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土特产 青海省乐都县土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土特产 青海省乐都县土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4-01-28 01:48:51

一. 山东省 烟台 芝罘区 海肠子

海肠子

海肠子,学名单环刺缢,仅烟台及蓬莱县沿海有少量出产。它是一种长圆筒形软体动物。多年来,人们都把它当作“鱼饵”使用。真正把它用来制肴不过几十年的历史。用海肠子配以头刀韭菜制作的“韭菜海肠”是烟台名菜;还有“干

海肠”、“氽海肠汤”等都是很有地方特色的菜肴。鲜海肠子还可调制水饺包子馅等。它的干制品又是不可多得的调味品。

海肠子的季节性很强,只有在早春大风浪的天气里才能捞到。同时还可得到一种与它相似的软体动物,俗称沙肠子,学名方格里虫。其味道仅次于海肠子,极为脆嫩。“海肠”与“沙肠”随着天气的渐渐变暖而失去其时鲜的价值。

二. 辽宁省 丹东市 东港 东港大米

东港大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辽宁省东港市所辖行政区内的前阳镇、新兴区、五四农场、长山镇、新城区、北井子镇、椅圈镇、黄土坎镇、龙王庙镇、孤山镇、新立镇、新农镇、黑沟镇、菩萨庙镇、黄土坎农场、示范农场等共二十五个乡镇、办事处、国营农场。地理位置北纬39°-40°,东经123°-124°之间,位于地处辽东半岛东南部,丹东市南部,南临黄海,鸭绿江入海口,西北与凤城、鞍山、岫岩接壤,西与大连、庄河市毗邻,以鸭绿江口为界,东南与朝鲜民主共和国隔江隔海相望。

特定品质

最好的东港大米在柳林。柳林大米产于柳林河畔,旧址[中流]柳林河,它的上游铁甲水库是东港市唯一饮水水源,无工业污染,下游是鸭绿江水和黄海水混合而成,是滋育柳林大米的母液,此地所生长出的柳林大米洁白清亮,米香适口,口感细腻,实为中华米中之首选佳品。

三. 广东省 惠州 惠东县 平海甜品

平海甜品

豆腐花、糯米粥、芝麻糊。豆腐花以其香、嫩、滑著称;糯米粥滑润粘稠,清香爽口;芝麻糊香滑可口。

豆腐花

豆腐花是中国传统的风味小食,以其香、嫩、滑著称,豆腐花营养丰富,有"植物肉"之称。它比豆浆更易消化,其蛋白的消化率在95%左右,比其它豆制品均高,豆腐花不但含有营养丰富价值高的大豆蛋白,还含丰富钙质,有助预防骨质疏松,保持骨骼强壮。该品久食可以补脾益胃,宽肠下气,清心润肺。此粥具有止呕作用,适于有妊娠反应的孕妇食用。

糯米粥

糯米拣去杂物,淘洗干净。锅置火上,放水烧开,放入糯米,搅开,再烧开后,滚煮5分钟左右,用小火熬约40-50分钟,至糯米软烂,汤汁变稠,即可食用。特点:滑润粘稠,清香爽口。

芝麻糊

米用水浸透,约需1小时。黑芝麻置盘上,簸去杂质,冲净后铺在厨纸上晾至干身,放在玻璃批盘上,大火加热2分钟。拌匀芝麻,大火多热2分钟,搁凉。电动搅拌机内下米、芝麻及水4杯,高速搅打5分钟。倒芝麻米浆进布袋,隔去渣滓,使流入一2公升深锅内。加糖搅匀。置整锅芝麻米浆于转盘中央,不必加盖,大火加热10

分钟,加热中途搅拌一次。趁热供食。

四.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南澳海萝

赤菜学名海萝,南方也叫胶菜,北方俗称牛毛,为一年生红藻。藻体呈圆柱形,叉状或不规则分枝,中空,紫红色,样子别致,宛如一朵朵紫红色的小绒花。



赤菜喜生长在接受波浪冲击、盐度较高、垂直分布可达2米左右的外海岩礁上,大多是向光生长。赤菜含有琼胶、多糖及粘液质,还含有无机盐、钾、钠、钙及多种微量元素。



南澳岛地处闽粤之交的外海,岛屿多,近海岸礁多,很适合赤菜的生长。每年初夏,南澳渔民从岩礁上采下大量赤菜,漂洗后晒干收藏上市。



五十年代开始我国已有了对赤菜的利用,如从赤菜中提取海萝胶、用赤菜作为浆丝及"香云纱"上浆原料等。



赤菜性凉,具有退热、凉肠、凉血等药用价值。取赤菜少许,用开水冲泡或煮沸,加点糖即可食用。汤液中既有脆嫩的乳白色条状物,又有胶质汤液,和做成的鱼翅汤一模一样,被誉为"南澳鱼翅"。喝着这种汤液,润滑爽口,稠而不腻,不仅清凉止渴,而且可防治赤痢和肠热病,夏秋季节酒席之末用它当甜品。既可醒酒而又经济实惠。近年,南澳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进行深加工,把赤菜经科学方法加工成"海萝晶"、连同用海带、海藻加工而成的"海带晶"、"海藻晶"首创海洋植物保建型固体饮料系列产品,饮用方便,产品投放市场深受欢迎。

五. 青海省 海东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民和旱砂西瓜

民和旱砂西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民和旱砂西瓜是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民和县隆治乡素有“西瓜之乡”之美称,其中李家村种植的露天旱沙西瓜最为出名,所产的西瓜具有含糖量高,瓤色鲜红,质地脆沙,口感好,清热解暑等特点,备受市场欢迎。民和旱砂西瓜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民和县隆治乡素有“西瓜之乡”之美称,其中李家村种植的露天旱沙西瓜最为出名。李家村种植西瓜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所产的西瓜具有含糖量高,瓤色鲜红,质地脆沙,口感好,清热解暑等特点,备受市场欢迎。近年来,李家村在民和县菜篮子办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下,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旱沙西瓜,使西瓜种植面积从原来的300亩发展到现在的2000亩,亩产西瓜5000斤以上,最高亩产达1万斤。

民和县旱砂西瓜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是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的第七批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目前,该县标准化旱砂西瓜示范区面积达5000余亩,亩均产量达2500公斤,带动科技示范户200户,培养标准化生产技术人员400名。三年累计实现总产量699.3万吨,实现年总产值3335万元,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3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菜篮子工程办公室申报的“民和旱砂西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民和县位于青海省最东部,属海东行署管辖区,东部和南部与甘肃省毗连。东北与甘肃省永登县、兰州市红古区隔大通河相望,东与甘肃省永靖县接壤,南隔黄河与甘肃省积石山相对,西、西北及北与本省循化县、化隆县、乐都县毗邻。民和旱砂西瓜地域保护范围为民和县境内。主要主产区域遍及全县10个乡镇(川口、松树、核桃庄、隆治、官亭、中川、马场垣、总堡、巴州、甘沟),地理位置介于东径102°26′ — 103°04′,北纬35°45′ — 36°26′,东西宽32公里,南北长69公里,平均海拔2100— 2500米,幅员面积1890.82平方公里。

六. 青海省 海东 互助土族自治县 土族盘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海东地区互助土族自治县

特点:绣品多以花鸟虫鱼为内容,表达美好愿望与寄托,色彩鲜艳,绣法多样,做工精细,且耐保存。

种类:以刺绣方法区分为盘绣(针法细腻,讲究布料与丝线的颜色搭配)、拉绣(针法较疏密,有浅浮雕效果)、堆绣(针法细,耗时费力)等。

代表作品:五辫梅花、富贵不断头、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等

相关故事:盘绣是青海土族所独有的传统刺绣,土族少女一般从小就跟随母亲或长辈学习刺绣,在待字闺中的两年间,就要独立完成各种绣品,作为自己的嫁妆。出嫁前,她们要拿出待嫁前所绣的衣服、佩饰、鞋袜等绣品,展示女儿家的心灵手巧,并要将部分绣品赠送给婆家的亲戚或朋友。而婚后有了儿女,她们又会像当初自己的母亲那样,将这种刺绣技艺悉心传授给女儿,代代相传下去。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这里地处祁连山东南麓,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错衔接地带。土族独具特色的刺绣艺术盘绣就产生在这一地区。

土族盘绣艺术主要流传在甘肃互助县东沟、东山、五十、松多、丹麻等乡镇。在青海省都兰县发掘的土族先祖吐谷浑墓葬中,就出土有类似盘绣的绣品,由此可知,4世纪左右盘绣工艺已经出现。盘绣用料考究,加工精细,以黑色纯棉布做底料,再选面料贴上。盘绣是丝线绣,有红、黄、绿、蓝、桂红、紫、白等七色绣线,绣时一般七色俱全,配色协调,鲜艳夺目。盘绣的针法十分独特,操针时同时配两根色彩相同的线,一作盘线,一作缝线。盘绣不用棚架,直接用双手操作,绣者左手拿布料,右手拿针,作盘线的那根线挂在右胸,作缝线的那根线穿在针眼上。上针盘,下针缝,一针二线,虽费工费料,但成品厚实华丽,经久耐用。盘绣的图案构思巧妙,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包括0(土语称为“扩日洛”)、太极图、五瓣梅、神仙魁子、云纹、菱形、雀儿头、富贵不断头、人物、佛像等几十种样式。一千多年来,盘绣以母女相传为主,亦在姊妹、妯娌、婆媳间传承。现代主要传承人有麻宝青、牛玛索等。

有着千年历史的土族盘绣一直传承至今,其文化与艺术的价值不可低估。土族盘绣色彩缤纷,图案逼真,在形、色、质、意等方面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态度和价值判断,为民族学、美学等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材料。

1949年以后,特别是近二十几年来,虽然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人员对土族盘绣做了一些发掘、抢救、保护工作,但这一古老的民族技艺至今仍面临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目前老一辈的盘绣能手大多年事已高,还有不少人已经谢世,一些绝技得不到传承就已悄然消亡,而年轻妇女多热衷于较简单的刺绣技术,如剁绣、机扎等,这些状况造成盘绣艺术后继乏人,濒临灭绝,急需调动各方面力量加以抢救、保护。

七. 辽宁省 丹东市 振兴区 细辛

细辛为马兜铃科细辛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根细味辛而得名细辛。是辽宁省的药材,故又称辽细辛。辽宁省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试验细辛野生变家种,七十年代后,人工栽培后的细辛已在辽东山区大面积推广。

八. 青海省 海东 互助土族自治县 马家村荷兰豆

青海省互助县充分利用气候和地域优势,积极引导农民进一步扩大荷兰豆、甜脆豆的种植面积,在威远镇、南门峡、林川等3个乡镇6个村共种植荷兰豆、甜脆豆5000亩。目前,全县90%以上荷兰豆、甜角豆已采摘销售,大部分销往兰州、广州、北京等地和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际市场。

林川乡马家村海拔高,气候凉,是种植荷兰豆的理想田地。每亩纯收入在2500元以上。一亩荷兰豆的收入超过了两三亩油菜的收入。如今全村70%农户种植荷兰豆,种植面积从前几年的几亩地达到了440亩,成了马家村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作物。

为保障农民增产增收,互助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等有关部门积极与外地商家联系,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扶持建立了农产品交易场所,有效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建立4个示范种植基地,辐射壮大一村一品经济,并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引入省外商家就地实施订单种植,让农民种植荷兰豆、甜脆豆卖到了好价钱,增产又增效。

同时林川乡在威远镇余家村建立的300亩荷兰豆基地,在林川乡马家村新建成使用的农产品交易市场里,农民们将采摘的荷兰豆、甜脆豆集中收购给经纪人,并通过精选包装后,统一销往省外和国外市场,使荷兰豆、甜角豆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豆豆”。

九. 辽宁省 丹东市 元宝区 辽西秋白梨

辽宁省为我国三大白梨产区之一,秋白梨为我国北方最古老的梨品种之一,为其喜肥水和适宜阳坡砂壤土生长的特性所决定,秋白梨选择了辽西山区农家落户,秋白梨为长圆或卵圆形的果实,平均重150克,最大的单果重183克,果实硕大,果心却很小,果皮金黄,肉质细嫩,味道甘美。既可鲜食,亦可加工成果脯、果干、罐头、果酒及果酱等。秋白梨的耐贮性也令人称道,贮藏后的秋白梨色愈正并伴生香气,通常可贮至来年立夏以后。

十. 青海省 海东 乐都县 青海湖湟鱼

青海湖湟鱼是我国惟一的高寒咸水鱼种,湟鱼是青海湖中的,以其鲜嫩味美而著称高原。它在鱼类中属鲤科,学名叫做“青海湖裸鲤”。湟鱼全身裸露,几乎无一鳞片,体性近似纺锤,头部钝而圆,嘴在头部的前端,无须,背部灰褐色或黄褐色,腹部灰白色或淡黄色,身体两侧有不规则的褐色斑块,鱼鳍带淡灰色或淡红色。也有个别全身呈浅黄色或深绿色的。

多年人为的滥捕已造成青海湖湟鱼的大量锐减,由于全球变暖,大气干旱,降水减少,加之青海湖水位年年下降,含盐量和碱度不断上升,湟鱼的生存受到很大影响。目前,青海湖湟鱼资源已不足开发初期的十分之一。

湟鱼是青海湖鱼鸟共生和草地生态中的核心物种,湟鱼资源的衰竭将会破坏整个青海湖生态系统的稳定。同时,青海湖为贫营养水体,湖中鱼类组成结构简单。湟鱼是湖中惟一的大型鱼类,其资源的衰竭将会破坏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现有的生态平衡,导致其他水生生物如刚毛藻和无隔藻等生物的大量增加,使青海湖水环境恶化进而危害到水生生物的生存,最终使青海湖成为一个“死湖”。据有关专家介绍,成为死湖的青海湖不再是阻挡风沙的天然屏障,不再是调节青海气候的“调节器”。到那时,青海东部,甚至周边省份一些地方的气候不再是现在的状况了,青海湖的美丽以及青海湖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也将不复存在。

推荐特产