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镇江特产小吃在哪吃 镇江必吃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镇江特产小吃在哪吃 镇江必吃的特产更新时间:2023-08-08 10:10:42

一. 台湾省 高雄 美浓小吃

客家料理讲究咸、香、肥,卤猪脚、冬瓜封、梅干扣肉、姜丝大肠等都是客家名菜,野莲、福菜及长梗满天星则是本地野菜,炒过便成招牌美味;要吃这些客家菜,中正路16号的有能小吃部为知名老店,中山路一段78号的珍好味餐厅也很有名。至于香喷喷的美浓粄条更是名闻全台,美浓镇上满街小吃店都可尝到,但以中山路一段87号的美光粄条最为传统地道。( 高雄县)

二. 台湾省 宜兰县 宜兰小吃

宜兰小吃一如宜兰人般传统而道地,除了如假包换的兰阳古早菜之外,闽式风味挂帅的老店、摊头,一样让人口齿留香。由于地形的阻隔,兰阳平原昔日对外交通不便,在与外界接触不多的情形下,发展并保留了不少宜兰特有的菜肴,而依然淳朴的乡情,也使宜兰小吃充满道地乡土味。兰阳风味菜源自于取材平实、做工却十分讲究的福州菜,其中以“糕渣”最具代表,糕渣是以鸡肉、猪肉和虾仁剁成泥后,加入熬煮5~6小时的高汤拌煮成浆,倒入盘中冷却、凝固成形,再切块、裹粉油炸后即可食用;由于外观看来温温的,吃来却相当烫口,因而常以此借指宜兰人“外冷内热”的性情。除了糕渣,芋泥、西鲁肉、肝花、枣饼等,亦是兰阳独到的传统美味。芋泥是以熟的芋头,用刀柄来回擀压成泥状,再以大火蒸软,细滑可口,八宝芋泥最是出名;西鲁肉做法类似白菜卤,即是以竹笋、大白菜、香菇、笋丝等做成的大杂烩,烩好后底下再衬以蛋汁炸成的“蛋巢”,卖相虽不佳,却是很能反映早年民生疾苦、食肉不易的一道民间菜;相较于西鲁,肝花可是富贵人家才能吃到的珍味,它是以瘦肉或内脏、鱼浆、荸荠加葱花、葱头等配料剁碎,再裹以豆皮入炸,只因当时大部分人以猪肝为主料,故名;枣饼又名查饼,是以金枣、桔饼、冬瓜糖等混合制成的传统甜食,是兰阳人宴客席间不可缺少的精致小点。地道的兰阳老菜由于费工费时,一般餐馆已难尝到,但宜兰至今仍保留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好滋味,如今日的火车站以北、昔日的北门一带,都是市集、店家聚集地,特色小吃不少,值得去往。( 宜兰县)

三. 云南省 玉溪 江川区 玉溪风味小吃

如果你在昆明街道上漫步,经常可以经看到:“真正玉溪风味”、“最佳玉溪风味”的小吃招牌。玉溪烹调技艺誉满全滇,玉溪烹调技师遍及三迤

玉溪市因水得名,玉溪河即《水经注》所记之桥水,明代文献中已称玉溪,取其清流如玉之意。而玉溪风味与水有关,其著名食品如炒鳝鱼、炖鳅鱼、烧鸭均以水产品为原料,而向负盛名的玉溪米线则与玉溪水稻品种有关。明、清以来,玉溪即有滇中谷仓之美称,这些,都是玉溪风味的物质基础

玉溪风味小吃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在昆明风行,近百年来不断发展。尤其是吸收川味、苏味之长,麻辣鲜香兼备。最能代表玉溪风味的小吃品种,注重汤味,佐料齐全的是玉溪米线。玉溪米线名目繁多,花色多样,有闷肉米线、鳝鱼凉(热)米线,还有肉米线、鸡米线。根据季节变化,还有什锦凉米线,以凉菜为主,脆香爽口,佐料多样,炎夏时节,为冷饮佳品。民间碗豆粉盖面酸汤凉米线,价廉物美,老幼爱吃

玉溪小锅米线独具特色,汤味求鲜,多用筒子骨和鸡熬成清汤,选用韭菜、碗豆尖等鲜嫩绿叶菜,配以玉溪酱油,采用新鲜剁肉,加适量水腌菜,一锅一碗。另外小锅卤饵块,油重而不腻,香而不脆,熟而不粘。近来在小锅煮品的基础上发展了炒饵、炒卷粉、炒米线。加火腿、腌肉或香肠提味,配以韭菜头,成品绿黄分明,鲜香爽口,滑而不腻

小吃不妨一尝,席面更为可观。玉溪烹饪,炖、炒、爆、蒸、烩、溜、卤、烧均有拿手好菜

炖鳝鱼向称玉溪名菜,是玉溪烹调技师们的拿手技艺。汤汁红亮,加入油炸泡肉皮入味,得薄荷清香,再垫以韭菜,得其鲜甜,鳝鱼滋嫩味浓,油而不腻。炒鳝鱼品种较多,有红油卷筒鳝鱼、炒鳝鱼丝等,辣麻鲜美,入口爽脆

炖鳅鱼却又是一番风味,粑而不烂,夹鱼头入口,身尾留口中而拖出骨头,鲜美无比

爆双脆以猪肚头和鸡、鸭肫为主要原料,旺火旺油,急速成菜,脆、嫩、纯、香具备

蒸鸡集、香、鲜于一体,老少适宜。垫以蚕豆、红薯、洋芋,更是增色不少

溜里脊、醋溜卷筒鳝鱼,清淡可口,滋嫩无渣

卤菜在玉溪较为流行,从鸡、鸭、火腿到豆腐,都可卤出各种名菜,卤味纯香,配料多样,注重火候,吃味爽口,佐酒下饮均不宜缺

著名经济学家朱应庚教授,对“玉溪风味”的形成和特点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民国初年建成的玉溪街,是昆明当时唯一的一条饮食街,其热闹程度不亚于正义路、晓东街、南屏街。窄窄的街面两边摆满了饮食摊点,从早到晚人来人往,趋之若骛。人们以到此一饱玉溪风味的口福而为快事。这一盛况一直持续到50年代。说明玉溪风味在云南饮食文化中的地位。“玉溪风味”的内涵是包括一系列独具风味的菜肴和名特小吃等烹饪食品,它的创立和形成,不知包含了多少前辈的艰辛和智慧。其菜肴的最大特点,在于刀工精细,注重火候,主配料讲究鲜、活、滋、嫩,调味则以鲜为主,重辣轻麻,酸甜适中,不管炒、烧、煮、卤、烩、焖、炖等,其色、香、味、形均属上乘。其在玉溪,又因地方的物产不同,形成各自的特色。各种小吃之所以堪称一绝,则在于制作的独特及原料的新奇、精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有了专门的饮食服务管理机构,对历代烹调大师的智慧结晶--玉溪风味的烹调技艺、曾先后采取"以师带徒"或办培训班等办法,培养出许多新一代有知识有文化的中青年烹调师,使玉溪风味得到了继承(玉溪)

四.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小吃

传统食品类:孟大茂香糕、越味茴香豆、长塘角笋、糟鸡、越鸡、腐乳;霉系列:如霉干菜、霉千张、霉毛豆、霉苋菜梗;酱系列:酱鸡、酱鸭、酱菜等产品;现代食品类:银丝米面、中华鳖、珍珠粉;醉系列:如醉虾、醉鸡、醉鱼干等产品。( 绍兴)

五. 浙江省 宁波 江北区 宁波小吃

宁波小吃

六. 江苏省 镇江市 句容市 丁庄葡萄

丁庄葡萄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丁庄葡萄是句容著名之一,产地为句容市茅山镇丁庄村。丁庄葡萄甜味浓、味道鲜、不涩、不酸,丁庄的招牌,曾送北京参加宴会。

丁庄葡萄产于革命老区、国家4A级风景区、道教圣地-----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镇,茅山山脉横亘在脚下。丁庄葡萄之所以品质超群,还拥有别人不可复制的得天独厚,那就是产地的气候与土壤。句容茅山风景宜人,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全年降水量适中,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是养生福地。这里的土壤也是最适合葡萄生长的肥沃沙土壤,正是由于茅山集天地之灵气,才能种植出口感顶尖的葡萄。

1、气候条件:茅山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全年平均气温15.2℃;年平均降雨量为1018mm ;常年风向以东南风为主;平均年降雪时间8—9天,茅山的气候有利于多种动物繁衍、植物生长,也极适合开发旅游、休闲、度假等项目。

2、土壤条件:茅山镇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区,全镇呈低山、丘陵、岗地和河谷平原交错分布地貌,地势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态势,土质大多属黄棕土壤,对农林、茶、果、竹、药用植物等生产加工,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条件。

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镇丁庄村现辖行政区域

《句容市人民政府关于明确丁庄葡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的请示》句政发〔2016〕69号

句容市企业标准:

Q/321183BDZ001-2016

《丁庄葡萄》

七. 云南省 昭通 水富县 昭通风味小吃

昭通风味小吃

八. 江苏省 镇江市 丹阳 镇江江蟹

镇江江蟹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镇江江蟹是江苏镇江丹阳的。

镇江江蟹人文历史源远流长,自三国后期至元、清,镇江历史上皆有相关记载,镇江江蟹文化在传承传统的同时应和时代元素。江蟹文化助推了镇江江蟹产业的发展,江蟹产业发展又进一步丰富了镇江江蟹文化内涵。 相传早在三国后期镇江人就创造发明了独特的“蟹黄汤包”。相传为纪念孙尚香,镇江人学着汨罗人用粽子来祭祀屈原,便包了肉馒头,投入江中。由于孙夫人生前爱吃螃蟹,遂加入蟹黄,称“蟹黄汤包”。从此代代相传至今,蟹包和肴肉是镇江的两大名产,同获全国“金鼎”奖。 元代,镇江更有输送蟹王之所的美誉。据《至顺镇江志》[元]记载:“蟹,俗称旁蟹,以其横行故也。《本草》:“蟹至八月,即衔稻芒两茎长寸许,东乡至海,输送蟹王之所”。镇江市原丹徒县大港、大路、姚桥三镇,至今仍称谓“镇江东乡”。镇江东乡至今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秋风起,蟹脚齐,打灯笼,围竹篱,大哥挽裤脚,小弟断水渠,大娘洗新姜,二姐打醋急 清朝,“芙蓉套蟹”曾定为镇江乾隆御宴。《红楼梦》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作者曹雪芹笔下生动的描写,至今令人回味无穷,令人难忘。“持蟹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小说故事发生在金陵(现南京市),与镇江近在咫尺,如今高铁仅18分钟行程。其席间品尝的螃蟹有理由相信正是镇江输送的“蟹王”。硕大肥美的“蟹王”,正是昔日达官贵人享用美味佳肴。 截止上世纪80年代初,镇江江蟹皆为长江天然资源捕获物,据水产年报资料,1955年捕捞产量达616.8吨。随着时代发展,江蟹天然捕捞产量已远远难以满足市场需求。1977年开始组织大水面人工增殖放流。《丹徒县志》记载:“螃蟹养殖,1977年从崇明县购回螃蟹苗535公斤人工放养。1980年荣炳公社洋湖水产养殖场放流蟹苗7.5公斤,当年收益”。据《润州志》记载:“1982年,镇江市郊汝山乡新生、长江村人工试养螃蟹各1亩,1985年发展到120亩”。 《镇江年鉴》2002记载:上世纪九十年代,镇江“兴建特色餐饮江鲜一条街”,同时“在扬中、丹徒等地沿江滩地,充分发挥长江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优势资源优势,通过‘低坝、高栏、围养’方式发展长江名贵鱼类和江蟹”。近年来,西津渡(镇江)长江蟹文化节、扬中江鲜文化馆应运而生。 为了更好地传承镇江江蟹文化,做大做强镇江江鲜产业,镇江市委市政高度重视江蟹产业发展。2012年,时任镇江市市委书记的张敬华作出指示:要求尽快创建镇江江蟹自主品牌,发展江鲜产业。市农委立即行动,全力推进。2013年将发展镇江江蟹产业列入《农业产业千亿工程规划(2013-2015)》和《镇江现代特色渔业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了镇江市江鲜产业协会,注册了“梦之鲜”品牌,开办了镇江市江鲜产业协会江鲜连锁店江蟹直销店。同年3月,镇江市农委出台了《促进镇江江鲜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了镇江江蟹产业发展和壮大,2013年江蟹养殖面积2871.2公顷,产量2135.6吨。

在地域: 江苏

申请人: 镇江市江鲜产业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镇江江蟹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镇江长江行政区域段沿江及5条支流(通济河、九曲河、香草河、大运河和便民河)两岸1公里范围内。行政区域包括扬中市所有6个镇(街道办事处),镇江新区大路镇、姚桥镇、大港街道办事处,润州区蒋乔镇、七里甸街道办事处,京口区谏壁镇、象山镇,丹徒区高桥镇、江心镇、世业镇,丹阳市新桥镇、后巷镇、陵口镇、珥陵镇、延陵镇,句容市宝华镇、下蜀镇等7个县(市、区)的23个镇(街道办事处)。地理坐标为:E119°04′15″~119°56′52″,N31°48′45″~32°18′40″。面积2871.2hm2,产量2135.6t。

九. 江苏省 镇江市 丹阳 丹阳面塑

丹阳面塑为江苏省镇江市的特色民间技术,历史悠久。丹阳东南乡一带,早在清代就有面塑艺人活动。农民过年过节迎亲做寿,就要请他们来做面塑料糕团,人称“堆花团”,即用糯米或面粉做原料,配以各色颜料,然而用手捏塑成人物、花卉、飞禽走兽,使仪器具有吉祥如意的民俗观赏价值。

十. 江苏省 镇江市 丹徒区 东乡羊肉

重阳过后,走在镇江的大街小巷上,便很容易闻到阵阵扑鼻的浓香,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东乡羊肉的味道。在每年的秋冬季节,吃羊肉、喝羊汤是镇江人的一大美食时尚,星级饭店、路边小摊纷纷推出自己的东乡羊宴:红烧的羊肉,清炒的羊杂,泡着京江脐的羊汤……吸引来无数食客大开“羊”荤。东乡羊肉是镇江的特色风味,盛产于镇江市丹徒区的大路镇、姚桥镇以及大港一带。这一带地处镇江市的东部,是为“东乡”。烹制东乡羊肉最富盛名的是现已划归姚桥镇的儒里,这个原名朱家圩的小集镇,传说系由乾隆皇帝御赐方有现名的,而乾隆赐名的因缘,正是起于东乡羊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