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于都县当地特产 于都县特产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于都县当地特产 于都县特产大全更新时间:2023-08-17 08:04:39

一. 江西省 赣州 于都县 岭背柿饼

江西于都岭背——素有“柿子之乡”之称, 柿饼,色灰白,断面呈金黄半透明较质状、柔软、清香、凉爽、甜美,食之口舌生津,有沁人心脾之感。

营养:柿饼性甘湿无毒、润心肺、止咳化痰、清热解渴、健脾涩肠。新鲜的柿子里含有大量水分、葡萄糖和果糖等,被晒成柿饼时,水分逐渐蒸发,果肉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渗透到表皮,形成的葡萄糖结晶等,类似蜜饯外面的糖浆,堪称柿饼的精华。同时,这层“白霜”使得整个柿饼都是干燥的。柿饼经过加工熬制,可治疗便血和老年人咳嗽,对肝炎也有一定的疗效。

适者如斯:一般人皆可食用。便血者、老年人咳嗽、肝炎病患者尤宜食用。体弱多病、产后、病后、外感风寒和贫血患者不宜食用。糖尿病患者禁食。每次1~2个足矣。

二. 江西省 赣州 宁都县 食用茶油

油茶树又称木梓,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秋季开白花,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种子含油率20%至35%,榨出的油供食用及工业用。主要产于我国丘陵地区。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赣南广有种植油茶且栽培历史悠久。

茶油是赣南、优势产品,也是赣南传统的重要商品,销往沪、粤、苏、浙等地。茶油能制作客家美味食品:名菜佳肴如小炒鱼、烩鱼饼、鱼丸、荔枝鱼卷、烩肉皮、宁都灯盏糕等。茶油又是制作高级食品、化妆品、人造奶油及肥皂、凡士林、润滑油和防锈油等的优质原料。茶油色清味香,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4%以上,不含芥酸等。常食茶油,对预防高血压、冠心病、高胆固醇病等有特效,故有茶油“肥嘴不肥肚”之说,被誉为“保健油”、“高级营养油”。油茶浑身是宝,其茶籽壳可制茶碱、栲胶、糖醛、活性炭、碳酸钾、水糖醇等。枯饼具有肥田、杀虫、去污的功效,也可作制农药的原料。油茶花是丰富的蜜源,亩含蜜量达15至20公斤。油茶树干木质坚硬,可制作工具。

三. 江西省 赣州 于都县 高山青草奶

“高山青草奶”乳酸菌饮料系江西第一高山牧场——于都屏山牧场出口的绿色健康饮品,屏山牧场地处江西省于都县靖石乡屏坑山顶,远离县城60余公里跑。牧场海拔1312米,山腰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山顶是一望无际的高山草原。她集南方高山雄姿和北国草原风光于一体,连绵起伏的高山草原数十里,面积五万余亩,雄伟壮阔,气势磅礴,山上绿草如被、碧波万顷。是江西第一、南方第二大天然高山牧场。1998年被列为国家农业部南方草山草坡开发示范工程,2001年被列为国家计委山区经济产业化示范项目,2003年被评为江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呢!

高山青草奶源自[1],远离居民区60余公里。牧场海拔1312米,山腰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山顶是一望无际的高山牧场。

它集南方高山雄姿和北国草原风光于一体,连绵起伏的高山草原数十里,面积达五万亩,气势磅礴、雄伟壮阔。山上绿草如被、碧波万顷,是江西第一、南方第二大天然高山牧场。百分百的青草,杜绝了一切添加剂和激素,在纯自然的生态环境中产出的高山青草奶,绿色天然、安全营养。

1998年被列为国家农业部南方草山草坡开发示范工程,2001年被列为国家计委山区经济产业化示范项目,2003年被评为江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无污染屏山牧场拥有五万亩的天然高山草场,海拔1300米,方圆几十公里都是一方净土,以天然高山草场的青草喂养奶牛,挤下的牛奶自然没有污染。

无激素当今市场上的牛奶大都以工业饲料来饲养奶牛,增加产奶量,这样的结果,虽然产奶量高,但含激素多,自然营养成分少,以天然高山草场的情操饲养奶牛所产的牛奶,自然营养成分多,不含激素,更营养、更安全。

1998年夏季,澳大利亚牧业专家卡尔·约翰斯蒂芬博士在省政府有关部门陪同下,来到于都屏山牧场考察,她兴致勃勃地走遍了平山草场,感慨地说:“这里的高山草场太美了,这里的牛奶太美妙了。”她还告诉陪同人员:“蒙上我的眼睛,我也能分辨出哪种是高山青草喂养的牛奶,哪种是城郊饲料牛奶,高山青草饲养的牛奶更安全、更营养、可预防儿童早熟”。

营养全高山青草奶业有限公司引进澳大利亚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加工牛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同时,公司采用全程“冷链”运作,从而保证了牛奶的新鲜口感和质量。

四. 江西省 赣州 于都县 于都烧卷子

烧卷子源于畲族,是一种独特的食品。公元746年,畲族蓝姓祖先彩和任唐朝谏议大夫时,带入宫中,深受杨贵妃青睐,从此列为贡品,流传至今。独特的传统工艺与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相结合而精心制作出的烧卷子,具有健齿固肾之功效,是休闲旅游,佐酒品茗,宴宾待客之开胃佳品。

五. 江西省 赣州 于都县 禾丰珍珠粉

于都禾丰珍珠粉,用大米制成,是于都特有产品,主产禾丰等乡镇。首先将优质晚米浸泡12小时,磨成浆,磨得越细越好,用一块白布垫在草木灰上,把浆过滤,待水滤干,将粉块晾晒,进行筛制。筛的技术有讲究,一人持大孔米筛将粉筛入下层孔小的糠筛,持糠筛者不停地旋转,粉在筛内象滚雪球似地逐渐增大,待有绿豆般大小时,倒入另一米筛中过筛,留在米筛的颗粒就是初成的珍珠粉。然后倒在白布上,用鹅毛轻轻拂开晾晒干燥,珍珠粉便大功告成。吃的时候,先将清水烧沸,将珍珠粉徐徐撒入,边用筷子搅动,见珠粒沉入锅底即可捞入另一冷水盆里浸漂,待珠粒膨胀成半透明状,颗颗晶莹剔透如珍珠,是得名。然后捞出,兑入鸡鸭鱼肉等汤,和以佐料即可吃了。它的特点是,味美滑溜、营养丰富,似珍珠般可爱,纯天然食品。

据传在很久以前,是一个聪明的妇人发明的,她把大米磨成粉末状,然后做成小小的圆球状,形状就像珍珠,所以取名为珍珠粉。

六.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商都县 商都葱花饼

葱花饼是商都县老百姓常吃的一种美食,葱花饼用的面一定要筋,也可以加点面筋,和面的时候,不用水,要用相当份量的猪油,也就是说,做葱花饼的面,是酥面,不是水面。另外,和面的时候,面里头还需要加盐和高汤,高汤是用来代替水的,盐是为了让面有味道。高汤必须是滤过的,不能有油,否则会破坏猪油的香味。当然最重要的,就是面里要有葱花,否则叫什么葱花饼呢。几把嫩小葱,去掉绿叶,留下三寸长的葱白,然后剁成葱蓉,葱粒至少要细到小米粒大小。和面的时候,加进面粉里,这才是完整的葱花饼酥面。面要和的比较软,和好后,省一个小时左右,然后上案加薄面擀成千层饼,就是手掌大小就可以了。最终的厚薄大概也就不到半分,非常软。

七.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商都县 商都甘草

商都甘草

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表面红棕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具特异的甘草甜味。

胀果甘草: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有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或灰褐色。质坚硬,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光果甘草: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有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八. 江西省 赣州 于都县 峡山道菜

这种野菜名为"大蔸菜",独产于于都县罗坳镇峡山山区。当地村民根据祖传手艺,将大蔸菜晒干后,配以辣椒、精盐、植物油等佐料,经过一年的精心腌制,做成味甘甜香的"道菜"。村民们自已腌制的道菜成了当地群众家庭的主要菜目,是峡山的特色菜。1997年,峡山村成立赣南仙风客家食品公司,将"道菜"送到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检验,发现道菜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维生素C等成分,具有开胃健脾之功效。公司以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采用无菌真空包装,微波杀菌,并以"峡山道菜"为名注册了商标。

峡山道菜生长在江西于都县罗坳镇峡山村的一种野菜,经晒干、腌制、杀菌等加工后,成为城乡居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还摆上了北京、广州、上海等地的商场柜台,为峡山村村民带来二十多万元的收入。

由于峡山道菜味美、营养、独特,深受附近群众的喜爱,成了居民走亲送礼、居家旅游佐餐之佳品。近年来,峡山道菜越做越大,不仅在赣南市场上占得一席,更是远销到了北京、广州、上海等各大城市,每公斤卖15至30元不等。该道菜还被评为江西省乡镇企业名优品博览会金奖。

九. 江西省 赣州 于都县 于都梓山酱油

梓山酱油久负盛名,以其浓度高,色泽鲜艳,酱香浓郁,酱体醇厚,经久不坏,愈存愈佳等特点。据《赣州府志》记载,至今已有290多年的生产历史,清朝曾列为贡品,是于都的传统。梓山酱油以大豆为原料,配制几十种中草药,用梓山特有水质,严格地按传统工艺纯天然酿制,原汁原味,不含任何化学防腐、添加剂。梓山酱油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长期食用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我厂产品畅销二十多个省市,远销港澳及东南亚等地区,深受旅居海外华人的欢迎。

十. 江西省 赣州 宁都县 宁都蛋菇

宁都蛋菇的好吃,好到令人嫉妒,清乾隆年间,宁都号称蛋菇王的王厨师,因为做蛋菇做得好,竟吃了官司。

话说宁都州府之地,历来是进士任知县知州,乾隆三十四年,竟来了个举人。举人大名甘玉麟,不仅姓名好、学问好,为政更好。在任期间,修堤种树,治理水患。莲花山富煤,山民私挖,甘知州丝毫不考虑“鸡的屁”,严禁力止。不仅如此,山那边是于都县,归赣州府管辖,甘知州绕过赣州,直接行文于都,于都竟然也遵行。甘知州还特别重视教育,生员中品行正学问高的,自己出钱铸银牌奖励,银牌上刻“读书立品”四字。那牌子绝不滥发,所以州人都很重视,得到的一定作为传家宝传给子孙。那甘知州是兰溪人,兰溪,属今天的浙江,浙江历来盛产美食家,甘知州也算一个。

知州刚来,每天公事完毕,必命师爷带路品尝地方美味。这师爷是职业的,原跟着前任知州,或许是有了些年纪不愿再东奔西跑,或许是爱我宁都,总之是请人推荐留了下来。师爷颇见过一些世面,做了向导,老实不客气吃老爷的白食,一两个月下来,成了习惯,每天候着听传唤。忽然一天,知州退堂后半天不出来,害得师爷饥肠辘辘。没奈何进去问,说是好吃的都吃过了,还能有什么花样?师爷说,还有一样,保管没吃过。知州闻言大喜,马上让备轿出门。师爷说且慢,先吃过了午饭再去,有一段路。饭后悠悠出了南门,走五里路到了王家晒,长亭外几户人家,菜畦上几个菜农。师爷喊过一人,对知州说,这就是蛋菇王,他做的蛋菇全州第一全球第三。蛋菇王见是官人,磕头不已,只是不肯做菜。师爷这才说出原因,原来蛋菇王本在城里开店,生意红火,吃蛋菇的顾客排长队等着,等上一两个时辰也心甘情愿,这店两边的同行就没了生意。同行几次三番要学手艺,不知是难度大还是蛋菇王不传秘方,反正横竖是只能学个七八分,不顶用。时间一长就就有了烂人,天天指使一些泼皮吃饭赊账,几个月下来,蛋菇王支持不住,告官要钱。不想上得堂来,泼皮们异口同声指证蛋菇王在菜汤中放了罂粟,使人上瘾。前任知州本来也属贤明,只是舌头大,味觉不怎么灵敏,觉得蛋菇不可能好吃到这种程度,一时犯戆,听泼皮所说,就封了蛋菇店,将蛋菇王拘禁审问。后来查无实据,免于追究。蛋菇王却一怒之下,回家种菜,发誓不做蛋菇。美食知州听了微微一笑,吩咐如何如何。结局当然很圆满:知州吃上了蛋菇,使坏的餐馆另找地方做生意,蛋菇王收回旧欠,好店重新开张。后来的宁都,餐馆相隔都较远,或许就是为避免纠纷。只是现在,因为市场繁荣,食客众多,好吃的菜纷纷开发出来,餐馆鳞次栉比,也没听过类似事件。

做蛋菇的主料是猪小肠和鸡蛋。把鸡蛋打好,掺入冷水搅匀,搅匀后灌入肠衣中。也可把蛋黄、蛋白分开搅匀,分别灌入两根肠衣中;将肠衣两头扎紧,放温水中微火煮熟后,放入冷水中冷却,捞起切成筒状小段待用。上桌前投入鲜汤中煮沸,因蛋液膨胀、肠衣收缩,即形成两朵连体半圆形菇花,所以称之为蛋菇。菇花如果割成菊花形,就叫菊花蛋菇,割成金钱形则称金钱蛋菇。宁都俗话说:“蛋菇好吃菇难打,不懂决窍不开花。”说明其烹制确实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但怎么能好吃到使人执迷、以致不去其他店,笔者也和那前任戆知州一样,百思不得其解,疑心汤里放了罂粟。据说甘知州也问过蛋菇王为什么是全球第三,师爷说,天上的皇上和地上的皇上,他们的厨师应该都会做这道菜,蛋菇王和他们没比试过。天上的事情不知道,现在宁都蛋菇是国宴用菜,那国宴的师傅们是否和宁都厨师比试过呢?(谢帆云)

信息来源:今日宁都报 谢帆云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