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桂平特产市场有哪些地方 桂平特产必买清单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桂平特产市场有哪些地方 桂平特产必买清单大全更新时间:2023-09-02 09:12:03

一. 广西 贵港 桂平 桂平香辣糟

据说清末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在金田、紫荆、江口一带活动时,由于当时的农民生活比较贫困,没有酒肉招待客人,所以当地家家户户都准备了香辣糟,盛情招待义军。这种糟用来送饭送粥,或当作佐料制配宴席佳肴,都很开胃。

小知识:香辣糟的做法,把5公斤上好糯米煮饭凉至28至36度左右,加入10只(约50克)研成粉末的酒饼拌匀,装入盘中用棉布盖紧,温度保持25度以上,3天后发出酒香就可待用。将剪了叶柄的指天椒、牛角椒成只洗净凉干切段共约2公斤,加300克熟盐,然后和糯米酒饭一起拌匀,放入洗净滴干水了的、特制的嘴凸肚大的瓦瓮里,先用平盖盖住,再用倒钟型的盖罩住,在凸咀的边缘加清水封口,以防漏气腐烂。半月后即变成香甜酸辣咸俱佳的食品。还有的将经过加工的豆角、木瓜、萝卜、菜头、黄瓜、蒜、姜、蕹菜杆等做料,制成各色香辣糟。

广西桂平市的香辣糟制作独特,味道极好。现今在该市的城厢,金田、江口、紫荆、南木等乡镇的人家几乎都爱吃香辣糟并会制作。

据说清末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在金田、紫荆、江口一带活动时,受到当地农民的欢迎和支持。由于当时的农民生活比较贫困,平时一般都没有好酒好肉招待客人,所以当地家家户户都准备了大瓮细瓮的香辣糟,煮好米粥或蕃薯芋头饭,盛情招待义军,让将士们吃得津津有味。

【制作工艺】

这香辣糟的制法是:把5公斤上好糯米煮饭凉至28至36度左右,加入10只(约50克)研成粉末的酒饼拌匀,装入盘中用棉布盖紧,温度保持25度以上,3天后发出酒香就可待用。将剪了叶柄的指天椒、牛角椒成只洗净凉干切段共约2公斤,加300克熟盐,然后和糯米酒饭一起拌匀,放入洗净滴干水了的、特制的嘴凸肚大的瓦瓮里,先用平盖盖住,再用倒钟型的盖罩住,在凸咀的边缘加清水封口,以防漏气腐烂。半月后即变成香甜酸辣咸俱佳的食品。

【食用方式】

可随时享用,取后马上盖紧,并注意在边缘加水密封。一般家庭都制有几瓮,轮流吃。还有的家庭将经过加工的豆角、木瓜、萝卜、菜头、黄瓜、蒜、姜、蕹菜杆等做料,制成各色香辣糟,如密封得好,可保存至对年。此糟用来送饭送粥,或当作佐料制配宴席佳肴,都可令人食欲大开,赞不绝口。

二.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三. 广西 贵港 桂平 桂平龙眼

桂平是广西有名的龙眼之乡,出产的龙眼以量多质好而闻名海内外。主栽品种大乌圆和广眼,果大肉厚,肉质脆嫩,味甜如蜜,鲜美爽口。大乌圆每公斤鲜果60至80个,特大的只有36至40个,宜鲜食和加工鲜肉糖水罐头。广眼每公斤鲜果80至120个,大的60至70个,宜加工桂圆肉、龙眼干。桂平龙眼及其各种制成品,向来博得区内外厂商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龙眼的经济价值很高,除鲜食外,还可加工干果。鲜龙眼晒干或烘干,叫龙眼干,可长期贮存食用。龙眼干去壳去核后,叫圆肉。广西桂圆肉驰名海内外,桂平出产的“桂圆肉”是其中的佼佼者。最近,利用鲜圆果肉做原料研制成的新产品糖水龙眼罐头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果核含淀粉高达70%,可酿酒、制香糊和加工成活性炭。龙眼木质坚硬,纹理细,是制工艺品、造车船及家具的上乘材料。

桂圆肉色泽黄亮、透明、干爽、糖分足,泡开成梅花状,是传统的名贵滋补品,有“强魄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之功能,置干燥密封瓶内,可长期保存。

桂圆肉除入药外,两广人常配以沙参、玉竹和猪肉熬汤,味甜不腻,作为暑天佐膳佳肴,名之日清补凉;或以桂圆肉煮鸡蛋,作为产妇或病后体弱之滋补品;或将桂圆肉配上若干味补药泡成药酒,对神经衰弱、气血两亏患者有特殊疗效,也是年老气衰者的常用保健饮料。

桂平县龙眼主产于金田、江口、南木等乡镇,其中金田镇产量占全县的1/5。县内现有龙眼树40多万株,最高年产1981年达347.97万公斤,接近解放前最高年产量,居当年广西之冠,是本县出口换汇率很高的商品。鲜果远销全国各地及港澳地区,著名的桂圆肉、龙眼干

还远销欧美各国。

四. 福建省 福州 闽侯县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系美且有糕饼店于清咸丰年间创制,已有130余年历史。有椒盐、桂花、核桃等品种。

五. 广西 贵港 桂平 桂平茶叶

桂平茶叶--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六. 广西 贵港 桂平 敬慈斋馆素餐

敬慈斋馆素餐

敬慈斋馆在广西桂平市西山风景区洗石庵内。由桂平城区佛教协会营办,可预约承办港澳台胞、华侨和各界人士的素餐,并供应素面、粉饺等风味小吃。在敬慈斋馆进餐,不仅可以领略素食的特殊风味,还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吃在佛教文化中的渊源。

敬慈斋馆制作的素食受广东的影响,有相似之处,又有别于广东佛教界制作的素食。素餐宴席上经常出现的菜色有“绣球玉液”、“彩菇争艳”、“杏林春满”、“百花拼盘”、“千层百叶”、“芙蓉酥酡”、“酥脆香卷”、“如意吉祥”、“不可思议”等。有的菜名诗意盎然,表现了出家人的幽默。如“杏林春满”、“不可思议”等。“杏林春满”用冬菇、杏仁、胡萝卜、丝瓜、竹笋、作料,切粒混合炒制而成。红、绿、黄、白、褐五色相间,清雅素淡,春意盎然。用沙田柚皮泡制的“不可思议”皮酥肉嫩,甘香可口,如无人介绍,吃时不知是何物所制,令人有不可思议之感。“如意吉祥”用荔浦芋制作,形状酷似“五柳鱼”,甜、酸、酥、嫩皆备,闻其味即令人食欲大增。

七. 浙江省 丽水 青田 小舟山有机米

青田县小舟山乡地处青田东南,东连温州永嘉,南接温溪,海拔在380米,这里是有名的“摄影之乡”、“生态之乡”、“鱼米之乡”,一直保持着稻田养鱼的传统耕作方式。

小舟山有机稻米产于海拔400米上下的梯田,属本地晚粳、红米等品种。自古至今,有机稻米深受食膳者欢迎,其原因有三:一是稻田养鱼历经千余年历史,鱼之灵气渗透了稻米,使之珠润圆滑;二是采用有机绿肥,用无公害的菜籽饼培育秧苗,并用菜籽油、太阳能杀虫,人工除草,不使用化肥、农药;三是种植环境特殊,用山泉水灌溉,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而且常有薄雾滋润。因此,成熟的有机稻米金衣玉粒,闻有芳香,食有甘味,口感松软,百食不腻,为米中极品。

明朝时,经刘伯温推荐,小舟山稻米曾被朝廷选为贡米;清朝时,还作为国米出口东南亚;2005年,“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而倍受世界瞩目。

八. 广西 贵港 桂平 桂平黄沙鳖

桂平黄沙鳖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贵港市)黄沙鳖(乌龟的一种)是中华鳖的地方优良品系,主要分布在广西的西江、浔江、郁江和左右江流域,尤以贵港市境内的浔江、郁江分布最多。黄沙鳖来源于天然水域,90年代初,桂平市和平南县的一些农民开始人工驯养和培育并获得成功。由于黄沙鳖色泽光鲜、裙边肥厚、肉质鲜美,得到了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消费者的青睐。桂平黄沙鳖养殖久负盛名,犹以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畅销全国各地。贵港市是广西黄沙鳖的主产区,黄沙鳖总产值已占广西黄沙鳖总产值的80%以上。桂平市是桂东南的主要淡水鱼区、养殖大市,在全市农业结构中渔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地域范围

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及桂平黄沙鳖特定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经桂平市水产畜牧兽医局研究决定,并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拟划定桂平黄沙鳖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广西桂平市所有乡镇,包括:金田、垌心、紫荆、江口、南木、寻旺、西山、社坡、油麻、木圭、马皮、木乐、石咀、社步、麻垌、下湾、木根、罗播、大洋、罗秀、中沙、大湾、蒙圩、白沙、厚禄、石龙等26个乡镇。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09°41′—110°22′,北纬22°52′—23°48′之间。东和东北与平南县交界,东南和容县为邻,南与北流、玉林市相连,西与贵港市接壤,西北和武宣、金秀两县相接。南北长103.5公里,东西宽68.6公里,全市土地面积4073.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2720公顷,黄沙鳖养殖面积1000公顷,年生产总量10000吨。

九. 广西 贵港 桂平 麻垌荔枝

麻垌荔枝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麻垌荔枝得名于主产区麻垌镇。桂平市内最早种植荔枝的是麻垌镇,该镇种植历史悠久,麻垌镇何村何裕贵屋前的一棵荔枝树,种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400多年。麻垌镇的白石村就有四五百年树龄的老荔枝树5株。明朝王象晋新编著的《群芳谱》具体地将桂平麻垌南乔、西岸的黑叶荔作了记述,清代末年桂平县内诗人崔肇琳特地将他作的诗集取名为《扶荔轩诗存》。1995年,桂平市被命名为“中国荔枝之乡”,2012年,麻垌镇被命名为“广西麻垌荔枝之乡”。麻垌荔枝还曾作为国礼走出国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外交部曾指定采购麻垌荔枝作为国礼空运到朝鲜人民共和国,送给金日成主席亲口品尝。

产地:中国广西桂平麻垌镇我市南部地区麻垌等乡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的主要成分多为沙页岩风化物,微酸性至酸性,适合荔枝生长,历来都是我市荔枝主产地。品种以禾荔为主,果皮鲜红,肉厚核小,气味芬芳,清甜脆口,皮薄汁多。据测定,果肉含糖分多达30%,并含蛋白质、脂肪、磷、铁和多种维生素,为珍贵的滋补品。鲜食或制成糖水罐头,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之功能。荔枝干肉呈腊黄色,清甜,为产妇及老弱补品。 1980年以后,麻垌荔枝发展速度加快,主产区麻垌镇丰年产量超600万公斤。现桂平已成为广西最大的荔枝商品生产基地之一,产品畅销区内外和港澳以及东南亚等地 ( 桂平)

麻垌荔枝因产于桂平市麻垌镇而得名。该地区具有微酸性、酸性土壤条件,特别适合荔枝生长。品种众多,早、中、晚熟具备;特早熟的有三月红;中早熟的有黑叶荔、丁香荔、水荔、糯米糍、桂叶等;迟熟的有禾荔。其中禾荔是主栽品种,占总面积90%以上。麻垌荔枝果皮鲜红、肉厚核小、气味芬芳、清甜脆口、皮薄汁多,不论是鲜果、罐头、干果均属珍贵滋补品,老少皆宜,对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特效。桂平被国务院授予“中国荔枝之乡”的光荣称号。

我市南部地区麻垌等乡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的主要成分多为沙页岩风化物,微酸性至酸性,适合荔枝生长,历来都是我市荔枝主产地。品种以禾荔为主,果皮鲜红,肉厚核小,气味芬芳,清甜脆口,皮薄汁多。据测定,果肉含糖分多达30%,并含蛋白质、脂肪、磷、铁和多种维生素,为珍贵的滋补品。鲜食或制成糖水罐头,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之功能。荔枝干肉呈腊黄色,清甜,为产妇及老弱补品。

1980年以后,麻垌荔枝发展速度加快,主产区麻垌镇丰年产量超600万公斤。现桂平已成为广西最大的荔枝商品生产基地之一,产品畅销区内外和港澳以及东南亚等地。

桂平麻垌荔枝,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麻垌荔枝,肉质厚脆,清甜多汁,皮薄鲜红,核小,可食部分达73——75%,单果重16——18克,每百克鲜荔枝肉含维生素30毫克,含磷34毫克,含钙6毫克,含可溶性固物17——19%。此外,还含有少量蛋白质、脂肪、铁等,中国古代名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荔枝可止渴,益颜色,通神益智、治瘰疠,瘤赘。”“常食荔枝能补脑健身,开胃益脾……为产妇及老弱的补品”。荔枝果肉还可治颈淋巴结核,果核可制收敛止痛药,能治胃病、肠疝痛、睪丸炎肿痛等;也可用干茶叶吸收荔枝汁晒干制成荔枝茶,味道香甜;还可以酿制荔枝酒。荔枝干,能益气补血,是老弱、妇科补品。荔枝商品率高,除鲜吃外,还工荔枝罐头和荔枝干,商品率达98%。

桂平麻垌荔枝栽培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000多年。《三国•黄埔》一文记载,东汉初年“武帝破南越起扶荔宫”,此后,荔枝便成为南越各地方官上贡的珍品,其中广西桂平麻垌就是荔枝贡品的重要来源地之一。宋代诗人苏东坡在《荔枝叹》中描述了远在西汉和帝永元年间(公元39 —104年)便有“永元荔枝来交州”之事 ,苏轼为反映西汉统治者不惜一切代价得到“尤物”,而要庶民以最快速度将交州(即是桂平麻垌)荔枝取道湘西穿秦岭运抵第安,特以诗云:“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堆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籍,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彩,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明朝王象晋新编著的《群芳谱》也具体地将桂平麻垌南乔、西岸的黑叶荔作了记述。清代末年桂平县内诗人崔肇琳特地将他作的诗集取名为《扶荔轩诗存》。1976年、1978年在贵县罗泊湾发掘的汉墓中,均有麻垌禾荔型的荔枝干果殉葬,便是一个证明。如今,麻垌镇的白石村就有四五百年树龄的老荔枝树5株。其中该村9队的蒋业新户就有3株老荔枝树,覆盖面积达1.2亩,高产年份产果达5500公斤,折合亩产4583公斤,平均株产达1833公斤。何村何裕贵屋前的一棵荔枝树,种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400余年,已换了十四代主人了,仍然生机旺盛。此老树高8.75米、冠幅15.4米,南北宽15米,主干直径2.7米,至今每年产果在千斤以上,人称“荔枝王”。

桂平麻垌荔枝产量约占桂平市荔枝产量的一半。栽种面积达12万亩,总产3-5万吨。

地域范围

麻垌荔枝保护范围位于广西壮族治区东南部,海拔33.3-1313.6米。北回归线横贯市的中部,属南亚热带地区。市境地势是南、北高,中部多属平原、台地和小丘陵,南北两端为中低山地。东邻平南县,南与玉林市的容县、北流市、玉州区、兴业县接壤,西连贵港市港北区,北交来宾市的武宣县、金秀县。边界线总长375公里,东西宽69公里,南北长104公里。麻垌荔枝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麻垌镇、油麻镇、社坡镇、罗播乡、木根镇、西山镇、蒙圩镇、石龙镇、厚禄乡、白沙镇、南木镇、金田镇、垌心乡、紫荆镇、江口镇、木乐镇、木圭镇、石咀镇、马皮乡、寻旺乡、罗秀镇、中沙镇、大洋镇、社步镇、下湾镇、大湾镇等26个乡镇及其所管辖的414个行政村和1个国有林场。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09°41′55″-110°22′48″,北纬22°52′02″-23°48′04″之间。区域生长面积1.8万公顷,产量6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麻垌荔枝主要有禾荔、桂味二个品种,其中, 禾荔:果中等大,平均单果重21.0g,果实纵径3.05-3.45cm,横径3.22-3.49cm,圆球形,果肩平,果顶浑圆,果形整齐;果皮暗红色,厚而韧,平均皮厚1.15mm;龟裂片平坦,排列不规则,裂片峰缺,裂纹浅阔,缝合线明显,呈深红色;果肉白蜡色,厚0.90-1.35cm,肉质软滑多汁,味甜,可食率75.2%,焦核率32%,品质中上;种子多数饱满,深褐色,中等大。 桂味:果中等大,平均单果重17.5g,果实纵径2.90-3.41cm,横径2.88-3.37cm,圆球形,果肩平,果顶浑圆;果皮浅红色,薄而脆,平均皮厚1.05mm,龟裂片锥尖状,突起,裂片峰锐尖刺手,裂纹明显,深窄,凹陷;果肉乳白色,厚0.88-1.18cm,肉质极爽脆细嫩,清甜多汁,有桂花香气,可食率78.3%,焦核率78%,品质极优;种红褐色,有光泽。 (2)内在品质指标:麻垌荔枝主要含量指标值有:总酸含量≤2.75g/kg、折光度糖分≥19.6%、可溶性固形物≥19.6brix。 (3)安全要求:麻垌荔枝产地选择严格按照NY5023-2002《无公害食品热带水果产地环境条件》进行,种植过程执行NY/T5174-2002《无公害农产品荔枝生产技术规程》,实行无公害化、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对照行业标准,进行无公害生产认证,安全卫生条件符合NY5173-2005《无公害食品荔枝、龙眼、红毛丹》标准。 (4)包装:采用牢固、洁净、无毒、无异味的纸箱、竹篓或泡沫箱作为包装材料,包装材料符合GB/T5737的规定。 (5)贮存:鲜果的贮存地应阴凉通风、防晒、防雨、无毒、无异味、无污染源。严禁烈日曝晒或雨淋,不得与有毒有害、腐败变质、有异味的物品同仓库存放。 (6)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无毒、无异味、无污染,并应有防晒、防雨设施。不得与有毒有害、有不良气味的物品同批运输。

十. 广西 贵港 桂平 桂平西山茶

桂平西山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桂平西山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产于广西桂平。

因产桂平西山而得名。桂平西山滨临浔江,著名的乳泉流经茶园旁,泉润雾拢,十分适宜茶树的生长。 历史:它起源于唐代,到明代已闻名两广和湘、闽等地。据《当州府志》记载:“西山茶,色清绿而味 芬芳,不减龙井。”相传,西山寺僧尼由江南引进茶树种子,使这里出产西山茶。西山茶炒制技 艺精湛者仍为西山庵院尼姑。后来由于管理不善,西山茶濒于灭绝,1949年宽能法师受释巨赞 法师引荐,来到桂平县西山主持佛教事务,同时与新出家的释昌慧法师一起,在棋盘石、洗石庵 等地开荒种茶,使西山茶获得新生。

西山茶从茶树的种植,施肥,采摘的时间,到炒制的温度等,都十分讲究。一般从二月下旬至三月初开始采茶。采茶一直到十一月。西山茶要经过摊青、杀青、炒揉、炒条、烘焙、复烘等六 道工序制成。摊青即将鲜茶叶薄摊于竹匾上,置放阴凉处。炒条则用“小锅定型”;烘焙采用置 有五层焙筛的焙炉。先制成毛茶,再经复烘方成品。叶嫩条细,苗锋显露,色质青黛而呈光泽,汤液碧绿而清澈透亮。

地域范围

桂平西山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地域范围为桂平市辖区内所有行政乡镇,即西山镇、蒙圩镇、石龙镇、厚禄乡、白沙镇、南木镇、金田镇、垌心乡、紫荆镇、江口镇、木乐镇、木圭镇、石咀镇、马皮乡、油麻镇、社坡镇、寻旺乡、罗秀镇、中沙镇、大洋镇、罗播乡、木根镇、麻垌镇、社步镇、下湾镇、大湾镇等26个乡镇,414个行政村、7763个村民小组、1个国有林场。种植总面积1000公顷,年总产量2250吨。 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1′55″至110°22′48″,北纬22°52′02″至23°48′04″。海拔33.3-1313.6米。东邻平南县,南与玉林市的容县、北流市、玉州区、兴业县接壤,西连贵港市港北区,北交来宾市的武宣县、金秀县。边界线总长375公里,东西宽69公里,南北长104公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