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柯桥本地特产 柯桥特产必买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柯桥本地特产 柯桥特产必买清单更新时间:2023-06-03 15:04:33

一. 浙江省 绍兴 越城区 柯桥豆腐干

解放后,“老蒋元兴”等十几家作坊并入柯桥供销社食品厂,五香茶干曾一度行销于甬线一带的火车、轮船和饭店酒馆之中,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柯桥豆腐干这一传统的名不仅没有较大的发展,而且质量有所下降。目前柯桥供销社食品厂生产的正宗柯桥豆腐干日产仅8000多块,绝大部分按计划供应当地居民,少部分被乡镇企业、厂矿食堂等单位特约订购去。市场上货源紧缺,供不应求。

柯桥豆腐干是绍兴传统的名之一,以其历史悠久、制作精细、风味独特而驰名省内外。柯桥豆腐干原名“五香茶干”。辅料特多,做工考究。它选用优质黄豆为主要原料,配以大茴、小茴、桂皮、丁香、山萘、黄酒、甜面酱、冰糖等十几种辅料精制而成。制作一块豆腐干需要经过选料、磨碎、滤浆、冲浆、点花、上箱、包扎、焐制、晾晒等12道工序,传统手工工艺操作方法十分严格,如开板后的半成品,每一块均需单独用棉白布包裹(布袋四周须手工缝制,不能用缝纫机加工),然后加辅料经过12小时的文火焙制而成,其成品外观呈沉赭色,内质玉白细嫩,韧而不硬,既香又鲜,经口细嚼,回味悠长,久吃不厌;若与盐炒花生米同吃,被誉为“素火腿”,其味更佳。而且营养丰富。

产品名称:柯桥豆腐干

产品产地:浙江绍兴柯桥

产品特性:外观呈沉赭色,内质玉白细嫩,韧而不硬,既香又鲜,经口细嚼,回味悠长,久吃不厌

产品成分:40%是蛋白质,25%是碳水化合物,20%是油脂,而且多元不饱和脂肪酸高达61%,加上各种矿物质、维生素,营养成分并不输肉类,又不含胆固醇

产品功能:益气、补虚、长肌肤、益颜色、填骨髓、加力气、补虚、能食、高营养、高无机盐、低脂肪、低热量

产品历史:两千多年历史

产品简介:柯桥豆腐干的生产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清朝末叶,柯桥镇上的水作坊、酱作坊等手工工场发展较快,豆制品种类繁多,其中数“老蒋元兴”的豆腐干最为醇香味美,享有盛名,为一般酒店常备的佐酒佳品。柯桥又是驰名中外的绍兴老酒的主产地之一,街头巷尾酒店众多。用柯桥豆腐干下酒,不仅味美,而且经济实惠,所以一些夜航船的老大与伙计们每次途经柯桥时,总要上去买几封豆腐干,喝酒品尝后继续航行。由此,柯桥豆腐干的声誉随航船所到之处广为流传,风行于杭嘉湖、浙东一带及江苏、上海等地。

典故:早在清乾隆年间已颇闻名。相传乾隆皇帝出京南巡时,吴东知县献奉的土品中就有黑豆腐干。乾隆皇帝品尝后称先赞不己,从此成为贡品。

二.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滩簧

产品别名: 鹦哥班

产品名称:滩簧

产品产地:绍兴

产品简介:艺人中素有“七十二本鹦歌戏”的说法,内容大都为世俗情态,或男女私情,或妻妾纠葛。所演大都为下层社会生活片断。演出具有嬉谑、调弄、滑稽、逗闹的特色,多在搬演当场按人按事按地作口头发挥,口头俗语皆可入唱。表演不多以旦堂执绣帷,花脸执纸扇,所演动作类似日常举止,甚少矫饰。

产品历史:绍兴滩簧约形成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其时,浙东一带贫苦民间艺人迫于生计,常男穿长衫,女著小袄,头包花布,持小锣沿街卖唱,演唱多为民间流传小调。当时统称花鼓调。

花鼓调流传至余姚一带,颇受当地农民欢迎。其时余姚周巷有一周姓地主,对该调特别喜爱,遂雇用长工,让其人人学唱。并让男女雇工在田头相对而歌,好似一对鹦哥。相传日久,遂演变为鹦哥戏。

鹦哥戏流入绍兴后,与本地民间艺人结合,队伍逐渐扩大,内容形式亦日渐丰富。当时最大班子前后场共8人,分为三花脸(男角),三旦堂(女角),二后场(音乐);次为6人,即二花脸、二旦堂、二后场。花脸服装为一顶秋帽,一件长衫,旦堂有一副简单包头及几套红绿衣裤,随戏更换。该戏语言通俗,唱腔流畅,深受农民欢迎。故俗有“看了鹦哥班,男人出畈,女人烧饭”之谚。惟演出时演员不时掺入0庸俗表演,常为当局禁演。

鹦哥戏剧目、角色简单,最多不超过4人,大部分均为2人。据艺人回忆,曾有“七十二本鹦哥戏”之说,但多已失传。早期能演出者亦仅《大采桑》、《双卖花》、《磨豆腐》、《荡湖船》、《跳高楼》、《打窗楼》、《草庵相会》、《后游庵》、《前落发》、《后落发》、《双落发》、《买石榴》、《摘石榴》、《猜木箱》、《借披风》、《还披风》、《老实头人烧香》、《卖草囤》、《男教情》、《女教情》、《三官堂》、《买青炭》、《十不许》、《胡子哥》、《落布》、《毛瞎子捉0》等27本。

建国后,有关部门曾帮助鹦哥戏艺人改进剧目,组织演出,由于当时艺人大多年事已高,演出困难较大。1961年11月,由绍兴曲艺协会招收学员16人,举办培训班,并改称为绍兴滩簧。学员结业后,正式建立绍兴滩簧剧团。“0”中,剧团一度被撤销。1978年,恢复重建。1981年4月,绍兴滩簧剧团再次撤销,演职人员全部安排转业。此后,境内已无专业绍兴滩簧艺人。

三.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霉干菜焖肉

来绍兴旅游,千万不能不尝霉干菜烧肉,这可是绍兴当地最有名的家常菜,馨香鲜嫩,油润不腻,颇有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味。

推荐餐馆:咸亨酒店

四.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醉鸡

绍兴醉鸡是浙江绍兴传统的汉族名菜,浓郁的酒香,有滋养肝肾、补益气血等功效,是最好的营养补品。这道菜以蒸煮为主,很符合营养学上少油的烹调原则,若鸡肉能先去皮再烹煮,油脂会更少,而当归、枸杞等也具有中医学上的保健功效。

绍兴醉鸡的做法非常简单,只要按照菜谱步骤一步一步您来一定会享受到一道美味菜肴,绍兴醉鸡是中国菜系浙菜菜系中很有特色的菜式之一,绍兴醉鸡以鸡为主要材料,烹饪以为主,口味属于,跟着美食杰网站为您提供菜谱试试看,相信您一定会成功!

配料:

原料:小绍兴专用鸡1只(约1500克)

调料:绍兴加饭酒,精盐,味精,花椒,鸡汤

·特色:色泽淡黄,肉质鲜嫩,酒香醇厚

·操作:

活鸡宰杀洗净,按白斩鸡烹制方法烧熟,投入鸡汤内自然冷却,分拆成四大块备用。花椒炒出香味,加精盐再炒,冷却后加鸡汤、绍兴加饭酒、味精,兑成汁倒入盛器内,投入鸡块加盖密封静置24小时后改刀装盆。 

五.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小吃

传统食品类:孟大茂香糕、越味茴香豆、长塘角笋、糟鸡、越鸡、腐乳;霉系列:如霉干菜、霉千张、霉毛豆、霉苋菜梗;酱系列:酱鸡、酱鸭、酱菜等产品;现代食品类:银丝米面、中华鳖、珍珠粉;醉系列:如醉虾、醉鸡、醉鱼干等产品。( 绍兴)

六.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加饭酒

半干型酒类。配料和酿造方法与元红酒相同。投入的用料量(饭量)较多(比元红酒增加10%),故名。根据增加的饭量多少,又分为“双加饭”和“特加饭”。酒色橙黄明亮,陈香浓郁,口味醇厚,富含氨基酸,为绍兴黄酒中上品。在第一、二、三届全国评酒会上,均被评为国家名酒;1986年在第四届国际酒类及饮料博览会和第十二届国际食品博览会上分别荣获金质奖;1988年下半年被国务院指定为“国宴酒”。( 绍兴)

七.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锡箔

产品别名: 箔

产品名称:锡箔

产品产地:绍兴

产品简介:旧时绍兴,素有“锡半城”之称,就是说,绍兴几乎有半城的人从事锡箔业,靠它维持生计。锡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太祖时候,如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旧时,绍兴的锡箔主要是用来祭祀之用,鲁迅小说《药》里化大妈给他的儿子小栓上坟时,化的就是锡箔制做的元宝。

锡箔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且都是手工。先把锡块放在坩锅里烊化成“锡水”,“烊 ”,再注入到夹层的模型中,铸成一条条长三寸、阔一寸的“叠箔”,这工序叫“浇箔”。然后分别由上间司和下间司进行锻打,一直达到不能再打为止。一块锡铸件,一般能打三千二百张锡箔纸,叫“一脚”。经过扑“擂粉”再由箔工头(俗称枪头)裁成不同样式的“页子”。接下来的工序是“禙纸”,就是将锡箔贴到大小相当的“鹿鸣纸”上。再经过砑纸这道工序将禙好的锡箔更牢固的和纸粘在一起。砑好的锡箔纸便可以用来糊制元宝似的纸锭了,这样锡箔的整个制作工序基本完成。

产品历史:其源,据传始于明初洪武年间,首由“罪人”制造。箔铺门面均系木栅,上钉竹片,并串有铁链,形同牢门。后逐渐为平民所替代,箔业发展甚快。清光绪十八年(1892),绍兴产锡箔50万块,至宣统三年(1911),锡箔产量已达160万块。民国20年(1931),浙江省财政厅设专局征锡箔特税,“年可二百二十万元”。其时,“萧绍居民,男女赖以生活者,在三十万人以上”(《越游便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箔铺、箔场纷纷停业。1979年,为适应外贸需要,复建绍兴箔庄。产品除少量内销外,多由香港转销日本、新加坡和美国等国,产量不大。

八.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腐乳

绍兴腐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品名称:绍兴腐乳

产品产地:浙江绍兴

产品特性:酒醉醇香、细腻松酥、色泽滋润、颗粒饱满

产品成分:蛋白质、糖、钙等成分,营养丰富。

产品功能:健脾养胃、增强食欲

产品历史:早在五世纪魏代的古籍中,就有对腐乳 的记载:“干豆腐加盐成熟后为腐乳”。明代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记 载:“腐乳又名菽乳,以豆腐腌过加酒糟或酱制者,味咸甘心。”绍兴因有得天独厚的鉴湖水,其水质甘冽,又含有少量矿物质,故绍兴腐乳品质特优,加之以绍兴老酒作辅料,其色香味更佳,从而驰名中外。

产品简介:浙江绍兴的腐乳,当地人叫“霉豆腐”,又有“素扎肉”的雅称。其品种有红、白、青三档。块块正方见角,质地松酥细腻,味道咸鲜适口,是价廉物美的佐餐佳品。绍兴腐乳在1910年南洋劝业会和1915年巴拿马赛会上名扬海外。清朝农商部曾授予超级证书奖励,后在西湖博览会上又获得一枚金牌。建国以后,这一传统风味品被列入国家轻工业部的优质名册。

九.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越鸡

产品名称:越鸡

产品产地:绍兴

产品特征:越鸡个体肥大,肉质细嫩,鸡骨松脆,含脂肪量少

产品功效:对腰肌酸痛、神经衰弱、气虚盗汗、肾阳不足者,都有较好疗效

产品简介:越鸡个体肥大,肉质细嫩,鸡骨松脆,含脂肪量少。据测定,100克鸡肉中,含蛋白质23克,脂肪仅1克。故越鸡多用清炖方法食用。绍兴民间还有一种食疗法,选2至3斤重的仔鸡与适量的黄芪一起,在砂锅中炖酥后食用,对腰肌酸痛、神经衰弱、气虚盗汗、肾阳不足者,都有较好疗效。

产品典故:清汤越鸡采用著名的“越鸡”烹制成肴。绍兴在春秋时期曾是越国的故都,越王台就是建于卧龙山(令府山)的东侧。相传在越王宫内,原先养有一批花鸡,专供帝王后妃观赏玩乐,后来此鸡外流民间,经过当地百姓精心饲养,纯种繁殖,速成为优良的食用鸡种。民间多用它清炖而食,其肉质细嫩,鸡骨松脆,汤清味美。为了将这一名鸡发扬光大,大柏树绍兴饭店在绍兴农村虞南山区政府的支持下,发动农民利用山坡、庭院、竹林等放养越鸡,食之五谷杂粮、田间地头虫草活食,饮用溪水,建立了纯种家养鸡的绿色基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