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青岛特产菜谱大全图片高清 青岛菜谱大全家常菜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青岛特产菜谱大全图片高清 青岛菜谱大全家常菜图片更新时间:2023-08-08 04:55:20

一. 山东省 青岛 市北区 炸蛎黄

炸蛎黄的做法简单,是青岛饭店菜谱里的常见菜。炸蛎黄口味属于咸鲜,做法属炸类,菜品色泽金黄,外焦里嫩,营养丰富,健脾开胃,对预防骨质疏松非常有好处。牡蛎富含蛋白质以及锌、碘、铁、钙、磷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益气养血,细肤润颜。七八月份选取肉肥色青的牡蛎炸食,实在是当地一大美味。该菜品的特点是:蛎黄因挂了糊而保留了原有的鲜味,油而不腻,香酥可口。

二. 山东省 青岛 即墨 即墨水煎包

即墨水煎包是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的小吃。即墨水煎包制做工艺讲究,面皮硬软适度,包子呈金黄色,晶莹透亮,具有香、脆、鲜、软之特点,倍受食客赞赏。

即墨传统名吃水煎包,俗名炉包,旧时又有“蝈蝈笼”、水煎包之称。它原是即墨城胡家村胡姓之祖所创,迄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蝈蝈笼水煎包扬名后,即墨城的饮食业相竞学习胡家技艺。胡家停业,即城南关董文卿便继之出手经营。至此制作水煎包的技艺广为流传,蝈蝈笼炉包铺遍及全县城乡,到清末民初,即墨的蝈蝈笼炉包便进入了鼎盛时期。1953年秋,青岛市城乡物资交流大会期间,即墨饮食业户应邀参加。会上,即墨的炉包倍受各界人士赞赏,纷纷相争品尝。而今,即墨的炉包尽管不是以“蝈蝈笼”为铺,但其制作工艺和特有风味却仍然盛名不衰,1985年被山东省商业厅列为地方名吃之一。

即墨水煎包主要原料为精粉、瘦肉、蔬菜、海鲜、植物油及各种调料。制做工艺讲究,面皮硬软适度,包子呈金黄色,晶莹透亮,具有香、脆、鲜、软之特点,共有20多个品种,倍受食客赞赏。

三. 山东省 青岛 黄岛区 海鲜烧麦

“烧麦”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烧麦也称“稍麦”,因其形如麦稍上绽开的麦花而得名。相传1738年,有一山西王老板在北京前门外开设了第一家烧麦馆,后乾隆皇帝私访到此品尝,对世间能有如此美味啧啧称奇,吃到兴头之余,提笔为其御书虎头牌匾,顿时烧麦馆名声大噪,而烧麦也成为名扬千里的美食。青岛四方大酒店经营烧麦有20多年的历史,选料精细,制作讲究。烧麦皮薄馅大,尤以“海鲜烧麦”最佳,形状酷似石榴果,口味独特,灌汤爽口,回味难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成为蜚声岛城的特色小吃,是食用及礼品的佳选。

四. 山东省 青岛 崂山区 崂山茶

崂山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崂山,青山碧海,云雾缭绕,空气湿润,土地肥沃,水质优良,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特定品质

崂山茶内含营养物质丰富,有大量的多酚类、咖啡碱、芳香物质和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有益人体健康的成份。饮用崂山绿茶,有兴奋解倦、止渴解毒、促进血液循环、软化血管、清心明目之功效。特别是茶内氨基酸含量高,茶汤浓醇鲜爽,饮后颊齿留香,令各地好茶者赞不绝口。

文化典故

喜欢喝茶的青岛人都知道“崂山绿”,它吸收了山水精华,汤碧色青,品之回味无穷。但可能很少有人 崂山茶知道,崂山茶并不是“坐地户”,而是从千里之外“移民”而来。

茶与崂山的历史渊源已久,崂山民间故事中《天茶顶的传说》脍炙人口。崂山茶人工引种始于 1959年,目前崂山茶种植面积近 7000亩,年产优质绿茶260余吨。由于崂山是我国茶叶种植纬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加之独特的地理要素,崂山茶具备了“叶片厚、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等特点并因此享誉国内外。

五. 山东省 青岛 黄岛区 海青绿茶

海青绿茶是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海青镇的。海青绿茶外形全芽、墨绿,玲珑秀拔,似峰非峰,似剑非剑,滋味醇和,香馥如兰,冲泡后黄绿剔透,乃绿茶中上品,有银针、龙井、碧螺春、毛峰、炒青等品种。

海青茶原属安徽祁门槠叶群体品种之一,1966年引入海青镇。这个镇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东临黄海,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境内山地丘陵土壤呈微酸性,属黄棕壤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土壤颗粒较均匀,粘粒含量低,非常适宜茶叶生长,由于地处高纬度,海青茶树越冬期比南方长1-2个月,昼夜温差大利于内含物的积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对人体有用的微量元素,这里生产的绿茶经中国茶叶专家测定,其中儿茶素和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比南方茶同类产品高13.7%和5.3%,优越的沿海气候条件和优良的环境,孕育了海青绿茶“叶片厚、滋味浓、豌豆香、耐冲泡”的独待品质。

海青镇耕地面积7.8万亩,其中绿茶就达到了3万亩,年生产干茶100余万公斤,实现经济效益超过1.5亿元,农民人均增收近3000元。省内第一座茶厂——就在海青,曾作为全省的代表在全国茶叶会议上介绍南茶北引的经验。发展至今,已建成国家级无公害茶园基地6处,有机茶园基地5处,茶叶专业村43个,茶园3万亩,加工企业130多家,年生产干茶100余万公斤。全镇绿茶加工企业已研制开发十二大系列30余个品种,有86个茶叶品牌被评为部优、省优名茶,在“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活动中多次获奖,迈入了全国名优茶行列。“海青锋”牌绿茶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青岛莲芯”牌和“海北春”牌绿茶获全国第六届“中茶杯”评比特等奖,“胶南春”牌绿茶被亚洲合作对话第三次外长会议指定为专用茶。

六. 山东省 青岛 胶州 胶州锅贴

胶州宾馆特色品牌,以精肉、时令蔬菜为原料精制而成,外焦里嫩、鲜香可口。

七. 山东省 青岛 城阳区 牛气冲天

烧牛头原是御膳房的宫廷菜。相传三国时期,有一位南夷首领孟获英勇善战,曾七擒七纵诸葛亮,并以牛头犒赏众将士。由此,烧牛头成为鼓舞士气、犒赏三军的传统菜。 淮香村的牛气冲天在传统烧牛头的基础上精心研究,按照顾客口味不断调整完善,并开发出一牛五吃,除基本的烧牛头外,还有烧汁牛眼、清蒸牛脑、葱拌牛肉、沙锅白菜牛脸肉。

八. 山东省 青岛 黄岛区 真鲷

真鲷体侧扁,呈长椭圆形,一般体长15~30厘米、体重300~1000克。自头部至背鳍前隆起。体被大弱栉鳞,头部和胸鳍前鳞细小而紧密,腹面和背部鳞较大。头大,口小。左右额骨愈合成一块,上颌前端有犬牙4个,两侧有臼齿2列。前部为颗粒状,后渐增大为臼齿;下颌前端有大牙6个,两侧有颗粒状臼齿2列。前鳃盖骨后半部具鳞。全身呈现淡红色,体侧背部散布着鲜艳的蓝色斑点。尾鳍后缘为墨绿色,背鳍基都有白色斑点。

真鲷系我国名贵鱼类,但由于资源衰减产量下降市场上少见。真鲷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9.3克、脂肪4.11克,肉肥而鲜美,无腥味,特别是鱼头颅腔内含有丰富的脂肪,营养价值很高。除鲜食外还可制成罐头和熏制品。

九. 山东省 青岛 黄岛区 青岛油爆海螺

海螺是青岛的深水,海螺肉质鲜嫩,细腻可口。以本地红岛浅海的黑皮大海螺为主料,做成的油爆海螺是非常具有青岛特色的美味,被评为山东省首届鲁菜大奖赛优秀菜和青岛十大代表菜之一。该菜品的特点是:鲜而不腻,嫩猾酥软。

原料:

带壳鲜螺1000克,水发木耳15克,葱10条,醋1汤匙,料酒1茶匙,上汤2汤匙,粗盐、蒜、生粉、香油各适量。

做法:

1、将海螺外壳砸碎,取出肉,摘去尾肠,去掉头部黑膜,用醋和粗盐揉搓洗净,再用清水洗净,片成大薄片(片越薄越好)。把葱批成两半,切成1厘米长的小段。大蒜切片。木耳大的一切两半。

2、将上汤、料酒、盐、味精、生粉放碗内调成汁。烧滚水,放入海螺灼过,立即倒入漏勺内滤干水,迅速放入已烧至八成熟的油中一冲,旋即倒入漏勺滤干油。

3、锅内留适当油,下葱、蒜,待出香味后,放入海螺、木耳,迅速倒入调好的汁,拌炒均匀,淋上香油,盛入碟内即可。

十. 山东省 青岛 即墨 杨头斧

杨头斧

1920年,章丘县人梁全寿逃荒来到杨头河南村(今属经济开发区),教村中一些人打制斧头。杨头斧精选上等钢材,经锻打、淬火而成。这种斧头造型美观,厚薄适度,特别是淬火时火候适宜,因而斧头顶端不崩不塌、斧刃锋利不卷。由此杨头斧名噪四乡,成为该村的传统手工产品,其斧头品种规格齐全,有单刃斧、双刃斧、长柄劈山斧(伐树斧)等。产品除销售全省各地外,还远销浙江、东北三省。当地有“三里庄菜刀杨头斧,不崩不卷尽管使”之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