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纳雍有什么不辣的特产 毕节纳雍县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纳雍有什么不辣的特产 毕节纳雍县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4-01-16 10:01:07

一. 贵州省 毕节 纳雍县 府茗香翠龙

2005年获“府茗香翠龙”获毕节地区优质农产品,同年“府茗香翠龙”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中国专利二十年优质成果特别金奖。

详细介绍:

贵州府茗香茶业有限公司是纳雍县一家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公司成立于一九九八年十月,注册资金200万元。经过八年的发展,目前公司拥有茶园3500亩,其中有机茶园1186亩,现有员工40人,技术人员12人,研究开发人员2人,办公及加工厂房面积1200平方米,茶叶加工机械32台(套),年产茶叶22.2吨,产值11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180万元,创利润300余万元,研制开发的产品“府茗香翠龙”、“府茗香云雾春”、“府茗香绿茶”2003年获年毕节地区优质农产品,同年“府茗香云雾春”获贵州名牌产品,2004年“府茗翠龙”、“府茗香云雾春”、“府茗香绿茶”系列产品在青岛荣获第二届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金奖,“府茗香翠龙”在四川雅安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茶获“蒙顶山杯”国际名茶金奖;2005年获“府茗香翠龙”获毕节地区优质农产品,同年“府茗香翠龙”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中国专利二十年优质成果特别金奖,2005年公司被评为毕节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2006年被评为贵州省农业化经营优秀重点龙头企业,受到省人民政府表彰。

公司园位于纳雍县东部,距离县城20公里,海拔1700-1800米,土壤多这粘持酸性黄壤,年降雨量1300毫米以上,年均气温10.2摄氏度,昼夜温差2-10摄氏度。茶园周围山峦起伏,苍绿苍翠,常年云雾缭绕,茶树生产环境极其优越,生产的有机茶叶品质独特,回味悠长,为茶中珍品。

二. 贵州省 毕节 纳雍县 燕麦炒面

燕麦炒面是用燕麦和花椒做原料加工而成的一种食品,是彝家古老的传统风味小吃。
做法:用清水将用来加工炒面的燕麦淘净滤干蒸熟或者煮熟,再用沙锅炒过,炒时要掌握火候,加上少许花椒,这样既有点麻味,又可防止拉肚子;最后用磨推、箩筛筛细即成炒面 ( 现在可用机子加工 ) 。
吃法:先用甜酒和蜂糖煮成甜酒开水,现在可以不用甜酒和蜂糖,直接用白糖或黄糖烧成糖开水。吃的时候,先将炒面舀入碗内,开水烧沸即舀入与之搅拌,开水越沸搅拌的炒面越细致,味道也越好。糖不宜放多,要使搅拌起来的炒面有甜味、麻味和燕麦味三者合起来的味道才适口,隔很远就香气扑鼻,闻之使人馋涎欲滴。因燕麦炒面喷香,故又有人把它叫作香麦面。
燕麦有青杆麦、小黄麦、尖嘴麦三种,属小季杂粮。古时彝家种燕麦,一是用来做咂酒营养价值高,味道比用其它粮食做的醇正;二是用来推炒面做礼物送人,算是对别人的一种特殊尊重。此外用炒面做干粮远行在路上方便,所谓“行者有稞粮”,彝家远行带的就是燕麦炒面。
彝家婚俗,到娘家去吃鸡卦 ( 打财礼 ) 的时候,燕麦炒面就是其中的主要礼物,用它和白酒配成双礼双信,古朴大方,民族气息浓郁。
1991 年。民革中央正式将纳雍定为扶贫重点联系县,首次在纳雍兴办希望小学。 1993 年 9 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李沛瑶一行从北京来纳雍姑开参加陶家寨、发都寨两所希望小学的年度开学典礼,为感谢他们对边远高寒地区少数民族的关怀,姑开苗族彝族乡党委和乡人民政府以燕麦炒面和甜荞面、红稗面做礼物送给李沛瑶委员长等北京远来的客人,这是一种古老的彝家礼节。

三. 湖南省 郴州市 北湖区 香烤甜不辣

香烤甜不辣

原料/调料:

甜不辣圆片状

1/2斤(有加牛蒡丝亦可)

甜不辣条状

1/2斤

调味料A:酱油膏

2大匙

沙拉油

1/2匙

生辣椒(切片)

1/2根

果糖

2/3大匙

调味料B:甜辣酱

2大匙

制作流程:

1.先将甜不辣用竹籤串好:圆片状用2支竹籤并行串起,烤的时候比较方便;条状1串2条,依序串好备用。

2.将调味料A搅拌均匀备用。

3.将烤肉架放在火上,甜不辣串分别先涂上一次调味料A,再放在烤架以中高火温度来烤,并须注意翻动,预防烤焦,等两面都烤入味后,再刷第2次的调味料A,烤至两面微干即可,甜辣酱亦可直接刷在甜不辣串上或者待食用前再沾皆可。

口味偏淡的人比较喜欢了,郴州街上,夜市上,小档口都有的。可自已加配料。喜辣人士可加红油辣椒喔。

四. 贵州省 毕节 纳雍县 布依族黄瓜籽

布依族在轿子山下定居后,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
一间茅草房,左侧是一个猪圈,右边是一块菜园子,房后依山一片金竹林,屋前用倒钩刺编织一道栅栏,坡下有一条小沟,常年流水。两岸长着水菖蒲。这里住着一位善良的老妇人,年已逾花甲,大家亲切地叫她王妈。
王妈身体硬朗,勤劳朴实,做事机警,贤淑好客,靠耕种丈夫死时留下的几亩水田过活。平时,凡属绩麻纺线、喂猪养鸡、收拾园圃等家务劳动都是自己动手。亲友们怜她孤苦,每年春种秋收,不用请都主动来她家先帮她把农活做好。亲友们每次来,她总是按照民族习俗,杀一只公鸡,推一锅豆腐,用杯子米做饭,舀出自己酿制的水花酒来招待。
她心地善良,膝下无儿无女,但乐于施舍,特别是对那些找上门来求助的穷人更是有求必应,哪怕箱柜里只剩下一点点粮食,她总要想方设法匀出一碗半碗来接济别人,因此,三家寨的男女老少对她十分敬重。
有一年的春天,一个头挽发髻,身着白袍,脚蹬朱履,手执龙头拐杖的白胡子老人忽然来到她家,谈过家常后,白胡子老头郑重地对王妈说:“你孤苦伶仃,我送你一粒黄瓜籽,不过我有一个要求,瓜籽种下以后,不管是结出一条还是几条你都不能随便乱摘,等满 100 天我回来自有主张。切记 ! 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不到期绝对不准轻易把黄瓜摘下。若照我的话做,到时对你们这一方的老百姓自有好处。”
王妈诚恳地答应了老人的要求,待老人走后,她当即把黄瓜籽种在菜园里,不久瓜秧长出来了,她精心护理,按时薅铲追肥,瓜藤一天一个样,越长越旺,王妈心里十分高兴。说也奇怪,这棵黄瓜多不结少不结,单单只结一条,到夏末秋初,黄瓜已成金黄色有三尺来长,光滑明亮,十分可人。她遵照老人的叮嘱日夜用心守护,还砍阎王刺来把瓜棚栅好。到说定的时间只差 7 天,她实在太劳累了,又怕黄瓜被人偷去。她想,只差 7 天了可能问题不大,于是就提前把黄瓜摘下保管好等待白胡子老人的到来。
100 天到了,白胡子老人果然如期回来。白胡子老人的按时回来,使三家寨的人感到惊奇,认为此中必有蹊跷,就三五成群地来到王妈家,一时把王妈的小庭院都站满,大家都想看看这位神秘的老人到底对这条黄瓜如何处置。当老人听王妈说已提前 7 天把黄瓜摘了的情况,当即脸色陡变,顿足捶胸。他十分惋惜地对乡亲们说:“我把黄瓜米给王妈栽种,原因是你们这里的轿子山中有金银珠宝,山前的石门就是轿门,用一把金锁锁着,结出来的黄瓜就是一把金钥匙,我准备用它打开轿门取出里面的金银来救济这一方善良的百姓,让这里的人永过舒心的日子,谁知还差 7 天,黄瓜的时间不足,就打不开那把锁,不能打开轿门。看来这是天数,众生无缘。不过,既然下了这番功夫,好歹我也要去试试,听天由命吧 ! ”只见他把黄瓜揣在怀里,将拐杖往地上一杵,喝声起 ! 便脚踏五色祥云腾空朝轿子山飞去。把黄瓜投进石门上的锁里,一递一投,如是连续几次,终因黄瓜天数不足,轿门还是打不开。老人站在云端里对地上仰头观望的乡亲们说:众生听着,五百年后自有应验。说罢,便飘然而去。轿子山中究竟有无珠宝至今仍是个谜。后来人们传说,因为三家寨这个善良勤劳的王妈感动了上帝,所以财帛星君才来给这一方的百姓赐福。

五. 贵州省 毕节 纳雍县 稻米“五里香”

在距纳雍县城 50 余公里的西南面,海拔 1670 米山丛中,以角田坝约千余亩,盛产稻米“五里香”。
收获的十月金秋,勤劳的农民都要做上一餐新米饭庆贺一年的丰收。白里透亮的新大米上了甑子,一缕缕的馨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如果再配上一碟黄澄澄的大腊肉,那味道更是香甜可口。它是地方传统品种,只适合生长在四面环山,高海拔,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的黑泥油沙田的小区域环境气候里,如移栽他乡,其独特风味也就荡然无存。
“五里香”稻米, 1984 年被贵州省评为全省优质稻米第一名, 1986 年又被毕节地区评为优质稻米香味第一名。

六. 贵州省 毕节 纳雍县 杯子米

“杯子米”是何、罗、王三姓布依族在纳雍河轿子山下从事农耕,喜获丰收后一段传奇的历史。
在轿子山下,原来是荒山一片,三姓人定居后对这片土地进行开垦。他们用原始的耕作方法,披荆斩棘,劈草挖山,开出一块一块的梯田,种植从江西带来的稻种。这里千百年来,未有人种过庄稼,土地十分肥沃,当年种下就获得丰收,稻谷装满囤箩。塔山脚雁鹅田侧大渡口岸边的波倮大田就是当时他们开垦的第一块大田,种出来的稻米称“波倮米”。波倮大田开垦前是水海地,泥土疏松。田开得深,打田时若不慎会陷进去。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粮食有了多余,他们就喂猪、喂鸡、养鸭、养鹅,还用“波倮米”酿成水花酒。到大年三十,杀鸡、煮肉,用“波倮米”做饭,三姓人聚集一起过年,没有酒杯,就用波倮米谷壳做酒杯喝酒,庆祝丰收,把波倮大田改称“杯子米大田”,把“波倮米”改叫“杯子米”。据传,一颗波倮米的谷壳折做两半,既可舀水,又可当酒杯。
后来,日久天长,逐年开垦,田土越来越多,粮食年年丰收。为把来纳雍河垦荒种出“杯子米”的事迹传之后代,三姓长者商议,让后辈儿孙永远不忘记布依族先辈艰苦开垦创业的事迹,决定用银子去城里找匠人仿照“杯子米”谷壳的式样锻造成银酒器皿,同时把这种器皿称为“杯子米”酒杯,由罗姓保管,逢红白喜事拿出来喝酒以示纪念。
红喜场中,新郎新娘用“杯子米”酒杯向父、母及来宾中的亲朋长辈敬酒,老人们接过年轻人敬来的酒一饮而尽后,随即给新郎新娘打发喜钱,称“坠杯”。这种习俗相传至今。

七. 贵州省 毕节 纳雍县 姑开天然矿泉水

姑开天然矿泉水是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姑开乡的。姑开天然矿泉水水质晶莹透明,口感极好,含多种微量元素,为珍贵的优质矿泉水。

从毕节乘汽车出发,进入纳雍境内过总溪河大桥,便是纳雍的维新镇。维新镇西 18 公里,距县城 78 公里,就是姑开苗族彝族乡。这里是清朝同治年间彝族进士安永松的家乡。

姑开西面的癞疙宝大山,雄踞纳雍、水城、赫章三交界,海拔 2476.4 米,是纳雍境内最高的山峰。

癞疙宝山下的沙子河中游有一座天生桥。距天生桥 500 米左右有“九股水”。相传古时候有九条龙从云南滇池顺龙脉沿沙子河水来此嬉戏,口吐清水喷出,人称“九龙吐水”,亦名“九股水”。

九股水清凉甘美,十分可口。就在九股水的对面,有一矿泉,经长达数十年的观测,水位稳定,平均流量每秒 21 升,出土水温 38 ℃。水质晶莹透明,口感极好。经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化验分析,含多种微量元素,主要成分有:锶、锌、铁、硒、铜、氟、偏硅酸等, pH7.4 、矿化度 216 。为珍贵的优质矿泉水。

八. 贵州省 毕节 纳雍县 木梳粑

木梳粑是用苏麻、蜂糖、芝麻、核桃仁 ( 花生米 ) 做馅子与和好的糯米面做成的汤圆。古时彝家姑娘梳辫子加勒子戴头巾都喜用木梳,而这种汤圆包成半圆之后还要锁上花边,恰好与木梳相似,故称彝家木梳粑。至今在纳雍县城附近还有包木梳粑过大年的传统。
木梳粑与一般汤圆不同的是:一是包的时候不管做成哪种式样都得锁上花边,有时还要用剪刀修剪;二是用苏麻、蜂糖、芝麻等做馅子,既突出民族特色,味道又鲜香适口,经久不变,为多数人喜欢。如果用猪油或玫瑰做馅子包的汤圆,只不过是在木梳粑基础上的发挥,开初吃的时候虽说有一种别于其它的香味,但时间一长,就容易变质。
木梳粑是彝族人民主要的传统小吃,做工细致。一年一度的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要包粑粑过年节,并用作午餐或夜宵。若有客人来拜年,姑娘们包粑粑的技巧就更加讲究,她们以木梳粑为主的包成石榴形、柿子形、螺蛳形等花色品种,在粑粑上剪出柿子叶和石榴瓣的形状以显示自己灵巧的手艺。
若是用荞面做的木梳粑,就更为古老。要包得大一点,不用水煮,蒸熟就行,点上红绿颜色,民族色彩、地方色彩浓厚,吃起来更别有风味。
1993 年 9 月,纳雍县姑开苗族彝族乡用养面做木梳粑招待李沛瑶委员长等民革中央的客人,备受他 ( 她 ) 们赞赏。

九. 贵州省 毕节 纳雍县 彝家水花酒

彝家水花酒

水花酒也是彝家咂酒之一,味道可口,做法简易。用糯米、蜂糖、白开水做原料。

做法:农历九月或十冬腊月用糯米做成甜酒,酿造时酒药要放重一些或者用白酒药,装坛时先将蜂糖放于坛底,再舀甜酒盖上,然后加入凉透的白开水,用泥封固。约三个月后

(

泡的时间长更好

)

。酿子变成金黄色,透明,味酸甜,入口沁人心脾,是彝家常年必备的饮料,除平时自饮外,逢年过节还用来招待客人。是别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好酒浆。

“九月里来是重阳,重阳泡酒满缸香”,这是纳雍彝族长期酿制水花酒的经验之谈。之所以选择在九月酿造水花酒,就是因为这个时候做出来的酒不翻缸不变味,到腊月底,时间是三个多月,正好春节已到。开缸就用来过大年。若在其它时间酿造就容易变质或腐烂。

彝家刺梨酒和水花酒,味道独特,别于其它,堪称彝族地区的,是一种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饮料。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