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南西平特产馓子 河南特产油炸馓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南西平特产馓子 河南特产油炸馓子更新时间:2023-10-22 04:15:44

一. 安徽省 淮南 大通区 淮南馓子

淮南当地人每逢传统节曰和走亲访友时,多有拎上集市的一种看似金黄澄澄、一反反整齐如梭地捆扎在一起的“点心”,大家都把它称“馓子”,也有称“油果”、“油面条”等的。总之这种食品由来已久,据相传和考证:“馓子”很可能是在明末清初就传入上窑一带,解放前多有人食用,据老人回忆,上窑街上的“馓子”做的最地道的有两家,就是“杨氏炸馓铺”和“蔡氏炸馓铺”。上窑“馓子”和其它地方的“馓子”相比,有所不同。原因是它一直保持传统工艺,用面粉、明矾、精盐、白糖等和成油面,经过饧制过程,制馓艺人用其高超、熟练的技术把油面盘拧成网被形,下入六成以上的油锅中浸炸定形,成品后有乳白色、淡黄色、金黄色,软、脆、焦、酥、香、鲜、咸、微甜等特点。它可直接食用,也可烩、涮、淡季制馁,可做主料、辅料。由于其食用方便,价廉质优,颇受当地乡邻和外地客人喜爱。

二. 河南省 开封 杞县 杞县大蒜

杞县大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杞县大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杞县大蒜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经过长期的精心培育,现已成为独具特色的土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产品远销英、美、香港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杞县大蒜的主要特点是个大瓣大、蒜肉洁白、鲜差不多爽脆、辛辣味香,尤以吃过生蒜后,口腔中不留异味而受到欢迎。杞县大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及维生素A、B、C、等多种营养物质,它不仅是人们喜爱的调味品,而且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现代医学认为,大蒜生辛热、熟甘温、有小毒,具有杀虫除湿,温中消食,清热解毒,破恶血、止痛等功效,对治疗痛肿疗毒、水气肿满、腹泄痢疾,腹中冷痛等症均有疗效。

杞且大蒜生食香辣可口,开胃提神,加入肉中可调味去腥,用大蒜腌制的糖蒜、咸蒜、绿蒜、什锦菜等都别个风味。现在,杞县已被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选定为大蒜出口重点县。

苏木大蒜

国际市场的“超市蒜”、“礼品蒜”大部分来源于苏木,大蒜交易市场内拥有店铺500余家,年成产量11万吨,交易额1.2亿元,成为全国大蒜四大集散地之一,“全国大蒜产业十强乡(镇)”被誉为“大蒜之乡”。投资1800万元建造的30座冷库,可对2.8万吨大蒜进行保鲜储存,建成的22座蒜片加工厂可对2000吨大蒜进行深加工,年产优质蒜片500余吨。

(1)土壤地貌情况:杞县属豫东平原的组成部分,从地质构造上看,开封坳陷东部。全县土壤分为潮土、风沙土两大类、4个亚类、6个土属,14个土种。全县两合土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县中部湖岗乡的南界。县北部为黄河故道青沙土带,南以惠济河为界,南部低平淤土地带,北与两合土带相接,南部到县界。全县地势平坦,生态环境良好,土地资源丰富,地力肥沃,平均土壤pH值8.2、有机质0.8-0.13%、全氮0.7-1.2%、有效磷10-30mg/kg,土壤肥沃,土质疏松,耕性良好,保水保肥力强,适合作物生长。且属广阔的农田区,环境容量大,区域环境质量较好。

(2)水文情况:该地区范围内为黄河流域惠济河水系、铁底河水系、涡河水系、大堰沟水系。汛期为5-9月份,水量集中。水源为地下水,灌溉多井灌,种植业灌溉水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相应标准的要求,水质质量合格,井

灌,种植业灌溉水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相应标准的要求,水质质量合格,适宜生产无公害农产品。

(3)气候情况:该地区地处北温暖温带地带,冬季受极地大陆冷气团控制,夏季受西太平洋孟加拉湾暖气流影响,四季转换分明,“春干大风多,夏热雨充沛,秋爽日丽和,冬冷雨雪少”,是较典型的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日照年均2292时,日照率51%,6月份最高,为56%,1月份最低为45%。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15.17千卡/cm2。四季中,夏季日照最多,冬季最少。

无霜期年均210天,80%保证率200天。一般年份,谷雨至霜降前,为无霜期。早霜、晚霜对农作物都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以晚霜为重。

杞县年均降水量722.8毫米,年际变化范围较大。四季中,夏季降水最多,占全年降水的58.1%,次为春季,再次秋季,冬季最少。暴雨、特大暴雨常出现在夏秋,集中在7-8月份。

杞县年平均气温14.1℃。一般冷年偏涝,暖年偏旱,常年则雨量比较适中。年内冷期平均95.2天,候平均气温9.9℃-0.1℃,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6℃;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7.3℃,极端最热43℃。

年均在0℃以上的积温5237.4℃,年均307天;5℃以上的积温5053.9℃,年均257天;10℃以上的积温为4702.5℃,年均218天,15℃以上的积温为3959.1℃,年均168天,20℃以上的积温为3105.9℃,年均218天。以上积温完全可以满足当地农作物一年两熟

杞县气候适合于露地蔬菜一年二熟及喜温作物生长期内的需要。

(4)人文历史情况:杞县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农产丰富,为河南大县,历史曾为杞国,现为中国著名大蒜之乡。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高等院校蔬菜栽培学,曾把杞县大蒜品种及其栽培方法收录其中。杞县酱菜驰名中外,其中腌制的杞县糖蒜、蒜泥、蒜酱等也闻名遐迩。

杞县大蒜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杞县大蒜栽培面积逐年增加,特别是九十年代后期,杞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制定了“区域化布局,模式化栽培,社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发展规划,把加快大蒜产业发展作为兴县富民,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来抓,

大力实施“大蒜带动”战略,走出了产业化,科技化,规模化发展之路。使大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1年面积已达近40万亩,到2008年达到60万亩,年产大蒜80万吨。为提高杞县大蒜国内外的知名度,县委、县政府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对外宣传,积极参加国内各种农产品展销会和多种形式的评选活动。2001年9月份,我县成立了杞县大蒜协会。每年召开1-2次协会交流大会,对大蒜产、供、销及加工业的发展意见和建议进行交流和探讨,推动了杞县大蒜产业化的向前发展。

2001年11月,杞县成功承办了全国蔬菜协会委员会工作会议。2003年5月,“金杞”牌大蒜被评为中国百姓最喜爱的农产品,荣获“中国蒜王”称号。2004年10月和2006年,连续两年荣获河南省名牌农产品荣誉称号。杞县大蒜经过近几年来迅猛发展,全县先后建成了县城西关、苏木乡、葛岗镇、五里河镇、高阳镇、阳固镇六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大蒜交易市场。培养了以大蒜经销为主的3000多人农民经纪人队伍。随着杞县大蒜产业的不断壮大,杞县冷藏业和加工、经营业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大蒜冷藏保鲜库600多座,年贮藏能力达到25万吨。建成蒜片、蒜米、蒜粒、蒜油等加工企业80多家,年加工能力5万多吨。相继成立了国懋进出口贸易公司、一品农贸公司、中农大朝来有限公司、通达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等80多家大蒜贸易企业。随着杞县大蒜销售渠道的不断拓展,我县已在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大蒜销售网点,且远销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杞县大蒜顺利进入国内外市场。每年直接间接出口大蒜制品25多万吨。

2007年5月18日,杞县成功举办了“中国杞县第一届大蒜节”,2008年6月12日,又成功举办了“中国杞县大蒜经贸洽谈会”,吸引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大蒜商贾云集杞县,大力推动了杞县大蒜产业的产、供、销及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后每年杞县都要举办一次与大蒜生产、销售有关的盛会,以达到“政府搭台,经贸唱戏,以蒜为媒,联结内外,实现双赢”之目的。2008年6月1日在互联网上开通了具有国际顶端域名的“中国杞县大蒜网”网站(http://www.zgqxdsw.com),进一步加快了杞县大蒜产业信息的发布和交流,推动了杞县大蒜产业的快速发展。

杞县大蒜的认证等情况:2001年,杞县大蒜被河南省质检局认定为大蒜无公害生产基地;2001年11月29日,经河南省质检局批准通过了“无公害产品”认证;2002年5月28日,杞县大蒜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定为全国第一家荣获“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的蒜类产品(证号:0000040);2002年6月28日,“金杞”牌大蒜商标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定注册(证号:1797632);2003年11月,“金杞牌大蒜”被评为中国“名优产品”,荣获证书;2003年和2006年连续两次荣获河南省“名牌农产品”荣誉称号。

杞县大蒜生产严格按照《大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并在杞县葛岗镇、苏木乡、五里河镇、高阳镇、湖岗乡等建立了无公害大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有机大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杞县大蒜以其个大、色白、皮厚、不散头、耐贮、特有香辣风味、营养丰富等独有的品质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其独特的风味和极佳的品质享誉国内外。杞县大蒜已成为世界知名品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现已远销到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东南亚、印尼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地域范围

杞县大蒜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杞县的五里河镇、高阳镇、葛岗镇、苏木乡、裴村店乡等21个乡镇,地域保护范围面积为8.8万公顷,生产面积为4万公顷,年总产量80万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地处东经114°36′-114°54′,北纬34°13′-34°44′之间,南北长55km余,东西宽32km。外环6县:东睢县,南太康,西开封,北兰考,东北为民权,西南邻通许。

三. 河南省 南阳 桐柏 桐桔梗

桐桔梗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桐桔梗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桔梗,主产于桐柏山,质地上乘,亦称桐桔梗。入药可祛痰排浓、除邪避湿瘟、补内漏及喉痹。原为野生,现已能人工种植。广交会上,桐桔梗被行家誉为“桐参”,外销日、美、东南亚各国。

桐桔梗茶色泽呈琥珀色,晶莹剔透,口感纯正。

四. 山西省 临汾 洪洞 洪洞馓子

馓子——洪洞县独有的一种油炸食品。油炸馓子用上等麦子磨的面粉,加少许食盐和调料,用水调和,揉成面坯。然后再搓成条状,环绕排满盆中,上面洒抹一些菜籽油。待面条在盆中回透,弹拉力恰到好处时,将面条绕在手上,用手来回抻开,粗细均匀一致,折叠造型,放入油锅,用筷子轻轻翻动,掌握火候,炸成大把或小把的,便是金丝套环的黄脆脆的金馓子。

出锅的馓子,层叠陈列,轻巧美观,如金条缠绕,九曲十弯,又如琥珀似的雕塑,叫人喜爱不已。洪洞县参加祭水炸馓子的最后一位师傅为梁二爷(已去世),现在炸馓子的传人为杨永祥。

五. 河南省 焦作 武陟 武陟大米

武陟大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武陟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河南省武陟县詹店镇、乔庙乡、嘉应观乡、圪当店乡、谢旗营镇、大封镇、西陶镇、大虹桥乡、北郭乡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六. 河南省 周口市 沈丘县 炸馓子

做法:用盐加200克水合面拌匀后,反复揉搓,随揉随加余下的水直至面团细密无粒。放入盆中,盖上湿面稍醒片刻。将醒好的面压成扁状厚1.5厘米,再切为1.5厘米长条,揉成与筷子大小后,将其放在抹好的油的盆中,每一盘一层刷一引进油以防粘连,待全部盘完后,用布盖上醒50~60分钟。将植物油烧热,将盘好的条取出,条头放在左手食指根处用拇指压住,由里向外绕在其它4个手指上,随绕随将条拉细。约绕30圈左右,将条揪断。断头压在圈内,再用两手食指伸入圈内拉长2/3,再用两根筷子代替两个食指把两条绷直,下入油内炸至半熟时斜折过来,定型后抽出筷子,作至深黄时捞出即成。

七. 安徽省 阜阳 阜南 方集馓子

据宋代庄季裕《鸡肋编》载,“馓子”又名“环饼”,或日之“寒具”。苏轼谪居海南岛时曾作诗赞之:“纤手搓来五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馓子的形色毕见。

馓子,是青海农业区各族人民逢年过节制作的特色食品。其形圈圈相连,外观纤细黄亮,入口浓香酥脆,为面食中的佳品,在宴会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馓子是一种油炸面食。在青海,汉族在腊月底制作,过年时招待客人,在正餐前食用。回族、撒拉族等一些少数民族的群众,在每年欢度传统的“古尔邦节”、“尔德节”、“圣纪节”,以及婚丧大事中,都把馓子作为待客的主要面食品。

馓子是用白面为原料,稍加盐和调料,搓成细条(越细说明手艺越好),一圈圈放入油中炸制而成,酥脆可口。阜南方集馓子纯手工制作,原料采制淮河洪洼地区,天然绿色。其条匀细,中含芝麻,脆而酥,大嚼一口,香满齿颊,再嚼一口,余香入怀,三日不绝。

方集镇地处淮河支流洪河洼地,安徽省与河南省交界处,保留着沿淮最纯朴民风民俗和最原始的淮河风光。千里洼地,一马平川,没有城市的喧哗,没有浓烟滚滚工厂。方集古街道,古色古香,曲折细长,街两边保留着城市已经没有的商铺、店面。走方集老街上,你会看到圆圆萝筐,筐内盛满金黄色的馓子;你会听到卖馓者独特吆喝叫卖声;浓浓的馓香随风飘散,沁人心脾。每逢集市,卖馓者多聚集在集市一角,或设摊卖馓,或现炸现卖,让你满载而归。

八. 河南省 驻马店市 西平 棠溪宝剑

棠溪宝剑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棠溪宝剑,名冠中国九大名剑之首,诞生于春秋初期,至今已有2700年的历史。然,在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冬,唐宪宗发兵平定中原叛乱时,将棠溪冶铁城夷为平地、尽杀工匠,“十里棠溪十里城”转眼沦为废墟。“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酒幡掩翠柳,铁歌秦更天”的历史风情画卷,从此不再有。包括棠溪宝剑在内的中国冶炼铸剑绝技,也从此失传。

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北洋大学堂(现天津大学)的高锡坤创办了大陆铁工厂,这不仅是西平县的第一个铁工厂,更是他开始寻梦与挖掘棠溪宝剑生产绝技的起点。其子高庆民,8岁就已经是父亲炼剑的帮手了。数十年过去了,他们父子虽经风雨,但挖掘绝技一刻也不敢怠慢。1986年6月的一个夜晚,高庆民终于得到了削铁不卷刃、弯曲90度而不折不变形的剑身!他飞快地跑到父亲的病榻前,父子俩紧紧拥抱在一起,大哭了整整一夜。

从此,失传千年的冶炼铸剑绝技再现人间,棠溪宝剑也终于在1987年恢复了生产。

河南省西平县棠溪宝剑厂是目前我国集历史名剑棠溪宝剑的挖掘、研制、生产、开发的唯一专业厂家。

棠溪宝剑的三大特色:

棠溪宝剑内涵——丰厚

没有内涵的东西,仅仅是具象、符号而已,永远不会产生艺术魅力。艺术品的真正价值是视觉美和内涵的完美结合。棠溪宝剑通过剑条、剑鞘、饰件、剑架和剑盒上的所有部位不同的画面,既表现了中华民族龙的精神、龙的气概、龙的神韵,又反映了历史悠久、创造中华冶铁、铸剑文明的棠溪文化和劳动人民祈福致祥、镇恶服邪的心理期求。剑盒上的第相互缠绕纠结的夔龙,代表56个民族紧密团结和富有反抗精神的中华民族,剑鞘上的饕餮、蝙蝠图案和剑架的曾头造型,都是匡正祛邪的一种表达。腰箍上的龙凤图案,表达了龙凤呈祥之义。人们观赏这样的宝剑,会从中摄取拨动心灵的东西

棠溪宝剑材质——优良

真东西要有真材料,材质是决定产品优劣的首要条件。棠溪宝剑厂购买原材料手续相严格,不是真货不要,真货有疵不要,宁可高价格买真材料决不低价格买次材、假材。他们打造的中华第一剑,剑条材料为优质高碳钢。剑盒、剑架的材料为进口珍贵稀有的红木,价格十分昂贵。紧固饰件全部为铜锡相融的青铜精密铸造。剑把上镶嵌的宝石系纯天然绿松石。制剑用的喷漆系每公斤二百多元的高档进口漆,附着性强并且强度高,而摔打碰撞不易脱落掉色、光泽好耐久耐腐蚀。棠溪宝剑的优良的材质高超的技术保证了产品的生命力,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经实践的考验。

棠溪宝剑工艺——精湛

产品的工艺体现了产品生产者的工艺水平,棠溪宝剑厂有这样一些工艺水平相当高的人员。厂长高庆民是宝剑生产领域诣颇深的国家级民间工艺大师,他精通多种工艺。他掌握的其中最多项重要工艺曾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国家发明金奖专利特别金奖等几十项,他曾被评为河南省十大科技人才、省管优秀专家、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雕刻工艺方面还有几位承袭先辈雕刻技艺、具有顶尖级水平的师傅,还有一批技术娴熟的新秀。棠溪宝剑剑条上錾上去的龙、剑鞘上的各个画面、紧湛的工艺。一是画面精细、形态逼真。蝉纹细小的纹路和棠棣花图案的装饰性纹路都十分清晰,一丝不苟干将、莫邪铸剑的画面虽然不大,但人物锻剑的动态像生活中的情景一样。二是线条简洁。冶铁铸剑的人物、采矿运矿的人物,用块面表现,显得简洁而粗犷,三是画面和谐完美,剑鞘上既有金属的细纹画面,又有木质的块状画面,不同地画面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寓意都统一在一个龙文化和剑文化的主题里。四是刀法严谨,娴熟,力度感强。剑盒上的夔龙纹,线条粗而有力。棠溪宝剑的所有工艺透出一中古色古韵,给人视觉上一种大气、尊贵、古朴的美感。

九. 四川省 南充 蓬安县 吴馓子

吴馓子是司马相如故里一道古老的传统美食,有着几代人的传奇。吴氏祖传名特小吃,秘方考究、做工精致,采用水糖、黑芝麻、核桃、花生、黄豆、香料等,以嘉陵第一桑梓“神龙泉”水揉合,生坯三寸六,成品三寸一,色泽红润、香甜酥脆、入口化渣、回味无穷。沿江两岸,口口相传,嘉陵江畔,美食一绝。

关于吴馓子的来历,据说唐朝画圣吴道子入蜀观嘉陵江时,曾在周子古镇用一副逼真的画缚住了一条危害百姓的恶龙。人们为纪念画圣吴道子,拯救相如故里百姓之恩德,研制出了一种食品,用糯米和面,加清油、鸡蛋扭捻成环状,仿画圣困恶龙之形,入锅炸至黄金色,酥脆味美,入口化渣,取名“吴馓子”,从此,吴馓子成了远近闻名的特色小吃。

地址:蓬安县周子古镇新华街69号

电话:0817——8887918

十. 安徽省 阜阳 颍州区 馓子麻叶

馓子、麻叶也是面食的一种油炸类食品。馓子是把面拉成细细的面条状,缠成一束,拉成细丝放在油里炸成金黄色即成。馓子可以干食,也可与其它食物一起做成做菜做汤,还可用沸水冲成馓子茶,是当地人春节期间和平时食用的经常性食品。麻叶是把面皮上添加芝麻、酥油和食盐放在油锅里炸酥,也是当地的一种传统食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