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霄特产专卖店 云霄十大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霄特产专卖店 云霄十大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3-08-08 19:44:40

一. 台湾省 云林县 鼠肉专卖店

人们避之不及的老鼠,居然有人以此为美味!这里烹调的可是生长于山林野地的田鼠,运动量足,吃的又是野果野味,不但肠胃清洁,且皮嫩肉滑,质感不输任何山珍,田鼠的烹调以三杯风味最佳,首先将姜、辣椒、蒜头爆香,再放入鼠肉热炒,起锅前再加入些香菜,便成为一道可口的“三杯田鼠”,而喜欢清淡口味的食客,也可选择“鼠肉面线”。( 云林县)

二. 福建省 漳州 云霄 云霄水圆仔

云霄的水圆仔,又称大肉丸。是用新鲜的猪腿赤肉作料,佐以钱露、卤味加啊而成的。它色泽洁白,脆嫩鲜美。据传,云霄水圆创刊是从广东潮汕传入的。此后,制作方法经云霄人改造,遂形成独特的风味。它选择赤肉特别讲究:定要宰后不超过半小时,神经组织尚未死亡的肉,并且宰前不能让猪奔跑,否则肉将失去粘性,制成圆仔不脆嫩,味道也大为逊色。

三. 福建省 漳州 云霄 云霄枇杷

云霄枇杷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云霄枇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云霄枇杷种植有较长的历史,历来产品多以鲜果及药用干叶为主。近年来,云霄县引进以“解放钟”与日本“森尾早生”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早钟6号”枇杷,集中了父本早熟、优质、果大等特点,还能比一般品种提早15至30天成熟,每年元宵佳节即可上市,此品种具有果皮果肉均呈橙红色,肉质细嫩,香气浓郁,甜质多、酸味少等优点,1992年被省有关部门评定为“枇杷更新换代优良品种”。此外,云霄枇杷种植还有解放钟种、大钟种、红肉长种、红肉圆种、温州种、莆田种、下坂土圆种、鸭蛋本种、大红袍种、软条白纱种等等,堪谓种类繁多,产量丰富,驰誉大江南北乃至海外,成为云霄水果品种之首。

福建省云霄县,国家林业局评定的“中国枇杷之乡”。云霄枇杷,有闽南报春第一果的美誉。

云霄县地处沿海,背山面海、东南开口的马蹄形地形,聚留冬季海上西南暖湿气流,冬季区内润而不燥,年均温21.4℃,有霜日短只有2.7天,是福建省越冬条件最好的三个县份之一,也是福建省大陆唯一没有出现极端最低气温0℃以下的县份,十分有利于热带型的云霄枇杷果实生长发育。

云霄枇杷属热带型常绿小乔木,云霄枇杷风味和品质俱佳,果实柔软多汁,细嫩化渣,易剥皮,甜酸适度,风味浓,香气足;果大,单果重50g左右,最大可达到150g,可食率高,一般在70%左右;营养丰富,有润喉、止咳、健胃和清热等作用,是老少皆宜的保健水果。

云霄县是云霄枇杷的原产地,云霄县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造就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云霄枇杷。云霄枇杷素以早熟、柔软细腻、外观鲜艳、果面富有绒毛而著称,有“闽南报春第一果”之美誉。

云霄枇杷栽培历史悠久,唐代就有史料记载。一千三百多年前,陈政、陈元光父子奉诏南下,中原文化也随之传入。当时的部将、诗人丁儒就曾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锦苑来丹荔,清波出素鳞。巴蕉金剖润,龙眼玉生津。蜜取花间露,柑藏树上珍。”写的就是云霄的山肥水美、花果飘香。云霄枇杷作为果中珍品,时令贡品,以其风味和品质俱佳,美名誉于当时,始称云霄枇杷。

宋朝时漳州知府杨万里《咏枇杷》:“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荔枝多与核,金橘却无酸。雨压低枝重,浆流冰齿寒。长卿今在否,莫遣作园官”。

到了明代,云霄祀奉林偕春的庙宇“云山书院”中设有260首求医药签,多有以枇杷叶为药件的处方,枇杷花、叶均可入药,枇杷叶具清肺和胃、降气化痰的功用,为治疗肺气咳嗽的要药,可见云霄在明代已盛产枇杷,且其功用为百姓所熟知。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枇杷乃和胃降气,清热解暑之佳品良药。”

清代光绪年间,秋谨的祖父秋嘉禾曾二度(公元1878年和1889年)在云霄任同知,就经常以当地盛产的枇杷花、枇杷叶、枇杷根置于其住地,供百姓煮水饮用,以滋阴降火,清肺化痰,治疗感冒咳嗽、肺胃盛热、口干舌燥。他常对百姓说道:“这是民间药品,省钱又能治病。”

民国时期云霄是漳州南部五县的经济、文化中心,航运尤其发达,云霄枇杷也随之南下汕头、广州、香港,北上福州、宁波、上海,云霄成为福建省枇杷主产区,以早熟、优质而闻名。

1958年3月5日,时任团中央书记的1同志到云霄视察,在询问了云霄山地种果的情况和枇杷的品性后,勉励大家说:“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开山种果、果化云霄。”后来云霄枇杷种植发展到全县6镇3乡1开发区,遍布全县的山地和农地。

改革开放以来,云霄县委、县政府根据本县优势,大力发展枇杷种植。于1994年,推广枇杷早熟优质新品种“早钟6号”,使云霄枇杷产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通过龙头企业与科研部门合作,研制开发出“枇杷酒”、“枇杷膏”、“枇杷汁”、“枇杷花茶”等深加工产品,并成功投放市场,延长了产业链,进一步提高了枇杷产业效益,成为市场热捧的“黄金果”。2005年全县种植面积8.8万亩,产量5.7万吨,产值5.6亿元,至2010年种植面积12.5万亩,产量7.5万吨,产值7.8亿元。目前云霄枇杷已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畅销福建本省及粤、浙、苏、沪、川、渝、鄂等国内大中城市,并出口至欧盟、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云霄枇杷部分荣誉:

2001年,云霄县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中国枇杷之乡”;

2003年,申请注册“云霄”枇杷集体商标;

2007年云霄枇杷获得国家质检总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同年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

2008年云霄县被批准为“中国优质枇杷基地重点县”和“服务果业全国先进单位”。

2009年云霄枇杷被评为漳州市“十大名优花果”;

2010年“云霄枇杷”商标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

2011年11月,“云霄枇杷”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云霄枇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福建省云霄县 《关于界定云霄枇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云政综〔2007〕94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福建省云霄县现辖行政区域。

四. 福建省 漳州 云霄 将军山栀子

将军山栀子

五. 福建省 漳州 云霄 东厦锯缘青蟹

东厦锯缘青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东厦锯缘青蟹是云霄,具有个体浑圆、外壳颜色比较鲜红,肉质清香、纤维细腻,膏体金黄,咸淡适中,既无咸腥味,又无淡水臭泥气。

云霄县地处东南沿海,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常春,光照充足,气候宜人,境内水系发达,淡水充沛,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盛产泥蚶、东厦锯缘青蟹、巴非蛤等高优水产品。

根据《云霄县志》记载,云霄县拥有淡水水面和内海水面18.81万亩,其中可供养殖面积10.95万亩,内海浅海深度在10米以内的水面9.99万亩,滩涂3.4万亩,主要位于漳江湾和东山湾海区。漳江湾海区,位于县境东南部,是漳江及其支流的汇合处,在东厦镇的中心点,海区呈橄榄状,腹大口小,潮流畅通,上游河流集雨面积867.21平方公里,气候温和,与东山海湾融合,水质咸淡适中;在该流域有2360公顷的国家级保护植物——红树林,红树林具有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多样性和天然净化海水水质的特殊功能,据调查该区域生活着各种单孢藻类等浮游植物33种,浮游动物7类33种,海水营养盐含量非常充足;在漳江海湾,每天有2个潮汐,在退潮时可以露出大量的泥土滩涂,他们暴露在阳光下吸收阳光,促进光合作用,加速动植物的生长,提升产品的质量,从而使这里的水产品具有肉质脆嫩等特点。

东厦锯缘青蟹是云霄,具有个体浑圆、外壳颜色比较鲜红,肉质清香、纤维细腻,膏体金黄,咸淡适中,既无咸腥味,又无淡水臭泥气。

东厦锯缘青蟹为滩涂养殖,历史上,养殖范围为东厦镇的竹塔、东崎、乌丘、长垄、埭洋、白塔、洲渡、佳洲、浯田、荷东、荷中、荷西、溪塘、船场、东厦等15村。在1993-1995年,云霄县东厦镇政府大力推行区域产品优势,利用现有的水产资源进行富村富民,他们与县水产科技站联合推广养殖,设立“东厦万亩养殖基地”,在辖区围垦处——东风埭进行千亩锯缘青蟹养殖技术推广示范,在3年间推广6000亩的养殖面积,此项养殖技术于1995年10月荣获省科技厅技术推广二等奖;经过不断的发展,至2010年底养殖面积共有近1.5万亩,产值约1.2亿元。

六. 福建省 漳州 云霄 漳江口大蚝

漳江口大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漳江口大蚝是福建漳州云霄的。

云霄县地处东南沿海,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常春,光照充足,气候宜人,境内水系发达,淡水充沛,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盛产泥蚶、巴非蛤、缢蛏、大蚝(牡蛎)等高优水产品。

根据《云霄县志》记载,云霄县拥有淡水水面和内海水面18.81万亩,其中可供养殖面积10.95万亩,内海浅海深度在10米以内的水面9.99万亩,滩涂3.4万亩,主要位于漳江湾和东山湾海区。

漳江湾滩涂地处江、海水交汇处,位于县境东南部,是漳江及其支流的汇合处,在东厦镇的中心点,海区呈橄榄状,腹大口小,潮流畅通,上游河流集雨面积867.21平方公里,漳江口在下游,此处淡水减弱,咸度逐渐加大,流域也迅速加大,由于该处两岸是梁山山脉和列屿小山脉,促使海风吹进此地时风口变小,速度加快,使水流变化大,水质咸淡适中,品质特佳;在该流域有2360公顷的国家级保护植物——红树林,红树林具有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多样性和天然净化海水水质的特殊功能;该流域特别适合大蚝生长。

漳江口大蚝

福建省云霄县水产开发中心

12980693

大蚝(活的牡蛎)

七. 台湾省 云林县 乌炮仙猪睾丸专卖店

水林乡有位外号称“乌炮仙”的蔡壬子,凭着一道“热炒猪哥佛”打响名号,其所卖的睾丸有猪哥和仔猪之分,猪哥的“佛仔”大如芒果,口感较为粗韧,仔猪的睾丸只有拇指头大小,需数十个方能炒成一盘,但吃起来颇为滑嫩,价格也贵了许多。据老板说,猪睾丸要会处理,否则腥臭难以下咽,最好是将输尿管剔除,以九层塔、葱、辣椒、麻油等一起用大火热炒,起锅后香气四溢,便是一道不错的下酒菜。( 云林县)

八. 福建省 漳州 云霄 马铺淮山

马铺淮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淮山,别名山药、白淮,既是一种保健食品,又是名贵的药材。马铺乡种植淮山历史悠久,农民充分利用马铺多属海拔300米以上的低矮丘陵地,昼夜温差大,具有避风防冻功能和土层为较深红沙壤土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规模化发展淮山种植。近年来大仑、乌螺、枧河、石示头等村农民淮山种植已形成规模,全乡淮山面积种植1.2万亩,种植户达3000多户,逐步形成1个客寮万亩淮山种植基地和粗溪、枧河、石示头、青美等4个百亩示范地。

云霄县地处北纬23°45′~24°14′,东经117°7′~117°23′之间,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日较差大,冬季寒潮较难入侵;县境内蓄水丰富水质优良;全县自然土壤主要有泥质岩赤红壤、酸性岩赤红壤、黄色赤红壤、泥质岩红壤,植被多样。云霄县是福建省大陆唯一没有出现极端最低气温0℃以下的县份(厦门岛、东山岛除外),他地处沿海,背山面海,冬季区内润而不燥,年均温21.4℃,十分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发育。

云霄县马铺乡种植淮山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马铺乡境内地貌多属海拔300米以下呈西南开口马蹄形低矮丘陵地,具有避风防冻功能,土层为较深红壤土,境内拥有全省第二大的“峰头水库”,水源充足,而且气候温暖,无霜期长,常年平均气温20.9°C,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马铺淮山生长发育、结薯以及薯块的膨大。

1978年改革开放后,马铺乡群众把种植马铺淮山作为致富副业逐渐扩大规模。2001年开始,马铺乡政府把种植马铺淮山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主导产业,在全乡进行普及推广,具有种植面积大,全乡种植1万多亩;种植户多,分布广,全乡28个行政村3375户农户均有种植,总产值大,每亩产值约1万元,全乡总产值约1亿元;种植范围为峰头、宝洞、大坪、青美、白凤、泮坑、杉脚、宝石、龙镜、坑口、枋林、上洋、马铺、石芹、客寮、乌石坑、杨美、粗溪、湖洋、桥头、坪水、下庵、新楼、石鼓、石示头、枧河、乌螺、大仑等28个行政村,种植面积共1万多亩 。

马铺乡淮山产品优、口感好,肉质洁白、坚实、粉多而幼细,味淡,黏液多,性温补。

九. 福建省 漳州 云霄 火田菠萝

火田菠萝

云霄县火田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

火田的凤竹菠萝以其肉脆、汁多、味香、食后无渣、营养丰富的特色,多年来在本地及周边地区声名远扬,虽全镇种植2000多亩,但每到丰收季仍供不应求,年产值可达700多万元。

十. 福建省 漳州 云霄 列屿巴非蛤

列屿巴非蛤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列屿产区巴非蛤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贝类,又名“波纹巴非蛤”、“花蚶”。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鲜品可直接上市销售,也可通过取肉冷冻,延长保质期,扩大销售市场。深受国内外客户的推崇,不但畅销省内外市场,而且大量销往台湾、港澳地区和日本等国家。

东山湾云霄县列屿海区是我省巴非蛤主产区,浅海滩涂8万多亩,其中可供养殖巴非蛤2.5万亩。为扭转巴非蛤生产无序的状态,增加科技含量,推进产业化发展。当地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一方面聘请有关专家、技术人员对巴非蛤增养殖进行技术指导。通过加强采苗预报,调整养殖密度,控制捕捞强度,限制采捕季节,改进生产方式等技术措施。使巴非蛤资源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大大担高了产品质量和数量。

我县列屿供销社领办列屿巴非蛤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镇生,依托龙头企业《云霄县漳联水产有限公司》,实行产、供、销一体化,引领农民入股达100户,带动农民500户以上,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云霄县地处东南沿海,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常春,光照充足,气候宜人,境内水系发达,淡水充沛,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盛产泥蚶、巴非蛤等高优水产品。

根据《云霄县志》记载,云霄县拥有淡水水面和内海水面18.81万亩,其中可供养殖面积10.95万亩,内海浅海深度在10米以内的水面9.99万亩,滩涂3.4万亩,主要位于漳江湾和东山湾海区。东山湾在新中国成立后,除围垦海滩后还有近9000亩的滩涂,经过历年的发展,养殖有花蛤、波纹巴非蛤、青蟹等。这些区域适合养殖海产品,所养殖的海产品既无咸腥味,又无淡水臭泥气,肉质肥嫩,清甜可口,香气四溢,营养价值极高。

1978年,在云霄境内东山湾新发现巴非蛤2万多亩,为保护海滨巴非蛤资源,于1982年在沿海陈岱、礁美等地进行有计划的生产,于1987年按计划扩大到云霄县列屿镇养殖,现在主产区也在列屿镇,因此叫列屿巴非蛤,同时也包含陈岱镇礁美村的产区,现在在列屿镇有30000亩,产值6亿,陈岱镇礁美村有4000亩,共计34000亩,产值共计6.8亿元。列屿巴非蛤养殖户众多,养殖规模较大,是云霄县的海产品支柱产业。

列屿巴非蛤”产品的品质特征为“具有贝壳较薄,呈长椭圆形,壳表面有美丽的棕褐色花纹和以壳顶为中心的同心生长线,壳缘光滑,贝壳内面中央呈紫红色,小月面细长,披针状”。近年来,为扩大列屿巴非蛤的影响和提高知名度,各级政府部门多次举办“列屿巴非蛤文化节”,特别是2010年,漳州市政府和省水产厅、省旅游局联合举办的“列屿巴非蛤文化节”更是把列屿巴非蛤的养殖规模和知名度推向0。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