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康旅游带什么特产好呢 安康旅游有什么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康旅游带什么特产好呢 安康旅游有什么特产更新时间:2023-08-09 06:17:46

一. 陕西省 安康 紫阳县 紫阳毛尖

紫阳毛尖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紫阳毛尖”产于陕西紫阳县,是驰誉省内外的名茶。所谓“毛尖”,是指带有白茸茸毫毛的嫩茶尖,一般在清明前采制,在唐代,人们称这种茶叫“茶芽”,是向朝廷进贡的二等贡品,俗称“皇茶”。毛尖按采摘的时间分两等,一芽一叶初放时采摘的为一等品,一芽二叶初展时采摘的为二等品。有诗云:“雨前一样是新茶,坡有阴阳性各差。齐焙白毫先入贡,香风吹出野人家”。“紫阳毛尖”的制作工艺十分精细,经加工出来的茶叶条形紧结匀称,外形碧绿油润,捧在手上细瞧,茸茸的白毛清晰可见,冲泡的茶叶清澈鲜艳,清香的气味沁人肺腑,小口啜饮,则感到清淡之中有一种甘美之味,《紫阳县志》称这种毛尖茶为“骊龙之珠”实不过誉。据化验,紫阳县产的茶含硒量比皖、浙、闽等地的高6至32倍,长期饮用,有防癌和预防血管硬化作用。此茶与西湖龙井并列为全国名茶。

紫阳毛尖产于陕西汉江上游、大巴山炉的紫阳县近山峡谷地区,系历史名茶。特征条索圆紧,肥壮匀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茶香嫩香持久,汤色嫩绿清亮,滋味鲜醇回甘,叶底肥嫩完整,嫩绿明亮。

陕西省紫阳县汉江两岸的近山峡谷地区,层峦叠峰,云雾缭绕,冬暖夏凉,气候宜茶。茶园土壤多为花岗岩和片麻岩发育而成的黄沙土和薄层黄沙土,呈酸性和微酸性,矿物质丰富,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通透性良好,是茶树生长的适宜地区。

紫阳毛尖所用的鲜叶,采自绿茶良种紫阳种和紫阳大叶泡,茶芽肥壮,茸毛特多。加工工艺分为杀青、初揉、炒坯、复揉、初烘、理条、复烘、提毫、足干,焙香十道工序。

该茶的特点是,外形条索圆紧细、肥壮、匀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内质香气嫩香持久,汤色嫩绿、清亮,滋味鲜爽回甘,叶底肥嫩完整,嫩绿明亮。

紫阳毛尖不仅品质优异,而又发现此茶富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一硒,具有较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为中外茶叶界人士所注目。

紫阳毛尖

紫阳县茶业协会

12950395

二. 陕西省 安康 宁陕县 宁陕香菇

宁陕香菇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宁陕香菇是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的。宁陕香菇肉厚实、菇形好、质量高为全国有名。宁陕香菇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宁陕气温偏低、土层温润,适宜食用菌生长,多年来,木耳、香菇、金针菇就是这里群众致富的优势产业。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宁陕香菇肉厚实、菇形好、质量高为全国有名。

宁陕县把食用菌列为全县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实行小基地建设,总体规划,重点推进。为增加农民收入,今年重点发展高海拔白灵菇、反季节珍稀菌,从而优化了食用菌品种。目前,该县香菇生产已经扩展到全县的10个乡镇100余个村,基本形成4大基地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态势,一大批种植专业乡镇、专业村和种植大户脱颖而出。全县生产1万袋以上农户达200余户。3年时间,宁陕实现了三级跳,从150万袋跳跃到今年的350多万袋,成为全省最大的反季节鲜菇生产基地。

“宁陕香菇”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宁陕香菇产于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全县十三个乡镇,具体为城关镇、新场乡、筒车湾镇、太山庙乡、汤坪镇、龙王镇、梅子乡、皇冠镇、四亩地镇﹑旬阳坝镇﹑江口镇﹑广货街镇﹑金川镇。东经108°2′-108°56′,北纬33°7′-33°50′。宁陕位于秦岭南麓,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安康市北部,与西安市﹑汉中市、商洛市接壤,境内最高点海拔2997米,最低点海拔540米,县城海拔780米,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年产量2515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宁陕的土壤类型有:黄棕壤、黄壤、红壤、赤红壤;土壤pH值:6.1-7.2;地貌特点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峦连绵,峰岭叠障。森林覆盖率90.2%,林业、生物资源丰富,适宜食用菌生产。

(2)水文情况:境内集水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20条,以长安河、池河、旬河、蒲河、纹水河为主要河流的五大水系贯穿县域。年降水量900毫米,水质良好,没有污染可直接供人畜饮用、养殖、农业和工业使用。pH值6.2-6.7,属弱酸性水,总硬度为83-91毫克/升,为微硬性水。

(3)气候情况:宁陕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垂直海拔高度

差距大,小气候多样性。年平均气温10.3℃,年日照为175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82%,一年中,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季较长,夏秋两季较大,冬季4个半月。年降雨量900mm,无霜期248天,≥10℃的积温4410℃,气温-7℃至35℃。

(4)人文历史情况:宁陕香菇,历史悠久,远近闻名,起源于1960年,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产品品质优,质量佳。上世纪90年代宁陕县的汤坪镇被誉为陕南最大的食用菌批发集散地,产品长期通过湖南、广州、福建、浙江等客商出口日韩和东南亚国家。天然林紧伐后,宁陕县大力发展袋料香菇产业,现已达年生产1500万袋规模,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为避免袋料食用菌发展与林业资源保护生成矛盾,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思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是控制生产规模,防止资源过渡消耗,年生产规模控制在1400万袋以内;二是通过无公害食用菌产品认证,大力提高产品品质。积极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通过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等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严格按照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操作。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香菇生产产地必须无污染,空气质量达标;野外菇棚场地必须靠近溪河,四周宽阔,空气流畅,周围无垃圾等乱杂废物;土壤必须采取深翻晒白后,灌水、排干、整畦,覆土栽培的土壤应符合GBl6518中4对二级标准值的规定。菇床必须撒石灰粉或喷茶籽饼、烟茎等生物制剂,取代化学农药杀虫;水源必须无污染,水质清洁。用水应符合GB5749规定。茬口必须合理轮作,隔断中间传播寄主,减少病虫源积累,避免重茬加重病虫害。香菇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生活条件,大体上包括水分、营养、温度、光照和酸碱度(pH值)等。营养:香菇是一种水质腐生菌,依靠分解吸收木材内的营养为生。在锯木屑栽培中,培养料内加入一些营养物质,如米糠、麦麸、糖及微量元素等,可使菌丝发育良好,促进香菇优质高产。温度:香菇低温、变温结实性真菌,其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2℃-26℃;菌丝生长的范围为3℃-32℃,适温10℃-28℃;子实体发育温度在5℃-25℃,适温12℃-18℃。水分:香菇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和湿度的要求有所不同。菌丝生长时,

培养料的含水量以55%,空气相对湿度以70%左右为宜;子实体发育阶段含水量以60%,空气相对湿度以85%-93%为适宜。光照:香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强度适宜的散射光。酸碱度:香菇适宜在微酸性培养料中生长,pH值的适宜范围为3-7,其中以5为最适宜。

(2)品种选择:选用具有抗逆力强、耐病性好的优良香菇菌株。秋栽、冬春长菇,宜选用中温偏低型的菌珠,春栽、秋冬长菇,选用长菌龄,晚熟型菌株,反季节埋筒覆土栽培,应用高温型菌株。

(3)生产过程管理:生产方式为袋料栽培技术。宁陕香菇生产要把好四个方面技术质量关。一是优化产地生态环境。二是基质原辅材料“把四关”,原辅材料应符合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采集质量关:原材料要求新鲜、无霉烂变质。入库灭害关:原料进仓库要求干燥、通风、防雨淋、防潮湿。储存防潮关:仓库要求干燥、通风、防雨淋、防潮湿。堆料发酵关:原料使用时,提前堆料发酵,杀灭潜伏杂菌与虫害。三是菌袋制作工艺“五达标”(基料配方合理,装袋掌握规范,料袋灭菌彻底,接种慎防污染,养菌适温避光防潮,产品收获后要及时烘干,整理装袋,防止发霉,变色)。四是生产过程严格按无公害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要求详细作好生产记录,建立原材料台帐、生产记录、检验检测记录、销售记录。

4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色泽:表面菱色、浅褐色、深褐色至深肉桂色,有深色鳞片,而边缘往往鳞片色浅至污白色,有毛状物或絮状物,菌肉白色,稍厚或厚,细密,菌褶白色,密、弯生、不等长。菌柄中生至偏生,白色,常弯曲,长3-8cm,粗0.5-1.5cm,菌环以下有纤毛状鳞片,内实,纤维质,菌环易消失,白色。香气:有香菇独特的气味,无异味。外观:成圆形或椭圆形,呈黄褐色或深褐色,无霉斑。

(2)产品质量安全规定:宁陕县香菇生产过程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Q/ZPMS01-2002。

5产品包装标识相关规定

包装上应明确标明--宁陕香菇字样。产品分为花菇、普通香菇等品种,以礼品包装盒为主,有400克、500克礼品盒,250克、500克、1000克散包装等产品。包装按照印制“商标、卫生许可证号、执行标准、QS号、条码等标签内容;内包装必需在有资质的食品包装企业采购符合食品包装条件的包装袋。生产的成品在25℃以下存放,库房设有防虫、防鼠设备,经常检查、打扫卫生,保持干净卫生。货物的销售运输时采用编制袋或纸箱包装,确保运输过程卫生、安全,减少损失。

三. 陕西省 安康 旬阳县 旬阳荷包杏

旬阳荷包杏是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的。荷包杏是旬阳县独有的时令水果,每年五月底六月初成熟,个大味美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荷包杏是旬阳县秦巴山区一个古老地方品种,已经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并且只分布在很少的一片区域。至于荷包杏名字的由来,现在已经没人能说得清楚,或许是因为果实个头大,像古时候绣女的荷包所得名吧。分布于旬阳县金洞、吕河、棕溪、蜀河、仙河等地。以金洞乡烂滩沟较为集中。至今仍有百年以上结果正常的大荷数株。

旬阳荷包杏5月下旬成熟,平均单果重125g.最大单果重154g,可溶性固形物含 量13.5%,品质优良。果面底色淡黄,阳面少具红色。果皮薄,不易剥离。果肉淡黄色,汁液较少,肉质韧,稍粗,纤维中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 10%~13%,总糖含量较高,可滴定酸含量1.8%,味甜酸,香气浓,品质上。离核,甜仁。原产地5月底6月初成熟,果实生育期56天左右,属极早熟 杏,宜鲜食。耐贮藏,常温下可贮藏5~6天。

轻轻剥开,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尝上一口橙黄色的果肉,甜中带酸,酸中有甜,十分爽口。吃完杏子,杏核可别就这么扔了。因为荷包杏的杏仁可不像别的杏仁一样味道微苦,而是清甜味的。

四. 陕西省 安康 旬阳县 揽饭

南瓜老至焦黄,起一层白灰的,摘下洗净切为小块,于日头下晾晒半晌。绿豆当年收获、饱满锃亮如涂漆的,簸净淘搓三四次,用温水浸泡一响,起火烧锅,绿豆在下,南瓜在上,水与南瓜平齐。以蒸布蒙锅盖,小火半晌,揭盖用铲子将绿豆南瓜搅混捣为粥状,即成。

此食做法简易,重在选料。虽看来不伦不类,食之却甜而鲜香。

揽饭流行于秦岭山区,但平日不易吃到。吃则须贵客上门。冬食之可暖胃,夏食之能祛暑。有中医鉴定:久吃此食,身不出疮疔,足不得脚气。

商洛丹凤人把“南瓜”叫做“北瓜”,尽管名差南北,却是一样的东西,揽饭做法简易,重在选料。虽看起来不伦不类,食之瓜块香甜糯柔,绿豆开花沙软,色泽黄绿相间,易消化富营养,即可当饭吃,又可佐餐搭配饼馍、米饭、稀饭等,实为老幼皆宜的特色佳肴。

五. 陕西省 安康 紫阳县 蒸盆子

蒸盆子

紫阳蒸盆子,最早发源于紫阳县汉王镇,先是汉江艄工歇脚欢聚时的荟菜,后来发展为除夕团圆饭上的压轴菜。紫阳蒸盆子制作颇为讲究,原料须有全鸡(土鸡)、猪蹄、莲菜、红白萝卜、黄花、木耳、香菇、鸡蛋饺子、水发墨鱼及其它干菜,调料油有大茴、草果、桂皮、花椒、干辣椒、食盐等,用盆具盛之,用大锅隔火而蒸,原料和调料分步入盆,时间最少不能低于4小时。这道菜原汁原味,汤醇肉香,色香味俱佳。紫阳蒸盆子,用料之糜费,时间之冗长,程序之繁琐,做工之讲究,稍有差迟则口味大逮,非一般地域所能为,它当之不愧地成为最具特色的紫阳传统大菜。

六. 陕西省 安康 石泉县 金蚕丝被

金蚕丝被

丝绸之源

金蚕故乡

陕西省石泉县早在秦汉时期就盛行兴桑养蚕,世人皆知西去欧洲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长安,那么绸之源在何处呢?西汉皇帝为褒奖蚕桑事业的发展,御赐“鎏金蚕”圣物(国家一级文物)于公元1984年在石泉县中国万亩蚕桑基地池河镇出土,向天下揭示了这一秘密。

近年来,石泉县紧紧抓住“东桑西移”历史机遇,把蚕桑生产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支柱产业来抓,采取各种措施狠抓蚕桑产业发展,现已形成了育苗、植桑、制种、养蚕、收烘、缫丝及蚕丝产品开发于一体的产业化格局。

蚕丝素有“纤维皇后”之美誉,其柔软、轻盈、顺滑、透气,对人体肌肤有保健作用,深受崇尚自然、追求健康人士喜爱。石泉生产的天然蚕丝被是以当地优质蚕丝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经过“经纬网幅”等工序精心制作而成。长期使用天然蚕丝被能增进人体健康,可促进睡眠,美容美肤,延缓衰老,并具有防螨、抗菌、抗过敏、降低胆固醇浓度、血糖脂、预防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功效。

七. 陕西省 安康 镇坪县 镇坪黄连

镇坪黄连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镇坪黄连

黄连又名王连、支连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毛茛科黄连属,一种常用中药,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作用。其味入口极苦,有俗语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镇坪黄连,种植历史悠久。明末清初,江西、四川、湖北大批药商纷纷来这里办会馆、建基地、发展贸易,形成了“无地不药、无农不药、无商不药”的局面。据县志记载,清咸丰年间,镇坪生产黄连200余担。1958年,国务院发布了《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的指示,以集体办药场的组织形式,在海拔1400米以上林区种植黄连。公社、大队办起药场99个,是解放后大面积栽植黄连的第一步。1984年,镇坪县黄连研究所成立,承担全县黄连基地建设,为镇坪黄-展提供了坚实地技术保障。

地域范围

镇坪黄连保护区域位于陕西省安康市东南部镇坪县,地处陕西省最南端,东至城关镇友谊村,南至华坪镇榆龙村,西至上竹镇化龙村,北至曾家镇金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9° 11′-109° 38′,北纬31° 42′-32° 13′。涉及华坪、钟宝、小曙河、曙坪、上竹、城关、牛头店、洪石、曾家等9个镇41个行政村,总生产面积10万亩,年产量0.1万吨 。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镇坪黄连属味连,根茎丛生,形似鸡爪,少有过桥,外皮灰黄,质地坚实,易折断,断面整齐,茬鲜黄,味极苦。2.独特内在品质指标:镇坪黄连药用部分为地下根茎,含有多种生物碱,主要有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素等,其中小檗碱含量不低于5.50%,表小檗碱不低于0.80%,黄连碱不低于1.6%,巴马汀(C21H21NO4)不少于1.5%。3.安全要求:镇坪黄连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安全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第一部)相关规定。

八. 陕西省 安康 紫阳县 紫阳油糍

紫阳油糍

将面粉、黄豆粉、紫阳豆腐搅拌和匀油炸而成,吃时浇上淀粉醋蒜辣椒汁,口味酥脆麻辣,令人回味。

九. 陕西省 安康 宁陕县 羊肉泡

羊肉泡:正名羊肉泡馍,是西北地区的。而安康的羊肉泡又有别于西安市一带,特别讲究汤味。作法是:取刚刚宰杀的羊杂,放入大锅,加上些牛羊骨头,慢火熬,待肉熟捞出剃骨,骨头入锅再熬至汤成乳白色,这才算是羊汤熬成。吃的时候,先将炕馍掰成碎块,讲究尽量掰碎些,把熟肉或羊杂切成片,放在碗中,浇上三、四遍滚烫的热汤,将肉、馍烫热,放上香菜或芹菜、蒜苗以及花椒大料水等佐料,添上满碗汤,调上盐、油波辣子,即可食用。真是汤鲜肉酥,酽而不膻,醇香绵长。原本只是冬季的御寒膳食,暖胃祛寒之功效,却因汤中含钙丰富,如今已成为老少咸宜、倍受喜爱的四季美食,有强身健体之功能。每当清晨,你看那大街小巷都飘来羊肉汤的阵阵清香,诱人止步。羊肉泡最为集中也最有名气当数东关。那儿很有几家因其汤味浓郁,食者不断。为能吃上一碗,都得赶个早去,若是没吃上,无论如何,晚上也得补上一碗,才算解了馋。不信,你亲自去尝尝。( 安康)

十. 陕西省 安康 宁陕县 宁陕大板栗

宁陕大板栗是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的。板栗在陕南秦巴山区各县均产,但尤以宁陕大板栗最为有名,这里的板栗品种优良,素以颗粒饱满、涩皮易剥、甘甜芳香、营养丰富而著称。

板栗在陕南秦巴山区各县均产,但尤以宁陕大板栗最为有名。宁陕大板栗主要产于陕西秦岭山区的宁陕、柞水、长安、丹凤、山阳、宁陕等县。以宁陕县产量最多,质量最佳,故名。久负盛名的"栗乡"陕西宁陕县各地均出大板栗,以石镇和回龙较多。全县板栗栽培面积5万多亩,其中有3万亩板栗林带,年产量80多万公斤。

宁陕大板栗是用家板栗树与野生茅栗树嫁接而成。品种优良,素以颗粒肥大,栗仁丰满,色泽鲜艳,玲珑美观,涩皮易剥,肉质细腻,糯性较强,甘甜芳香,含糖量高,营养丰富而著称于世。生食脆甜,熟食糯香。据林业部1960年考察,在宁陕县梓桥沟发现一棵栗树元老,已200余年,仍健壮旺盛,奉献不已,年产板栗40多公斤。宁陕大板栗,1960年被林业部正式定名为全国优良品种,为众多栗中之佼佼者。1978年,被列入《陕西果树志》;1986年被录入《中国土大全》一书;1992年,还被载入《秦巴山区土特名产》一书。由于它的优良品质,不仅是国内市场上的紧俏商品,也是我省传统的大宗出口土品。世界市场上板栗被誉为"中国甘栗",日本人称为"东方珍珠"。

宁陕大板栗有着丰富的营养。栗仁中含淀粉60%~72.38%,蛋白质5.7%~10.7%,脂肪2%~7.4%,糖分10%~20%,粗纤维2.9%,灰分2.4%,还含有人体必需的钙、铁及多种维生素、脂肪酶等。它所含的维生素C,比柿子高1倍,为花生的1.8倍。兼有,大豆、小麦、大米和薯类的营养,比一般水果营养价值高,可与莲子媲美。在古代,被誉为"树上饭"(即"木本粮食")。板栗鲜食、爆炒、烹煮或制作糕点、罐头、磨粉、酿酒和多种名菜均可,味甘香糯,老少咸宜,尤其对老年人有更明显的滋补效能。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