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周口有啥土特产 河南周口土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周口有啥土特产 河南周口土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4-05-19 06:12:59

一. 河南省 周口市 鹿邑县 高集烧饼

高集烧饼,上等小麦粉烧制而成,香酥可口,营养丰富,老少皆宜,风味独特,可谓“豫东一绝”!

二. 河南省 周口市 沈丘县 顾家馍

沈丘老城面塑起源于沈丘县老城镇南关居委会下湾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当地人习惯上把沈丘面塑称为顾家馍。目前,有3000人从事顾家馍的生产制作。顾家馍在当地及周边,影响广泛,人人皆知。每逢春节、庙会,凡来老城赶会的人均购买之。除此之外,在外工作的人回乡探亲时,都要捎些顾家馍,作为礼品馈赠亲朋好友,现在顾家馍已是声名远播。

顾家馍起源于当地一位姓顾的人家。明末清初,在沈丘老城南城脚边住着一家姓顾的人。顾家凭借有利的地理位置,以卖馍卖茶为生。清朝末年,为扩大营生,顾家后人顾二别子,把顾家馍发展为工艺品,传承到今天已是第十七代。在清朝康熙年间,由家住沈丘老城的御医刘璐,带进皇宫敬献给康熙帝品尝,由此成为进贡皇宫的贡品。

顾家在卖馍的过程中,博采众长,推陈出新,逐渐摸索出独具特色的蒸馍技艺来。后又经顾家世代人的提纯、锤炼,终于使其脱颖而出,成为当地有名的风味。

据顾家馍第十七代传人顾松堂介绍,顾家馍基本上以手工操作为主,作坊的制作工具,还保持着原始性、传统性。揉面、制馍坯在木案上操作,蒸馍一律用大口铁锅,单竹秕,秫秆锅盖,燃料一律用木柴或庄稼秸秆等。如果用煤作燃料以笼箱蒸之,或用机械化制作,其产品就会出现变形,有裂口裂纹等瑕疵。

顾家馍工艺考究,从选小麦到描彩勾花纹共72道工序,具有馍体浑圆,外型工整,无裂口裂纹,不歪不扭,立而不斜,卧而不堆;外观洁白、光滑、锃亮,在阳光下如瓷般迎光闪亮;馍底部呈阴阳八卦图形,构建了顾家馍的独特商标。

顾家馍的造型多取材于民间常见的动物、瓜果、鱼虫以及人们喜闻乐道的民间传说。其彩绘以勾线与着色相结合,很接近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色彩,用白酒溶化食用色涂到馍坯上能渗透,色彩饱和,经久不褪。捏制和勾勒的各类面塑千姿百态,形似神真,而且都带有吉祥和喜庆的色彩。如猴骑虎、猴骑马等寓意“马上封侯”,小狗、小兔、小刺猬、小鸡、小鸭等,都表达着劳动者需要把自己的生活装饰得丰富多彩,期盼美满生活的吉祥寓意。

“在彩绘着色上,顾家馍使用分层着色法。以黄色衬底为主色,红色点睛,蓝、黑、青等色勾架描脉络花纹。同时,注重彩绘与勾线相结合,以色传神,以神着色,从而形成了色彩艳丽而不俗,美而不妖不媚的境地,充分显示出了喜庆、祥和的韵致。”顾家馍第十六代传人顾体成介绍说。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当地政府为推广继承这一传统文化艺术,组织大规模生产。由顾家第十五、十六代传人向大家传播技艺。至此,顾家馍的绝技被推广开来,得以发扬光大。现在生产顾家馍的不单单是顾家人了,李、陈、张、岳等姓,200多户人家皆会生产之,家家有生产作坊。

2009年沈丘县城关镇因顾家馍面塑工艺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三. 河南省 周口市 项城市 潘庄红薯

项城市的潘庄村是1000多人的行政村,人均耕地不足1亩,但潘庄却是周口有名的农作物良种培育基地,年产值超过千万元,其中脱毒红薯闻名全国。近年来,该村联合农业、科技部门研发试种农作物良种,脱毒红薯是最成功的一个.该村还把脱毒红薯的种植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加强脱毒红薯的良种繁育和技术推广力度,积极引导农民种植.由于脱毒红薯产量高、出粉率高、经济效益好,顺应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使该品种在全镇得以迅速推广开来,并且使农民得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 河南省 周口市 沈丘县 沈丘马五牛羊肉

沈丘马五牛羊肉为豫东清真风味食品,相传清咸丰年间槐坊厅(今为沈丘县城)“双合盛羊肉馆”回民厨师马一真首创,遂成镇馆名菜,享誉一方。

说起牛羊肉的来历,在当地颇为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当年双合盛羊肉馆的大厨马一真,在盛夏的一天,生羊肉未卖完,就顺手把生羊肉扔进了一个大盐缸内。半月后,马一真忽然想起,心想羊肉已腐烂,当他拿起羊肉时并不异味,而肉还呈赤红色,他就放在水中反复冲洗后,加入各种香料进行烹饪,未想到羊肉出锅后别有一番风味,后马一真配制香料,精心研制,又如法炮制牛肉,最终烹制出独特风味的羊肉,牛肉,流传于世。

沈丘马五牛羊肉原料为当地无角黄牛和无角槐山羊,牛肉选用2-3岁的犍牛的前后坡(股、腿)部位。羊肉选用2-3岁体肥30斤以上的羯羊,剔去腿筋脊和肋骨。制作时先把牛肉或羊肉分别放入特制大砂缸用食盐及回荽、花椒腌制10-15日,每日倒缸数次,根据气温至10日或15日时再把缸密封3至5天,时肉已成赤红色,取出后用清水冲洗浸泡12小时,去其血和盐渍杂质,凉水入大缸锅,一次可加工20只羊或两个牛。

牛羊肉主要采用传统回回香料,一般为二十斤肉一斤料,香料有大茴、小茴、比波、必思答、巴丹仁、阿勃参、火失喇、哈昔尼、心意、香菊果、薰草、丁香、香叶、桔皮、凉姜、砂仁、草蔻、肉蔻等30余种之多。煮肉时牛肉每块50斤以上,羊肉为整羊圈筒,下锅后用竹篦压实,陈汤熬制。先用慢火煮两小时,以便香料浸入肉内入味,然后开水煮1小时后,再用文火炖制而成。过去牛羊肉加工时烧的是果柴,加之又多用文火,当地称“文”为“薰”,故又称之“烧牛羊肉”或“薰牛羊肉”。牛羊肉的特点为不膻不腻,口感爽嫩,味浓醇香。即可盘装,也可零食,备受顾客青睐,是居家宴客、馈赠亲朋之名品。

牛羊肉已有150年的历史,初时多为菜馆宴席上的冷盘,民国时期沈丘出现了多家专卖牛羊肉的独轮红车,用特制尺余见方的大片刀切熟肉,切功高的能把熟肉切成薄翼透亮,肉切的越薄,说明熟肉成品的质量越高。当地有一种吃法,就是用刚出炉的热烧饼夹牛羊肉食用,味道独特。已故原新华社社长穆青曾偏爱沈丘的烧饼夹羊肉,每次来家乡都要带些回北京。马五为马一真的嫡系后裔,是正宗牛羊肉的第四代传人。随着时代的发展,马五对其制作工艺进行了创新,增加了品牌,其真空包装牛羊肉远销京、沪等地,马五牛羊肉曾在全省风味小吃评比中获一等奖。

五. 河南省 周口市 西华县 西华黄牛

郸城县境属黄淮平原,地处黄河冲积扇南缘。地势平坦,土质粘重,适且多种农作物及林木生长。 本县属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不长。为当地各种生物的繁衍成长,提供了极为良好的条件 。水生植物的吴台莲藕,以节长、粗壮、脆嫩、味甜著称,清代《鹿邑县志》早有记载,是当地土之一,每年入冬至初春,内贩外运,不绝于市。( 周口)

六. 河南省 周口市 鹿邑县 观堂麻片

观堂麻片是鹿邑之一,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以片薄,酥脆香甜、爽口而成为名牌产品。

七. 河南省 周口市 太康县 常营油桃

常营油桃是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常营镇的。常营镇大力发展油桃生产,成功注册了“华寿”牌油桃商标,打造出了“中国常营油桃之乡”的金字招牌。

太康县常营镇是豫东远近闻名的“花果山”。1994年,该镇获悉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培育出早熟、优质的油桃品种后,率先在会城寺、内岗等6个行政村连片建立了150亩的油桃开发示范园区,与郑州果树研究所联合建立曙光、华光、艳光等20多个油桃品系苗木基地。他们与河南农大联合创办园艺系校外大专班,培养果树管理大专生208人,为油桃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常营镇政府成立了油桃开发公司,在全镇建立了24个油桃生产基地村和6个服务公司,对农户实行生产、销售和技术等系列化服务,走产业化生产道路。1997年,该镇与中国农科院果研所联合开发引进国内一流的无毒棚载油桃栽培技术,建立了120多亩棚载油桃示范园,实现当年建园当年收益,单棚产值1万多元。

为扩大销售,常营镇政府建立了占地40亩的果品交易市场,成立了大棚油桃有限公司,注册了“华寿牌”商标,对油桃实行名牌化包装,进行网上交易。全镇1200多名果品经纪人,活跃在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打开了国内市场。2000年,该镇油桃经黑龙江转港贸易出口到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至2001年,全镇油桃发展到1.7万亩,大棚油桃4000多亩。2001年5月,常营被中国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常营油桃之乡”。

八. 河南省 周口 扶沟县 关德功烧鸡

关德功烧鸡,又称"关记烧鸡",是周口市传统风味食品。关记烧鸡是清代光绪年间,由关德功祖父关洪斌创制的,早在清末民初已誉满周口、漯河一带。关记烧鸡距今已相传三代历时108年。关德功烧鸡的制作经验是注重培养老汤,配料讲究,加工精细。关记烧鸡造型美观,色佳味美,美口不腻。不论热凉只要提着鸡腿一抖,即可骨肉分离。以独特风味令人倾倒,不仅是佐酒助兴与节日馈赠之佳品,而且是招待来宾与举办婚宴的佳肴,与道口、孔集烧鸡齐名,为河南省三大名烧鸡之一。关德功烧鸡不仅深受周口群众喜爱,而且还远销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安徽、山东等省市,博得顾客好评。1981年被列为河南省风味肉制名产品,1986年被评为河南省优质产品,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质奖。( 周口)

九. 河南省 周口市 太康县 太康肘子

太康肘子是享誉中原的风味名吃,用料为上等猪肘,辅以特制名贵材料和独特制作工序,特点“肥而不腻、色泽鲜亮、浓香怡人、酥烂可口。”被誉为“天下美味之大成”而驰名中原。太康肘子由太康籍人士---宋友华先生研制而成。宋先生原是1领导的专职厨师,于1986年转业到河南省太康宾馆,担任厨师长职务。宋先生先后到过北京、上海、天津、成都等地学习烹饪技术。他拜师求技,虚心好学,潜心钻研,经过多年探索,溶古今中外红烧、烹饪技术为一体,不断创新研制出了这道佳肴。因主料精选上等猪肘,加上首先诞生于河南省太康县,故名曰:“太康肘子”。2011年“宋记牌“-“太康肘子”“梅菜扣肉”“宋记酱猪蹄”被评为“中华名小吃”。

十. 河南省 周口市 西华县 黄桥小西瓜

你到过中国最美田园--西华县黄桥乡万亩桃花园吗?若你曾到此一游,是否依然记得漫步在姹紫嫣红的桃花园时的浪漫?是否依然怀念倘佯在金色油菜花丛中的温馨?是否依然留恋嬉戏于美丽的颍河水岸时的欢畅?

美丽的桃花园、水灵灵的鲜桃,也许让你记住了西华黄桥的味道。炎炎夏日,你若再到西华来,一定不要错过机会,好好品尝品尝黄桥乡皮薄、汁多、瓤甜的“娲城”牌小西瓜呦!这可是黄桥乡的又一特色。

目前,该乡以西华县黄桥绿源果蔬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立高效塑料大棚西瓜种植基地1000余亩,年销售量达到642万公斤,亩均产值近2万元,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漯河等大中城市及周边县市超市。

信息来源:西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