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澳县哪里买土特产 南澳哪里买特产便宜实惠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澳县哪里买土特产 南澳哪里买特产便宜实惠点更新时间:2023-08-08 07:38:46

一.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黄花山高山茶

黄花山高山茶

黄花山高山茶主产于公园内黄花山一带,属于潮汕地区茶叶品种的桂花香、芝兰香、奇兰香等,味清香、甜凉止渴适口。

二.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赤鯮鱼

赤鯮鱼

南澳以及潮汕一带所称的赤鯮鱼,学名真鲷鱼,又名立鱼,味美色鲜,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珍品,而今也是经济效益较高的出口创汇产品。

赤鯮鱼属近海暖水性底层鱼类;它体侧扁,长椭圆形,色鲜艳,赤红色的体面并杂有稀疏小星点。它喜欢栖息在岩礁、砂砾和贝藻丛生的海区。

赤鯮鱼不仅体丰肉嫩;营养丰富,加上鱼体呈红色,寄有吉利、年年有余(色)的寓意,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台湾,赤鯮鱼被列为最名贵的鱼类之一而供不应求。每逢生儿育女,婚宴庆寿或过年过节,都用此鱼请客以示如意吉祥。

由于赤鯮鱼在市场十分走俏,价格昂贵,而目前国内外产量不多,不少国家发展了赤鯮鱼的人工繁殖和养殖。南澳岛四周海域自然条件优越,海湾岩礁底栖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等真绸鱼饵料众多,近年来这里的海洋渔业科技人员已指导渔民大力发展了赤鯮鱼的养殖生产,产品远销台湾及港澳市场,满足了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三.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南澳鱿鱼

南澳鱿鱼

四.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南澳石斑鱼

石斑鱼,广东俗称石斑、过鱼,闽浙俗称鲙鱼、国鱼。石斑鱼种类繁多,全世界约有百多种,我国沿海记录达30多种。

石斑鱼为触礁性鱼类。天然的种类栖息于沿海岸岩礁、起伏而又多石砾的海区、珊瑚礁、沉船或人工鱼礁等水域。石斑鱼是典型的捕食型肉食性鱼类,它靠着灵敏的视觉和感光、感色的分辩能力,往往凶猛地掠食鱼、虾、蟹、章鱼、甚至藤壶等海洋生物,特别喜食鲜活动物。渔民们根据它栖息的水域海况、生活习性及不同季节选择适口的小虾、章鱼、沙蚕等作饵料,猎获甚丰,曾创下单一流次喜获3万元渔利的佳绩。

石斑鱼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使它的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据有关资料和行家介绍,石斑鱼肉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一般鱼类,除含人体所必须的各种氨基酸外,还含有无机盐、铁、钙、磷以及维生素等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一举成为经济价值很高的鱼类,宴席上的佳肴,是畅销港澳台的名贵海鲜品。

随着水产资源的不断变化和市场需求量的日益增加,石斑鱼的人工养殖随之迅速发展,南澳县的猎屿湾,石斑的养殖已形成基地,主要品种有赤点石斑鱼、青石斑鱼和鲑点石斑鱼等。

石斑鱼人工养殖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商品化生产。多年来南澳县科研工作者、养殖技术员和养殖户紧密配合,通过实践的探索,生产管理、色病防治等方面均取得技术突破,整理出版了星火丛书《石斑鱼养殖技术》和《石斑鱼网箱养殖实用技术》等书刊文章。南澳县的石斑鱼海水网箱养殖成果先后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广东省渔业“丰收计划”一等奖和“星火计划奖”。

五.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南澳桔红

桔红,是南澳的名优水果之一。海岛群众称为柑红。桔红树姿优美,花多气香,是岛上观赏绿化的常绿果树。果实硕大,味清酸而带微苦,幼果晒干,可代替枳壳,果实成熟橙黄艳丽,是新春佳节人们馈赠亲友以示吉祥大利的珍品。收获期在每年冬节后。贮存在通风处,可保存至翌年4月底,主要用作春节拜年吉祥物。

据考证,桔红在南澳县已有一百多年的栽种的历史。1983年南澳县开展果树资源调查后,选定为海岛优稀名果,并组织良种选育,建立了高产试验示范园、母本园。经过多年的选育,南澳县虎头柑品种呈现优质、高产、高效益(高产示范园亩产1.5万公斤)颇受种植户欢迎。

桔红喜爱湿润,适宜在年平均气温19-22℃,PH值在5.5—6.5之间土壤上种植,较耐干旱,适应性强,易种易活。

南澳县属亚热带气候,常年温和,冬暖夏凉,温、光、热充足,年平均气温21.5℃,终年无霜冻。南澳县山区腹地一带很避风、日照适中,水源充足,耕作层土壤深厚肥沃,因而具有发展稳产、高产贺年桔红的广阔山地。

目前全县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400亩,由于桔红粗生易管,早结丰产,且当地农民有一定的种植基础,因此效益较高,一般栽种三年可有收获,按每亩80株成活挂果,每株每亩最保守估计挂果计8公斤(标准果),每公斤以收购价历年最低价1.5元计,每亩可创值960元,且随着果树盛产期的到来,逐年收益更为可观,目前南澳县2400亩桔红结果树平均亩产2100公斤,年产量4000吨,年产值已达720万元,栽种桔红使广大农民吃到了甜头,成为海岛农民耕山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

六.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鱿鱼干

优质鱿鱼干食用方法有三种:

(1)把鱿鱼干洗干净然后放在炉上烤,烤好后蘸调料食用。

(2)把鱿鱼干浸泡在清水里1至2天,根据气候温度变化,温度高可时间短,温度低可时间长,鱿鱼干浸泡软了以后,再切成丝、块、丁,为鱿鱼主料,配上其他菜辅料做炒菜。另外可以与肉一起红烧。

(3)把鱿鱼干发成水发鱿鱼,以水发鱿鱼为主料,配上其他菜作辅料做炒菜。另外水发鱿鱼也可以作为火锅菜料,涮火锅时食用。鱿鱼干是一种比较名贵的海产品之一,味道鲜美,为宴席中之佳肴,具有营养成份,每百克鱿鱼含蛋白质66.7克,脂肪7.4克、碳水化合物3克、还含有磷、铁、钙等元素,所以,营养相当丰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也是最理想的烹饪食品

七.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三鲜鲍鱼

三鲜鲍鱼

汤浓味厚,清鲜适口,营养丰富;将水发紫鲍鱼洗净,用刀剞上花刀,翻过来再剞另一面,然后坡刀片成厚片,小的片成2片,大的片3-4片;油发鱼肚洗净,用坡刀片成片,薄的可以改成方块;水发乌参去内脏,洗净,也用坡刀片成厚片,待用。0鸡和鸭子肉用开水氽透,捞出,洗净血污,放入锅内,再放入2.5-3公斤清水,大火煮开后,用小火煮成浓汤,将鸡、鸭煮烂,共出汤1.5公斤鲍鱼、鱼肚、海参分别用开水氽透,再用鸡汤氽一遍捞出。锅内放入浓鸡汤,下入葱、姜将鲍鱼、鱼肚、海参下入锅内,汤开后,再烧3-5分钟,然后挑出葱、姜,再加入料酒、酱油、盐、白糖,调好口味,用水淀粉勾薄芡,淋上芝麻油,盛入盘内,撒匀芝麻,即可。

八.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糯米猪肠

糯米猪肠

肠头第二段35厘米长约400克(不破、不裂),糯米300克,水发莲子150克,湿冬菇125克,中虾米100克,半肥瘦猪肉200克,味精5克,精盐5克,白酒10克,香菜25克,潮州甜酱2碟,水草2条。

糯米先洗后浸,猪肉切小块用碗盛起,加入白酒、白盐、味精,腌过候用。冬菇切小块。猪肠洗干净,用水草先绑好一头,然后入料,把糯米(带少量水分)、猪肉、冬菇、虾米、莲子酿入猪肠,其长度约为猪肠的70%,留下30%的长度以便熟时收缩(这样才不会破裂),然后用水草绑着(也可用竹签扎紧)。镬下滚水,投入糯米肠,火路先武后文,至糯米熟为度。捞起,切件摆放碟内,伴香菜,跟2碟甜酱佐食即成。

粗料细作,味道浓郁,嫩滑爽口,是潮汕著名小食之一,很多华侨爱食。

九.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南澳金薯

不少游客上南澳岛观光旅游,谈到当地的美食,除了“宅鱿”、“澳菜”等海味外,品尝海岛特色“山珍”——“金薯”是必不可少的。南澳岛“金薯”大小均匀,口感甜润,深受游客的喜爱,主要盛产于南澳岛云澳、深澳和隆澳等地,一般在地里栽培四个月即可成熟。金薯全年均能生长,多于春秋两季栽植。

“金薯”不仅好吃,还是无公害产品。该县农户严格执行“金薯”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坚持选育良种,实行薯块育苗,保持了品种的优良性。在实施稻薯轮作、稻草覆盖、主施农用肥、实行生物防治措施、防止有害物品残留等种植管理方面,采取一系列的科学方法。“金薯”种植基地、生产产品已先后获得广东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和中国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目前,南澳全县常年种植金薯的面积达两千亩左右,平均亩产在一千六百至两千公斤,全年总产量约三千两百至四千吨,总产值约七百万元,产品供不应求,已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产品远销东南亚、香港、珠三角等国家和地区,潮州、汕头等周边地区销量更是逐年上升。目前,南澳县各镇村均有种植金薯,它已成为推动南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势产业。

十.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南澳宅鱿

宅鱿,指南澳出产的鱿鱼干品,因南澳鱿鱼主产地后宅镇而得名。东南亚、港澳以及潮汕,提起“宅鱿”便会有很多人翘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南澳岛的东南海域,是我国著名的鱿鱼渔场。这里出产的鱿鱼以体大肉厚质嫩著称,更加南澳鱿乡渔民掇捕、加工、晒制工艺独特,贮藏保味技术别具一格,故鱿鱼“色、形、味俱佳而深受世人欢迎。每年暑海5-9月,是南澳掇鱿的黄金季节,以夜海钓捕和灯光诱捕相结合。清晨,满载而归的渔民趁着鱿鱼鲜活,用特制的鱿刀剖开鱿体,切开头部,斜剜鱿眼,除去内脏,取掉墨囊,洗净后将鱿鱼摊晒于网帘、竹帘或岩石上,此后每隔一两个小时翻面轮晒,松须、撕鳍、张体,直至黄昏,即为宅鱿的半成品;鱿鱼晒成干脯后,经交叉叠压、密封贮藏,便是脍炙人口的宅鱿了。

科学方法测得,南澳宅鱿所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钙、磷、铁、核黄素等人体所需的物质远胜于来自江浙东海、日本海、印度洋等海域的鱿鱼产品,风味更是无可伦比。

开放改革以来,南澳县渔民不断改进捕捞加工技术,开发外海鱿鱼渔场,宅鱿干品年产量达5000吨。产品在继承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创新产品“玻璃鱿”、“美味鱿”、“快餐鱿鱼汤料”等,加工考究、食用方便,品种多样,深受欢迎。近年来,不但荣获广东省水产加工品评比展销会“双个”一等奖和年度四新产品奖,而且行销国内28个省、市、特区,漂洋过海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宅鱿制作精工,食用也特别考究。烤吃时千万不要用水洗,烤后用槌子或硬木把卷曲的鱿肉就势槌打几下,这样肉丝更为松柔可口;炸吃时可横切成段,纵切成条;做汤时可先用水泡软,在肉面上交叉切出花纹

捕捞:

怎样把鱿鱼钓上来呢?在年复一年的生产中,渔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鱿鱼的习性,采用灯光诱捕法去诱捕。当鱿鱼看到灯光而高度集中时,渔民测好距离,对谁方向,拿起长竹制成的鱿鱼“靴”突往水里插去,便可把它捞上来,如果动作不敏捷准确,就会把它掠走。若是鱿鱼分散,则抛下“掇仔”捕捉。掇仔是专钓饵,当鱿鱼食饵上钓时,抽上来动作要快,不然它就会逃脱了。

制作:

渔民捕获鱿鱼后,要用尖刀将鱿鱼开腹,取去墨囊、内脏,剖开头部须爪,用海水洗涤后,放在竹笾上曝晒,鱿鱼干得越快,脯就越鲜美可口。因此,每过两小时左右就要进行一次直须、张肉、翻晒等工作。但晒得太干了,又要变成“死脯”、不很香甜可口,故干湿程度,是加工技术的关键之一。

鱿鱼膏:

南澳人还吃“鱿鱼膏”。那是把鱿鱼的内脏取去墨囊、水袋,去水后加食盐、装进坛中,封口,经过若干日子,便成咸鱿鱼膏,是渔民越冬食料之一。另外,还有鱿鱼膏丸的吃法,那是把鲜鱿鱼除去墨囊、水袋外,还要去除肠胃,捣成糊状,用手挤成鱿鱼膏丸,加上调料煮熟,极为鲜美可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