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东阳江十大特产都有什么 阳江可以带走的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东阳江十大特产都有什么 阳江可以带走的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3-05-31 11:43:16

一.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山坑石蛤

山坑石蛤

石蛤与田鸡相似,而石蛤只能生长在山坑有水的地方,皮色与坑凼石头相似,故叫石蛤,极补阴肾,据名老中医介绍,小儿肾亏、夜多小便、流淡汗极有效,很多乡间医生还用来治白喉、食道癌。石蛤有多种食法,汤、蒸、炒、火文均受欢迎。

二.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高垌马水橘

马水橘又称阳春甜橘,是广东阳春市传统名产水果,它原产于阳春市马水镇塘岩村,此地都是漠阳江畔的积层,半沙泥土层深至几米,土质粒细、松软、肥沃,十分适宜橘树生长。至今有300多年种植史。马水桔以其形美、色艳、皮薄、化渣、少核、汁多及清甜芳香,清热润肺,利水去湿,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马水橘质优,是中国最迟熟的柑橘品种,被称为广东四大名桔之一,名扬港澳市场,畅销南中国及东南亚地区,是广东省无公害质量认证的岭南佳果之一。

阳春市委、市政府率先在马水镇和圭岗镇建起了万亩马水桔示范基地,在基地的辐射下,种植面积扩展至全市16个镇,马水橘的种植面积由1995年的3万亩发展到2003年的16.18万亩,年产量达20万吨,产值达8.3亿元。

2002年阳春市马水橘被省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2004年,阳春市被国家正式命名为“中国马水橘之乡”,经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审定,授予马水桔为“中华名果”,“广东省名牌产品”;在2008广东省优质柑橘评比活动中获得金质奖;2011年,阳春市圭岗镇高垌村(马水橘)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三.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一夜情

追根溯源,“一夜情”的原名叫“一夜埕”,是一道原料为咸水鱼的普通菜式,最早由南海渔民制作而成。出海打鱼的渔民因担心海鱼变质,遂将海鱼整条扔进装着海盐的埕(一种器皿)中腌着达到保鲜效果,待鱼在埕里腌了一夜之后再取出来烹饪食用,故而称之为“一夜埕”,当地人大多称之为“一夜水”(指泡了一夜的盐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阳江饮食娱乐和旅游产业进入迅猛发展期,“一夜埕”中与广东话“情”字同音的“埕”,被当地饮食业策划人士偷换过来,变成了今天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颇具“噱头”的称谓,一定程度上令这道普通的鱼肴菜式“大行其道”,成为当地饮食业家家必备、风行至今仍令游客垂涎的最牛菜式。

饮食界人士称,撇开“”的噱头不说,这道集咸、香、鲜、嫩等味觉于一身的鱼肴风味菜,本身尝之就令人“回味无穷”。一条用盐腌过一夜的鱼,被煎得两面金黄,既有咸鱼之香,又不失鲜鱼之甜,实为下饭之佳品。

四. 广东省 阳江 阳东县 马鲛鱼丸

以马鲛鱼为主要原料,经过大量人工,先是将其手工绞碎,继而亦是糅合成面饼状,最后根据个人口味,将面饼状的肉团捏成大小相似的丸子。

煮熟的马鲛鱼丸色泽莹白,式样饱满,浮在汤面上的模样,尤其让人垂涎欲滴。

按照当地美食行家的说法,鱼丸的佐料并不需太多,简单的几样盐、生姜、味精、酱油就能将鱼丸的鲜嫩入口释放出来,再加上几片青菜,真道是,一碗鱼丸下肚,还得再念叨下一碗呢!

五.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阳春芋头糕

阳江特色糕点。以芋头和粳米粉为主要原料,但依据各人的饮食习惯,可以加入不同的配料,最常见的多是加入虾仁、猪肉。在蒸芋头糕之前,先将猪肉炒香,再放虾仁炒香,再将切块的芋头放进同炒。炒香后,将配料和粳米粉和水搅均成浆,倒入铜盘,待蒸熟后可以撒一些白芝麻和葱花。

由于芋头是阳春,这些食材原料健康、廉价,所以芋头糕在阳江人中极受欢迎。

六.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泥虫粥

“泥虫”有滋阴补肾和养颜的功效,“泥虫”是产于海边的泥土中,餐厅有几十种作法:像泥虫炒菌、椒盐泥虫、泥虫鲫鱼汤……。而最受欢迎的莫过于泥虫粥了,“泥虫”入口脆夹爽,有很浓的海鲜味却没有沙子,这是因为每条泥虫都很花功夫的,每一条泥虫都要通干净翻好肠。泥虫粥的通常做法是用瘦肉姜丝虾仔花生煲一煲粥,粥上台的时候再将泥虫葱花和香菜放进去,不一会儿泥虫就浮上粥面,条条肥美,那粥也鲜甜无比,由于泥虫不但味道鲜美而且非常壮阳,这让它成为了宵夜极品。

七.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阳江血鳝

血鳝是阳江,在平冈等地海水与河水咸淡水交汇处。因为野生繁殖,故而捕捞量不大,所以价格比其他鳝类高。一条血鳝大致在1至2两左右时候,肉质肥而嫩滑鲜美。血红色,给人浑身上下都充满“血性”的感觉。据说,血鳝是补血美食,而且脂肪含量少,被认为一种较适合女士食用的海鲜产品,也是男人生精强身的不二之选,用来炮制血鳝饭,对于体质虚弱者,确属大补。

血鳝与鳝同类,当然就有鳝鱼的特质:传统医学认为,鳝为温补强壮剂,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固脱、温阳益脾、强精止血、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功效,适用内痔出血、气虚脱肛、产后瘦弱、妇女劳伤、子宫脱垂、肾虚腰痛、四肢无力、风湿麻痹、口眼歪斜等症。《滇南本草》中载:蟮鱼添精益髓,壮筋骨。《随息居饮食谱》:鳝鱼甘热,补虚助力,善去风寒湿痹,通血脉,利筋骨。《本草纲目》中记载:“鳝鱼味甘大温无毒,主治补中益血、补虚损、妇女产后恶露淋沥,血气不调,赢瘦,止血,除腹中冷气,肠鸣又湿痹气。”

旧时把走江湖的人通称为卖大力丸的,其实古医书《本经逢原》上还真有“大力丸”的配方其中一味主药就是鳝鱼!

从营养分析可看出鳝鱼营养价值极高。 鳝鱼富含卵磷脂,是构成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而且是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鳝鱼特含降低血糖和调节血糖的“鳝鱼素”,且所含脂肪极少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鳝鱼含丰富维生素A,能增进视力,促进皮膜的新陈代谢。

血鳝一是种特别的鳗类,无骨无刺,浑身是血,肉细汤浓,营养极丰富,可清蒸可油炸。在阳江有两种特别的煮法,一是血鳝饭,二是豆豉焗血鳝。豆豉焗血鳝与往常的豆豉蒸鱼不同,豆豉的用量非常大,把所有血鳝整条埋住,慢火蒸焗,出来的血鳝鲜美而没有腥味,比血鳝饭还好吃。

要特别留意的是,鳝鱼动风,有瘙痒性皮肤病者忌食;有痼疾宿病者,如支气管哮喘、淋巴结核、癌症、红斑性狼疮等应谨慎食用;另凡病属虚热,或热证初愈,痢疾,腹胀属实者不宜食用。另外, 鳝鱼宜现杀现烹,鳝鱼体内含组氨酸较多,味很鲜美,死后的鳝鱼体内的组氨酸会转变为有毒物质,故所加工的鳝鱼必须是活的。

鳝鱼,俗称黄鳝,是一种淡水鱼,渔民俗称“血鳝”。鱼纲合鳃科,体圆,细长,呈蛇形,头圆,唇发达,上下颌有细齿。眼小,为皮膜覆盖。左右鳃孔在腹面相聚,体无鳞,无鳍,鳍退化仅留下不明显的皮褶。样子像水蛇。鳝鱼喜欢钻入池底淤泥中,尤其是在气温降低后,会钻入淤泥里越冬。

鳝鱼在河道,湖泊、沟渠、塘堰及稻田中穴居。日间潜伏于洞穴中,夜间出穴觅食,为肉食性。能吞吸空气,借口腔及喉腔的内壁表皮辅助呼吸,可适应缺氧的水体,且离水不易死亡。黄鳝具有性逆转的特性,性成熟前均为雌性,产卵后,卵巢逐渐变成精巢,雌鳝达性成熟最小个体长约340毫米,产卵在洞穴中,最大可达1.5公斤重。鳝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一种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脂肪和胆固醇较低的食品。俗话说:“三月田螺四月鳝”,黄鳝是美味佳肴,还是天然良药,其皮、肉、血、骨、头均可入药,《名医别录》把黄鳝列为上品。据营养学家测定,每100克鳝鱼中,含蛋白质17.2克、脂肪1.2克、钙40毫克、磷62毫克、胡萝卜素428毫克、尼克酸25毫克,堪称营养佳品。

八.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煎糍

煎糍与煎堆看起来相似,实则不同。煎糍用糯米粉搓成粉团(一般也会加入黄糖),用手掇一小块,两手捏成埕状,然后用嘴吹成球状,捏紧开口即成。成形后放下油锅炸成金黄色。煎糍一般不放馅,且皮比煎堆要薄许多。做煎糍十分讲究技术,吹得不好,皮厚又容易泄气。阳江人凡婚娶必然订做煎糍,或是取其形状“圆满”之意,且数量越多越体面。每年利于婚娶的黄道吉日,手艺好的煎糍制作人往往门庭若市,若是去订做煎糍还得排期。

九.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生死恋

“生死恋”是阳江近年时兴的一道菜肴,其实就是咸鱼蒸鲜鱼。据说有一次渔民在出海做饭时刚做到鲜鱼时发现没有盐了,便想出了一个急招:把咸鱼放进去与鲜鱼一起蒸,结果发现味道很特别,这个菜就传了下来。咸鱼与鲜鱼蒸出来的鱼汁,浸着细细的姜丝,用以捞饭,令人回味无穷。

“生死恋”一条海鱼的死生契阔。

海边生活的人们每天都要面对鱼的问题,怎么去捕鱼,怎么去吃鱼,还包括怎么处理在保存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那些消费不了的鱼,所以咸鱼可以看做一种悠久的海洋文化,一个地方捕鱼吃鱼的历史足够悠久了,那么吃咸鱼的伴生文化也就会发达起来。

在内地人把咸鱼视作“短缺时代配给品”的时候,广州人已经知道咸鱼的审美空间可以很广阔了,“咸鱼贵过鸡”,说的就是在广府食客心目中一条好咸鱼的价值,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海边的人们来得那样自然和从容。

不必去遐想什么《人鬼情未了》和《胭脂扣》的风月,这道菜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切好片的梅香咸鱼和新鲜海鱼逐片间隔起来蒸,鱼的前世今生两种迥然不同的鲜味交织混淆在一起,便成了筵席上的一道大菜,在阳江当地高档的长江国际酒店里,“生死恋”的名头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菜单之上。

在饕客的评判标准中,咸鱼弥补了鲜鱼略显单薄的味道,而鲜鱼又填补了咸鱼缺少的口感,这是一种系统内的补充和完善。而在更多的遐想中,这是一种类似讲故事的戏剧策划,人对食物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庄臣所说的沿海居民对咸鲜味觉的执着追求,也有一种人情世故中幻想的本能。

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生态密码,阳江这地方还有一种号称独此一处的“墨鱼膏”,这是一种用大墨鱼的卵发酵而成的“超级咸鱼”,它可以令“逐臭之夫”欣喜若狂,也能让幽兰雅士退避三舍,由于制作工艺的繁琐和食材的取之不易,这种很唐突的美味即使在阳江也不是随处可见,只有栖海的原住民还会不时小批量地制作一些来自己享用。用墨鱼膏来焖煮猪的五花肉,会令你忍不住四处寻找白米饭来“与子偕老”。

死生契阔,那是文学对生活的记录。

一条发酵过的咸鱼,是餐桌上对生活的回味。

十. 广东省 阳江 阳西县 裹棕

裹棕

阳西人习惯在重大喜庆日子包一种叫粽头的粽子,这粽头比一般粽子大上十多倍,里面猪肉、鸡肉、还有鸭蛋绿豆火腿等,一条粽头切开,可供一围人吃,它算是最具有风味的阳西小吃了,因做起来工夫多,备料也难,这种裹粽目前甚少见,只在乡下女儿回娘家,为娘的才不忘给她包粽头,以示吉利。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