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老县衙特产带走 老县衙美食带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老县衙特产带走 老县衙美食带走更新时间:2023-10-10 03:36:59

一. 上海市 崇明 崇明老白酒

非物质文化遗产崇明老白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崇明老白酒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崇明老白酒是崇明之一,风味独特,甜而微酸,香味醇厚、酒度适中,后劲足,有回味,有“名扬江北三千里,味占江南第一家”之美誉。

崇明岛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水土洁净,生态环境优良,适合种植优质大米。光照、温度、降水量等气候条件尤为适宜酿酒有益菌的繁殖,为崇明老白酒的发酵、生产和贮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条件。

崇明老白酒传统酿制技艺已有700多年历史。崇明老白酒是以糯米为原料,经淋饭后拌药加水精心酿制而成。明末清初,崇明岛上酒坊、酒店星罗棋布,故有“十家三酒店”之说。到了清康熙年间,崇明老白酒已远近闻名,享有声誉,而且品种逐渐增多,尤以“菜花黄”(菜花盛开时酿制)和“十月白”(芦花盛开时酿制)为崇明老白酒之佳品,此酒呈淡黄色,四季可饮。

崇明老白酒主要原料是糯米或粳米、酒曲及水。米被称为“酒之肉”,崇明岛产的糯米精白度高,粘性大、颗粒饱满,粳米质软、心白,在酿酒过程中,米粒具有吸水快、易蒸煮、易糊化、膨胀小、弹性强、易糖化等特点。

水被称为“酒之血”,崇明岛上的水质干冽、硬度高,酸度适中,有微量有益于酿酒的微生物繁育的矿物质,能很好的保证所酿造的崇明老白酒稳定的品质。

曲种被称为“酒之骨”,酿制崇明老白酒的“八二曲”是由人为进行根霉菌、酵母菌分开纯种培养,通过合理搭配,从而使糖化和发酵得到平衡,保证了崇明老白酒质量的稳定,且提高出酒率。

崇明老白酒是由崇明岛产的优质大米和崇明岛的水以及特有的酒曲用传统的工艺酿制而成的,所以风味独特,品质优良,1993年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产品”,1995年荣获“上海市科技博览会金奖”,2004-2005年连续被评为“上海市名优产品”,2008年获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崇明老白酒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崇明老白酒是崇明岛先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崇明老白酒的大批生产、为国家增加了税收,解决了大批人的就业,也促进了与酒相关行业的发展。所以又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崇明老白酒品质优良、营养丰富、香味醇厚,酒度适中,而价格较低,有广泛的消费群体,所以具有食用价值。

二. 江西省 新余 渝水区 酸萝卜老鸭汤

材料:老鸭1800克,酸萝卜900克,老姜一块,花椒四五粒。


1、老鸭子打整干净,取出内脏后切块;酸萝卜清水冲洗后切片,老姜拍烂待用。

2、将鸭块倒入干锅中翻炒,待水汽收住即可(不用另外加油)

3、水烧开后倒入炒好的鸭块、萝卜,加入备好的老姜、花椒。


经典一些的做法是用炖锅慢火煨上两个半小时,不过平时为了方便用高压锅更快些,这里就用高压锅了。

三. 北京市 西城区 老北京茶汤

茶汤是京津地区常食的一种甜食。将盛有冲熟的茶汤的碗翻扣过来而不洒,因此有"扣碗茶汤"之称。所谓"八宝茶汤"就是再加上八种不同的果料。茶汤用大铜壶沸水冲开,大铜壶俗称茶汤壶,是茶汤业的幌子。壶高60厘米,直径50厘米,壶嘴细长。壶内四周贮水,中间空如炉膛,用以燃煤烧水。壶顶可装个铜汽笛,水沸汽笛就响。被擦得耀眼生辉的大铜壶加上那奇妙的铜笛声,颇有乡土情趣,十分诱人食欲。

北京茶汤因用龙头嘴的壶冲治,又叫龙茶。北京茶汤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 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

1997年12月北京天桥茶汤李饮食店制作的茶汤,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过去北京街头卖茶汤的小贩,他们用大铜壶现场冲出的各种味道的茶汤香甜可口,老少皆宜,是休闲小食,也可做早餐之用。老天桥附近的“茶汤李”较为著称。

——茶汤的历史典故——

要说,茶汤究竟属于哪朝哪代的发明,这大概谁也难说清,不过,多少年来,甭管是哪朝哪代,逢年过节,这茶汤便总是在庙会上一显身手,惹得一群群大人孩子睁圆了一双惊奇的眼。您看,那卖茶汤的桌子上,放着把锃光瓦亮的大号铜壶,壶嘴、壶把、上口、底足都镶着用黄铜雕刻的花纹,壶体两侧各镶着一条金鱼在小草中游动……等到炉火烧旺的时候,只见壶中开水翻滚,热气腾腾。更有意思的是,您再看眼前这卖茶汤的大师傅,两脚分开,双臂摆平架势,一手拿碗,另一只手搬壶倒水,碗口距壶嘴儿足有一二尺远,眼见那冒着热气的开水由壶嘴儿喷射而出,不偏不倚正好“砸”在碗中,且点滴不漏,动作准确优美。其实,要冲好它,真得需要很高的技巧,首先,得一次完成,绝不能拖泥带水滴滴答答地往碗里对,否则茶汤准是生的,那卖主可就亏了本了。再有,出水虽猛,但绝不能浇在手上,要不,手也烫了,碗也砸了,赔本赚吆喝,那就更不合算了。所以,卖茶汤的老师傅都练有一手绝活,别瞧全部动作总共才有几秒钟的时间,可练好这一手,恐怕得花上几年的工夫。

北京天桥茶汤李历史悠久,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茶汤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 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

位于北京天桥的李记茶汤绵软细腻,香气夺人,他们的茶汤有十几个品种,1997年12月北京天桥茶汤李饮食店制作的茶汤,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茶汤制作是将糜子面洗净,用凉水浸泡两小时,沥净水,碾成面,再过细箩,即成糜子面;茶汤壶内灌满凉水,烧沸,取碗一个,倒入开水和适量凉水搅和一下,加入十分之一的糜子面调成面糊,再用开水将面糊冲熟;在茶汤上面撒上红糖、白糖和糖桂花即可食用。现在茶汤李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发展出了鲜菱角茶、珍珠奶茶、奶昔、圣代等;尤其是鲜菱角茶还具有清毒、利尿、解酒等保健功效。

四. 山东省 济南 市中区 潘氏手工老粗布

济阳县自公元 1129 年置县 870 多年来,传统的纺织品是土布(又名:老粗布),据《济阳县志》载:清朝光绪(1875-1908)年间,济阳所产的土布,品种繁多、质地优良,其中以“曲堤大布”最为著名。“曲堤大布”又以“花布”为尤。“花布”经十几道工序制成,色彩艳丽、图案工整优美、极富装饰性,具有浓厚的地方艺术风格。潘氏手织粗布系久负盛名的“曲堤大布”的一个分支,生产历史悠久。

宋末元初,曲堤一带就生产土布,最初多系布幅较窄的条格布。至明代,曲堤土布发展到 100 多种,比较实用的主要有狭而短的扣布、花布、毛巾布等。到清代,曲堤土布花色增多。色泽艳丽,产销繁荣,此时的潘氏花布以图案工整、色彩艳丽、民族特色鲜明尤为突出。

五. 山东省 德州 禹城 老卢家泡子糕

老卢家泡子糕系祖传工艺,以其酥脆香甜、老幼皆宜而誉满大江南北。其创始人乃山东省禹城市安仁镇大卢村卢学贤(1885-1935),1906年他和皇商张某做糯米生意,在卢家将米作成各种各样的小食品。其中,一种像“泡”状的食品香脆可口,深得人们喜爱。此后卢家专做此食,名曰“泡子糕”。第一代传人卢洪祥(1922-1994)对传统泡子糕进行创新,经过几十年的潜心钻研和实验,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泡子糕加工工艺,他制做的泡子糕,泡大色鲜、酥脆爽口。

六. 四川省 甘孜州 泸定 磨西老腊肉

磨西老腊肉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磨西老腊肉

磨西老腊肉是海螺沟土,以当地农民饲养的猪做为原料。绿色无污然的猪肉经过腌制、凉干、烟熏等传统工艺后,所制作出的腊肉肥而不腻,并且香味扑鼻,口感非常好。不管是自己食用还是赠送亲朋好友,磨西老腊肉绝对是当地土佳品。

老腊肉对四川来人说其实并不陌生,基本上快到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这已经成为一种习俗。而腊肉最大的区别在于猪肉和腌制,这两个道工序是腊肉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磨西老腊肉的特点在于以当地绿色无污然的猪肉做为原料,用传统配料腌制的方法将磨西老腊肉打造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土。

肉类产品

四川

甘孜藏族自治州海螺沟景区磨西镇综合服务站

甘孜藏族自治州海螺沟景区磨西镇、新兴乡2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2°05′~102°07′,北纬29°23′~29°38′

七. 山东省 滨州 博兴县 老粗布

老粗布是真正的绿色、环保、天然的产品,无任何工业污染。在人们崇尚自然、渴望绿色的今天,老粗布又以其手感厚实、肤感舒适、冬暖夏凉、透气吸汗、防静电等特点,再次成为人们追逐的新时尚。



在技术上,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经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综、闯杼、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了机等大大小小72道工序,它以22种基本色线可以变幻出1990多种绚丽多彩的图案,堪称千变万化、巧夺天工,每道工序里还有很多子工序,可以想象出一件产品包含着多少繁复的劳动。



手织布的图案意境,是靠各种色线交织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来体现,而不是具体的事物形象,通过抽象图案的重复、平行、连续、间隔、对比等变化,形成特有的节奏和韵侓,它反映生活的形式是曲折的、间接的,因而更具有艺术魅力。

八. 湖北省 武汉 东西湖 老通城豆皮

"老通城"是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一家大型酒楼的名字,以经营著名小吃三鲜豆皮驰名,有"豆皮大王"之称。这家酒楼创办于1931年,某地原在古汉口城堡大智门外,为城乡通道,故名通城甜食店,抗日胜利后复业,改你老通城甜食店。该店仿照湖北民间的传统小吃豆皮,锐意改进,配合甜食应市,颇受欢迎「制法是将绿豆、大米混合磨浆,在锅里摊成薄皮,内包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馅料,用油煎好。特级厨师高金安精益求精,以鲜肉、鲜蛋、鲜虾仁为主制作馅料,创制出三鲜豆皮,皮包金黄发亮,入口酥松嫩香,更加烩炙人口。毛泽东品尝四次,次次赞赏。外地人和外宾到武汉来都以能吃到老通城豆皮为快。( 武汉)

九. 山东省 东营 垦利区 老河道鲜鱼汤

军马场沿路两侧排列着百余家大大的农家院落,都是经营黄河口鲜鱼汤的餐馆。大大的厨房里,一溜儿排着十来口大锅,大的足可以煮下一头整羊。靠墙砌着几个大大的水池,里面全是黄河故道的活鱼,有鲫鱼、黑鱼、青鱼、鲶鱼、黄辣丁等。根据客人的要求,厨房里的伙计把鱼从池中捞出过秤后,就蹲下身子,一脚踩着水管,左手捏鱼,右手操刀,刷刷几下,便把鱼鳞打净,刀口稍稍一挑,便刨开鱼腹,鱼肚杂物随即取出,脚再稍一松动,那水管便把整条鱼洗干净了。



接下来是烹制。厨师伙计将锅烧得近乎发红,倒上油,冒青烟,便将一大勺葱、姜、蒜头和干辣椒之类的倒进去,即刻便爆出浓浓的香味,然后将洗净的鱼倒进去,又是一阵爆炒,很有眼力,看着火候一到便向锅中倒入滚烫的沸水,盖上高高的锅盖,再是阵闷煮。不长时气,乳白鲜美的鱼汤便出锅了。当你细细地品尝这鲜鱼汤时,那餐桌上顿时静悄悄,只有喝鱼汤的美妙声音回荡在耳边。如今,到黄河口旅游的客人,在饱览博大神奇的自然景观的同时,到鱼汤店一饱口福,定是另一番享受。

十. 云南省 红河 泸西县 泸西老砍刀

老砍刀卖的是小锅单煮,当街的炉灶甚为庞大,红红的炭火把铜锅烧得呼啦啦作响,用的铜锅和碗也比一般店铺的更大一号。

老砍刀”是一家米线店老板娘的外号,意思是卖东西要价高,好比刀子快、宰得狠。20元一碗的米线,竟然还不少人争先恐后的去“挨宰”,仿佛去泸西不挨这一刀,就像没去过长城一样。

“老砍刀”米线铺有30多年的历史了,几经搬迁,如今在泸西县城东边一条比较清冷的街道上,据说还有个分店。已经9点多了,人群依然络绎不绝,许多人是开着车去吃早点的。

这时我们才知道店铺名称是“东明米线”,最初人们喊“老砍刀”的时候,老板娘总是冷着一张脸,满肚子的郁闷,而现在她已经把“老砍刀”注册为商标了,形式有点模仿“老干妈”。我们再提起“老砍刀”的时候,她也是笑眯眯的。

“老砍刀”40秒钟就煮一碗米线,用的主料和佐料比一般的米线铺更多些。

除了贵,“老砍刀”不设找补,顾客必须自备零钱。就像公交车上的投币系统一样,少了不行,多了不找。如果你只吃一碗米线而给了100元钱,店主也敢收下。你如果想拿零钱,就耐心地等到收摊吧。“老砍刀”还有两个不卖:鸡婆不卖,不三不四的人不卖。

由于名气太大,江湖上流传着“老砍刀”的许多传说。未经证实但比较有趣的还有:“老砍刀”从不讲先来后到,谁点的米线贵就先做谁的;“老砍刀”还实施明目张胆的价格歧视。对“吃国家饭的”工作人员一律贵出5元;据说“老砍刀”还有“看人下菜”的本事,官人有官人的价、乞丐有乞丐的价,还一看一个准。马中母赤兔拉风小狂人黎小桃还以老砍刀为原型写了篇小说。

牛气冲天、特立独行,却能在一个小县城里经营的红红火火,老砍刀的独特之处也许就在我们不知道的角落里潜伏着。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