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龙岩武平家乡特产 龙岩土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龙岩武平家乡特产 龙岩土特产排行榜前十名更新时间:2024-04-14 21:19:46

一. 福建省 龙岩 长汀 仙人冻

仙人冻,在广东梅州客家地区又叫“仙人板”,是闽、赣、粤客家地区十分流行的应时小吃。酷暑时节,更是仙人冻大量上市的时候。汀州的大街小巷,可见许多挑着担子的小贩,走街串巷,叫卖声此起彼伏。三两人群,或老人,或小孩围在担子前,你一碗,我一碗开心吃着仙人冻,吃完后嘴一抹又匆匆赶路,构成一幅客家的风俗画卷。

制作仙人冻主要颜料是仙人草,这是汀州山区盛产的草本类小叶绿色植物。用晒干的仙人草制作的仙人冻呈黑褐色,而用鲜仙人草制作的仙人冻呈绿色。

二. 福建省 龙岩 长汀 兜汤哩

兜汤哩是长汀的热汤类传统小吃,有猪肉兜汤、鱼肉兜汤、鸡肉兜汤等。长汀方言“兜汤哩”是“端肉汤”的意思。

(特色)汤热肉嫩,清香可口。

三. 福建省 龙岩 上杭 杭梅

杭梅

早在明代就已是宫廷御用极品的杭梅,据地方志记载已有600多年栽培加工历史。据《本草纲木》记载,梅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解酒毒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梅还有良好的降脂、降压、软化血管、消除血栓、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延缓衰老及美容、抗癌等作用。已被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是最具保健价值的水果。

四. 福建省 龙岩 武平 客家捶圆

又叫波圆,即肉圆,主要有品种有猪肉圆、牛肉圆、牛筋圆、鱼圆、虾圆、鸡圆等。 客家捶圆口味纯正,既有韧性又很爽脆,既有嚼头又不打渣,人们形容捶圆的弹性良好常常会说是“跌落桌上跳三跳”。其中永定的牛肉圆及下洋的牛筋圆以味道鲜美受到赞誉。肉圆既是一道常菜,饮宴也不可缺,主要是取“圆”字寓“团圆”和“圆满”之意。

五. 福建省 龙岩 长汀 馆前米粉

馆前米粉,香飘百载,在解放前和文革困难时期,曾经是客家长汀人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道珍馐。毛泽东等伟人在品尝过后,都曾称赞这米粉的美味。

相传1929年,毛泽东率领红四军首次入福建入驻长汀时,因为长途跋涉生病了,在长汀的福音医院疗养。因为身体不好,毛主席胃口不好,炊事员无意中煮了一碗米粉,并加上开胃的长汀酸菜。没想到,毛主席吃后赞不绝口。后来,毛主席常要求吃长汀酸菜煮米粉。

馆前米粉也因此名扬天下。在汀江流域还畅通时,米粉干源源不断地运往汕头、广州、港澳及南洋各地,为长汀出口的土之一。

六. 福建省 龙岩 上杭 南阳金桔

南阳金桔是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南阳镇的。南阳镇金桔已有二、三百年历史,南阳金桔在上海、广东、浙江等沿海一带十分畅销。

金桔是南阳镇的一大支柱产业。近几年来该镇一方面充分依托山多、海拔高、气候适宜的优势,发动群众大力种植金桔。截至2013年,全镇种植面积已达上万亩,挂果7800亩,总产量可达2800吨,产值680万元,可增加农民收入450万元。如今,全镇的金桔产业正逐步形成了以“金柑协会”为龙头的产业链。

七. 福建省 龙岩 武平 武平盘菜

武平盘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平盘菜

盘菜,学名芜菁,又名蔓菁,块茎类植物,因形似盘状,故俗称“盘菜”。盘菜根如圆萝卜,盐腌晒干作咸菜名梳菜。华东一带通称香大头。芸薹属芸薹种芜菁亚种能形成肉质根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学名BrassicacampestrisL.ssp.rapiferaMatzg(syn.B.rapa.L.),别名蔓菁、圆根、盘菜等。染色体数2n=2x=20。肥大肉质根供食用,每100克鲜重含水分87~95克、糖类3.8~6.4克、粗蛋白0.4~2.1克、纤维素0.8~2.0克、维生素C19.2~63.3毫克,以及其他矿物盐。肉质根柔嫩、致密,供炒食、煮食或腌渍。欧洲、亚洲和美洲均有栽培。

武平西郊盘菜属十字花科芸苔属芜菁品种,块茎类植物,客家语称“油头”,生长期90~100天,盘菜根部肥大,呈圆盘形,叶簇生,叶色深绿,叶面有绒毛,单根重0.5~1.0kg。武平西郊盘菜从当地盘菜品种中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其表皮光滑,皮肉黄白,肉质致密,味甜,品质好,营养丰富,煮食与腌制均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武平县成立盘菜协会,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以“生产标准、资料供应、产品销售”三统一,实现“种植(基地)+加工(外销)”的发展模式,有效推进西郊盘菜种植产业化进程。通过种植户、营销户努力,武平县西郊地区的平川、城厢、中山、万安、东留等5个乡镇56个村每年种植盘菜2500亩以上,产量达3750吨,可实现年产值2200多万元。西郊盘菜种植已成为主产区农民致富主要途径之一。

八. 福建省 龙岩 永定 什锦

龙岩名菜。用肥肉、白糖饼、冬瓜条、山柑、油葱、花生仁、面粉、白粉、鸭蛋等制成。香甜可口、油而不腻
( 龙岩)

九. 福建省 龙岩 新罗 话李

原料配方:李果坯50千克白砂糖10千克甘草粉2.5千克香草油20克糖清100克安息香酸钠适量工艺流程:选料→制坯→漂洗→浸糖→晒制→喷油→包装→成品制作方法:1.先料:选用果大、肉厚、核小的品种(如三华李),宜在成熟时采收,也可用未熟坚硬的落果为原料。2.制坯:原料入清水洗净,放入滚动槽或陶缸中搅动擦皮,然后按100千克果子用盐10~15千克腌制15~20天。盐腌可在桶或池子中进行,先放一层果子(约6厘米厚),后撒一层盐(厚6毫米),依次一层果一层盐装满,最后在上面再撒上一层面盐,腌制5~7天以后,果子开始上浮时,可用木板(或竹罗盖)加盖,上加重物压沉。待15~20天后可取出曝晒,晒干后即为干坯。腌制时,为了增加制品脆度,100千克果实可加入明矾200克或生石灰300克。3.漂洗:将干坯放入流水缸(缸底装有进水管)或池中(每天换水2次)浸泡1~2天,待除去80~90%盐分后,取出晒至半天。4.浸糖:将白砂糖加入消水25千克入锅,加热至沸,再加入甘草粉搅拌均匀,然后将李坯倒入锅中,文火煮制约1小时,待李坯吸足糖液、果身发胀时,连同糖液一起离火,倒入木桶之中,再加入糖精及安息香酸钠,待搅拌均匀后,静置浸糖48小时左右。待果坯吸糖达到饱和程度时,即可捞出,沥去余糖液。5.晒制:将李坯摊放在竹筛上,置于阳光下曝晒。晒至八成干时,将香草油均匀喷洒在果坯上并拌和均匀。6.包装:话李经包装后即为成品。产品特点:甜酸适中,甜中带甘,食之爽口来涎,具有消凉感。风味别具一格。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