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盘点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特产 重庆石柱最好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盘点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特产 重庆石柱最好的特产更新时间:2023-08-08 19:04:58

一. 重庆市 黔江区 土家肾豆

肾豆,又名花豆,因其形状如人体肾脏、全身布满红色经络花纹而得名。旧时为朝廷贡品,又叫圣豆、皇帝豆;也有的形如装钱用的荷包,也称招财豆、荷包豆、富贵豆;据说长期食用具有滋阴壮阳、强身健体、倍增力量等功效,也被称之为壮腰豆、壮阳豆;其性平和,味甘美,具有祛湿、补血、健胃、强肾、养颜防衰老等功效。肾豆味道十分鲜美,口感滑、嫩、鲜、粉,堪称豆类一绝,用肾豆炖鸡、鸭、焖猪脚是招待宾客和酒宴上的佳肴,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是招待宾客和酒宴上的佳肴。

二. 青海省 黄南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河曲马

河曲马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河曲马

河曲马体形结构匀称,耳长敏捷,胸深广,背长腰短平直,四肢关节筋腱发育壮实。毛色以黑、青为主,也有骝、栗等色。河曲马繁殖性能好、遗传性稳定,性情温顺,气质稳静,对高寒多变的气候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骑乘,行走自如,特别以善走沼泽草地而著称。因其适应性强,具有挽乘驮载兼用的体形,役用性能颇佳而享誉骑兵与各地农牧民。

河曲马经过长期人工组群放牧,养成了喜群居、好游走、恋群性强于舍饲马的特性。部分马匹走动时,全群马都跟着走动。经常走在马群前面的头马俗称“前哨马”,赶动马群或稳住马群必须首先控制它们。一般成年母马、断乳幼驹和周岁马驹恋群性较强,骟马、2—3岁大驹恋群性较差。大马群中自然组成几个小群,群众习惯称为“把子”。公马具有很强的圈群性,一般3周岁时就有圈群能力。一匹公马带领10—20匹母马及其幼驹,组成一个小群,采食、饮水、走动、休息都在一起,既离不开大群,也与大群中的其他小群保持一定距离。小群中的母马由公马照管、护卫和圈群配种,母马离群,公马立即将其赶回。其他小群公马争夺本群母马,公马立即与之搏斗,从而基本保持了小群的稳定。河曲马记忆力较强。马群对饮水、食草的地点记忆清楚,各季草场那里牧草好,那里有水源都熟记不忘,有的甚至售往其它省区,数年以后还能回到原驻牧地。人在草原乘马迷路,只要信马行去,都能回到住地。听觉也很灵敏,成马即使已经入睡也能迅即听到周围声音。特别是成年公马,夜间很少卧倒入睡,随时凝神探听周围动静,听到异常响动,就会立即警觉起来。如遇狼等野兽来袭,便会昂首屈颈,抖髦举尾,前蹄扒地,喷鼻示警,引起马群注意,随之奔向野兽与之搏斗,直至将野兽赶跑。如果马群被环视或被冲散,公马便会绕马群旋转奔跑,先把马群收拢,再与恶狼搏斗,直至将狼赶跑。河曲马具有同类相惜感情。平常休息时,马驹经常厮打嘻戏,成马则相互咬痒。乘役马与人关系融洽,对主人记忆清晰,休息时常将头脸贴在主人身上,表示亲热;乘役时则能很驯服地听从命令,有的乘马在爬山前甚至会停步回头向主人讨向糖果等食物。河曲马是青海省重要马种之一。蒙藏群众称之为“乔科马”,汉族群众称之为“南番马”,因其产地在黄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处的第一弯曲部,1954年,由西北军政委员会定名为“河曲马”,遂使这一马种声名远播,成为我国三大名马之一。

地域范围

河南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青藏高原东北缘,九区黄河自东折西再折向东的第一右旋大弯曲的弦部南端,地处东经100°53′25〞-102°15′27〞,北纬34°04′52〞-34°55′36〞。东西长127.67公里,南北宽94.36 公里,边界周长451.3公里,其中省界287.3公里。东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碌曲县为邻,西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相望,南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接壤,北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毗连,县城驻地优干宁镇,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是一个以畜牧为主的纯牧业县,共有土地总面积6997.45平方公里,河曲马2009年初总存栏1.22万匹,总人口3.4万人,下辖5乡1镇,39个牧委会、137个牧业合作社,是全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

三. 甘肃省 酒泉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肃北熊胆

肃北熊胆

四. 湖北省 宜昌市 五峰自治县 土家蒸肉

土家蒸肉是湖北宜昌的特色小吃。每逢腊月,土家人大多杀了自家喂养的年猪,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杀年猪后家家都要做蒸肉吃。 土家主妇几乎都会做这道特色小吃,其实工序很简单。首先就是准备必备的材料--玉米面,新鲜肉(瘦的和肥的及骨头各有),南瓜(可以加一点点糖单独搅拌),土豆(剥皮剁成小块块),炸辣椒少许.然后用大的容器把这些材料及一些调味品(如花椒粉辣子味精等)放在一块搅拌直到全部均匀色调接近中性色。然后把做好的蒸肉盛进土家蒸蒸肉的专用蒸格并放于锅里煮,约莫半个小时光景见蒸格有大气冒出即可食用,其香奇醇其味奇美。实是土家一大特色小吃。

五. 贵州省 铜仁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沿河糯米包子

这种包子的独特之处是用糯米粉做皮,冰糖、芝麻、花生碎屑、肉哨子,少量柑桔皮细末为馅,蒸熟后滋味丰满、甜香鲜酥。吃时最好用碗盛着吃,以免油馅漏掉。

六. 重庆市 石柱 土家咂酒

石柱土家咂酒,源于隋末唐初,历史悠久,是土家族人庆祝喜庆节日、欢迎贵宾的"喜庆酒"。以糯米或高梁、玉米、小麦为原料发酵酿成,贮藏于瓦坛子,浓度低、味甘甜,用竹、麦、芦管吸吮,酒液洁莹透明,可加开水复咂,直到无酒味而止,石达开曾赋诗赞之quot;万颗明珠供一瓯,王侯到此也低头。五龙捧出擎天柱,吸尽长江水倒流。"现已开发成旅游商品,倍受游客青昧。

七. 贵州省 铜仁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富硒土酒-麻糖水酒

富硒土酒-麻糖水酒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境沟壑纵横,山高坡陡,雨量充沛,盛产苞谷、红苕。世居在崇山竣岭中的土家人性格骠悍,热情好客。有朋自远方来,主人便会端上一碗黄澄澄的当地饮料酒——麻糖水酒,一饮而尽,顿觉饥渴全无,浑身惬意。这一古老的土饮料代代相传,老少爱喝,亦是宴请嘉宾时集酒、饮料为一体的席上珍品。

麻糖水酒,又名宴酒。顾名思义,就是苞谷加麻糖酿造宴请客人的酒,一般在18—25度左右。其加工方法是:先将当年收获的新苞谷挑选颗粒饱满人甑蒸熟后,冷却,拌甜酒曲发酵有酒味时装入土陶大坛内。鲜红苕煮熟加麦芽发酵掏烂,滤去苕渣,将苕水熬成较稀的饴糖倒坛内,用桐子叶将坛口盖上,麻线扎紧,稀黄泥密封,月余后开坛。一坛麻糖酒苞谷约150斤,麻糖水200斤,可贮成三年以上。食时将苞谷渣滤去,麻糖水酒颜色金黄透明,绵甜幽香,回味无穷,提神解乏。农忙时带上一壶上山,喝上一碗解渴提神,消除疲劳,提高工效。故有一醉、二饱、三解渴之谚。收工回家晚饭时喝上一碗,舒筋活血,消除劳累。

麻糖水酒其貌不扬,食法粗犷,营养却十分丰富。经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水样分析结果报告》麻糖水酒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须的10多种锌、铁、磷、镁等微量元素,尤其含富硒;贵州大学农学院营养研究所分析结果,该产品富含21种氨基酸等营养成份;贵阳医学院药效实验,该产品有抗缺氧,除疲劳、抵饥饿、耐低温、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强壮身体,增智益寿等营养功能。

目前,麻糖水酒已进行开发,其产品远销广东、福建等宾馆酒楼,深得食客们赞誉。

八. 辽宁省 阜新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阜新玛瑙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阜新玛瑙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阜新玛瑙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辽宁省阜新市是中国四大玛瑙产地之一,玛瑙雕刻工艺享誉海内外。阜新清河门辽墓出土的莲花式盅及玛瑙管珠项链、酒杯、围棋等距今已有1000年的历史。清代乾隆年间,宫廷所用玛瑙饰物和雕件的用料及工艺大部分来自阜新。现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七家子乡宝珠营子村就是因乾隆皇帝六十大寿时当地王爷进献“佛光玛瑙朝珠”而受封得名的。

玛瑙属中档宝石,具有多种天然色彩和条带花纹,是雕刻的理想材料。玛瑙有“玉黄金”的美称,其材质本身就具有收藏、保值、增值作用,并被视为美丽、幸福、吉祥、富贵的象征。制成一件精美的玛瑙玉件要经过选料、剥皮、设计、抛光、初雕、细雕和配座等七道工序。阜新玛瑙雕刻工艺门类齐全,素活工艺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打钻掏膛、取链活环、肩耳制作、透雕活球、装饰雕刻等技艺为其特有的绝活儿。1974年根据1总理指示雕成的阜新玛瑙《水帘洞》,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阜新玛瑙雕技艺主要通过家族传承,历史上有名望的玛瑙世家目前已传至-,玛瑙工艺素活的代表李洪斌大师现已67岁,阜新玛瑙雕在取得辉煌业绩的同时,已面临手工艺人技艺失传的危机,亟待抢救、保护。

阜新玛瑙产地范围为辽宁省阜新市现辖行政区域。

九. 甘肃省 临夏 东乡族自治县 “大红袍“花椒

"大红袍"花椒

金秋八月,红椒坠枝。位于刘家峡水库之滨的东乡县河滩镇,一片片"大红袍"花椒

宛如朝霞,染红了田野山川。忙于采摘的椒农提筐背篓,穿梭于丛丛椒林之中,流露出丰收的喜悦。

地处大夏河与黄河河谷阶地上的河滩镇,俗称-川。这里土层肥沃,气候宜人,光照充足,年积温2500℃-3300℃,适宜花椒生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和煦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也吹醒了这里的村民对"大红袍"花椒

的那份执着热爱。他们又一次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满腔的热情,开挖荒坡山地。把"红希望"洒播在各类闲散地带,"大红袍"花椒的馨香,又萦绕在-川上空。1989年,东乡县将花椒列为基地建设项目,规模化发展。把川水区的河滩镇作为重点区域发展,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培育"大红袍"花椒支柱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群众开发荒山荒坡,承包花椒造林项目,扩大椒林栽植规模。

在1995年的甘肃省农土品评鉴会上,东乡县农林局从河滩镇选送的"大红袍"花椒获得金奖。目前,河滩万亩花椒林带建设已初具规模,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镇"大红袍"花椒栽植面积已达2.1万亩,160万株,其中挂果50多万株,常年产量达37万斤,实现收入400万元,户均近千元,人均增收15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椒镇"。

2004年,东乡县以河滩镇花椒基地为榜样,提出了"沿河百里20万亩花椒林带"建设项目,在洮河及刘家峡库区沿岸的考勒、董岭、唐汪、达板等八个乡镇广种"大红袍"花椒,现已完成5.3万亩。

"大红袍"花椒,也激漾起诗人墨客的情怀,他们写下了无数的诗词名句,有位东乡诗人对"大红袍"花椒有这样的赞美:

"大红袍"花椒

味道香淳

黄土坡处处栽植

那不是嫩蕊佳茗

是古河州花椒醉人

大红袍麻而不娇

不崇富贵

甘于清贫

尽管枝叶灰黝

可身披针刺不甘欺凌

春风吹来万花映红

唯花椒严守方阵

待到盛夏伏暑时

繁枝茂叶间珠串火红

沉甸甸的黄土地

孕育

红湫湫的果实艳俊

金灿灿的阳光

赐赋

麻辣辣的香馨

芬芳漫溢十里乡村

十. 贵州省 铜仁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酸扎鱼

产地:中国贵州印江。

工艺:家里有剩鱼时,可把鱼洗净拌上糯米粉和红辣子放到坛子里腌10天半个月,便成酸扎鱼。吃时,把腌成的鱼从坛子里取出,放上姜、葱用茶油或菜油煎,即成一道酸辣醇香的风味菜。同法腌制的猪肉,便成酸扎肉,味道同样酸辣可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