,有机酸0.2--0.9克,蛋白质0.--0.8克,脂肪0.1--0.5克,含维生素C3--5毫克,维生素B1 0.01--0.02毫克,维生素B2 0.2毫克,类胡萝卜素1180毫克。



桃树为中型乔木,树体不大,栽培管理容易,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无论南方、北方、山地、平原均可选择适宜的砧木、品种进行栽培。供观赏用的各种花色类型花桃、垂枝桃以及适应盆栽的寿星桃都为绿化城市,美化人民生活起了重要作用。 桃原产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桃子的口感良好,通体能散发出一股能够令人心情愉悦的香味儿,所含营养物质也相对丰富,吃了对身体有补益延年的作用。



桃子的枝、叶、果桃还具有药用价值。唐代药物学家孙思邈称其为“肺之果”,还说“肺病宜食之”。按,中医称肺为“娇脏”,喜湿润,恶干燥。桃子富含胶质物,这类物质到大肠中能吸收大量的水分,能达到预防便秘的效果。桃子的营养还善走皮表,《大明本草》中说,将桃晒成干(桃脯),经常服用,能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只是桃干的含糖量过高,用开水与少量绿茶或花草茶冲服就好得多,还能提高风味。



值得注意的是,鲜桃下树后极其不耐储存,应趁鲜食用。食用前还要将桃毛洗净,以免刺入皮肤,引起皮疹;或吸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咽喉刺痒等症状。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