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城区特产联系方式 云浮云城区特产哪里有卖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城区特产联系方式 云浮云城区特产哪里有卖更新时间:2024-05-14 13:54:34

一. 北京市 西城区 玫瑰饼

玫瑰饼是北京著名的京式四季糕点之一。又称做“内府玫瑰火饼”。玫瑰饼酥皮清楚,口感酥松绵软,玫瑰香味浓郁。

北京初春三月,藤萝饼刚刚吃过,农历四月便是玫瑰花盛开的季节。用玫瑰花做饼,是北京人喜食的应时点心。旧时,也是大户人家的一种小吃。《清稗类钞》中曰“玫瑰花坐馅:去玫瑰花橐蕊,并白色者。取纯紫花瓣捣成膏,以白梅水浸少时。研细,细布绞去汁,加白糖,再研极细,瓷器收贮。最香甜。”

玫瑰饼是一种糖馅、酥皮的点心,其做法是,要用妙峰山的鲜玫瑰花,摘瓣、去蒂用清水洗净后,通过腌制,与炒熟的蜜糖拌在一起,做成玫瑰馅儿,再用富强粉合成的面团,与发酵后的面团,分层折叠后做皮,将馅儿包好,按扁,成圆饼形,上印“玫瑰细饼”四字及鲜花图案。再经过烘炉烤制,玫瑰饼就做成了。

【主料】

精粉500克,玫瑰酱50克,白糖200克。

【辅料】

核桃仁75克,熟猪油200克,芝麻15克,蒸熟面粉85克,水175克。

【制法】

1.先将熟面粉与白糖、核桃仁(切碎)、玫瑰酱、芝麻一并放在案上和匀,再放入熟猪油25克用手搓匀成馅。

2.将200克精粉与100克猪油和起,用手搓匀,和成油酥面。另将300克清汾倒入盆内,先加猪油75克,用手搓匀打成穗子,然后加水,揉硬扎软,制成皮面。

3.将两种面团上案揪成相同数量的20个剂子,把皮面剂子用手压扁,包上酥脆面剂子,压扁擀成长方形,卷起再用手压扁擀开,这样反复两次,最后卷进成3厘米多长的小卷,按遍,将馅包入收口,再按成圆饼形,在饼中心点一红点,放入炉里,用温火约烤10分钟即成。

【特点】

色泽洁白,味美清香,酥甜适口。

二. 山西省 大同 平城区 虎皮蛋

主料:

鸡蛋

400克

辅料:

猪肉(瘦)

75克

青椒

50克

调料:

酱油

25克

料酒

2克

1克

香油

10克

白砂糖

15克

味精

1克

淀粉(豌豆)

12克

猪油(炼制)

50克

各适量

虎皮蛋的做法:

1.将鸡蛋5个放在清水锅里,用旺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10分钟,取出,放在冷水里浸冷,剥去外壳,在干淀粉上滚一滚。精肉、青椒各切成米粒大小的丁,精肉用鸡蛋、盐、干淀粉拌匀上浆;取2克干淀粉加水适量调匀成湿淀粉约3克。

2.将猪油倒入锅内,待烧至六七成热时,将鸡蛋倒入,炸到蛋皮起泡,然后加鲜汤150毫升、料酒、酱油、糖、味精,烧滚后,改用小火烧6分钟,用旺火收浓卤汁,将鸡蛋取出

,对剖成两半,装在盘内。

3.另取锅置火上,放油,待油烧至五成热时,将肉末放入锅内,用勺搅散,至熟后倒入漏勺,沥去油。

4.原锅放青椒煸炒一下,加酒、盐、味精、鲜汤后烧开,用水淀粉3克勾芡,再放入肉末一起翻炒,淋入香油,起锅浇在鸡蛋上即成。

三. 广东省 汕尾 城区 绉纱甜肉

绉纱甜肉是潮汕地区喜庆筵席必备之品。将五花肉煮熟,皮上扎小孔,涂酱油上色,然后入锅油炸至表皮收缩,取出,用冷水冲漂,去油腻,放入有竹箪垫底的砂锅中,加水和糖焖,再加甜芋泥蒸,勾芡。肉软烂甘香,是荤料甜作的一个典型菜例。

四. 广西 北海 海城区 涠洲黄牛

涠洲黄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涠洲黄牛是广西地方优良畜禽品种之一, 在广西北海养殖涠洲黄牛历史悠久。涠洲黄牛被毛分黄、棕、黑三种。头长短适中,额平,角基粗圆,角呈八字。颈粗短而肉垂发达。涠洲黄牛原产于广西北海市的涠洲和斜阳两岛。涠洲黄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形态特征

被毛分黄、棕、黑三种。头长短适中,额平,角基粗圆,角呈八字。颈粗短而肉垂发达。公牛肩峰明显,平均高为12.4厘米,胸深而宽,背腰平直,尻部倾斜,四肢粗壮,肌肉发达。母牛乳房结构匀称,四肢矮细。成年公牛体高为115厘米,母牛为100厘米,公牛体重为280千克,母牛为200千克。公牛屠宰率为56.9%,骨肉比1:5。眼肌面积为74.5平方厘米。母牛1.5~2岁初配,繁殖率为76.2%.

地域范围

涠洲黄牛的中心产区是广西北海市的涠洲和斜阳两岛,北海市一县三区各乡镇均有分布。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0′~109°47′,北纬20°26′~21°55′。保护面积3337平方公里,其中涠洲24.74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79.6米,斜阳岛1.89平方公里。年饲养量2.6万余头。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体型中等,体躯各部位协调匀称,全身被毛短而细密,有光泽。 毛色分为黄、棕、黑三种。腹部、股下和四肢下部颜色逐渐变淡。鼻 镜多为黑褐色,少数肉色。耳平伸、端尖、壳薄。角基粗圆,多呈倒八字角,角色多为黑褐色,也有蜡色。肉垂发达。尾长到后管下段,尾扫较大,呈黑色。公牛肩峰明显。母牛头颈清秀,0黑色或棕黄色。 瘤胃中存在可降解含羞草素及其代谢产物DHP的细菌,牛只采食银合欢后不发生中毒。 (2)内在品质指标 涠洲黄牛肉质细嫩而有弹性,颜色浅红色,味清甜,无腥味。 内在品质指标:牛肉蛋白质:21.9%,脂肪:0.68%,水分:76.2%,灰分:1.08%,氨基酸总量:18.43%,热量:400.4kj/100g。 (3)安全要求:符合《NY5034-2005无公害食品畜禽肉及畜禽副产品》、《NY5030-2006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T5038-2006无公害食品家禽养殖生产管理规范》标准的安全要求。

五. 广东省 汕尾 城区 金钩虾米

金钩虾米,被称作海米之王,因色泽金黄,形状象而一把钩子而得名。金钩虾米食用前用水浸泡,至肉质软嫩,或凉拌或煎炒或蒸煮都可以,如虾米炒鸡蛋、炒各种素菜等,味道特别鲜美。

金钩虾米是用一种叫灯红虾的小虾为原料加工而成的。这种虾生长在黄渤海东南岸长兴岛至旅顺老铁山一带,由于水温关系,生长周期长,永远长不大(从未有人见过超过一寸长的灯红虾),其特点是个头整齐,体表光华,肉质细嫩,营养极其丰富。其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55%,远远高过河虾,还含有磷、钙、碘等大量的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相关传说

据说金钩虾米是乾隆皇帝赐予的--金钩虾米早在清朝时就被列为贡品,不过当时名字不雅,叫罗锅虾米。一天,乾隆要吃素菜,御厨就为他做了一道用金钩海米做的海米豆腐汤,乾隆吃后觉得味道非常鲜美,连声叫好,并赞道,此菜清素鲜脆,真是一道好菜!问这虾米产自哪里,叫什么名字?御厨答道,产自辽东旅顺口,当地人称罗锅海米。乾隆连说不雅不雅,御厨忙说,那就请陛下给赐一个名字吧。乾隆沉吟片刻,道:“朕看它色泽金黄,状似金钩,就叫金钩海米吧,这道菜就叫‘金钩钓玉牌’吧。”从此便有了现在的名字。

六. 北京市 东城区 藤萝饼

藤萝饼,北京著名的京式四季糕点之一。酥皮层次丰富,口味香甜适口,酥松绵软,具有浓郁的鲜藤萝花清香味。

过去每到春季,北京人都喜欢用花和面制作应时食品,藤萝饼就是其中之一。藤花四月盛开,具有甜雅的清香,香味既恬淡又悠久,启人深致。仲春,紫藤盛开,紫云累累,攀藤绕架,香满庭除,这是吃藤萝饼最恰当的时节。藤萝饼有店制、家制两种。店制以北京的老式饽饽铺为最佳。所做的翻毛藤萝饼、玫瑰饼层层起酥,皮色洁白如雪,薄如蝉翼,稍一翻动,则层层白皮,联翩而起,有如片片鹅毛,故称翻毛。这种饼在所有老式饽饽铺所制糕点中亦称上选。清末的《燕京岁时记》中载:“三月榆初钱时采而蒸之,合以糖面,谓之榆钱糕。以藤萝花为之者,谓之藤萝饼。皆应时之食物也。”

原料

[精面粉][白糖][白油][藤萝花][桃仁等]

制作方法

将白糖加入面粉中与水一起搅拌成柔韧滋润的面团;将面粉与白油调和,搅揉到酥面均匀且软硬适中为止;锅内白糖加水溶化后,加入饴糖,熬制到可以拔出糖丝为止,再将过了萝的面粉和白油加入糖浆内,拌到糖馅合适且不起疙瘩为止(用时再加入鲜藤萝花);将面团摘剂,按成扁圆形,包入酥面和馅料,放入烤盘内置一百六十度左右的烤炉中烤十分钟左右出炉即成。

七. 山西省 晋城 城区 馋酥

油炸食品。把白面用水加鸡蛋、白糖和好,捏成四、五厘米大小的麻花状,放入油锅炸至金黄。吃着酥软、香甜。多作早点,也可作点心。因人都爱吃,故名馋酥。

八. 北京市 东城区 京城奶酪

在清人《都门杂咏》中有一首竹枝词,绘声绘色地这样描述道:闲向街头啖一瓯,琼浆满饮润枯喉。觉来下咽如滑脂,寒沁心脾爽似秋。这段小诗将那凝霜冻玉般的奶酪,恰到好处地介绍了出来。作为北京风味小吃的奶酪,在历史上,原本属于蒙族的食品,即使后来奶酪进了北京,也只是仅限于元、明、清三朝的宫廷小吃,直到后来才流传到民间。

当年,在东安市场内有个“丰盛公”奶酪铺,店主姓何,满族正黄旗人。从几辈上论,这正宗的旗人一向是靠吃皇粮度日,可到了辛亥革命,像他这样的“铁杆老米树”不灵了。但何子照是个有心人,硬是靠自食其力在乡下村里办了个奶牛场,又向一位曾在清宫御膳房的大师傅讨教了制作奶酪的秘籍。于是,他便在东安市场内租店开业,专售奶酪。那时候,大街上可没有冷饮店,更没有冰淇淋、冰棍什么的,这样,奶酪在京城便是一枝独放,真有点垄断的“霸气”。每到夏季,那些王府中的公子、小姐,清室的遗老遗少大多成了“丰盛公”的主顾。

自东安市场有了“丰盛公”奶酪铺之后,北京城内便逐渐有了-作奶酪的酪房,把奶酪批发给挑担走街串巷的小贩们。夏季的傍晚,在老北京的胡同中,常会听到卖奶酪的吆喝声:哝哟唉,喝酪喂……

——京城奶酪的历史典故——

清光绪初年,奶酪创始人魏鸿臣从宫廷里的御厨中学到了这门手艺,后来赢得了顾客的一片赞誉, 得美名奶酪魏。奶酪魏家的绝活就是制作合碗酪,做出来的奶酪把容器倒过来都不洒。原先只在前门大栅栏所有戏园子门口设摊卖奶酪,到了光绪十四年间(1888年)在大栅栏胡同路西租了一家门脸,字号叫“麟记酪铺”。一年四季都有奶酪卖,奶酪魏擅长制作炒酪干、奶卷、传统奶酪等。

传统制作奶酪,要木桶烤制,冰块冷却。过去奶酪魏家的大木桶,直径约80厘米宽、高约60厘米、底部是铁板的,每层能够码放10碗,共六层,一桶下来能出60碗之多。在梁实秋的著作里还这样记述:“我个人就很怕喝奶…….可是做成酪我就喜欢喝。酪有酪铺……最有名的一家是在前门外框儿胡同北头路西,我记不得他的字号了。他家的酪,牛奶醇而新鲜,所以味道与众不同,大碗带果的尤佳,酪里面有瓜子仁儿,于喝咽之外有点东西咀嚼,别有风味。每途径此地必定喝他两碗”,“久居北平的人,不免犯馋,想北平吃食,酪是其中之一”。解放前除梁实秋外,溥杰、鲁迅、老舍、胡洁青等知名人士都是奶酪魏家的常客。京剧界人士就更加不乏盛举。

九. 山西省 长治 城区 长治羊汤

羊汤是山西长治壶关的传统名吃,同我省北路雁同一带的羊杂割汤、南路运城一带的羊汤泡馍,可称之为山西羊汤三大流派。壶关羊汤与另外“两汤”比较,可谓独树一帜,风味别具。
喝壶关羊汤先要讲究时令,羊不吃青草了才开始做,吃开青草就停做了,约是从当年中秋到次年清明之间七个多月时间。据羊汤师傅讲是怕吃上青草,羊肉带上青草气,风味受损。羊汤羊汤,羊是基础。羊汤师傅都能慧眼识羊,百里挑一,在一群羊中挑出三五只一两年生的上好山羊养在后院待宰,所谓“后院拴羊,前铺卖汤”,以保就地现宰那种鲜味。羊汤师傅杀羊是绝活,几近“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杀得利索,洗得洁净,各个部位分得条理清楚。壶关羊汤一大特点是讲究尝全羊,即一碗汤中要有七八个羊肉饺子、三五个羊肉丸子、几块炖肉、血条、脂油与头、蹄、口条及胃、肠、心、肝、肺、腰等内脏切成的条条或块块,除羊的皮毛之外,应有尽有,连羊骨髓也熬在老汤中,难怪它能大补元气了。壶关羊汤又一特点是讲究老汤。每座羊汤馆里除正锅外,另设一口大砂锅专供炖羊骨架和羊肉块,此锅从中秋做汤开始坐在火上,到次年清明止,边舀边续,老汤不断。喝羊汤还要配吃黄蒸才算最好配伍。黄蒸是用黍米面包豆沙、枣泥馅做成的馍,极软、极甜、极粘,卖黄蒸师傅怕沾在手上,要用木匙抄在盘子里。喝一碗羊汤,吃一两个黄蒸,热乎乎、香喷喷,足以称得上是美餐一顿了。

十. 北京市 东城区 螺丝转儿

螺丝转儿

是一种面食,外皮是一根根极细的面丝,一碰即酥。

制作方法

首先,要发面;等面发起来,给它揉小。再发起来,就可以操作了。
把发面擀成长片儿,倒上芝麻酱;(还有一个小细节忘了,就是把花椒炒熟、擀成末、加上盐、成为花椒盐)撒上花椒盐,把面片长形对折。(这时面片儿成为原来的一半大)切成半寸宽的长条,双手各拿面条的一头,一手转,一手拉;直到把一条面转完为止。再把螺丝转按一按,让它薄一点。放铛上烙至两面金黄即可

螺丝转儿历史

这种焦圈小螺丝转儿的首创人,名叫孙德山,他曾是清末宫廷“御膳房”的点心师傅。清亡,他由宫里出来,自己在地安门外经营早点铺,把做焦圈小螺丝转儿的手艺,全教给徒弟邬殿元了。邬殿元自己开始经营一家小早点铺,所以北京人吃焦圈曾经中断过几年,就是邬殿元和他师傅交替过程中的间歇时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