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江门恩平市特产 恩平十大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江门恩平市特产 恩平十大特产排名更新时间:2023-08-08 07:17:49

一.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新会围垦芋头

新会围垦芋头--江门市名特优新农产品

芋头又称芋、芋艿,天南星科植物的地下球茎,形状、肉质因品种而异,通常食用的为小芋头。多年生块茎植物,常作一年生作物栽培。叶片盾形,叶柄长而肥大,绿色或紫红色;植株基部形成短缩茎,逐渐累积养分肥大成肉质球茎,称为“芋头”或“母芋”,球形、卵形、椭圆形或块状等。母芋每节都有一个脑芽,但以中下部节位的腋芽活动力最强,发生第一次分蘖,形成小的球茎称为“子芋”,再从子芋发生“孙芋”,在适宜条件下,可形成曾孙或玄孙芋等。

二. 广东省 江门 台山 客家米橙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客家农村,每逢过年的时节,就会看见一些师傅挑着黑黑的崩锅,走街串巷,为山村里的人们制作美味的过年美食米橙。

米橙是客家人家家户户必备的过年美食。米橙的香脆味让人难以忘怀,米的香味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再加上一层糖附在上面,使米香和糖完美粘合在一起,一口咬下去,糖立即融化溢满口中,爆开的米香松脆,使人吃了口齿留香。

特点:香甜脆口,入口即溶,回味无穷。

三. 广东省 江门 江海区 江门荔枝

江门市著名的早熟荔枝有麻园早果,在农历三月率先上市,以其上市早,果型大,肉脆、味甜而闻名全省。此外中迟熟种有锦壳荔枝,近年来大批引进糯米糍、桂味等优良品种

四. 广东省 江门 台山 台山紫菜

台山人逢年过节或有喜庆,肴菜中多有紫菜一味。紫菜加瘦肉、虾米,滚以上汤,很是可口。紫菜,是台山著名的土之一。据《新宁县志》物产篇中记载:“紫菜,生大海中礁石,正青色,取而干之,则紫色,产铜鼓者尤佳。”铜鼓紫菜,并非产自铜鼓村,而是铜鼓一带的居民到附近海面的大礁石上采集回来的,以地名大排出产的品质最好。铜鼓紫菜大片而且厚身,嘴嚼起来,味鲜美又脆口。铜鼓紫菜有这样好的特色,同附近的自然环境很有关系。紫菜这种海生植物,属红藻类,依附在礁石中生长。它有一种很怪的脾性,风浪越大的地方,长得越多越茂盛,而铜鼓附近海面,风浪特大,为这里紫菜创造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我市出产紫菜的地区还有上川岛。川岛居民称东面海为上海,这边风浪较大,出产的紫菜又多又好,桅夹、鸟猪岛附近石排上生长的紫菜,质地并不比铜鼓紫菜逊色多少。 

五. 广东省 江门 恩平 牛江濑粉

恩平牛江镇出品的纯米制品—濑粉,历史悠久,是濑粉行业的始祖,远近驰名,口碑极好。中秋佳节,恩平县牛江镇周边地区均以濑粉为主食,是该镇的传统。牛江濑粉食用方便,一经透煮,即可烹调食用,配与上等汤料,口味更佳,柔滑适中,清脆可口,食无厌,饱不滞,消化易,食后返寻,齿颊留香。

牛江濑粉,吃来易,做来难。从选料到制作,工序颇为复杂。它选料上乘,只用牛江镇生产的纯正籼米和梗米合理配伍,绝无其它配料和添加剂,从过去的手工操作到现在的机械化,精细磨粉,焖焗发酵,冷却漂洗,自然风干等独特工艺流程制作而成。是纯正的天然绿色食品。

牛江濑粉,现已驰名国内外,并经本地华侨的推介和海外乡亲的一致认同,对外销往港澳和漂洋到中南美地区,产品供不应求,享受美誉。

六. 广东省 江门 台山 江门花藤席

江门花藤席:以红、黑、白三色幼藤皮间格编织而成。系以进口原藤枝为原料。产品色泽天然,花纹均匀,鲜艳悦目,席面平滑,四角相称,编织密实,不易散脱,质地柔韧,凉爽舒适,经久耐用,为夏季床上最佳用品。早在清道光年间,广东南海县沙贝八乡已开始有藤制品,逐渐流传至沿海一带的广州、佛山、江门、中山、揭阳等县、市。

七. 广东省 江门 恩平 炒山坑螺

炒山坑螺( 恩平)

八. 广东省 江门 恩平 恩平红茶

恩平红茶--江门市名特优新农产品

九. 广东省 江门 台山 台山虾酱

在台山的当中,虾酱以其风味独特、价廉物美而闻名遐迩,远销北京、天津、太原、青岛,甚至是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盛产虾酱的下川街道办事处家槟村委会家寮村,见到那里处处是晒场,随处可见露天灶。

吃虾酱最好现吃现炒,炒熟后虽说可以放一周左右,但会不新鲜,容易变质,而且水分会越来越少,不好吃了,因此,保存时虾酱要注意密封,容器要盖紧盖子,可以放在冰箱里,可以保存很长时间。注意在制作和保存、取食虾酱时一定要注意卫生清洁,尤其在取食时要用干燥消毒的勺子等工具,之后马上拧紧盖子。

十.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新会葵扇


新会现为广东省江门市的一个新区,历史上以产蒲葵出名,因而也被称“葵乡”。新会的蒲葵叶大而不开裂,心蒂圆正,骨格细匀,色泽光洁,体质轻盈。

据《新会县志》记载:1600多年前,上至朝廷大官,下至黎民百姓都爱用新会葵扇取风纳凉。葵扇有精粗之别,精制的扇还要进一步修饰和绘画。制扇剩余下来的末叶,还可加工成蓑笠、簟席、坐团等多种用具。

据《明史》载,在明代葵扇的手工业发展很快,葵扇成为畅销的产品,工艺已非常精湛,是奉献给皇室的贡品。早在明朝万历年间,新会葵扇已远销全国各地。

解放后,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葵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葵扇的产量和质量有了提高。1974年,新会县葵类工艺厂成功将中断了35年的竹箨画扇工艺重新挖掘出来,推出了新产品。1978年,新会的绣花织扇获省优质产品称号,三脊火画玻璃扇被轻工部评为工艺美术优质产品。1987年,还派代表参加法国民间艺术博览会,作现场火画扇制作表演。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