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临夏农特产品销售 临夏县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临夏农特产品销售 临夏县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更新时间:2023-08-09 20:29:27

一.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康乐牛

康乐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康乐牛

康乐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康乐县是我省肉牛大县,目前已发展成为甘肃中南部肉牛繁殖、育肥、加工营销中心。近年来康乐县以肉牛为龙头的草食畜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一大支柱产业来培育,按照“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探索出被省内外政府、企业广泛借鉴的“政府引导、协会组织、龙头带动、农户参与、科技支撑、市场运作”的“康乐模式”。目前,康乐县已被甘肃省确定为全省肉牛大县,成为甘肃中南部肉牛繁殖、育肥、加工营销中心。

康乐县把肉牛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通过财政配套、资金扶持、项目支撑、社会化服务,做强龙头企业,做大产业规模,有力地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在生产环节上,创立和推广了“政府引导、龙头带动、科技支撑、协会组织、基地参与、市场运作”的“康乐”模式;在融资环节上,率先成立了担保公司,实现资金放大增量,有效解决了投入不足的问题。在全产业链上建立了良好的发展机制,探索出了新模式,对甘肃省现代肉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面片子

面片子:拌擀同长面,切成长8厘米左右,宽2厘米左右的长方形或菱形片子,煮熟后,加鸡蛋花、葱花、肉臊子、调和等食用的名甜面片子;调入炝浆水的名酸面片子。面拌和后,以手拉条揪片,随揪随下入滚水锅内煮熟的名“揪面片子”。

三. 甘肃省 临夏 临夏市 油炸果

油炸果是临夏地区的穆斯林妇女精心制作的一种工艺独特、造型奇丽、图 案清晰、用料考究、香甜脆酥、颇为可口的传统油炸食品。油炸果的种类繁多,诸如:桃花、菊花、梅花、莲花、牡丹、柳树、石榴、葫芦、佛手、桃子、姜片、蛟龙、凤凰、麻雀等等,枚不胜举。其配料主要是:优等粉、熟面粉、鸡蛋、白糖、红糖、蜂蜜、食色。制作时,按品种将面调成各色面团,揉匀后经过数道工艺放入油锅炸熟,即成各种独具一格的炸果。

四. 甘肃省 临夏 积石山县 面肠

面肠

面肠的做法是:先将小肠反复洗净,再将面粉加水搅成糊状,调入适量淀粉、精盐、味精等调料,搅匀,灌入小肠中封口。切忌不能灌得太饱。然后上蒸笼蒸熟或放入锅中煮熟,中途针刺泄气,熟后取出切段装盘,或将切段后的面肠,放入油锅中煎至皮黄脆再装盘,调上油辣子、蒜泥、醋等食用。味道醇而不腻,味美可口,百吃不厌,经济实惠。

五. 甘肃省 临夏 临夏县 临夏彩陶

彩陶是人类生产、生活而产生的用具,它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河州彩陶的密集出土,既使临夏享有“中国彩陶之乡”的美誉,又见证了临夏为人类发祥地之一,把临夏的历史提前了五千年。

河州彩陶多姿多彩,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和寺洼文化四个文化类型各具风韵。各种陶器造型迥异,有瓶、盆、壶、钵、瓮、罐、碗等,表面饰以精美花纹,纹饰多以黑、橙、褐、红、灰色为平行线、曲线、交叉线、同心圆、涡形纹组成。河州彩陶最负盛名的是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陶器,其代表作为1954年出土于积石山县三坪村,被郭沫若先生称为“彩陶王”的双耳四鋬彩陶瓮,为国家一级文物,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临夏的先民在河州大地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彩陶文化,境内发掘的古文物遗址有370余处,仅临夏市的王坪、罗家尕塬、护林山等多处遗址中,就出土了大量的彩陶器皿,佐证了远古时期的临夏就是人类生息繁衍的乐土,演绎了临夏这方热土的人们生生不息的文明之旅。

临夏这块沃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古文化遗存。以“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各类文化遗址星罗棋布,“半山文化”、“齐家文化”因最早在这里发现而命名。被郭沫若先生命名“彩陶王” 的国宝就出土于临夏。甘肃彩陶王属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距今五千年左右,通高49.3厘米。以造型独特、花纹别致而闻名于世,原件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临夏是著名的中国彩陶之乡,出土彩陶是国家的珍贵文物,数量有限,价格昂贵,市场上流通的少,为了满足人们对彩陶的喜爱之情,临夏的民间艺人们通过长期探索研究,仿真复制出不少精美的彩陶手工艺品。这些仿古复制的盆、罐、壶、瓶等,保持了真品的基本特点,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工艺品。

六. 甘肃省 临夏 和政县 和政蚕豆

和政蚕豆,在民间俗称"大豆",以粒大、色白、饱满、味美、氨基酸多而著称。在县内,要数南部山区尕蚕豆集甜、香、脆、酥而最驰名。和政县有"蚕豆之乡"之美誉。

和政有"蚕豆之乡"之美誉,这里生产的蚕豆以粒大、色白、饱满、味美、氨基酸多而著称。在县内,要数南部山区尕蚕豆集甜、香、脆、酥而最驰名。1983年和政蚕豆被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定为优质出口产品,蚕豆出口远销到美国、墨西哥、加拿大、新加坡、日本、东南亚诸国。

和政蚕豆,在民间俗称"大豆"。叫蚕豆,这是因为它从豆荚子里跳出来的时候,胖胖的,透着一种粉粉的嫩白,像蚕。叫它大豆,则是因为,在扁豆、碗豆、黄豆等多种豆子当中,它个头最大。

和政蚕豆的吃法归类可以分为磨成面做成饭吃和做馍吃与囫囵吃。而囫囵吃则又分为煮角吃、炒豆吃、烧豆吃。最为讲究和驰名的吃法要数炕灰烧吃了。金秋十月,大豆上场了,捡择上二三斤或更多,在牛粪或煤芭烧成的炕灰里倒上干软适宜的大豆,用铁锨来回拔搅,顷刻间就会听见哧哧的冒气声,一会儿又会发现冒出的气冲出一个又一个小气圈在炕灰里一闪一闪,五分钟或不到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会听见嘣嘣的欢快的大豆从灰里面蹦出来,此时就即刻用铁筛或粗竹筛将灰筛掉,把大豆和粗灰渣一起滤到另一边,稍凉一会,捡择出大豆,再用毛巾将大豆上的灰擦净,热乎乎的放到嘴里一嚼,那个香味,从百米外就能闻到。一到农历"二月二",山乡到处都弥漫着大豆的清香,而最多的就是烧熟的大豆,味长、味纯、味厚,叫人难以忘怀。

关滩沟乡:盛产蚕豆,以颗粒饱满味道香出名。

买家集乡:盛产蚕豆,以粒大饱满味道醇香出名。蕨菜。

买家集乡牙塘村:所产蚕豆出名。

七.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康乐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清真风味名吃中的“代表作”,具有很浓的地方色彩。选用精心喂养、膘肥肉嫩的“骟羊”,请阿訇按伊斯兰教规宰后,洗干净,投入清水盆中浸泡约30分钟,加入适量花椒、生姜、小茴香、三奈、胡椒扎成调料包,用温火炖熟、捞出、凉冷,然后按不同部位切成块,装入大盘,随食盐、新蒜、香菜上桌而食。手抓羊肉,肉质细嫩滑爽,不油不腻,滋味鲜美,营养丰富,味香喷鼻,别具风味。

八. 甘肃省 临夏 积石山县 阜地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积石山各族人民非常喜欢的传统风味名品,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故名。选用阜地羊(即本地饲养的栈羊)屠宰,这种肉膘肉相间,肉质细嫩,肥而不腻,味道绵长,少膻腥味。宰后把整羊剁成两半入锅加入冷水烹煮,准确把握火候,先用旺火烧沸,撇去血沫,加入花椒、干姜等调味品,改由小火慢煮,待血水将干未干之时捞出,剁为大块,装盘上席,手抓醮椒盐就大蒜而食,味道清爽,鲜香无比。现在餐馆中还开发成系列手抓羊肉——胸叉、腿子、背子、肋条、尾骨,各部位的肉,嫩、老、肥、瘦、粗、细各异,独具风味。现在,无论是餐厅中还是城乡宴席上,手抓羊肉是不可缺的一道名菜。

九. 甘肃省 临夏 临夏市 临夏手工地毯

早在千年前,手工毯工艺从遥远的西域经丝绸之路传入临夏。临夏手工地毯,远望花团锦簇,雍容花贵,近观高雅典丽,五彩缤纷,以其做工精细、质地牢固、美观大方深受各族人民群众的喜爱。特别是艺术挂毯,以其独特的形式表现生活美,更具艺术品味和文化内涵。

临夏手工地毯选用优质土种羊毛,经过特殊的植物染色,手工制作,再用化学品洗刷呈丝光锦锻。片剪后形状似浮雕,最后经过工艺处理,外观古色古香,典雅别致。从制作工艺而言,织出一块成品地毯需要纺纱、染线、缠线、绘图、织毯、片剪、洗毯、平毯等十多道工序。一般经线以棉纱为料,纬线为羊毛纱。从种类上说,临夏手工地毯主要有仿古毯、仿波斯毯、仿埃及毯、仿土耳其毯、藏毯等。目前,临夏市有兴强、雪羚、飞马等为龙头的多家地毯厂生产的手工仿古地毯,已形成规模,原料纯正、工艺精良、花色品种齐全、档次高、价格适宜,深受外宾和客商青睐,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中东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有比较稳定的市场。

十.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康乐包子

康乐包子制做过程为面粉发酵后,加入食用碱,揉匀,捏搓成棒条,切成小段,压扁,擀成圆形面叶。胡萝卜擦条蒸熟,羊肉剁碎(或粉碎)葱切小段,菠菜切丝。胡萝卜、羊肉、葱、菠菜共拌,在将羊油置勺内,旺火升温融化浇入,拌匀,口尝调鲜为宜。在将馅子用小勺置入面叶内,合包,整形。然后在蒸笼底擦油,置入包子,摆匀,用大火蒸12-15分钟,取出置盘中,将滴漏在锅内的浮油撇出上浇。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