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黔西县卞记土特产销售部 黔西特产皮包豆腐附近哪里有卖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黔西县卞记土特产销售部 黔西特产皮包豆腐附近哪里有卖更新时间:2023-08-07 02:13:39

一.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稻香一品酥

稻香一品酥

“稻香一品酥”古为宫廷菜肴,清末由宫庭传入黔西民间。它的主要特征是:进口酥脆、香甜、油而不腻,有健胃、提神、醒酒之功效。

配方:主料—鸡蛋30个。配料—色拉油2500克(约耗200克),白砂糖500克,精盐2克,吉士粉(孕晕记)50克。

制作工艺:先将30个土鸡蛋打在一起调合,加入白砂糖、吉士粉、精盐;下2500克色拉油入砂锅中,见油温升高90℃至110℃时,把火关至中火,倒入调合好的鸡蛋,不停地顺一个方向推动,待鸡蛋汁变金黄时,滤油控干;倒入事先准备好的压盘中加入50公斤的重物压住,10分钟后取出用刀切成方块状,再装盘点缀后,一品酥即成菜。

二. 甘肃省 定西 陇西县 荞粉

荞粉

荞粉,色酱红,如老人饱经沧桑的脸。

荞粉用荞麦面为主要原料。先说制粉面,将荞麦用水喷湿,搓破皮,倒入盆内清水中揉搓慢洗,然后用细箩滤去黑色的皮,在盆中沉淀,倒去浮水,晾晒干,粉面制成。

再说撒粉。将粉面溶入适量清水中,做成粉芡。锅内注水适量,烧沸,擀面杖搅动,木勺舀粉芡慢慢溜入锅内旋涡,如此反复,由稀而稠。荞粉质量的高低,关键功夫在烧锅的火候、溜粉芡的速度和搅拌的力度。以柔软、透明、色正为佳品。

将熟好的粉舀在小盆大碗,冷却后反扣过来,叫做粉坨。皮硬瓤嫩,圆润饱满,细腻而富有弹性,有人戏说粉坨如少女美臀,触手即颤,一颤三日。

以前卖荞粉是用一根扁担挑了铜皮包边雕了花纹的小粉箱,拾掇了颇为讲究的铜盆瓷碗走街穿巷地卖,荞---粉---,一声长长的吆喝,馋嘴的媳妇姑娘就会闻声而来。现在被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代替了挑担,城里边则是固定的摊位。

欲吃者摊前一立,摊主便问:拾一碗?细的还是宽的?早已经噌的一刀在粉坨上削得一块,掌在手心,连连数刀,那一片一片颤抖着的荞粉就从齐齐排着的四根指头上翻滚在小花碗中,接着用杆儿长头儿小的铜勺非常娴熟地挨个儿在一排青花大海碗里铛铛敲击,就调上了大黑酱、蒜泥、油泼辣子和香醋。吃者接了碗,切不能心急,先用筷子三翻两覆,使调料均匀,一片一片地放进嘴里,慢慢品味,酸辣诸味充盈腔齿。

荞粉有呱呱、皮子和粉之区别,老人喜粉,细腻滑爽;媳妇女子爱呱呱,硬朗酸辣过瘾。看吃相也各有不同,有坐了凳子细嚼慢咽的,有蹲着吃的有站着吃的,据说聪明的卖粉人能从这些神态中辨知人的性格和身份。

祖辈卖荞粉的马师傅还编了一则顺口溜,印在塑料袋上,荞粉用塑料袋提走,顺口溜就是不胫而走的广告,愈传愈远。现将其抄录于此:晓林荞粉请君尝,宽肠健胃降血糖;时珍本草里面藏,东西汉代御厨张;沿传演绎陇荞粉,降气醒酒含芦丁;四乡街坊携八方,陇西荞粉渊源扬。

三.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王傻子烧鸡

“王傻子烧鸡”是经过卤、炸、煮过后的鸡,抹上麻油或花椒油就可食用。吃时为保持原汁原味,最好不用刀切,而用手撕。从前的“王傻子烧鸡”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巷里,当地人要找还得费一番功夫。现在街头就有。
来历:王文让厨师是土生土长的毕节人,九岁学艺,如今年逾古稀。因他为人憨厚,工作勤谨,目不识丁,人们早年赠个绰号“王傻子”。王师傅烹调技艺非常精湛,尤以烧鸡最为拿手。

四. 内蒙古 赤峰 林西县 熏鸡

熏鸡是锦山(公爷府)传统食品,历史悠久。锦山熏鸡味道鲜美、颜色漂亮。过去,锦山卖熏鸡的多在夜间,卖者背着篮子,手里提着灯,走街串巷高喊:“五香唉!熏鸡唉!”。为什么夜间卖呢?因为人们劳动一天了,晚间休息时好喝酒,熏鸡是下酒好菜,又有滋味又方便。熏鸡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

五. 广东省 揭阳 揭西县 阳西芥菜

阳西芥菜

六. 广东省 阳江 阳西县 黄鬃鹅

黄鬃鹅产于广东省阳江市,又称阳江鹅。其体型细致紧凑,自头顶至颈背部有一条棕黄色的羽毛带,形似马鬃,故称黄鬃鹅。黄鬃鹅全身羽毛在紧帖,背、翼和尾为棕灰色。喙、肉瘤黑色,胫、蹼橙黄色。成年体重公鹅为4050克,母鹅为3120克。屠宰测定:9周龄公鹅半净膛为82.23%,全净膛为74.10%。母鹅半净膛为82.00%,全净膛为72.91%。开产日龄约为150~160天。年产蛋量26个,平均蛋重为141克,蛋壳白色,蛋形指数1.4。公母配种比例1:5~6,种蛋受精率为84%。黄鬃鹅个小、早熟、易肥、肉嫩,是广东省四个优良鹅种之一,也是我国五大名鹅之一,也是我国五大名鹅之一,驰名中外。

阳江养鹅的历史超过 500 年,黄鬃鹅最大的特点是个小、早熟、易肥、肉嫩。要品尝到黄鬃鹅的原始肥嫩鲜美,最好是用阳江当地的农家做法——炊鹅,“炊”是阳江话,就是“蒸”的意思。用柱侯、茴香、南乳等配料涂满鹅的全身,再把部分调料放进鹅肚里,腌制半小时。然后把鹅和配料一起放进锅里,盖好锅盖,再用湿手巾把锅盖和锅的缝隙封好。开始用猛火煲滚,之后转文火慢慢蒸。每半小时就要把鹅翻一遍,在翻鹅的同时用汤勺把酱料淋上鹅身,让酱料与鹅肉更均匀调和在一起。继而蒸上 1 小时,一只香气扑鼻的炊鹅就做成了。

若是有幸品尝到清明节前后的黄鬃鹅,滋味更是绝顶。因为开春后青草要比其他树木先抽芽、长叶,鹅食青草以后,就会长得特别肥嫩,鹅肉也就最鲜美。

七.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百花酿雪鱼

百花酿雪鱼

“百花酿雪鱼”造型独特美观,味清淡爽口,鱼肉鲜嫩,营养丰富。

配方:整块银鳕鱼肉300克,鸡蛋6个,海鲜豆油汁20克,生粉10克,料酒5克,盐、味精、鸡精、胡椒粉、青椒、红椒、香菜、车梨子适量。

制作工艺:(1)将银鳕鱼洗净,切成8厘米长、3厘米宽的长方形12块,加入料酒、豉油汁、味精、鸡精、胡椒粉、腌制2分钟,拿鸡蛋取出鸡蛋清,青椒、红椒切成细粒,取出香菜尖叶12片。(2)银鳕鱼放入盘中上笼蒸2分钟,鸡蛋清制成糕蛋糊,加入盐、胡椒粉、生粉,蒸好后的银鳕鱼肉装盘,糕蛋糊均匀的加在每片鱼肉上再蒸30分秒取出。清椒、红椒粒下锅加入清汤、盐、味精,加入生粉勾上芡浇在上面,香菜叶沾在包片上面,加上车梨子点缀即可。

八. 黑龙江省 绥化 兰西县 鲜食玉米

鲜食玉米是指具有特殊风味和品质的幼嫩玉米,也称水果玉米。和普通玉米相比它具有甜、糯、嫩、香等特点。从品质上分有甜玉米、超甜玉米、甜糯玉米等;从籽粒颜色上分有黑色、紫色、黄色、白色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鲜食玉米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其保鲜与加工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鲜食玉米食用部分为未成熟的幼嫩果粒,采后呼吸代谢旺盛,糖分转化快,且容易失水变质,所以很难作长期贮藏,如想长时间贮藏或周年供应市场,须进行速冻保鲜或真空包装。

哈尔滨东金集团落户兰西后,投入巨资开发鲜食玉米生产线,引进新优品种,在兰西县康荣乡大面积种植,现大量出口国外,前景十分看好。

九.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羊场茶食

羊场茶食

黔西茶食早为清宫御点,由晚清宫廷御点师后代张女尼在黔西羊场乡秘授女徒张二和尚,后又传至羊场民间。其制作只要以上等糯米为原料,水泡40天,每三日换水一次,晾干碾成粉,拌水提成块,煮成蜂窝装,取出放石碓内搅拌至翻泡,按比例加野小豆根粉搅匀,铺于案板上晾干后,剪成各种图案花样穿挂,晾干用混合油浸泡数分钟后放于扇勺内用热油淋,直至膨胀定型食用,此品入口酥脆香甜,是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和席上美食。

羊场茶食是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的特色美食。茶食,因其色、香、味具佳,入口酥脆香甜,且有健胃醒酒之功效而成为人们饮酒时用以佐食的风味佳肴。

羊场茶食制作方法考究,在低温下将优质糯米泡上45天左右(3—5天换一次水),捞出滤干后用碓舂成面粉,用箩筛后将面和水捏成圆形薄面粑,放到沸水里煮到起蜂窝状,捞出后放到碓里搅拌,直到起泡后将备好的去皮细捣烂的野小豆根等植物放进去共同搅和,搅拌到又起泡,能在搅棒上挂片时,捞出分大小块放在洒有干面粉的木板上摊开晾干,5、6天后将半干的面片剪成各种形状,如:鱼、兔、鸟、蝴蝶、或剪成条,编成绣球、花形等,再继续晾干即成。

“茶食”的名称始于宋代,泛指佐茶食用的糕点,在清乾隆年间作为进贡食品传入宫中。而传入黔西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相传,茶食为晚清时期由“御点”制作后代——四川人杨大娘(又一说法为张姓女尼)传入,因其先辈曾是宫廷御点师,在宫里专门负责制作茶食,告老还乡后,因违抗宫廷禁令将茶食制作工艺传到民间,从而导致其家庭遭诛连,杨大娘逃生后讨饭到贵州黔西,在偏僻的羊场乡出家为尼,居住在羊场乡文昌阁里。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清朝政府被推翻后,当年的杨大娘成了老态龙钟的老太婆,她想到自己年事已高,不久于人世了,而且羊场又远离京城,天高皇帝远的,不必担心朝廷会追究了。于是,偷偷做了“茶食”祭祀自己被诛灭的祖先,祭祀后的“茶食”她自己一人吃不完,就分给文昌阁里的尼姑和附近平常对她很接济的村民们吃,大家吃后赞不绝口,都说不愧为“清宫御点”,纷纷要求向她学习这一工艺制作方法。盛情难却之下,杨大娘决心将茶食的制作工艺传出,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茶食”是黔西县著名风味小吃之一,其保健性对人的健康有益良多,对茶食工艺的研究有助于黔西风味小吃市场的拓展和旅游商品的开发,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2006年6月,羊场“茶食”被黔西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 甘肃省 定西 陇西县 陇西黄芪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陇西黄芪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陇西黄芪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陇西黄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陇西盛产100多种中药材,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所产党参、黄芪、柴胡、板蓝根等药材质优量大,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享有“西北药都”、“中国黄芪之乡”等盛誉,已成为西北地产中药材生产、销售、种苗繁育和信息服务中心。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先后吸引了三九集团、千金药业、恒利药厂等企业在我县建基地、办企业、搞合作,药乡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黄芪是甘肃陇西县著名之一,其生长气候高寒阴湿,土地肥沃疏松,具有黄芪生长独特优越的地理条件。黄芪由陇西栽培的历史悠久,独享其名。其性微温,味甘,属无污染产品,馈赠亲朋之珍品。陇西盛产100多种中药材,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所产党参、黄芪、柴胡、板蓝根等药材质优量大,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享有“西北药都”、“中国黄芪之乡”等盛誉,已成为西北地产中药材生产、销售、种苗繁育和信息服务中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