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慈利田间土特产 慈利有什么好吃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慈利田间土特产 慈利有什么好吃的特产更新时间:2023-08-13 07:35:05

一.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慈利 湘西板栗

湘西板栗是湖南张家界的,素有木本粮食、铁杆庄稼、干果之王的美称,其产量约占湖南总产量的一半。其栗子营养丰富,甜美可口,有益气健胃、健脾补肾、活血之功效。湘西传统产品油板栗,果大、色艳、质优,单果重达十一克以上,其胡萝卜素含量比一般品种重三到五倍,蛋白质含量比江浙板栗高30%到53%。

二.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慈利县 团馓与炒米

团馓与炒米

团馓,俗名“糯米馓子”,是苗族、土家族、白族与汉族都爱吃的一种。制作方法:用地道和上等糯米蒸熟,倒入一种特制的木板做底、围篾做圆圈的模子内,将熟糯米压平并用一种农家栽种的紫果水或食色素在上面画上“喜”字等吉祥图案,等冷却后再取出来,然后晒干、储藏,或达亲友,或逢年过节自食,吃时用植物油炸酥,味道又香又甜又脆,十分可口。炒米的制作与团馓部分相同,先将上等糯米淘洗

,浸泡,然后过滤,蒸熟,倒地竹簟上用手捏散,制成“阴米”晒干。吃时,用沙炒,使其膨胀,筛去沙子,便成“炒米”。吃时,可以干食,也可以用开水放糖泡食,其味又酥又甜又香。

糯米打糍粑。

三.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慈利 糯米打糍粑

糯米打糍粑是浑南张家界的特色美食。在土寨苗乡,普遍流行着一种过年“打粑粑”的习俗。粑粑,有纯糯米做的,有小米做的,也有糯米与小米拌和做的,还有包米与糯米拌和打成的。此外,还用粘米与糯米磨成粉,倒在一种用木雕模做的,模内刻有图案花纹,俗称“脱粑”。有些爱讲究的土家人,还用蓼竹叶包成1对1对的,在粑粑内放有芝麻和糖,吃起来又甜又香,俗名叫“蓼叶子粑粑”。

土家人民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说法。每逢春节来临,农历腊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所谓打糯米糍粑,据当地乡土志书记载:“系糯米饭就石槽中杵如泥,压成团形,形如满月。大者直径约尺五,寻常者约四寸许,三至八分厚不等。”打糯米糍粑是一项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活,一般都是后生男子汉打,两个人对站,先揉后打,即使冰雪天也要出一身汗。做粑粑也很讲究,手粘蜂腊或茶油,先出砣,后用手或木板压,要做得玉圆光滑,讲究美观。

吃粑粑也有学问,一般是用炭火烤,叫烧粑粑,用青菜汤下粑粑片,叫煮粑粑,与腊肉炒,叫炒粑粑。粑粑做得多,一时吃不完的就用清水浸泡在水缸内,这样可以储藏两三个月不坏,到插秧时候有粑粑吃。

四.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慈利县 野猪

国家唯一公开鼓励全社会予以彻底消灭的大型野生动物即为野猪。野猪十分野蛮、凶暴,时常捣毁庄稼,伤人性命,无恶不作,武陵源的野猪自然也不会干什么好事。八十年代,天子山开发初期,敬有权先生每天早上天不亮即背着摄影机去抢拍天子山日出之景。一天早晨,在一条小路上突然遇到两头五六百斤重的大野猪带着四五头一百来斤重的小野猪雄纠纠、气昂昂地向他走来,敬有权先生当时吓得马上就倒在路旁的小草丛中装死。野猪经过他身旁时,停下脚步嗅了嗅他身上的气味,以为他是死人(野猪不咬死东西),终于扬长而去。野猪最厉害的是它的嘴,俗话说:“三百斤的野猪,全靠那张嘴巴子。”野猪的嘴巴胜过铁犁。( 张家界)

五.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慈利 武陵宝石

“山是万宝山,地是刮金板,树是摇钱树,人是活神仙”用来概括张家界的特色,恰如其分。据专家考证,慈利山区可供开采的大理石约达一点五亿立方米,且品种繁多,较出名的有虎皮黄、云黄玉、条纹红、荷花玉、晚霞红、墨玉、桃红等几十个品种 。目前全县有大理石生产厂数家,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其产品色泽艳丽、清秀高雅,线条花纹 匀称美观,曾用于装饰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汉口火车站、西宁曹家堡飞机场、牡丹江商业大厦、长沙留芳宾馆等全国大批量重点工程和高档饭店。龟纹石,石质细润,肌理纹细洁净,坚韧如玉,握于掌心有水滋暗凉之感,其纹脉似龟,故名龟纹石,是一种很有艺术价值的天然珍奇岩石,只要经过雕琢加工,将琢成各种造型美观,独具艺术特色的工艺珍品。

六.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慈利 三下锅

相传明嘉靖三十三年(1555),由于朝政-,倭寇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不断大肆袭扰,朝廷曾多次派大军抗倭,都惨败告终。尚书张经上奏朝廷,请征湘鄂西土兵平倭,明世宗准奏,派经略使胡宗宪督办。永定卫茅岗土司覃尧之与儿子覃承坤及桑植司向鹤峰、永顺司彭翼南、容美司(今湖北鹤峰)田世爵等奉旨率士兵出征。时值阴历年关,覃尧之深知一去难返,决定与亲人过最后一个年,于是下令:“蒸甑子饭,切砣子肉,斟大碗酒,提前一天过年再出征。”因时间紧,来不及作许多菜,就来个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炖,叫作“合菜”,吃了好上路。这道菜以后演变成“三下锅”。士兵上前线后,很快打败倭寇,收复失地,世宗亲赐匾额,-“东南战功第—”。志书记下了这段历史:“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大犒将士,除夕,倭不备,遂大捷。后人沿之,遂成家风。”

七.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慈利县 慈利金香柚

金香柚为中国五大名柚之一,在武陵源至今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分布广、产量高,它外形呈长圆形,每个重约500~800克,大的可达1500克以上,它果皮金黄、光滑、香气浓郁、果肉白色或米黄色,清脆柔软,汁液丰满,品质极佳,为上等的果中精品。一般国庆上市,比普通的柚子上市要早近一个月。 金香柚果实在八月成熟时整个果实开裂,而又名"八月炸",其果形似香蕉,富含丰富的糖、维生素C和12种氨基酸,以及人体所不能合成的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等等。其果香味甜,为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有"土香蕉"之称,以天子山一带较多。

慈利金香柚是色、香、味三绝的中国名柚。具有权威性的《中国果树实用新技术(常绿果树卷)》、《中国柑桔实用技术文献精编(上)》对慈利金香柚的特征特性,在柚类章节里进行了介绍。

慈利金香柚,原产湖南省慈利县江垭镇九溪村(现为九溪居委会)。1960年由市、县两级果树专家在柑桔资源普查中发现,当时群众因其果形似冬瓜且味甜,俗称“冬瓜甜柚”。经考察人员评议,因果实呈圆柱形且早熟,更名为“早长柚”;1963年经中国柑桔研究所专家实地考察,因果皮具有独特的金黄色,且有持久的浓郁芳香,故定名为“金香柚”。从三易其名,足见慈利金香柚果实之特色,而能跻身于中国名柚之列。

慈利金香柚,在1978年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人民日报海外版”、“湖南日报”、“湖南电视台”、原“中国柑桔”等报刊、电视台多次进行了报导,引起了各级领导及相关研究院所的关注。省农业厅曾先后扶持资金数十万元,对慈利金香柚加以保护和开发利用,使金香柚成为了慈利柑桔产业中的亮点。全县已种植金香柚15000余亩,年产鲜果3000万个,到2010年,全县金香柚将发展到25000亩。

八.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慈利 鳝鱼下莴菜

鳝鱼下莴菜

慈利县属山区地方,溪流众多,在一些河溪里常可以捕捉到一些河鲜,让人一饱口福。鳝鱼下莴菜,是将鳝鱼片(一定要去刺)先放植物油炒炸炒糯,然后入火锅,待汤开以后,边吃鳝鱼边下莴菜,这样,其味鲜美,也是慈利县的地方风味菜之一。

九.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慈利县 华南虎

华南虎:公园开发功臣刘开林,有一次走夜路时,只见两道蓝凶的电光闪过,然后就看见一头老虎向他大摇大摆地走来。刘开林吓得仰天就是一跤,手中的铁饭盒刚好摔在岩石上,“哗啦啦”的声音回荡山谷,老虎一听,以为是什么样式武器,掉头就跑。这叫着“吉人自有天相”。( 张家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