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桂林特产香芋糕桂花糕 桂林桂花糕好不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桂林特产香芋糕桂花糕 桂林桂花糕好不好吃更新时间:2023-08-08 10:15:03

一.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西塘八珍糕

产品名称:西塘八珍糕

产品产地:西塘

产品类别:糕点

产品特性:八珍糕色呈灰褐,清香开胃、甜性适度、松脆可口,具有健脾和胃,培元理气和中止泻、消食,无药味,对小儿和病后虚弱者更适用。

产品成份:山楂(炒)100克 麦芽(炒)20克 山扁豆(炒)20克 苡薏仁15克 芡实(炒)10克 山药10克 茯苓(炒)10克 莲子(去芯)10克 蔗糖3 360克 糯粉(炒)2 475克 粳粉(炒)1 650克

产品功效:消食和胃,健脾利湿,用于小儿体弱,面黄肌瘦,脾胃湿因,食少腹胀。

产品简介:八珍糕是西塘传统,既是药物,又是糕点,历史悠久,有口皆碑。是独特的糕中佳品。早在1920年有西塘老中医钟道生按“外科正宗”古方和自己临床经验首创制作。其制作方法是把八味中药粉碎成末过筛,把蔗糖加水适量,加热溶化成糖浆。按配方混匀后蒸熟,制成条状,然后切成薄片干燥即得。1956年前一直在钟介福堂中药店生产、销售,公私合营后,制糕工人和原配方都转到西塘食品厂,从此产量大幅度增长,产品也远销北京、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深受广大群众,特别是儿童的欢迎。

产品历史:清代光绪六年九月的一天,西太后慈禧由于嗜食油腻肥甘病倒宫中。她不思饮食、消化不良、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大便稀溏、闷闷不乐。太医们心急如焚。太医李德生率众太医去为“老佛爷”会诊。认为其病是脾胃虚弱所致。经过众医研讨都认为该给“老佛爷”补脾益胃,开了八味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处方:茯苓、芡实、莲子、苡仁、山药、扁豆、麦芽、藕粉各二两,共研细粉,加白糖七两,用水调合后做成糕点,并取名“健脾糕”。吃了此糕几天后,“老佛爷”的病状竟完全消失了,食量大增,周身亦有力了。“老佛爷”一高兴便将“健脾糕”改称“八珍糕”。从此,“八珍糕”竟成了慈禧最喜食的食品。不管有病无病,总要让御膳房为她做“八珍糕”食用。

二. 上海市 青浦区 芡实糕

芡实糕因配加有芡实粉而得名。本品结构松散,组织细润,易于消化,有开胃健脾功能,是一种儿童食品。

原料配方 搅糖25公斤、糕粉25公斤、芡实粉0.9公斤

工艺流程 称料→擦糕→装盆开切→静置→包装→成品

制作方法

1.称料:以每盆成品1.4公斤计算,称取搅糖0.7公斤、糕粉0.7公斤、芡实粉25克。

2.擦糕:将搅糖、糕粉、芡实粉在案台上混合揉擦,擦至滋润时,用60眼筛过筛,成糕坯粉(不宜过分揉擦,防止擦胀)。

3.装盆、开切:用35×36厘米的盆框套上盆底,将擦好的糕坯粉装入盆内,用手刨匀,再用铁梳刮平,铜压子轻轻压紧(不宜过紧)开成5×9厘米长方块形。取出盆框,放置约1小时(使糕粉涨润凝结),再用彩印纸逐封包装,即为成品。

质量标准 规格:5×9厘米长方块形,厚薄均匀,整齐方正,每封50克。

色泽:白色。

组织:松软细润,糖与糕粉混合均匀,无糖子。

口味:甜味纯正,具有糕粉特殊香味,无焦苦味及异味。

三. 安徽省 滁州 定远 池河雪片糕

定远县池河雪片糕历史久远,相传最早是由古太平桥头张姓人家最早制作,到清朝乾隆帝下江南,此品作为贡品迎驾而名声日隆。因糕片透明,又名“云片”,又因入口即化而称“雪片”。此糕彩传统手工做法,选用上等糕糯米,优质庶粮,小磨麻油精制而成。

四. 重庆市 酉阳 酉阳板栗糕

板栗糕是采用土家传统工艺精致而成,该产品具有板栗独有的香味,口感细腻、醇香爽口、入口即化、老少皆宜,是居家旅游、休闲自享、馈赠亲友之佳品。

五. 山西省 大同 云冈区 大同油炸糕

    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素糕”是不经过油炸这一道工序,做好后蘸上肉菜相当可口,即所谓“黄糕泡肉,吃个没够”

油炸糕则比较讲究,大同的油炸糕具有个儿小、皮儿薄、花样多三个特点,其花样品种分豆馅、糖馅、 菜馅三种。豆馅有小豆、豇豆、扁豆、芸豆四种;糖馅有红糖、白糖两种,另外各加青红丝、玫瑰、核桃仁、果脯等;菜馅有绿豆芽、山药、胡萝卜馅;有地皮菜、豆腐干、山药馅;有山药、苦菜、韭菜馅。无论是哪种馅的油糕,吃进来都是里香外脆,脍炙人口.( 大同)

六. 山西省 临汾 翼城县 糯米糕

糯米糕

原料:糯米、红枣、葡萄干、山楂膏、橘子。做法:

1、红枣葡萄干洗净泡上一会;2、糯米洗干净,用清水泡上一阵;3、将泡好的红枣切成小条,放碗底部,放些葡萄干;4、将泡过的糯米放进碗中,中间铺上一成山楂片,在放上些糯米;5、最后再放上些橘子,上锅中火蒸半个小时左右就好了。

七. 江西省 南昌 进贤县 棉花糕

原料:晚米、鸡蛋清、白砂糖、干酵母、苏打粉。



制法:将晚米浸泡6小时,用清水冲洗沥干,加水磨浆,挤干。取1/10加水熬成浆,凉却后与湿粉团擦搓;加入蛋清,苏打粉拌匀,将兑好的糕浆勺入模具内蒸12小时即成。



特点:形如棉花,松软清香。

八. 辽宁省 朝阳 凌源 凌源油炸糕

用黄米面外为,内包以豆沙加红糖玫瑰为馅,用豆油炸制,炸成后呈金黄色,脆、软、香、甜,列为“凌源小吃三宗宝,烧饼炸糕豆腐脑”名吃之一。

九. 上海市 奉贤区 奉贤海棠糕

海棠糕是上海奉贤著名传统名点,系用特制的模具灌浆烘烤制作。糕形似海棠花,色呈紫酱红,香甜松软,可谓色、香、味、形俱佳,同为一道具悠久历史的花色点心, 深受大众的欢迎。

十. 山西省 临汾 侯马 太后御膳泡泡糕

山西省侯马市古称新田,是春秋晚期晋国的都城。这里的新田饭店有位屈志明师傅,他制作的“太后御膳泡泡糕”,晶莹透亮、酥脆香甜。因慈禧太后喜欢享用,这种糕又恰似盛开的泡泡花,故此得名。太后御膳泡泡糕所以在侯马流传,这里还有段历史故事。 1948年冬,屈志明在侯马车站摆个饭摊,专卖大碗面。有个老头常来喝茶聊天,也吃些他的大碗面。可是,却常见他摇头晃脑地反复唠叨:“这茶叶不如宫里的好,这饭也不如宫里的香……。”原来,老人叫许德盛,生于清道光十六年,曾在皇家御膳房为厨,他制作德泡泡糕,慈禧太后很爱吃。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逃往西安,许德盛随驾备膳。途中,他因病不能侍奉太后,辗转流落侯马。由于不愿技艺失传,又见屈师傅为人忠厚,就把泡泡糕德制作绝技传授给他。1954年老人去世时享年118岁,据说他之所以长寿与他常吃泡泡糕有关。屈师傅于1986年病故,生前又把此技传给侯马市新田饭庄经理黄静亚
“太后御膳泡泡糕”远看呈蘑菇状,如晚霞放彩:近看似绽丝吐絮,如金菊斗妍。遍体金黄,酥脆香甜,可滋补强身。( 侯马)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