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陕西特产豆腐干豆制品 陕西豆干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陕西特产豆腐干豆制品 陕西豆干特产更新时间:2023-06-04 01:23:20

一. 陕西省 榆林 榆阳区 榆林豆腐

榆林豆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驰名中外的榆林豆腐具有白嫩细腻、味香可口、营养丰富、价廉物美的特点,是榆林地方第一名菜。远方来客,都以品尝榆林豆腐为佳趣。
榆林豆腐有悠久的历史。远在明代,榆林古城为长城线上的九边重镇之一。随着城市的扩大,兵民日益增多。但是,由于塞外副食品缺少,居民便用普惠泉流出的桃花水做豆腐食用。食之白嫩、细腻,昧香可口,与外地豆腐就是不一样,慢慢就成为军民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食品之一。
榆林豆腐是用优质黄豆和“桃花水”磨制加工而成,点豆腐用酸浆,则做出的豆腐色白、嫩软、韧细、味美、康熙皇帝巡榆时,当地名厨上了此菜,味美鲜嫩,皇上赞不绝口名之“清香白玉板,红嘴绿鹦哥”。从此名传古今。.

历史渊源

豆腐作为一种传统养生食品,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刘安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招方士数千人在八公山说仙论道,炼丹著书。在炼丹中以黄豆汁培育丹苗,豆汁偶与石膏相遇,形成了鲜嫩绵滑的豆腐。刘安炼丹不成却发明了豆腐。之后,豆腐技法流入民间,广为传用。经历代推广,继承和发扬,现在,豆腐巳成为世界公认的保健食品, 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融入世界饮食文化,为世界人民所接受和欢迎。
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在典籍中有许多记述,《辞源》载曰:“以豆为之。造法,水浸磨浆,去渣滓,煎成淀以盐卤汁,就釜收之。又有人缸内以石膏末收者。相传为汉淮南王刘安所造。”英国最有权威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二卷690页提到:“豆腐的制作技术始于中国的汉朝。”丈史资料《古寿春漫话》、《秦春文史资料》、《淮南史话》、《州来古今》、《八公山古今》、《蔡楚古今》、《洛间春秋》和《安徽旅游》、《神秀八公山》、《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等书刊, 均有刘安发明豆腐的文字记载。
榆林豆腐有悠久的历史,始创年代有待考证。远在明代,榆林古城为长城线上的九边重镇之一。随着城市的扩大,兵民日益增多,由于塞外副食品缺少,居民使用普惠泉流出的“桃花水”做豆腐食用。食之白嫩细腻,味香可口,与外地豆腐就是不一样,慢慢就成为军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
公元1518年(明代正德十三年),武宗未厚照巡视榆林,住在凯歌楼。地方官将豆腐献上,武宗食后非常满意,赞叹为京城所不及,于是在榆林期间,每日必食。从此,榆林豆腐誉满京华。清康熙皇帝巡视榆林,吃了榆林的菠菜烩豆腐后,吟出了“清香白玉板,红嘴绿鹦鹅。”的诗句。康熙回京后,有一日忽然想起在榆林用过的美肴,命御厨仿做,御厨莫知所措,派人赴榆调查,方知是“菠菜烩豆腐”也。榆林豆腐更是名扬天下。
据载,榆林城里的“豆腐巷”是因为做豆腐最早而出名。1948年,榆林城有传统豆腐坊25家。建国后,1956年公私合营,把个体户组织起来,生产收入由门市上缴商店,称为“豆腐业商店”。20世纪六十年代榆林豆腐传统制作逐渐转为半机械化,20世纪七十年代完全转为机械化,传统制作技艺逐渐消亡。1983年成立“榆林豆制品厂”,1996年解体。榆林豆腐采用酸浆点制,技艺独特,是真正的绿色食品,享誉全市乃至西安、北京、内蒙、山西、宁夏等地。
据相关资料显示,该城区有豆腐作坊300多家,从业人员千余人,每天生产水豆腐约7万斤,向本地销售约三分之二,向周边地区销售约三分之一。2005年8月,“泓玉豆腐”成功地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每小时可产豆腐1500斤,生产能力较人工生产提高了10倍。根据市场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全区大力推进豆腐制品的生产, 豆腐从业人员正在就豆腐的保鲜、保型、包装、销售、运输、花色品种、卫生质量等方面进行研究推广,新型的,科技含量高的“榆林豆腐”品牌将会更响亮。.

榆林豆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榆阳镇现辖行政区域。

二. 广西 桂林 七星区 大理石制品

由桂林大理石厂等近10家企业生产。以本地出产的大理石为原料,生产各种规格的板材和台板,用来制作各种家具、工艺品。其产品花纹美观、色调雅致、光洁度高、质量稳定。

三. 陕西省 汉中 汉台区 汉中菜豆腐

菜豆腐是汉中人爱吃且百吃不厌的一种家常菜。

菜豆腐的制作十分讲究。第一道工序就是把泡涨的豆子磨成浆,磨好了浆,再细细滤去渣,之后倒进锅里,把豆浆烧开,放进切好的小白菜,就开始点豆腐了。

菜豆腐质量的好坏全在这“点”上,在汉中家家都有吃酸浆水菜的习惯,用上好的酸浆水点出的豆腐白细、软嫩,后味绵长,略带甘甜,不像用传统的石膏、卤水等化学原料点制的豆腐那样发涩发苦。

点要得法,每隔四五分钟点一次酸浆水,需一勺一勺慢慢点,性急不得,如此数回,待豆花一层层结块,水和豆腐泾渭分明时,轻轻捞起,用纱布包裹,再挤压成块状,豆腐块中间夹杂着青菜,色泽清白如玉,一股酸香气扑鼻而来,令人垂涎。然后将淘净的大米下入滤过豆腐的酸水中熬粥,小火慢熬,不时用铁勺在锅底轻搅几次。粥不能熬得太稠,也不能太稀,要汤浓米烂,这时再将豆腐切成小块,回锅与粥一起稍煮一下,一锅酸香四溢的菜豆腐就做成了。

菜豆腐食用时非常讲究,吃时还要配小菜,小菜的配法也极有讲究,一般是将葱花、香菜、姜末、蒜泥、青椒、香油、芝麻、核桃仁末、油泼豆瓣酱、咸菜、红油辣子等拌匀入盘下饭。这饭菜吃起来急不得,要有章有法,一口豆腐,一口汤粥,即一口浓香,一口清香,乱了招式便走了味儿。先小心翼翼地呷一口热汤,清香自然,浸润双唇,再用筷子夹上一些小菜抹于豆腐上,送入口中,细嚼慢咽,浓香宜人。豆腐的绵甜,汤粥的酸香,小菜的麻辣,那种难言之妙令人回味无穷。

四. 江苏省 镇江市 京口区 机绣制品

镇江机绣品种繁多,图案或婀娜多姿的仕女,或风景秀丽的山水,或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或五彩缤纷的奇花异卉,风格典雅,美观大方。精心制作的帽子、披风、包垫以其新颖的设计,精致的做工畅销中外。

五. 陕西省 汉中 汉台区 红豆腐

红豆腐,全市各县均产,以城固县上元观镇红豆腐最为著名。用优质黄豆制成豆腐块,切一寸见方,恒温发酵,以食盐、花椒、大香、桂皮、良姜、砂仁等19种调味品浸拌淹渍后凉干,再用大曲酒、辣酱调制混合入坛密封,埋入地下,用自然气温调节坛内温度,使二次发酵,存放三年而成。外观枣红色,内呈杏黄色。具有松软、细腻、咸辣、尾味醇厚、清香爽口、余味悠长等特点。1981年全国调味品评比会上被评为同类产品第三名。

六. 广西 南宁 西乡塘区 皮革制品

南宁的皮革用品种类繁多,从手袋、行李箱,以及表带、腰带、皮鞋、皮袋和皮带等一应具全。既有世界各地进口的高级货品,也有价格相宜的本地产品,因此,来南宁旅游购买相应的皮件制品,实可谓种类齐全、品牌繁多,任您选购。南宁本地的箱包产品,首推精工包 的“博爱娜”品牌。( 南宁)

七. 陕西省 榆林 横山区 羊汤炖豆腐

羊汤色泽光亮,呈乳白色,汤质优美,营养丰富,不膻不腥,味道鲜美异常。羊汤品种繁多、各有特色,其中天花(羊脑)汤有健脑明目之功效,尤其适合老年人和神经衰弱者饮用。豆腐是我国炼丹家——淮南王刘安发明的绿色健康食品,高蛋白、低脂肪,有降血压、降胆固醇的功效,其生熟皆可食用,是老幼皆宜、益寿延年的美食佳品。此菜以羊汤为主料,炖以豆腐,有健胸作用。女性胸部平坦者多食此菜有益。

八. 广东省 河源 紫金 蓝塘竹制品

蓝塘镇竹子资源丰富,竹制品的生产历史悠久,产品工艺精湛,花色品种繁多。主要有十头钱萝、单头托盘、梅花角筛、反边花桷、多角花篮、四头角盆以及鸟笼等30多个品种。近年转向以加工果箩、果筐为主,以传统产品为辅供应市场,部分竹制工艺品供出口,2013年全镇实现竹制品加工产值1000多万元。

九. 陕西省 渭南 临渭区 渭南豆腐泡

豆腐泡,是渭南人的经典早餐,只有在渭南城区才能吃得到,堪称渭南一绝。可与羊肉泡,包子并称为渭南人三大必吃之早餐。豆腐泡,即豆腐泡馍,用精选的黄豆磨制成比豆腐脑略硬的软豆腐,馍是文火烙就的麦面饼,配以油泼辣子,干香椿末等秘制调料。吃时,先把馍掰成拇指大的块,连豆腐在锅里过几遍,使热,然后用勺子舀着吃,这是标准吃法。也可直接舀豆腐,就馍吃。吃时必嚼大蒜。

十. 浙江省 宁波 鄞州区 竹编制品

宁波是竹编的“故乡”。四明山盛产毛竹,自古以来就用来编制各种简朴实用的竹篮、竹箩等用具。明清二代的江南举人赴京应试的考篮和食篮都是竹编的。鄞县、奉化、余姚山区有几十家乡村办竹编厂的竹编工人,能巧妙地利用篾丝和篾片,编制各种神形酷肖、情趣盎然的各种动物,并和传统的罐、篮、盒、盘结合起来,制成鸡罐、鸭盘、猫头鹰盒等,既实用又可观赏,成为馈赠亲友的好礼品。如今,竹编制品远销欧、美、日本各国和港澳地区。此外,还有竹根雕刻,取材于竹根节疤,艺人们巧施刀工,顺其自然形状掩瑕显瑜,露中有藏,雕琢成各种人物及动、植物形象,栩栩如生,别具一格。象山县有12家竹根雕生产厂,他们还采用特殊处理工艺,有防蛀、防霉、仿古之功能。( 宁波)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