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韶关各地特产介绍 韶关地方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韶关各地特产介绍 韶关地方土特产更新时间:2023-08-10 11:37:58

一. 广东省 韶关 始兴 始兴杨梅

杨梅属于杨梅科植物,又名龙晴、朱红,因其形似水杨子、味道似梅子,因而取名杨梅。杨梅具有消食、除湿、解暑、生津止咳、助消化、御寒、止泻、利尿、防治霍乱等医药功能等多种功能,有“果中玛瑙”之誉。

始兴,是盛唐名相张九龄故里,粤北第一古郡,环境优美,气候怡人,是全国闻名的林业县和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森林覆盖率达75.6%。始兴杨梅种植历史长达300年之久,杨梅主要分布在始兴县江口镇区域,种植面积已超1万多亩。规模之大、产量之高、影响之远、辐射之广位列广东之最。

始兴杨梅具有果正、个大、核小、色靓、味浓及耐储运等特点。其营养丰富,每千克杨梅含组氨酸0.3克,苏氨酸0.28克,谷氨酸0.13克,蛋白质3.1克,维生素C1.28克,铁0.006克。果核还含有抗癌物质维生素B17。始兴杨梅成熟期早,每年端午节前后采摘,产品旺销,是广东省名牌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

2010年始兴县荣获“中国杨梅之乡”称号。同年10月,始兴县杨梅优质高产高效生产被列为广东省“一乡一品”项目。同年12月,始兴县杨梅生产被列为省级农业标准化专项。始兴县杨梅生产得到了国家、省、市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目前,生产始兴杨梅的企业主要有三家,分别是始兴县洪源果业有限公司、始兴县乌石家庭农场和始兴县湘南民营绿色生态园。其中,始兴县洪源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主营以东魁杨梅、白玉枇杷等名优农产品为主的,集种植、开发、销售于一体的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拥有东魁杨梅注册商标“五月红”。2009年,该公司的杨梅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始兴县乌石家庭农场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经营“粤山红”牌杨梅等名优农产品种苗、果实销售为主的家庭农场。目前经营面积已达50000多亩。

二. 广东省 韶关 乳源 石韭菜

韭菜大家吃得多了,石韭菜你可能没听说过。石韭菜,顾名思义就是长在石头上的野生韭菜,有些地方会叫野韭菜,从化、佛冈地区还会叫观音菜。

广东的石韭菜都野生在石灰岩地区,在只有一点点泥的石头窝里一茬茬地长着,生命力很强。曾经有些农业公司也将其开发成项目,在从化等地人工种植,所以在超市里有时也能找到包装好的。不过现在不流行野菜了,所以想要吃的话大概要去产地的市场才能找到。

说来也奇怪,一般野生的蔬菜总是比人工种植的同种要矮瘦一点的,更别说是长在石头上的野菜了,偏偏这石韭菜却比我们平时吃的要高大得多,以至于第一次从乳源拿了两把回家的时候,父亲竟以为是我在山区挖到的野兰花而没敢放进锅里。

韭菜纤维很容易就残留在牙缝里,因此吃起来不太方便,不过在清明前后的石韭菜却完全没这个问题,不仅又爽又脆,而且香味不像种植的韭菜那么浓烈,吃完之后也不至于在嘴里留着一股味道。因此每年四五月间,如果有朋友从韶关到广州的话我总会拜托他们带两三斤石韭菜。

烹调上也没多少讲究,终归是瘦物,所以一般用来炒咸猪肉、五花腩等。最地道的吃法当然是炒瑶家腊肉了,吸足了肥油的石韭菜碧玉般的铺成一碟,隐约地可以看见一指宽的暗红色肉片点缀其中;还未上碟就香气四溢,能让楼上楼下都食指大动。

因为不想总是麻烦朋友带土腊肉来,所以我又自己想了个好办法,在市场的鸡档讨些鸡膏,回家煎成鸡油来炒石韭菜,起镬的时候再搭点普宁豆酱,既好看又美味,后来也成了我家的一个招牌菜了。

吃石韭菜很讲时候,只有四五月的石韭菜才是最新鲜的,过了这个时间,菜就老了,吃起来满口是渣。不过,这样也符合我们老祖宗的教导:不时不食。过了季节,对食物的相思会更美。

三. 广东省 韶关 翁源 马牯塘莲

马牯塘莲

马牯塘莲产于南浦马牯塘,年产吨许,莲小而长,皮呈白带黑点,质脆绵、味殊香,煲炒咸宜,远近驰名。

四. 广东省 韶关 翁源 五指毛桃汤料

五指毛桃汤料

野生寨野生灵芝五指毛桃汤料采用生长于粤北山区翁源观音山纯野生多种植物配制而成,属纯天然无污染健康绿色食品。本汤料香味独特,无须加入其它配料,常饮此汤能清热祛湿清肝火、解毒清暑、消滞和防抗肺癌、肝癌、提高免疫力。

五. 广东省 韶关 武江区 韶关三角鲂

三角鲂俗称三角鳊,食性杂,生长速度快,在水库等不投饵的自然水域中当年可长到80—150克,二龄鱼可长到300—600克,平均400克,三龄鱼可长到800克,最大个体达1300多克。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富含不饱和甘二碳六烯酸技(DHA);骨刺少,商品价值高;在水库等大水面中增养殖,具有自行繁育,形成种群生产力和较易捕捞等优点。也是武江区“九五”期间重点提倡大水面推广养殖的优良品种。

六. 广东省 韶关 始兴 始兴黄烟

清道光年间编修的《始兴县志》记载始兴当时生产的叶子烟即已驰名。由此可见,始兴种植黄烟有100多年历史。由于马市遍布红沙土壤,是黄烟生长的理想之地,其所产黄烟具有金黄、醇香、易燃的特点,所以马市黄烟大部分外销出口,据民国县志称,始兴每年运往佛山等地销售的黄烟有1000多担。本世纪以来,马市镇精心打造黄烟专业镇,分别在坜坪村和黄田村兴建了烟叶育苗工场,对黄烟生产进行集约化、专业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管理,为有效提高黄烟生产质量和数量提供了有力保障。据2012年12月统计,马市黄烟种植面积为2.03万亩,产黄烟57305担,总产值6300多万元。成功创建为“广东金叶第一镇”。

七. 广东省 韶关 南雄 白果玉盏

白果玉盏

南雄白果名誉东南亚,用白果配菜,口咸酥烂香甜,清鲜淡雅,还有开胃健脾,营养丰富。民间制作的白果玉盏,既满足了口腹之欲,又偿还了健体的心愿。

八. 广东省 韶关 翁源 野生银杏

野生银杏

以翁源千年“银杏之祖”古银杏树叶为原料,经科学处理精制而成。对人体改善血液循环、扩张、疏通心脑血管和降低血压、血脂等有独特作用。

九. 广东省 韶关 始兴 清化粉

清化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清化粉,米粉品种,广东省始兴县。因始兴县古称清化,故名;又称“宰相粉”(因与当地人,唐朝名相张九龄有关)、隘子米粉(因原产于始兴墨江源头的始兴县隘子镇)。该产品选用当地优质山稻米,山泉水为原料(山稻米具有吸水性、溶解性、延伸性、糊化性、膨胀性都强于其他品种米的特点,而干净透亮、清凉甘甜、高吸附,强过滤的山泉水无疑是洗浸泡和蒸煮稻米的上乘佳料),经传统加工工艺精制而成,无色素、无添加剂,以久煮不烂,粉色晶莹透明,粉幼如丝,柔韧爽口著称,是理想的绿色食品。

清化粉固有的自然色泽,油滑透明;有米粉的自有清香,无酸味、霉味及其它异味;米粉丝粗细均匀,无并条;煮制复水后不糊汤,米粉极少断条,口感软滑、柔韧、爽口、不粘牙。清化粉素有“炒而不烂、煮而不糊”的特性,在当地有炸、炒、烩、汤等多种食用方法,食后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清化粉全部采用天然原料加工而成,具有自身特色和很高的食品安全质量。生产的主要原料采用当地自产的新鲜籼稻米,米粉色泽自然,不使用漂白剂,无二氧化硫和黄曲霉毒素残留,重金属含量完全符合国家食品质量要求;水分含量低,经塑料包装后可在常温下耐久保藏,无霉变现象,不使用人工防腐剂,无致病菌,1菌指标符合国家要求;泡米所用水源为溪泉水,温度低,泡米、制浆无酸化影响;米粉韧性、弹性好,断条率低,不使用明矾等增筋剂。 清化粉由于用刀切成,粉丝都呈四方扁平状,等粉团好后,外形整齐美观,松紧适度,似古代上朝用的朝笏,两头略翘,中间有一定的弯度,每扎约125克。清化粉入口柔韧,软滑清爽,吃后不粘牙、无牙碜、柔软爽口有咬劲。由于清化粉生产地环境为森林茂密的生态林区,完全无污染,所用原料为当地全天然新鲜原料和山泉水,加工时不使用漂白剂、防腐剂等人工添加剂,因此,清化粉具有高质量的食用安全品质。

清化粉在始兴有着悠久历史,早在唐朝,始兴清化人就用自己的智慧,以山稻米为本,选用清化一带的山泉水,经选米、洗涤、浸泡、磨浆、压干、蒸煮、切粉、拆折、风干、包装等工序制造出的大米制品。因这种传统工艺生产的米粉非常讲究火候和经验,其特点突出,主要是:粉色透明,晶莹清白,粉幼细长,可煮、可炒、可炸,柔韧可口,且“炒而不烂,煮而不糊”。也可配以不同的汤料或其他佐料,调出适合众人不同口味的食品,百食不厌,有入口柔韧,软滑清爽,口齿留香、回味无穷的感觉,是米粉制品之极品,在粤北地区小有名气,故在城乡极为流行,深受欢迎,成为理想的绿色食品、馈赠亲友之佳品,并逐渐辐射周边地区,有的还由亲友带入广州、珠三角地区。

2010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查,决定对清化粉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3]

保护范围

清化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广东省始兴县隘子镇、司前镇等2个镇所辖行政区域。

十. 广东省 韶关 始兴 始兴冬笋

冬笋是毛竹冬天的支生余笋,始兴毛竹种植面积广,冬笋产量也随之增加。始兴冬笋有黄肉和白肉之分,其中白肉质量较佳,具有肥大、肉厚、刮滑、鲜嫩、爽脆等特点,是筵席上的美味珍品。始兴冬笋除鲜食外,还有大量加工制成笋干,远销全国各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