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辽阳方便携带的特产 辽宁辽阳十大著名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辽阳方便携带的特产 辽宁辽阳十大著名特产更新时间:2023-08-31 07:15:04

一.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严和尚的烧猪头

严和尚的烧猪头:严和尚,城关西街人。曾在今红旗商场附近开夜市馆。他的烧猪头最为出名。他切的猪头肉薄如纸而不腻,味道鲜美,成为汉川小吃一绝。他的卤兔子,素火腿(豆棍)、鲜豆丝也很受顾客欢迎,他的面条是现撵现卖,人们晚上消夜,总爱到他那里去“尝新”。

二. 浙江省 杭州 富阳 精美的竹编工艺

精美的竹编工艺,富阳的竹制工艺品,式样美观,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入口处,有一座双面竹贴屏风——竹石图,修篁扶疏,奇石点缀,工艺精巧,目睹者无不拍手叫绝。( 富阳)

三. 江西省 吉安 峡江县 方便米粉

1984年县方便食品厂生产的方便米粉试制成功。先后获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奖,轻工业部优秀新产品、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质奖,北京“三山”(太行山、沂蒙山、井冈山)展销会银杯奖,中国轻工业食品博览会银奖及受欢迎销售产品奖。销往北京、上海、河南、湖南、广东等20多个省(市),并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方便米粉以当地优质晚米为原料,吸收传统米粉制作工艺,经浸泡洗米、粉碎过筛、搅拌初蒸、粗榨成丝、切粉成叠、复蒸烘干等工序精制而成。包装精美,方便卫生。食用快速,用滚烫开水加盖浸泡4~5分钟再佐以配料即可。既是旅游、馈赠亲朋佳品,也可作居家或野外作业食用。

四.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五. 江西省 上饶 信州区 上饶市的特色菜

上饶市的主要特色菜有:三丝鱼卷----------- 特点:造型美观,鱼肉洁白,入中鲜嫩。斩虾丸 -------------特点:颜色外黄内嫩,香味扑鼻。清炒龙凤------------特点:龙凤佳称,香味浓厚。清蒸荷包红鲤鱼------特点:颜色鲜美,形状美观,肉质鲜嫩。鳙鱼头烧豆腐 -------特点:嫩滑鲜美,盈香满席,后味无穷。清蒸甲鱼------------特点:形状完整,营养丰富,香味浓厚。咖哩猪排------------特点:色泽金黄,香脆可口。鸡丝马铃蛋----------特点:色泽雪白,美味可口。鸡丝锅巴----------- 特点:鸡丝嫩滑,造型美观,鲜美可口。雪中得宝------------特点:色泽清雅,造型美观,鲜美可口。拔丝苹果------------特点:焦脆,香甜,可口
( 上饶)

六. 辽宁省 辽阳 灯塔市 灯塔山楂

山楂 山楂是灯塔市。 山楂是蔷薇科植物,又称山里红,是中国特有的药果兼用树种。山楂的成熟果实生用或炒黄焦用可入药。山楂性味归经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 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七. 辽宁省 辽阳 弓长岭区 弓长岭矿泉水

弓长岭矿泉水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弓长岭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已有1300多年。2005年,辽宁省水文监测总站进行资源勘查,综合资料表明汤河矿泉动态稳定,储量丰富并含有氡、锶、偏硅酸等诸多有益人体健康的成份,可列全国同类矿泉之首。2006年,弓长岭区着手申报“中国矿泉水之乡”的称号。

“弓长岭矿泉水”系指在辽宁省辽阳弓长岭区抽取保护区内121米以下的锶型矿泉水或偏硅酸型矿泉水生产的饮用水;弓长岭矿泉水按类型分为偏硅酸型矿泉水和锶型矿泉水,水质无色、透明、特征性口味鲜明,偏硅酸型矿泉水口味柔和甘甜,锶型矿泉水爽口微苦,且水质属低钠盐、重碳酸钙型,以之泡茶,汤水浓稠,香气浓郁。经测定,弓长岭矿泉水偏硅酸、锶含量均高于国家天然矿泉水标准,砷、铜、氟化物、亚硝酸盐等限量指标优于国家标准,质优味醇,适宜常温饮用,长期饮用有益于身体健康。弓长岭矿泉水的这些特点基本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不含有害物质、含有适量矿物质、PH为弱碱性、硬度适中、水分子团小、含氧量丰富等六项健康饮水条件。

弓长岭矿泉水出露于汤河镇柳河汤村,该区域属华北地层区辽东分区太子河小区,位于辽东台背斜太子河凹陷东南边缘,受控于近东西向展布的寒岭—偏岭深大断裂(F1断裂),F1下盘(北西一侧)为寒武系灰岩,有13-15℃锶型饮用天然矿泉水出露,F1上盘(南东一侧)为太古代花岗岩,有偏硅酸型饮用天然矿泉水和60-72℃温泉出露。锶型矿泉水受控于F1断裂下盘的F5、F3次级断裂带,赋存在寒武系页岩、灰岩构造破碎带中,接受基岩裂隙水补给,具深部径流、循环的特征;偏硅酸型矿泉水受控于F1断裂上盘北北东向F6-1次级断裂带,赋存在新太古代混合花岗岩断裂破碎带中,接受围岩混合花岗岩基岩裂隙水补给,具深部径流、循环的特征。

弓长岭矿泉水历史有1400多年,相传隋军公元598年第一次征东时就发现了由冷、热双泉汇聚而成的热水泡子,时人称为“柳河汤”,并流传有隋文帝梦浴“柳河汤”的故事,唐太宗于公元645年征东时,十万大军饮冷泉、沐热泉,当地百姓将征东大军砌筑的热水井称为“唐王井”,后经北周道士陈抟按八卦方位重修,人称“八宝琉璃井”,遗址至今尚存,仍有热水涌出,于2007年5月7日被命名为“中国优质矿泉水源”。

弓长岭矿泉水产地范围为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现辖行政区域。

八. 辽宁省 辽阳市 灯塔市 辽阳番茄

辽阳番茄--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九. 辽宁省 辽阳市 白塔区 香水梨干

梨干,是用辽阳盛产的南国梨、香水梨制作而成的小食品.

辽宁省辽阳香水梨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名产。这种梨干的外形扁平,好像一片树叶(像杨树叶);质地细嫩,茶红的颜色,非常鲜艳,吃起来甜酸,清香可口。相传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香水梨的成熟度要九至十成,手摸时,略微带些弹性。梨过生、过熟或有伤害,都不能用。营养丰富:总糖44.36%,转化糖37.1%,蔗糖7.26%,酸分3,.32%,含氮物质2.3%,脂肪3.74%,水分19.9%。

十.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