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鹤山美食特产有哪些 鹤山特产小吃可携带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鹤山美食特产有哪些 鹤山特产小吃可携带的更新时间:2023-12-31 11:11:07

一. 广东省 江门 鹤山 鹤山茶叶

  鹤山人种茶始于宋代。到清道光初年,种茶面积达5333.3公顷,年产毛茶8.5万担。年出口茶叶6万担,远销欧美、南洋、大洋洲等地。鹤山茶以其条索紧细,成色油润,汤色鲜亮,清香味浓,滋味甘滑,清热消热消滞而著称。其中以古劳茶山、宅梧白水带、鹤城马耳山三个产地的最佳。“古劳银针”为古劳茶的雅称,其形似寿眉,状若银针,叶背显毫如银,叶色清翠,汤色清澈而略带浅绿,回甘力醇和。生长在石岩头(地名)的茶,其味芳香浓烈。乾隆年间《鹤山县志》云:“古劳茶味还武夷而带芳,邑中物产唯此可以甲诸郡”。原古劳、鹤城、白水带三地茶农以茶为活,鹤城的主街被命名为“茶行街”。20世纪30年代后期,由于战乱,茶叶生产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恢复茶叶生产。70~80年代在合成农场建立大型的茶叶生产基地和在桃源马山成立茶叶科学研究所。1998年,全市茶叶收获面积153.9公顷。

    古劳银针

    古劳银针产于古劳镇丽水石岩头,故又曰岩头茶。该茶条索紧结,挺直似针,色呈银灰;泡后色泽碧绿明亮,叶底幼嫩,味道醇和清香;浅饮即舌滑喉凉,极感舒适;多饮止渴生津,全身爽快。一向誉为茶中妙品,早已蜚声遐迩,驰名中外。晚清时期已极受推崇,成为中国名茶品牌之一。

    马耳山茶

    马耳山茶品牌以其产地冠名。马耳山位于鹤城西北部约6千米,高耸挺拔,雄伟壮观。山上茁壮翠绿的一片片,便是驰名遐迩的茶园。马耳山麓为丘陵山坡,壤松土软,泥骨色黄,向阳背风,宜种青茶。种后冬盖山草,春暖滋润,生势壮旺。200多年前,惠州姓杨者迁居于此,6户20人,沿坡开垦茶地。后练常精、练常振兄弟两户迁此,开垦茶地4公顷。鼎盛时期,茶农达20户,200多人。茶青按季而采,春茶于清明,秋茶于白露。制作向用传统工艺。该茶用开水冲沏,即片片竖起,香气四溢,茶味甘香爽滑,香味浓郁,为送礼佳品。清末民初,鹤城街内建有美珍、树芳、恒兴隆、裕生、新广兴、联昌盛等大茶庄,皆为当地商人合资开设。该街今仍以“茶行街”名之。

    茶山素馨花

    茶山素馨花主产地为古劳茶山。种植历史近50年,引进人叫球长伯,后遍及各家各户。现种植面积约1.5公顷,年产量7.5吨。素馨,草本植物,春季种植,花开于夏,雪白芬芳。采摘却于花蕾未绽之时。人工撷取,常人日采4至5斤。摘后经过蒸晒或烘干程序;日晒者,色泽金黄,成针状,称素馨针。据医书记载,素馨针有疏肺解郁,清热去毒功效。故一般用于制药。若将素馨针与青茶混冲,其茶清香甘凉,既解渴又清热,茶山人向有此习,且作为待客的佳品。

二. 广东省 江门 鹤山 双桥鱼蓉粥

双桥鱼蓉粥

双桥鱼蓉粥制作历史悠久,成名亦超百年,尤以古劳双桥市食肆烹调者为最,故声誉闻于远近。制法:将削净的整条鱼(青鱼)或鱼尾部分,置水中煲熟,捞起、拆骨、剔除小刺,将肉捣烂,加配料调匀,放入米粥中再滚,盛在放有姜丝、葱花的碗盆中,撒上胡椒粉、麻花碎之类即成。其味清、鲜、甜、香、甘、滑,令人大快朵颐,所以人们皆说:千粥万粥,不如双桥鱼蓉粥。

三. 广东省 江门 鹤山 平汉粉葛

  平汉粉葛主产于共和镇平汉行政村。平汉粉葛,粗纤维多,肉质鲜白,无渣,味清甜纯正。有清热解暑、凉血止痢,降血压之功效。煲汤是上等汤料,汤味甘、清、凉、甜;加工后制作的“葛粉”,可治咽喉痛,解热毒。每年收获季节,港澳地区和国内商人纷纷前来订购,名驰省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地区。1950年村民就开始大量种植以供出口,70年代初逐渐扩种到大凹、来苏、桔园、铁岗等处。1998年全镇种植粉葛213.3公顷,亩产值4000元,总产值为1280万元。其中平汉村种植60公顷,产值360万元。

四. 广东省 江门 鹤山 茶山水浸鸡

 “茶山水浸鸡”风味不错,一锅清汤放上几块树根(当地人叫“树仔头”),熟透的鸡肉香气扑鼻,鲜味无比。奇怪的是,鸡肉在汤里烧来烧去还是那样鲜嫩,一点也不老火,鸡肉烧不老的秘方在汤水中的“树仔头”,这是茶山特有的药材“五爪金龙”,在汤水中加进这些药材,不仅风味独特,而且鸡肉也烧不老。鸡肉好吃,除了会选择鸡种,关键的还是烹饪技术,而“五爪金龙”药材是他们的“镇山”之宝。

五. 广东省 江门 鹤山 升平竹升面

升平竹升面

升平竹升面盛行于解放前及五六十年代。始创人为古劳上升升平墟一叫“安南仔”的师父,将面团置于案板,用“竹升”(圆竹扁担)作擀面杖,一头固定成了支点,一头用力移动搓磨,揉拉成条。经制成的面条,大小一致,柔韧软滑,富有弹性,久煮不糊,完好如初;吃起来,滑、爽、脆兼备,令人食而不厌。若拌以鱼片、牛腩,其味更是无穷。

六. 广东省 江门 鹤山 南洞鸡

 南洞鸡产自鹤城镇南洞(地名)一带。这种鸡的外表特征黄毛、黄嘴、黄脚,俗称“三黄鸡”。羽毛丰满、骨细,肉质嫩滑鲜美。为当地传统家禽,自繁自育,至今历200余年。南洞一带属丘陵区,村庄散落在山坡之间,村前村后杂草丛生,昆虫极易滋生繁殖,因此农家饲养的南洞鸡都进行放养,让它们觅食昆虫青草,朝、午、晚时间才喂以米糠、饭、番薯、青菜等家料。如此经过半年的饲养,即可上市。南洞鸡常销往港澳市场,深受顾客欢迎。

七. 广东省 江门 鹤山 鹤山菜心

鹤山菜心--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

八. 广东省 江门 鹤山 宅梧镇西爪

鹤山宅梧镇的西爪最为有名,该镇土质适宜,引进优良的品种,如大红宝等无籽西爪。又爽又甜,消暑解渴,每年夏季大量上市

九. 广东省 江门 鹤山 鹤山铁皮石斛

鹤山铁皮石斛--江门市名特优新农产品

铁皮石斛,又名:黑节草、云南铁皮。属微子目,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圆柱形,长9-35厘米,粗2-4毫米,萼片和花瓣黄绿色,近相似,长圆状披针形,长约1.8cm,宽4~5mm,花期3~6月。其茎入药,属补益药中的补阴药。

铁皮石斛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肿瘤、促进消化液分泌、抑制血小板凝集、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衰老和退热止痛等药理作用,其有效含量远超冬虫夏草等高档滋补品。

十. 广东省 江门 鹤山 平汉大顶苦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大顶苦瓜已在共和镇平汉管理区等地种植,是当地农民在生产实践中经过筛选、精心培育而成的地方。50年代以来,农民种植大顶苦瓜的规模迅速扩大,每年全镇种植面积5200多亩(1亩=666.7平方米),年产量15600吨。翠绿l号大顶苦瓜于每年农历十二月中旬种植,次年(清明)前后收成上市。现在瓜农从冬种春收,逐步扩展到春种夏收、夏种秋收,每年4月至1l月都有鲜瓜上市,产品远销港澳市场。宅梧无籽西瓜鹤山名土产。主产于宅梧镇。宅梧西瓜无核、含糖分高、味美可口,名扬海内外,每年西瓜收获季节,港澳地区和国内商人纷纷来订购。宅梧种西瓜是从1978年开始,先后引进“大红宝”、“鹤宝”大量种植出口。1986年后,从省农科院引种现在的无籽西瓜,原试种青皮(鹤鸣2号),后发展花皮(鹤鸣3号)和黄皮(鹤鸣4号)两个新品种,1992年种植面积达13000多亩,瓜农还到邻近的开平市月山、水井和苍城等地承包种植西瓜。 1993年,羊眠山村西瓜育种专业户谭均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民学科学用科学标兵”称号。(1994年,全镇种西瓜一项纯收入800多万元,其中双龙管理区榴花坪村西瓜收入人均2000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