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棉花是什么地方特产 棉花有什么特色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棉花是什么地方特产 棉花有什么特色更新时间:2023-12-19 15:58:13

一. 河南省 濮阳市 范县 范县棉花

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子纤维,原产于亚热带。植株灌木状,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到2米。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锦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纤维白色至白中带黄,长约2至4厘米,含纤维素约87-90%。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印度等。

二. 湖北省 鄂州市 华容区 临江棉花

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在共同时代之前,棉纺织品的使用传到了地中海地区。公元一世纪,阿拉伯商人将精美的细棉布带到了意大利和西班牙。大约9世纪的时候,摩尔人将棉花种植方法传到了西班牙。15世纪,棉花传入英国,然后传入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

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在棉花传入我国之前,我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宋以前,我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可见棉花的传入,至迟在南北朝时期,但是多在边疆种植。棉花大量传入内地,当在宋末元初。关于棉花传入我国的记载是这么说的:“宋元之间始传其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从此可以了解,棉花的传入有海陆两路。泉州的棉花是从海路传入的,并很快在南方推广开来,至于全国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是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才推开的。

三. 河北省 沧州 吴桥县 吴桥棉花

吴桥是“国家优质棉出口基地县”“全国棉花百强县”,棉花种植已有630多年的历史,全县常年种植棉花约30万亩。吴桥棉花素有“八高两低”的特点,即品级高、成熟度高、色泽纯度高、手感弹性高、纤维整齐度高、纤维长度高、纤维强度高、出纱量高,含水量低、含杂量低。2009年,“吴桥棉花”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审核。

四. 甘肃省 酒泉 瓜州县 瓜州棉花

瓜州种棉历史悠久,早在盛唐时期就从印度引进草棉进行种植,到七十年代开始大面积种植,进入九十年代,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制定一系列惠农政策及措施,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多方寻求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不断提升棉花产业规模,棉花种植面积和单产逐年提高并趋于稳定。目前,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 20 万亩以上,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 65% 以上, 平均亩产皮棉 116 公斤 ,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80% 棉来源于棉花种植,棉花种植已成为瓜州主导产业。

瓜州棉花产量高、品质优,平均水份 6.5 %,杂质 1.6 %,均低于国家标准;平均纤维长度 29.6mm ,比强度达 21.3gf / tex ,伸长率 7.7 %,马克隆值 4.3 ,成熟系数 1.75 ,皮棉色泽白,品质好,深受纺织企业睛睐。生产产的皮棉、棉籽油、棉絮等产品畅销省内外,其中“丝路”牌棉絮获省优质产品奖。

五.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大荔棉花

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产量多、生产成本低,使棉制品价格比较低廉。棉纤维能制成多种规格的织物,从轻盈透明的巴里纱到厚实的帆布和厚平绒,适於制作各类衣服、家具布和工业用布。棉织物坚牢耐磨,能够洗涤和在高温下熨烫。棉布由於吸湿和脱湿快速而使穿著舒服。如果要求保暖好,可通过拉绒整理使织物表面起绒。通过其他整理工序,还能使棉织物防污、防水、防黴;提高织物抗皱性能,使棉织物少烫甚至不需要熨烫;降低织物洗涤时的缩水,使缩水率不超过1%。

六. 河南省 许昌市 建安区 棉花、腊梅

鄢陵县是国家重点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县,腊梅种植历史悠久,有“鄢陵腊梅冠天下“之美誉
( 许昌)

七. 新疆 喀什 麦盖提 “瀚海”牌棉花

“瀚海”牌棉花

“瀚海”牌棉花产于新疆西南部、叶尔羌河和提孜那甫河下游、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边缘的麦盖提县,属冲积平原绿洲,为典型的内陆干旱灌溉农业区。全县以种植业为主,特别是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蒸发极强、无霜期长、温度年日变幅大等优厚的气候资源给“瀚海”棉花生产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耕地面积51.5万亩,其中“瀚海”棉花种植面积36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0%,主要以中棉“35”和“9907”“9911”为棉花生产品种。以色泽白、品级高、质量好享誉中外、1-3级高等级优质棉90%以上,其纤维长度为29.00-30.00mm,马克隆值为3.7-4.9。光电长度为29.00-30.00,含糖量:1.0-1.8(元、微),成熟度(系数)1.4-1.7。细度:5000-6000。卜氏强度达到80000磅,加之,“瀚海”棉花地处天然独特的生产环境和优越的生产条件。极适应品种的不断更新和改进。

“瀚海”牌黄的花是新疆棉花产业(集团)麦盖提棉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01年3月12日申请清册的商标,2002年9月14日得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批准注册使用的品牌棉花,年经营量达70万担,产品以其色泽白、品级高、质量好,加之先进的技术工艺和科学的管理、良好的售后服务而享誉中外,其产品系全国十大知名品牌之一,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2002年9月荣获《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颁发《全国诚信单位光荣榜》荣誉证书;2002年-2003年度被喀什地区消费者协会评为“重合同,守信用”诚信单位;2003年8月企业被麦盖提县农发行评为“二A”信誉单位;2004年10月荣获“中国著名畅销品牌”的荣誉称号;2005年3月进行了ISO9001-2000年国际质量认证体系运作。

八. 山东省 德州 武城县 武城棉花

武城县棉花,种植历史久远,品质优良,全县棉花种植面积40万亩,年产10万吨,是全国棉花良种繁育基地县和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

九.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棉花

余姚棉花

棉花,是宁波历史上传统,并对全国及浙东地区产生过重要影响。

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国栽植、棉花已有相当悠久历史。至少在汉代已有栽培。宁波滨海,围海造田后最宜种植棉花,是较早推广种植棉花的地区。据南宋嘉泰《会稽志》载:“姚江濒海,沿海百四十里,皆木棉。”到了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置浙东木棉提举司于余姚,余姚有70%农民从事棉花种植,镇海约有17%是棉农,可见当时余姚地区种植棉花地位之重要。到了明代,有“浙花出余姚”之说:“每至秋收,贾集如云,东通闽粤、西达吴楚,其息税以百万计。”可见当时棉花收获季节之繁忙景象。清代诗人高杲在《棉花》诗中写道:“四月始下种,七月花开陇。白露一零雪球拥,松江淮北棉不重。浙花出余姚,群芳谱中特选挑……”诗人胡德辉也有诗写道:“桃绽绒盈壳,棱深翠破夹,种惟江浙遍,功要耕织兼。黄媪师心巧,红窗女手拈。梳抛珠颗颗,纱刷玉纤纤。鹅毳当风乱,鸳闺计日淹,一弓弹絮起,三繀避泥粘……”。宁波出产的棉花还用作出口,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宁波出口棉花66万磅,次年增至138万磅。

民国期间,宁波所属各县都种植棉花。1919年余姚龙泉乡建起了省立棉种试验场。据民国《浙江省情·棉麻》载,今宁波属县地域1931年植棉109万亩,产皮棉23.65万担,以余姚县最多,慈溪次之。又据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物产》记载,1947年,余姚、慈溪、镇海、鄞县、象山共植棉80.59万亩,产皮棉19.06万担。新中国建立以后,虽然棉花种植面积50万亩至70万亩之间,但亩产却由1949年的13.9公司到1990年提高到亩产64公斤,1984年达到亩产91公斤的高产量,棉花的质量也大大提高。

宁波棉花亩产的提高,得益于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解放初,棉区和粮棉轮作区多采用撒播和点播,逐渐改为条播。以后推广方格育苗移栽,1958年大面积推广营养钵育苗移栽,以后试种地膜复盖栽培。对提高产量有很大作用。种植时间则由旧时候的“立夏种棉花,勿用问人家”,大力推行早播。同时,开展良种繁育示范和推广、科学治虫等措施,使棉花亩产由1920年8.3公斤,1984年的91公斤,亩产提高了11倍。

棉花,作为重要经济作物和宁波传统,必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