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呼和浩特产后减脂修复哪家靠谱 呼和浩特产后恢复全套运营方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呼和浩特产后减脂修复哪家靠谱 呼和浩特产后恢复全套运营方案更新时间:2023-12-26 01:28:07

一. 内蒙古 呼和浩特 托克托县 托县鲤鱼

托县鲤鱼极富盛名,历史上曾是进贡皇室的佳品,以其独特的地方风味吸引了四海来宾。

一年四季,你踏入托县这片土地,湿漉漉的黄河气息会向你扑来,你会在市场上看你到胡蹦乱跳的大鲤鱼。那卖鱼吆喊声,真是百听不厌。

“开河鱼,开河鱼,吃鱼要吃开河鱼。”

“五月的鲶鱼小人参,赛过灵丹妙药。”

“活鱼,活鱼,不活不鲜不要钱。”

倘若你是买鱼的,鱼贩子便递上一脸殷勤的笑:“称几斤?”你未置可否,他便得寸进尺了,“你看,还动呢” 。

有人说托县鲤鱼味道鲜美,是水的缘故,其实不尽然,也是做法上的妙法。佐料齐全,更重要的是辣椒炝得色质鲜红,茴香放得恰到好处,所以炖出的鱼色香味俱全又是极富营养的美食。

随着托县经济的发展,黄河、南湖、葡萄湾、古城墙、神泉等旅游点的开发,饮食文化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托县黄河大鲤鱼以其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成了宴请宾朋的佳品。

二. 内蒙古 呼和浩特 玉泉区 烧犴鼻

犴鼻即驼鹿的鼻子。驼鹿又称犴达犴,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鹿,有“森林巨人”之称,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森林中。驼鹿的鼻部十分发达耐寒,冬天靠鼻子拔开积雪开路行走。

犴鼻皮呈海参颜色,软骨膜连着层层薄薄的肌肉,肉质鲜嫩清脆,含有丰富的骨酸和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等。犴鼻同熊掌、飞龙并称为大兴安岭中“三绝”,是闻名国内外的山珍之一,可制成“红烧犴鼻”、“清烧麒面”、“烧犴鼻卷风”等,都是酒席上闻名中外的名肴。

三. 内蒙古 呼和浩特 赛罕区 鲜奶螺旋酥

产地:中国内蒙古。

特点:色泽洁白,造型美观,奶味芳香,果味丰富,质感暄软。

工艺:用酵面揉搓成条,摘剂,包鲜奶果料馅,经蒸制而成。制皮。将半酥面团调

好对碱揉团,搓条摘成小剂,擀制成皮。制馅。将桃脯、杏脯、蜜枣、京糕

均切成小丁,加鲜牛奶拌匀成馅。烹制。面皮逐个包馅心,剂口捏严朝下呈

鼓墩状,在边部捏出7道斜线花纹,上笼用大火蒸熟即成。

四.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和林格尔县 豆面

豆面

和林的豆面薄如纸,似银丝,光滑透亮,深受人们喜爱。农民操办红、白喜事,招待客人,常把豆面视为优质白面。豆面中放上粘合剂——蒿籽,用水和起来,把它擀成比面案大一点儿的薄皮,几经折叠,一双灵巧的手再把它切成二三尺长的细条,长长的豆面便做成了。目睹这一高超的手工制品,谁都会食欲大增,交口称赞。每逢盛事,或亲朋相聚,或宾客临门,农民总要欢欢喜喜地让他们吃一顿极为稀罕的油糕、豆面饭。吃油糕、豆面的时候,先把豆面煮熟盛在碗中,舀进肉臊子或土豆菜汤,再把油糕放到盘中。一边吃热气腾腾的豆面,一边吃香脆可口、皮脆里软的油炸糕。饭毕,还觉得口边留有余香。制作豆面的豌豆,是一种高植物蛋白食品,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7~40%,相当于等量的大黄鱼、瘦猪肉、牛肉、鸡蛋所含蛋白质的两倍多。豌豆蛋白有其独到之外:富含人体不能合成的八种必须氨基酸,不含胆固醇。因含有皂草甙,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对于患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和心脏病的人,豆面是一种疗效食品。对患神经衰弱和体质虚弱的人民,食用豆面也大有益处。

五. 内蒙古 呼和浩特 清水河县 清水河黄米

清水河黄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清水河黄米主要主要盛产于县境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单台子一带是这种米产值最高质量最好的地方。它的原身是黍子,当地人认为黑黍子的米更好吃。黄米可作成凉糕,腊八粥,粘性十足,香美可口,香甜丝滑;黄米还有一个很重要更为流行的吃法就是磨成面后做成糕面。糕也是整个县城各个地方的人通吃的食物。糕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素糕,软精醇香,羊肉、猪肉、鸡肉等蘸素糕,味道独特,极受欢迎。再一种吃法就是油炸糕。油炸糕所用的油也是当地生产的胡麻油,由此炸制成油炸糕。油炸糕除了作为日常的主食外,大凡婚丧喜事,过生日、满月都要吃油炸糕,亲戚朋友上门,待客也要吃油炸糕。很多时候主人豆是蒸出糕,包上豆馅,葫油炸出,撒上白糖,香甜可口;后者是包上其他馅儿,比如土豆泥、鸡蛋拌地皮菜等,都是很受欢迎的吃法。

六. 内蒙古 呼和浩特 清水河县 黄河虾

黄河虾

黄河虾是清水河的一种地方,颜色鲜艳,食性杂,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与“黄河鲤鱼”并称该地区有名的纯天然特色水产品,黄河流经清水河县65公里,虾颇多。

七. 内蒙古 呼和浩特 武川县 阿尔巴斯型绒山羊

阿尔巴斯型绒山羊

八. 内蒙古 呼和浩特 清水河县 清水河米醋

清水河米醋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清水河米醋

清水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清水河县沿黄河、长城边上的窑沟、单台子等乡镇民间酿醋已具有悠久的历史,直到现在,当地人酿醋仍还采用传统手工工艺。据了解,近几年清水河县窑沟地区办起几家具有一定规模的采用传统手工工艺酿醋的醋厂。有的产品远销区外及港澳地区,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九. 内蒙古 呼和浩特 武川县 武川土豆

武川土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武川土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我们武川土豆不仅上了1餐桌,今年又被确定为上海世博会餐饮食品和展品。”日前,记者来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中棚种植大户范埃柱的家,提起武川土豆,老范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在武川县三合泉村,田间地头处处是老范一样忙碌的身影,农民们有的翻垄,有的装箱,中棚内到处堆满了刚挖出来的马铃薯。农户介绍说,每亩中棚至少可收4000斤商品薯,而且早已以每公斤3元的价格被订单收购。

“哈乐镇三合泉村近两年来共建有中棚200亩,2009年每亩中棚收入超过4500元。农民种植中棚马铃薯的积极性一浪高过一浪,今年我们还特意引进了‘费乌瑞它’马铃薯新品种呢。”武川县哈乐镇1邸国雄兴奋地介绍起武川土豆的“洋品种”。

武川县地处阴山北麓,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较适合优质马铃薯生长,土豆营养成分高。然而,长久依赖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无法让武川土豆在产量、品牌、效益等方面实现突破。

怎么办?“我们立足当地实际,走现代化农业之路,提出‘薯业立县’的发展战略,开展精细化、高效种植,将马铃薯产业作为全县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来抓。”武川县委书记王雪峰说,近年来该县马铃薯由过去的十几万亩迅速扩大到现在的70多万亩,年产鲜薯近8亿公斤,而中棚马铃薯的种植成为武川县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一次飞跃。

据了解,为实现武川马铃薯的精细化、高效种植,武川县将中棚建设列为全县农村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举全县之力予以推进。2008年,按照呼和浩特市有关部门大力发展设施避灾农业的要求,组织实施1500亩中棚种植模式试点工作。当年,头茬马铃薯亩产量超过4000斤,接茬主要种植白萝卜、西芹等蔬菜。两茬每亩平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左右,与同类大田种植相比,效益约提高3倍。

尝到现代化农业甜头的武川人认真总结完善中棚试点种植经验,2009年又建设中棚8000亩,使全县中棚总面积近1万亩。“头茬中棚马铃薯提前一个半月收获,后续种菜。中棚内有节水灌溉、测土配方等设备,产出的马铃薯有武川的绿色食品品牌,还全部实现了订单种植,不愁卖。”范埃柱的话道出了不少武川农户的心声。

积极推进标准化种植,为武川土豆产业提供强劲动力。截至目前,全县的中棚马铃薯都实行了“七统一”的种植栽培模式,即统一籽种、统一耕作方式、统一密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微喷滴灌、统一锄草培土、统一病虫害防治。今年,武川县继续加大中棚建设力度,又建设中棚2500亩,以“五分棚”为主,并全部配套节水微喷设施,使全县中棚面积达到1.2万亩,涉及8个乡镇、78个行政村、5750家农户、2.3万多农民。

此外,优化育种让武川土豆步入高产高效的发展之路。今年,武川县还以县种薯繁育中心为龙头,积极实施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及推广工程,并着力打造了2.5万亩的上秃亥高效设施农业示范项目区、圪顶盖农业综合开发样板区、得胜沟宝坤有机农业庄园等农业示范项目区,从根本上提升了武川马铃薯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夯实特色优势产业的基础。

几年来,武川县在网上招商,走出去推介,和数十个大中城市的超市建立了供货渠道。

经过精心培育,2008年,武川土豆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成为1、残奥会运动员专用鲜薯。武川县也被有关部门确定为国家级绿色马铃薯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如今,成名的武川土豆正在上海世博会向广大观众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

产地范围。

武川土豆产地范围为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西乌兰不浪镇、哈乐镇、二份子乡、哈拉合少乡、得胜沟乡、大青山乡、上秃亥乡、耗赖山乡共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十. 内蒙古 呼和浩特 托克托县 内蒙羊背子

内蒙羊背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