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兴宁丰顺特产有哪些 兴宁土特产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兴宁丰顺特产有哪些 兴宁土特产大全更新时间:2023-10-07 19:52:59

一. 广东省 梅州 兴宁 兴宁龙田龙眼

兴宁龙田龙眼

二. 广东省 梅州 丰顺县 汤坑炒粄

汤坑炒粄其历史悠久,主要以大米为原料,用传统手工制作,它的显著特点是色泽洁白、柔软滑爽、柔韧、富有弹性、清香可口、老少皆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风格远近闻名,成为汤坑小吃之一。

三. 广东省 梅州 丰顺县 猪油软糖

小时候信你们一定都吃过猪油软糖!在小店一毛三颗的猪油糖百吃不厌,至今为止还难以忘记唇齿留香的感觉~对于小孩来说,实在是一种“猪油糖尼古丁”。

它是流行在粤东地区的一种传统零食,堪称粤东一绝。猪油糖润滑爽口,柔软生香,难免让人领略到猪油的芬香与独特美味。海丰人把猪油与面粉、食糖制成糖果,是对营养学的一大贡献,猪油糖甜而不厌,油而不腻,含有适量的猪油,既能给身体补充能量,又能饱尝口福,是其他糖果不能比拟的。他们说,猪油中虽含有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可它们是保证人类身体健康的必需之物,只要用量得当,是没有问题的,何况猪油中也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也含有对健康十分有益的花生四烯酸等高级多烯酸,故吃猪油糖物有所值。

注意事项

1:相克:猪油糖不可与梅子食用!

2:一般健康人可以食用。

3:寒冷地区的人适合多食;

4:老年人、肥胖和心脑血管病患者、外感诸病、大便滑泻者都不宜食用。

5:一人一时不可多食用,特别是小孩,小心上火蛀牙。

四. 广东省 梅州 兴宁 客家三色粄

三色粄做法:先将糯米洗净,加水浸泡3小时,放入石磨磨成粉浆,脱水压干成米团。把压干的米团分别放入艾叶汁、红曲粉,揉搓成绿色粉团和红色粉团,分别揉成红、绿、白色小圆团,放入微沸水中煮熟,另起油镬,将香菇、浸发干虾仁爆香,下高汤调入味料,待滚开后放入三种颜色糯米粉团略煮,最后加入香菜、葱花即成。

五. 广东省 梅州 丰顺县 丰顺捆粄

捆粄是广东省丰顺县的汉族特色小吃,属于客家菜。捆粄据说是丰顺客家人祖先自北南迁后,因当地不种小麦,无面粉可制春卷,而用大米磨粉制皮代替春卷的一大创造,北风南味,别具特色。

制作过程:

分捆和蒸两种做法。

捆:将做好的米浆舀一小勺到特制的托盘中,不要太厚,大约2~3毫米左右,放入抽屉式蒸架中蒸熟,取出用竹片划成矩形,在上面加入预先炒好的肉馅或者是韭菜、豆腐等以后卷起来就完成了。

炊:在客家话中“炊”为“蒸”的意思。在米浆蒸熟之后,在上面加入生肉馅等,再放入蒸架蒸熟后卷起来以后浇上特制酱料直接放入碗中食用。

丰顺捆粄的特色:

皮少馅多,味道丰富

丰顺捆粄味道鲜美,一般肉馅有:豆干、咸菜、香芋、韭菜、萝卜、瘦肉、豆角、鲜笋、萝卜干等,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加入不同的肉馅,变换出不同的口味。

丰顺捆粄制作简单快捷、口味丰富、价钱实惠,在丰顺县地区已经成为日常饮食的重要部分!

六. 广东省 梅州 丰顺县 薯粄

薯板是用一种紫色的形状奇怪的薯仔,把它磨成粉做的,因其本身含淀粉成分有黏性,所以不需额外加面粉了,下油锅炸。蘸上蒜醋汁,香甜爽口,风味独特,深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群众的喜爱。

七. 广东省 梅州 丰顺县 生鱼脍

客家人吃鱼生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在宁化、兴宁、五华等地都有吃鱼生的习惯。客家生鱼脍的特点系用的配料加了田螺香蒜醋。现在生鱼脍花样更多,有河鱼生、海鱼生、虾生等等。

八. 广东省 梅州 兴宁 大坪布骆包子豆腐

“磨豆腐”是客家人制作豆类制品的传统工艺,具有1000多年历史,也可以说有客家人就有“磨豆腐”的制作工艺。然而,大坪布骆包子豆腐的制作工艺是“磨豆腐”中的一种独特的、精细的制作工艺,按它的工艺制作出的豆腐特别鲜甜、嫩滑、爽口,而且营养丰富,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因而,豆腐不但是美味佳肴,而且还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客家人,特别是兴宁人都知道兴宁大坪的豆腐有名、好吃,但也许并不知道它的有名和好吃是以布骆“包子豆腐”为核心的。大坪豆腐以它的水质好、豆品优和制作工艺特别而得名。而目前布骆村只有杨焕其老人等二家人在做“包子豆腐”生意了。为什么只有布骆村才做“包子豆腐”呢?有着三十多年做“包子豆腐”经验和热爱这一传统工艺的杨焕其说,他从事这一行当,是跟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又跟着他的父亲,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对于这一工艺流传有多长时间了,他也回答不上来。听有的人说最少有七百多年了,有的人说有一千多年历史。

其实,《本草纲目》就有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也就是说,豆腐是由二千多年前的淮南王刘安(前179年-前122年,刘邦之孙,刘长之子)发明创造的。据传,刘安在其母亲患病期间,每日用泡好的黄豆磨成豆浆给母亲饮用,刘母的病便逐渐好转,由此刘安对磨豆浆有了浓厚的兴趣。有一天,刘安在淮南八公山上以黄豆、盐卤等物炼丹时,曾不小心将石膏混入豆浆里,经化学反应无意中竟炼出了“白如纯玉,细若凝脂”的豆腐。因此,豆腐因刘安而产生,又因在淮南制作,安徽淮南便有了中国豆腐之乡的美名。《本草纲目》等史料还记载:豆腐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优质蛋白,营养丰富,鲜美可口,易于消化,经济实惠,素有“植物肉”美称,甚受国人喜爱。中医还认为,豆腐的消化吸收率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两小块豆腐即可满足一个人一天钙的需要量。经常吃豆腐,除了有益中和气,生津润燥,清热解毒,消渴解酒等功效外,还可以防治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豆腐已经成为我们的一套绿色食品,在国外的华人餐馆也有豆腐这一套菜,由此豆腐已经是我国的国粹。

大坪布骆包子豆腐的制作十分注重选料,他们选择上好大豆、清甜的山泉水和优质的卤水(添加料)来制作。在制作工艺上用手工推磨(有勤砻懒磨的说法)、细布过滤、柴火煮浆、柔慢调制、小块压水。在制作过程中十分注意把豆浆磨细,把豆渣过滤干净,掌握好豆浆的温度和卤水的用量以及调制速度等。这样做出的豆腐呈白色、嫩滑、鲜甜,豆腐大小一般4×4×1.5(cm3)或6×6×1.5(cm3)。厨煮方法有酿豆腐、焖豆腐、炸豆腐、沙煲豆腐、还可卤豆腐、或制成豆腐干等,可按各人喜爱而选择。

吃过布骆“包子豆腐”的人为什么都对它赞叹不已,回味无穷,印象深刻?除因它独特的制作工艺,还因它有特别鲜甜、嫩滑、爽口的感觉外,是否还有别的原因?为此当地领导对它总结出三条理由:一是水质好,水质占了豆腐质量八成左右的分量。这里方圆几十公里无工业污染。二是用优质的黄豆,最好是当年出产的土黄豆;三是精细的工序,要磨出好豆腐,时间长度不能缩短,部分工序必须慢工细游才能达到鲜、嫩、滑的效果。布骆“包子豆腐”因为过去宣传推介不够,人们歌咏它的诗还不多见。但我记得历代文人墨客对豆腐这一美食的赞美诗却数不胜数。如:清代毛俟园就有诗云:“珍味群推郇令庖,黎祁尤似易牙调。谁知解组陶元亮,为此曾经一折腰。”你看,诗中说的春秋时代以善调百味而著名的齐桓公臣子易牙调制的百味美品都不及豆腐美,连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大诗人陶渊明(陶元亮)也愿在南山下种豆,为的是制作豆腐吃。宋代学者朱熹曾专作《豆腐诗》:“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苦,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诗中描绘农夫种豆辛苦,但辛苦过后就会有收益,因为他们早已经掌握了“淮南术”(制作豆腐的技术)能获利聚财(泉布即钱币)。元代诗人郑允端作豆腐诗:“磨砚流玉乳,泉煮结清泉;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的余美,玉食勿与传。”写出了豆腐的色香味。另一元代诗人肖大雅曾作长诗咏豆腐,其中有诗句云:“戎菽来南山,清漪浣浮埃。转身一旋磨,流膏即入盆。大釜气浮浮,小眼汤洄洄。霍霍磨昆吾,白玉大片裁。烹煎适我口,不畏老齿摧。”生动流畅有趣地叙述了古代制作豆腐的情景和过程。清代胡济苍的诗:“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不但写了豆腐的软嫩味美,而且写出了豆腐的精神,由磨砺而出,方正清廉,不流于世俗,借以豆腐的特别质地来表达他们的美好节操和高雅品格,达到了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豆腐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其独特的“豆腐文化”。

大坪布骆“包子豆腐”平时就有许多外地人慕名前去品尝这一美味佳肴,逢年过节要想买到布骆“包子豆腐”,必须提前一个月订购。原来全村二千多号人家家做“包子豆腐”的兴旺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还了,只乘下二家人在苦苦地支撑着,离消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目前,大坪镇布骆包子豆腐已被兴宁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现正申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九. 广东省 梅州 兴宁 宁塘毛笔

宁塘毛笔

十. 广东省 梅州 兴宁 鸡颈板

用水把“七分糯三分粘”米粉和成小团,放入热油锅里,用锅铲压拍,然后把它翻过来用锅铲压拍,不断重复,把它压拍成薄片煎熟。趁热取出,撒上白糖和碎花生米,细细卷好。用刀切成一圈圈竖起,哟!还真的象鸡颈呢,吃一口,又香又甜!( 兴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