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陕西最具代表特产 陕西的特产什么最出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陕西最具代表特产 陕西的特产什么最出名更新时间:2023-08-12 09:42:26

一. 陕西省 宝鸡 凤翔 陕西腊驴肉

属凤翔的腊驴肉。创制于清咸、同年间。腊制工艺是:先将退役老驴宰杀,去蹄,选其四腿和筋肉,淋净血水,悬挂晾晒浮水,干后切块入缸内,分层加入硝盐,上压巨石,月寻取出,白天挂于阳光下晾晒夜间挤压,排除水分再用松木水加五香调料煮熟,拎出后再浸入驴油及原汁汤内之火加热,仅烫提浸多次,到一定程度拎出。冷却后肉块表面可出现霜状结晶。其切片颜色鲜红,呈半透明状,质细腻,酥而有筋,五香喷鼻,余味回长。若选驴鞭做原料,配用上等调料腊制就成为誉满关中的“钱肉”。

二. 陕西省 西安 蓝田 蓝田玉器

蓝田玉器是利用“玉雕之乡”蓝田蓝田玉雕凿而成的器物,包括工艺品、饰品和实用物品几大类。

蓝田玉的名称初见于《汉书·地理志》,美玉产自“京北(今西安北)蓝田山”。其后,《后汉书·外戚传》、张衡《西京赋》、《广雅》、《水经注》和《元和郡县图志》等古书,都有蓝田产玉的记载。至明万历年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所谓蓝田,即葱岭(昆仑山)出玉之别名,而后也误以为西安之蓝田也。”从此引起后世人的纷争,有的说蓝田根本不产玉,有的说即使产玉可能是菜玉(色绿似菜叶的玉石)。近些年,陕西地质工作者在蓝田发现了蛇纹石化大理岩玉料,认为它就是古代记载的蓝田玉(1978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这一发现不仅引起了寻找珠玉原料的地质界重视,也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兴趣。1982年,地质矿产部地质博物馆,展出了上述蓝田玉的原石。这种蛇纹石化强烈时,局部已经变成与岫玉相同的玉石了。玉质从外观上看,有黄色、浅绿色等不均匀的色调,并伴随浅白色的大理岩。这种玉石虽然不很美观,但因为蓝田地处西安古城附近,玉质硬度为4左右,容易加工,所以古人有可能用之制做装饰品。在汉代玉器中有两件很像现今的蓝田玉,一件是在陕西汉武帝茂陵附近出土的大型玉铺首嵌在古墓门上;另一件是故宫博物院藏的汉代玉佩。从这两件玉器玉质和色泽上看,很多地质学者都认为同现今的蓝田玉相似。但它是否真是古代的蓝田玉,则需加以进一步的考查。

不过,现在的西安蓝田,的确因其丰富的玉石资源,与新疆的和田、河南的南阳、辽宁的岫岩一起成为我国的4大玉石产地。同时,蓝田以众多的玉器生产企业、技艺高超的玉雕队伍,以及庞大的经销队伍,使蓝田玉产业成为全县的经济支柱之一和全省首批23个“陕西民间艺术之乡”之一。

信息来源: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三. 陕西省 榆林 榆阳区 陕西甘草

甘草,因味甘甜而得名。别名甜草、甜根子、粉甘草、生甘草等。古医书中名称更是各异,《名医别录》中称为蜜甘、蜜草、露草、国老。《记事珠》中叫它灵通。诸名中均与甘草其味有关。何以又名“国老”呢?南朝医学家陶弘景曰:“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犹如香中有沉香也,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甄权云:“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可见,古代一些医学家十分推崇甘草,尊为“国老”、“帝师”。甘草之名,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第一部医书《神农本草经》中始有记载,并将其列为药中“上品”。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将甘草列为“草部”之首。由此可知,甘草入药已有悠久的历史,且为常用要药。药谚云:“十方九甘草”。甘草是中医处方中广泛应用的一味中药。

据测定,甘草含甘草酸10%左右,还含有甘露醇、葡萄糖等多种成分。由于甘草糖的甜度高于蔗糖50倍,甘草真是名副其实的“甜草”。

四. 陕西省 宝鸡 千阳县 陕西醪糟

醪糟也叫酒酿、酒娘、酒糟、米酒、甜酒、甜米酒、糯米酒、江米酒、伏汁酒,是由糯米或者大米经过酵母发酵而制成的一种风味食品,其产热量高,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这些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醪糟里含有少量的酒精,而酒精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消化及增进食欲的功能。



五. 陕西省 西安 长安 陕西凉皮

陕西的风味小吃中,“凉皮”是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男女老少爱吃,尤受年轻姑娘欢迎,一年四季都有卖,夏天吃的人更多。西安的大街小巷,陕西的每个城镇,乃至乡村,到处都有卖凉皮的。一张桌子,几个小板凳,就是一个凉皮摊,只要有卖的,就有人吃,凉皮以其棉软润滑,酸辣可口,爽口开胃,不但是街头小吃,而且登上大雅之堂。在陕西各大饭店、饭庄、酒楼经营的陕西风味小吃和陕西风味小吃宴中,凉皮是必不可少的。陕西的陕南、陕北、关中都有凉皮,但却因做法、吃法、调料、用料上不完全相同形成四大流派汉中米面皮

汉中属陕南,盛产大米,用大米面做面皮是汉中人首先发明,历史悠久。所以汉中、城固等地的米面皮在陕西、西安有很高的知名度,卖面皮的往往要打出汉中米面皮、城固米面皮以招揽客人。因风味独特,吃的人很多。

秦镇米面皮

秦镇是长安县的一个镇,离西安很近,秦镇的米面皮也有悠久的历史。秦镇米面皮和汉中米面皮的区别主要在软硬和调料上,尤其是在辣椒油的制作上十分下功夫。辣椒油是凉皮调料中最关键的,好吃不好吃最主要取决于辣椒和辣椒油。秦镇的米面皮所以有名,主要是辣椒油的制作很讲究,辣椒面放在上等的油中,加入花椒、茴香等大料小火反复熬制,越熬越辣,越熬越香,辣油也越熬越红,越熬越亮。秦镇人自称他们制作辣椒油的方法是别人学不去的,所以秦镇米面皮的味道别人也就无法相比。同时,秦镇的米面皮比汉中米面皮要稍硬,更适合一些年轻人、中年人。在西安,秦镇米面皮经营者也很多,有小摊小店经营的,更有开大店经营的,位于南稍门的一家秦镇凉皮已开了好几家连锁店。

回民麻酱酿皮

在陕西农村,也有用小麦面蒸凉皮的,农村人一般叫酿皮。酿皮的吃法和做法和米面皮无差异。但在西安回民中,酿皮的吃法却与众不同,它除了放醋、盐、味素、辣椒油外,还要放芝麻酱,吃来又别有风味,所以在西安,人们又把回民的这种凉皮叫做麻酱凉皮。

歧山擀面皮

歧山梢子面是陕西面条中佼佼者。歧山人的凉皮做法也很特殊,米面皮和酿皮是把面调成糊状,放在特制的铁笼上蒸。而歧山擀面皮则是先擀成面,然后再蒸,蒸熟后再切成比凉皮稍宽的条状,吃法和米面皮基本一样,不同于米面皮的是,擀面皮口感较硬,韧度高,有筋性。宝鸡一带的人都喜欢吃,近年来在西安也很流行。

凉皮一般是凉吃的,近年有好事之人把凉皮热着吃,即现蒸现吃,故有人把它叫热面皮,味道又很特殊,还颇受市场青睐,看来任何小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六. 陕西省 铜川 王益区 陕西桃子

桃属于蔷薇科、桃属植物。我国桃子品种极为丰富,据统计全世界约1000个品种以上,我国有800个品种,用于生产栽培的有30个左右。桃果汁多味美,芳香诱人,色泽艳丽,营养丰富。每100克果肉含糖7--15克,有机酸0.2--0.9克,蛋白质0.--0.8克,脂肪0.1--0.5克,含维生素C3--5毫克,维生素B1 0.01--0.02毫克,维生素B2 0.2毫克,类胡萝卜素1180毫克。



桃树为中型乔木,树体不大,栽培管理容易,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无论南方、北方、山地、平原均可选择适宜的砧木、品种进行栽培。供观赏用的各种花色类型花桃、垂枝桃以及适应盆栽的寿星桃都为绿化城市,美化人民生活起了重要作用。 桃原产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桃子的口感良好,通体能散发出一股能够令人心情愉悦的香味儿,所含营养物质也相对丰富,吃了对身体有补益延年的作用。

七. 陕西省 西安 长安 太后火锅

遐尔闻名的“西安饺子宴”是中华美食的精品,而最后一道“太后火锅”则将饺子宴推向高潮。据传当年慈喜太后与光绪皇帝避难西安,一晚慈喜看完秦腔后感到 腹饿,即命御厨赶做她从来没有吃过的夜宵。厨师深知太后的僻好,就挖空心思,用鸡肉作馅,做成小拇指大小的珍珠饺子,用火锅盛鸡汤现煮。每小碗盛三个、六 个或九个,慈喜不解,厨师笑道:“取三六九往上走之意”,慈喜大悦。如今饺子宴的“太后火锅”由服务小姐当众调煮、分碗。一边煮一边叙述着当年有趣的故 事。每位客人尝到不等个数的珍珠饺子,都会得到一句满意的祝福:吃到一个,称一帆风顺;两个,称双喜临门;三个,称连升三级;四个,称四季发财”五个,称 五谷丰登;六个,称六六大顺;七个,称七星高照;八个,称八仙过海;九个,称至高无上;十个称十全十美。若没有吃一个,你会得到一句无忧无虑,健康长寿, 欢迎您再来”的颂辞。至此中外客人无不欢天喜地。饺子宴以德发长饺子馆和解放路饺子馆称盛。

八.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陕北红枣

陕北地区土质独特,光照、气温、降雨量等自然条件适宜,所产红枣果大、肉厚、味甜、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亦可入药。

榆林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的交界地带,能耕,能牧,能植,榆林的红枣、细毛羊久负盛名。榆林的手工艺品精巧别致,毛毯、地毯、柳编、石雕等均为热门出口商品。

商洛的山货、土品、中草药材、野生支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洛南的核桃、镇安柞水的大板栗远销日本。丹凤的干红、干白葡萄酒,商南、镇安的茶叶、生漆、商州的柿饼已闻名国内外。各县市的木耳、香菇也销往全国各地

1988年,国家林业局授予陕西佳县“中国红枣名乡”称号。陕西清涧95年被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其可溶糖、维生素、淀粉等含量远远高于全国各产地。陕西绥德枣林坪的黄河滩枣素称人参果。

陕北大红枣是驰名中外的陕西传统名优之一。营养相当丰富,其主要特点是果大核小,皮薄肉厚,质脆丝长,汁多味甜,甘美醇香,含糖量高,色泽鲜红,水分较少,贮藏期长,品质优良。真乃“味夺石蜜甜偏永,红迈朱樱色莫论”,是色、香、味、形俱全的红枣。

陕北大红枣主产于陕北黄河、洛河沿岸的延川、清涧、绥德、延长、神木、吴堡、佳县等县。特别是绥德的枣林坪、清涧的舍峪里等地,早已是“陕北大红枣”的著名产区。据考证,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陕北大红枣已成为陕西的大宗土特名产,除畅销国内市场外,还大量出口,销往朝鲜、港澳等地,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地位。1982年9月,朝鲜人民领袖金日成访问西安时,品尝了陕北延川大红枣,赞不绝口,次年即从延川买回枣树苗5000株,引种朝鲜。

九.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陕北洋芋

陕北洋芋好,美誉满三秦。陕北是著名的“洋芋之乡”,各县市都产洋芋,年产约20亿公斤。尤以榆林地区南部的佳县、清涧、绥德、子洲、横山、靖边等6县为多,品质较佳,驰名全国。全地区年产量在10亿公斤以上。此外,延安地区的子长等县也多,年种植9万多亩,年产1亿公斤以上。主要种植红皮和白皮两个品种,因其抗病性强,丰产性好,外皮光洁,色泽艳雅,个大肉肥,质地细致,营养丰富,含淀粉较高,比其它产地高2%,耐贮耐运,品质优良,食用加工均宜,在全国洋芋品种中名列前茅,是深受洋芋产区欢迎的热门良种。

陕北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属暖、中温带,干旱草原性气候,年均气温10℃,年降水量450毫米,年日照2600小时,昼夜温差大,光合生产率高。无霜期150天左右,土壤为黄土,土质疏松,土层深厚,为洋芋的正常生长和高产优质提供了有利条件。陕北洋芋,个大、肉沙、味美、营养丰富全面。它的块茎含淀粉约22%~26%,蛋白质3%,脂肪0.1%~1%,每公斤还含有维生素C160毫克,以及钙、磷、铁、钾、维生素B1、B2、B9和胡萝卜素等,含热量660~1130千卡。其矿物质的含量比一般谷类粮食高1~2倍。1个人若每天吃0.5公斤洋芋,便可获得足够的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在工业上,洋芋的用途更为广泛。它可以加工淀粉、酒精、合成橡胶、电影胶片、人造丝、香水、葡萄糖、糊精、糖浆等数十种工业产品,因此有“万能作物”的称号。洋芋又是一种药物。早在古代,人们就用它来治疗肠胃不适,热咳等疾病。食之有和胃、调中、益气之功效。治疗胃溃疡、习惯性便秘、皮肤湿疹等都有明显的疗效。生洋芋捣泥外敷,治湿疹、腮腺炎、烫火伤;鲜洋芋汁,内服可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疼、慢性胃痛、习惯性便秘、催吐解毒等作用。它又是“减肥食品”,具有保健作用。

十. 陕西省 渭南 华阴 馄饨

形状像银锞,尖底、鳖肚,两个尖耳朵,馅有萝卜、韭菜、大肉之别,象征浑全,吉利。馄饨又名编食,是华阴人过年过节待客的佳食。传说,家人吃馄饨万事如意,举家团圆;亲友吃馄饨唱来常往,亲如一家,永不破裂。( 华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