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阳市土特产加工厂 南阳市哪里有批发散装食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阳市土特产加工厂 南阳市哪里有批发散装食品更新时间:2023-08-09 19:37:11

一. 河南省 南阳市 宛城区 南阳蒸菜

【南阳名吃】南阳蒸菜:

南阳蒸菜种类繁多,操作方便、色香味形俱佳、鲜嫩可口、 营养价值高,在河南省堪称一绝。许多远道而至的中外宾客到 了南阳,不吃到蒸菜,不算品尝到南阳地方风味名菜。

南阳蒸菜分野生类、蔬菜类和植物类三种,有30多个品种。 野生类如:野苋菜、刺儿菜、荠荠菜、猫妮菜、桐蒿菜、面条 菜、马齿苋、山野菜、珍珠花、茴茴菜、扫帚苗等;蔬菜类有: 芹菜叶、蒜苗菜、四季豆、豆角、西柿花、水芹菜、红萝卜叶 等;植物类有:榆树钱、柳尖、杨槐花、榆树叶、红薯叶、豌 豆秧、柳须根等。

二. 河南省 南阳市 镇平县 镇平道口烧鸡

一定要在南阳的梅溪肘子、肉丸扣碗、白土岗辣子鸡等美食中选一道,南阳人忍痛割爱还是选了道口烧鸡。你吃过整鸡一抖骨肉分离的烧鸡吗?从清宫御膳房的御厨那里出来的烧鸡秘方,成就了三百年口碑的道口烧鸡。

三. 河南省 南阳市 内乡县 马山口油条

油条各地都有,唯马山口油条风味独特,中指粗细,浑圆,中间一个空心纵贯两端。食之外焦,内筋,小茴香回味悠长。城关缸炉烧饼内乡缸炉烧饼以酥、香、甜、鲜远近闻名,其做法是在面内拌以小磨油,盐、葱等和成面块,多次揉、醒,再擀成中间薄边缘稍厚的圆饼,抹上糖稀,待色黄,质焦时即成。成为内乡县城独有的一大特色食品。

四. 河南省 南阳市 唐河县 唐河冬枣

冬枣(亦称雁来红、苹果枣、冰糖枣、鲁北冬枣、沾化冬枣、黄骅冬枣)是鲁北地区的一个优质晚熟鲜食品种。冬枣结果早,嫁接当年就能结果10月上中旬成熟,果实近圆形,果面平整光洁,果形酷似小苹果。纵经2.7-2.9cm,横经2.5-2.9cm,平均单重14克,最大果重45克。
冬枣属于鼠李科,枣属。是无刺枣树的一个晚熟鲜食优良品种。主要分布在河北、山东等地,冬枣果大,近圆形,纵横径2.9—3.2厘米,皮薄,核小,汁多,肉质细嫩酥脆,甜味浓,略酸,果实圆形或扁圆形,呈赭红色,平均单果重17.5g,最大单果重35g,枣核呈纺锤形。鲜枣含糖量34%,含酸量0.47%,含维生素C303mg/100g。
冬枣树势中庸,发枝力中等,定植后2—3年结果,高接后第二年结果,稳产。果实生育期125—130天。从9月下旬(白熟期)至10月中旬(完熟期)可陆续采收。

五. 河南省 南阳市 淅川县 菊花肉

菊花肉系部分猪头肉与猪耳朵通过数道工序做成,系淅川县的一道特殊凉菜。在做法上,将猪头肉与猪耳朵加五香佐料放在锅里煮。

肉煮熟后将猪耳朵取出,肉继续煮。猪耳朵放凉后,切成1.5公分细长条,在平底状的餐具里摆成数朵菊花图案。猪头肉煮成糊状后,倒入放在约5公分、宽3公分长方形肉块,浇上芝麻油醋、蒜。

六. 河南省 南阳市 新野县 新野板面

新野板面是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的。新野张飞板面起源于清朝,由谁创制已不可考,其以用料精、制作细、食之味美、久吃不厌而深受人们喜爱,成为能和郑州烩面、兰州拉面媲美的南阳地方主要面食之一。

在豫西南新野县,人们始终传承着一种作法独特的风味小吃-新野张飞板面。这种享誉中外的三国板面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而它与三国名将张飞有着一段轶文趣事。相传公元201年刘备屯兵新野,责令张飞演练部队,扩大蜀地。随着训练的艰苦,张飞每顿食一桶面食而还感觉饥饿。于是,张飞叫来火头军士,令他想办法做出耐饥饿的饭。一个多月过去了,军士还是缩手无策。有一天,张将军发了脾气,把和好的面抓在手里,使劲甩在青石板上,面越摔越结实,将军顿时感到奇怪,又重新将面在石头上摔,然后拉成条,丢进开水锅里煮,捞出来以后兑以佐料,将军品尝后顿感可口。从此,火头军士便仿照将军的方式为将军做饭,将军吃后感觉面揉、有筋骨,吃了两大碗后,半天也不感觉饿,后成为张将军每顿必食的“美味佳肴”。凡将军打仗之时,必定要饱吃一顿,战场上将军勇猛顽强屡战屡胜,成为传奇式的人物。

如今,新野县在传统的工艺上,通过精加工、细操作、揉条摔板、厚薄均匀、炸炒焖炖、佐料齐全。视之,粉白、菜青,油红;品尝,肉烂、辣香、味道极佳。县城板面能手马国龙曾以张飞板面参加河南省烹饪协会举办的地方风味小吃和河南名吃比赛,多次获得了地方风味名吃金奖,使张飞板面名声大振。于是,凡到新野县来观光旅游的客人,必然要到板面馆,来上一碗张将军发明的板面,慢慢品尝,有滋有味,体验当年张将军的勇猛、分享其快乐。

新野板面的做法:

1、取新野产优质小麦精粉,根据不同的季节,按比例用食盐、水加以搅拌,和成面团,反复揉搓之后制成直径半寸、长8寸的小面棒,而后涂上香油,码在案板上,并用干净的湿毛巾蒙住备用。

2、做板面时,厨师左手捏住小面棒的3个头,右手捏住小面棒的另3个头,猛地举过头顶,狠狠地摔在案板上,接二连三,噼里啪啦,边摔、边拉、边闪,3根小面棒由短变长,由粗变细,折合3次,总长度达5丈有余,且粗细均匀,提起似一道瀑布,板面也由此而得名。

3、板面要好吃,除了面筋道柔软外,所浇羊肉臊子的口味也很重要。将鲜羊肉切成小肉丁,先用羊油将辣椒炸黄捞出,将羊肉丁加花椒、醋一起入锅煸炒,炒至肉烂油 清时再将食盐和豆瓣酱加入,同时放些茴香、丁香、肉桂等调料在锅内炒干即成臊子。臊子做好后在搪瓷盆里放置一段时间变凉后便凝结成固体,随吃随取,常年存放,不会变质。

4、板面下锅、煮好、捞起,清白润滑,晶莹透亮,盛时在碗内加菠菜或小白菜垫底,而后浇上沸腾的枣红色臊子,再捏上一些嫩绿的青菜,白的面条、绿的菜叶、红的臊子,仅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

七. 河南省 南阳市 桐柏县 桐柏大枣

桐柏大枣产于河南省南阳市,是一个大枣芽变,1983年发现并定名。该品种个大核小,肉厚皮薄,色泽鲜红,脆甜多汁,平均单果重52克,最大单果重89克,鲜果含糖量32.26%,每百克鲜枣含维生素C442.3毫克,含维生素P(路丁)2385毫克,居各种水果之首,同时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等。具有益心润肺,和脾健胃,益气生津,补血养颜之功效。常吃能轻身延年,有益健康。1983年10月在北京经专家评定,桐柏大枣以果大质优被评为中国第一大枣,并被载入《中国枣树志》第一品类中。1995年9月,桐柏大枣荣获“中国科技精品展览会金奖”,1996年被国家林业部确定为100项新成果推广项目。目前,桐柏大枣已被北京、上海、山东、淅江等地广泛引种。( 南阳)

桐柏大枣是桐柏山,1982年在资源普查中发现,1983年在长沙果树会议上,通过专家评定,确定为新发现良种,并载入《中国枣树志》第一品类中,并命名为桐柏大枣,以十余年培育,1994年获河南省食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获农业部园艺博览会优胜奖和全国科技精品博览会金奖,实属果中新秀,枣中珍品,已列入农业部“一优双高”推广项目。

桐柏大枣树体矮,枝节短,枝条粗壮,生长旺盛,对枣锈病、枣疯病抗性强,春夏秋均可嫁接繁殖,耐旱,耐涝,易栽易管理,投资小,树龄长,达200年以上,是见效快、效益高、受益期长的优良树种,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首选项目,现已在河南、湖北、安徽等地进行重点示范推广。

桐柏大枣个头大,早实高产:单果鲜重一般重40克以上,高者达50-70克,在省内外大型枣树品种中位居前茅,被誉为枣中之王,南阳市称为大王枣或大宛枣。桐柏大枣当年嫁接,当年挂果,三年后进入盛果期,单株产量达8-10公斤,可连续开花,有较好的结果能力。

桐柏大枣属鲜食型品种,由于它成熟期较晚,一般在10月份成熟,营养积累多,品质优良,皮薄肉厚,枣核小,脆甜多汁,味道鲜美可口,果皮重红色,不开裂,较耐储运,深受消费者欢迎,如通过烘烤或加工成罐头,品味优佳,效益十分可观。

桐柏大枣除具备一般红枣的养脾生津,活血健脾功能外,实属木本粮作,食药兼备,老少皆宜,四时通用之佳品,据分析,桐柏大枣营养特别丰富,干枣可食部分占总产量的89-95%,每百克枣含蛋白1.2-3.3克,含热量103-309千卡,含钙41-61毫克和300-500毫克,位居河南品种之首,比苹果、梨、挑等高70倍左右。经常食用,可大大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清胆固醇,增加增强血清蛋白及白蛋白效应,对癌变有良好疗效,可强健机体,延身益寿,为绿色之食品,诸药之上品。

八. 河南省 南阳市 南召县 南召地毯

以棉、麻、毛、丝、草等天然纤维或化学合成纤维类原料,经手工或机械工艺进行编结、栽绒或纺织而成的地面铺敷物。它是世界范围内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工艺美术品类之一。覆盖于住宅、宾馆、体育馆、展览厅、车辆、船舶、飞机等的地面,有减少噪声、隔热和装饰效果。
地毯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中国地毯,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以手工地毯著名,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300多年以前;有实物可考的,也有2000多年。它始于西北高原牧区,当地少数民族为了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利用当地丰富的羊毛捻纱,织出绚丽多彩的跪垫、壁毯和地毯。由于维、蒙、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创造,并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东各国互相交流,逐渐形成了卓越的古代中国地毯艺术。
地毯采用优质的纯羊毛,再经过选毛、洗毛、梳毛、染色、织毯、剪片、水洗等工序加工而成。它具有毛质优良、技艺独特、图案典雅的特点,在国际上独树一帜,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工艺品。
地毯是用棉、毛、丝、麻、椰棕或化学纤维等原料加工而成的地面覆盖物。包括手工栽绒地毯、机制地毯和手工毡毯。广义上还包括铺垫、座垫、壁挂、帐幕、鞍褥、门帘、台毯等。新石器时代人们用兽毛捻纺成线,编织成粗厚的毛织品,用以铺地。

中国东汉墓出土的地毯残片为典型的手工栽绒地毯。汉代以后丝绸之路促进中原地区地毯生产。元代由于蒙古族人民以游牧生活为主,所以地毯生产比较发达,宫廷下设地毯作坊。明清时期新疆、西藏、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区的地毯生产有了发展,在继承传统地毯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织锦、刺绣艺术的特点,创造出独特的寓意吉祥的地毯图案,并且一直流传。20世纪,北京、天津建立了生产出口地毯的企业,成为中国地毯的重点产区。

世界手工栽绒地毯的传统产区集中在东亚、中亚以及欧洲和亚洲交界处的各个国家。自1720年英国首创布鲁塞尔地毯织机,机制地毯应运而生,发展至今机制地毯已占世界消费总量的99%,手工地毯仅占1%。地毯分类方法很多,按制造工艺分有手工栽绒地毯、手工编织平纹地毯、手工簇绒地毯、手工毡毯、机制地毯;按用途分有地毯、炕毯、壁毯、祈祷毯等;按原料分有羊毛地毯、丝毯、黄麻地毯、化学纤维地毯等。

九. 河南省 南阳市 镇平县 镇平地毯

镇平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西北测,伏牛山南麓。辖12镇11乡,总人口93万,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是“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县”和“全国村镇文明建设示范点县”之一,是国家命名的“中国地毯之乡”。

镇平地毯生产始于70年代,经过20多年的风雨创业,镇平地毯形成了龙头在国际市场、龙尾在千家万户的大型集团规模,走出了一条科、工、农、贸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成为县域经济的又一特色支柱产业。
镇平地毯采用蚕丝、羊毛为原料,经图案设计、染色、编织、水洗和平毛等工序精制而成。图案华美,色泽艳丽,有山水、人物、花鸟等各种造型、既可挂壁,也可铺地,表面平整,质地细密,广泛用于室内装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尤其是1000道精工超簿型洗净丝织地毯,实现了波斯、伊朗两种纹样艺术在图案上的有效组合和单位平方内含结数量的最高密度化,开创地毯历史之先河,填补了世界丝毯行业的又一空白。在1998年元月世界最大的地毯交易会——德国汉诺威地毯博览会上引起极大轰动,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会》。

1989年,镇平地毯集团公司化学水洗丝毯攻关小组通过大胆探索,一种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保值性的超薄型丝毯工艺研制成功,该产品图案清晰、光泽明亮、质地柔软、富有弹性,能折叠、便携带、鼠不咬、虫不蛀,且长期保存不变质、不褪色,填补了中国丝毯发展史上的空白,投放国际市场后,倍受外商欢迎,销售价格增长43%以上。该产品被评为省轻工科技成果二等奖和优秀新产品一等奖,荣获轻工部颁发的科技进步奖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
在科技攻关中,企业还成功研制了丝毛交织地毯。这种产品原料宜购,生产周期短,资金周转快。既有观赏价值,又有使用价值。投放市场后,受到日本及美国中下层消费者的欢迎,成为镇平地毯的又一拳头产品。接着,又成功研制了高道数薄型丝毯和精工簿型洗净丝毯,荣获省、部科技成果新工艺奖7项。1993年9月23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世界地毯博览会上展出时,各国商人对镇平地毯兴趣浓厚,德国地毯巨商托卡斯专门为之举行的剪彩仪式,并邀请南阳地区行署专员李清彪、镇平地毯集团工业公司总经理王进生参加。高道数丝毯的研制,不仅节约原料三分之一,而且销售价格比低道数丝毯高出4倍,每年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
至目前,公司已形成丝毯、丝毯合织毯、羊毛毯、绢丝毯等6个产品序列,开发研制高、精、尖系列产品360个,花色品种1400多个,其中有56种获省优、部优和省以上科技时步发明奖;1990年夺得国家质量最高奖——金杯奖。水洗丝毯和500道、600道、700道、800道、1000道超薄丝毯填补了国内外62项空白,镇平“华新”牌地毯已成为世界地毯的知名品牌。

在地毯工业发展过程中,各级领导对地毯公司的发展十分关心,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宋健、李长春、李德生、袁宝华等先后到公司参观指导,并对公司的快速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李德生专门为裕隆经贸公司题名,袁宝华参观后挥毫题写“质量第一,品种第一,开发技术,加强管理”。

十. 河南省 南阳市 南召县 南召辛夷

南召辛夷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辛夷系木兰科木兰属,又名望春玉兰,既是名贵的中药材,具有收敛、降压、镇疼、杀菌等功效,可治鼻炎、头疼、肺炎、疮毒等症,又可提取香精,制作香料、饮品和高档食品。我市南召县素有天下辛夷第一县之称,其辛夷面积大,产量高,栽培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元明之间,广为栽植”,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明代《本草纲目》也载称“辛夷生于汉,丹阳之道”,即丹江以北的南召、鲁山、淅川为中心的汉水流域。南召县现有辛夷面积8万亩,其中盛蕾面积5万亩,年产鲜药1.6万吨,总产量占河南的80%,占全国的40%,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南召辛夷品质极优,挥发油含量高达3.78%,占全国同类产品之首位。1977年版《国家药典》将南召辛夷列为正品。1991年南阳中药材“仲景杯”国际博览会上,南召辛夷又获金奖。2000年三月,南召县又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辛夷之乡。( 南阳)

河南省南召县种植辛夷已经有着十分悠久的岁月,计算下来,至今有500年以上的辛夷天然植物群落。辛夷与山萸肉、冬花并称“南召三大”,闻名遐迩,近年来南召县用科学技术指导辛夷生产,通过普查、改良选育,从近20个品种中,优选出出口型、丰产型、观赏型3个辛夷类型,在全县大面积栽培。辛夷中含有辛夷素、木兰素、挥发油等化学成分,中医学上以干燥花蕾入药,性温,味辛,古代《本草经》中记载:“辛夷主五脏身体寒热,疗头痛、脑痛”。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辛夷能够散风寒,通鼻窍,久服下气、轻身、明目,增寿耐老,主治头痛、脑痛、鼻塞、鼻炎和齿痛等症。同时,辛夷还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兴奋呼吸、抑菌镇痛、抵抗病毒等作用。在东南亚地区辛夷被列为奇缺要药。1983年,县人大还将辛夷花定为南召的“县花”。

南召县的辛夷极富盛名,当地有着中国辛夷生产基地,辛夷种植面积达8万亩、200万株,年产干药50多万公斤,占河南省年产量的80%、全国年产量的40%左右,成为全国最大的辛夷生产基地县,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辛夷之乡”。 1997年版《国家药典》把南召辛夷列为正品。据河南农业大学测定,南召辛夷中的挥发油含量居国内同类产品首位,高达4.82%,高于我国其他产地辛夷含量的1—2倍,1991年,南召辛夷荣获仲景杯中药材国际博览会金奖。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