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东营土特产有哪些东营桑叶茶 山东夏津正宗桑叶茶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东营土特产有哪些东营桑叶茶 山东夏津正宗桑叶茶更新时间:2024-04-14 07:23:58

一. 山东省 东营 河口区 薄老五烧鸡肴兔

义和镇薄老五烧鸡肴兔是在传统烧鸡肴兔制作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精心研制而成的独具特色的制作工艺,所用原料是从野外捕获的野兔,制作烧鸡所用的活鸡全部为农户散养的土鸡,做工讲究、味道纯正,素有“天下第一兔”的美誉。

二. 山东省 东营 广饶县 花官食用菌

山东省广饶县花官镇位于广饶县北部,总面积117.3平方公里,辖39个行政村,3.89万人口。花官镇凭借大蒜、肉鸡、食用菌三个主导产业荣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荣誉称号,这是该镇多年来始终坚持以工业化培育农业、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品牌化锻造农业、以组织化推动农业的结果。

全镇大蒜种植面积保持在7万亩以上,带动周边乡镇种植4万多亩,形成了11万亩的富硒大蒜生产基地,生产的富硒蒜薹在业内被誉为“中国质量最好的蒜薹”。坚持以标准化养殖场区建设带动肉鸡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先后建成标准化养殖区10个,年出栏肉鸡3000万只,形成了种鸡、育雏、养殖、加工、出口一条龙格局,肉鸡生产辐射到周边6个县区、46个镇村,带动6000多户农民从事肉鸡养殖。食用菌产业,立足产业最前沿,实施科技带动,与上海食用菌研究所联合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真姬菇,引进世界最先进的食用菌工艺流程和设备及配套温、光、水、气全自动智能化控制系统,开发了白玉菇和蟹味菇两大系列产品,实现了农工贸一体化,年产食用菌4万吨。

目前,全镇共有注册商标21件,其中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1件,国家级有机食品认证1件,国家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

三. 山东省 东营 垦利区 佛头寺黑陶

佛头寺黑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黄河口黑陶是黄河流域生活文化的精华,因为黑陶起源地是垦利县胜坨镇佛头寺村,所以也叫“佛头黑陶”。佛头寺村拥有黄河最下游独特的天然红淤泥,是烧制陶器的上乘原料。佛头黑陶已有200多年历史,采用的原料是地下十多米深层黄河自然落下的红淤泥,是由当地艺人结合传统泥陶工艺开发生产,是“火”与“土”的结晶。

相传明洪武二(1369)年,山西移民李元成、李元通来到黄河入海口处定居。他们修建茅屋,挖土筑灶,开始了刀耕火种的日子。因为无钱购买生活所需的器皿,他们就想出了用黄河淤泥自己烧制的主意。

黑陶原始的制作工艺相当简单。在地上固定一根木桩,木桩顶端有一尖顶铁柱。铁柱托着一个锅盖大小的圆盘。为防止圆盘倾斜,取一废旧木车轮轴头固定于圆盘中央,然后套在木桩上。制作时,一人用脚猛蹬木盘的边缘,使其飞速旋转起来。工匠将调制好的泥料垛在木盘上,随旋转的力量,用手将泥料捋制成各种形态的器皿。脱制成形的生坯置于阴凉处风干后装窑烧制,熏蒸数日,泥坯即成瓦性,也就是人们常用的盆盆罐罐。这些自治的泥陶价格低廉,又结实耐用。用泥罐盛放汤粥,送到田间晒上几个时辰不会变馊。因为这些特点,所以佛头寺的泥陶远销当时的滨县、蒲台(今博兴县)、海丰(今无棣县)、沾化、阳信、利津一带,很受人们的欢迎。当时流传的歇后语:“佛头寺的黄盆——一套一套的”,可见佛头寺泥陶在黄河口一带的影响。

这项工艺历经诸代民间老艺人的精心研究、改进,产品以其造型古朴典雅、雕功精湛细腻、造型及图案大方而深受工艺品爱好者的喜爱,具有“色如墨,声如钟,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特征,掂之飘忽若无,敲击铮铮有声,有“齐鲁黑陶之花”的美誉。

四. 山东省 东营 东营区 龙居桑叶茶

龙居桑叶茶是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龙居镇的。龙居桑叶茶用开水冲泡,清澈明亮,清香甘甜,鲜醇爽口,具有减肥、美容、降血糖的作用。

龙居,因宋太祖赵匡胤曾到此居住而得名。全镇总面积110平方公里,辖55个行政村,人口35600人,耕地面积7.5万亩,是典型的农业乡镇。近年来,龙居镇桑蚕业规模逐步壮大,按照一二三产业配套联动、贸工农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思路,相继开发出桑叶茶、速冻蚕、桑葚酒等一系列桑蚕产品,提高了桑蚕产业的综合效益,拉长了产业链条,使桑蚕产业成为该镇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桑叶茶一般选用生态环境优越、无污染的优质嫩桑叶为原料,经科学烘焙等工艺精制而成。工艺中除去桑叶中有机酸的苦味、涩味较为关键;口味甘醇、清香溢人等特性也重要。桑叶茶用开水冲泡,清澈明亮,清香甘甜,鲜醇爽口,尤其对中老年人及不宜饮茶的人提供了一种新型饮品,使其在饮茶过程中得到一定的保健效果,常饮此茶有利于养生保健,延年益寿。

五. 山东省 东营 东营区 辣炒花蛤

材料:

花蛤400G、大葱2根、蒜4瓣、姜30G、红干椒3个(根据喜辣程度可加减)、油适量、鸡汤1/2杯。

调味料:

老酒1大勺、糖1/2小勺、盐1/3小勺、胡椒少许、蠔油1大勺、芝麻油适量、水溶淀粉适量。

做法:

1、花蛤用淡盐水泡着,吐沙,洗净。
2、葱切段,蒜和姜切片。红干椒斜切成两段。
3、锅放适量油,爆香葱,蒜,姜,红干椒,加入鸡汤,放入所有调味料。 辣炒花蛤1

4、再放入花蛤,盖上盖,直到花蛤开壳,调入水淀粉,煮开即可。

六. 山东省 东营 东营区 蛋黄明虾

将面包放平,把虾、蛋黄放在上面,再放上虾胶、猪油,做好粘鸡蛋、生粉,炸制而成,即可食用,外焦里嫩,有浓郁的蛋黄香味。东营是对虾的集中生产地,此菜在东营各大小饭馆都吃得到,时价30元左右一盘。

七. 山东省 东营 垦利区 梭鱼干

初春,黄河开始进入“凌汛期”。凌汛一过,水温回升,此时,在深海越冬的梭鱼好像听到了黄河的召唤,急火火的洄游到黄河入海口的浅海里,寻找食物以填充辘辘饥肠。黄河口渔民也知道梭鱼已经回来,开始了一年中最早的“渔汛”。这时渔民捕到到的梭鱼俗称“顶凌梭”。梭鱼身体细长,形如织布用的梭子,故而得名梭鱼。梭鱼既有海鱼的清香,肉质又像淡水鱼一样细嫩,可蒸,可炖,可炸,可煎,还可以腌成鱼干。初春的梭鱼因为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耗尽了体内的脂肪和肠胃中的泥沙,所以味道特别鲜美。更令人惊奇的是梭鱼头部有一块透明的冻脂,奇香无比,当地人称“油罐儿”,渔家谣唱到:扔掉车,仍掉牛,不扔梭鱼头。可见梭鱼的香,得之于他有一颗珍贵的鱼头。

八. 山东省 东营 利津县 盐窝全羊汤

利津县盐窝镇的羊肉汤起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富起来的盐窝人在饮食方面不甘落后,大胆创新,结合本地特点,学习和借鉴外地一些烹饪手法,逐渐摸索出一套羊肉炖、拌、煮的做法,品尝过它的人赞不绝口。虽然盐窝羊肉汤不是羊肉汤类的开山鼻祖,但至少说他是集大成者也不为过,特别是“全羊汤”,那更是一绝。

盐窝的羊汤选用当地优质山羊,肉鲜质美,色泽光亮,汤呈乳白色,无肥油附着,汤汁优美,不善不腥,入口滑润。羊的全身营养价值甚佳:羊脑有健脑醒目之功效,尤其适合老年人和神经衰弱者食用;羊眼有健胃羊脑之功用,是老年儿童的最爱;口条有壮身补血之功能,极宜病愈大补者使用;肚丝羊肠等肥中带瘦,,油而不腻,人皆食用。

总之羊的全身都是宝,精选羊的内脏、细肉等烹饪而成的“羊杂汤”,更是营养价值的集大成者。怪不得有人说“三天不喝盐窝的羊肉汤,浑身都不舒服”,虽有夸大其辞之说,但足以说明盐窝“全羊汤”的魅力所在。

九. 山东省 东营 河口区 河口锅子饼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熟油新作饼香”,制作饼皮时选新麦磨的面,新黄豆榨出的油以及鲜葱。“菜把青青间韭苗,茴香盐白自烹调”,做饼的馅要用刚割的韭菜、新掐的小茴香叶、细盐等。最后支铛(带沿的平底锅)、煎饼(饼的直径为40厘米为宜)、卷馅,有荤、素、海鲜等品种。

十. 山东省 东营 东营区 “慈母爱”老粗布

世界绿色环保运动的发展带动了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也带动了纯天然绿色环保服装的发展。在人们追求安全、健康、自然为主题的消费潮流下,滑县百事顺业商贸公司应时顺势,传承中国数千年的纺织文化,运用现代纺纱技术与古老织造工艺相结合,推出独具特色的粗布服装系列。

近几年来“慈母爱”产品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肯定。人们在享用慈母爱产品过程中获得的不只是健康,致力于设计时尚、舒适、优雅的各种款式,融入现代生活气息的自然感受,而且符合时尚健康的消费心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健康时尚的粗布服装再次成为人心所向的追求。她代表了现代人一种乐观地精神、一种积极的心态、一种健康的心灵、一种自由的创造,更代表现代人对生命质量与品味的孜孜以求。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您拥有一款“慈母爱”粗布产品,就会感受到她给您带来的清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